第240章 观念冲突

范仲淹被贬之后,接任权知开封府的是龙图阁待制张逸。听到差役来报三司使徐平到来,急忙迎了出来。开封府和三司算是平级,不过徐平的官职高了太多,张逸持下官之礼。

迎到会客厅,请过了茶,张逸道:“省主拨冗到本府来,不知有何事吩咐在下?”

徐平忙道:“吩咐如何敢当?是有些小事,来与知府商量。”

“省主有话但讲无妨,只要在下力所能及,必然不敢推辞。”

徐平斟酌了一用词,才道:“三司治下桥道司新建,因天气炎热,不宜聚集大量人手做事。依韩综的意思,这几个月里,先在开封府内做些小事,捏合一下治下的人和事。此事对开封府确实会带来诸多麻烦,但对桥道司意义重大,还请知府玉成。”

张逸不高兴地道:“省主言重了,在下忝知开封府,为朝廷做事,岂有怕麻烦之理?韩综前些日子是来拜会过我,不过所说的都是平整道路,栽植榆柳,甚至在路上栽花种草之类,不是急务。本来就天气不对,这些事做了又无大益处,是以我回绝了他。”

徐平道:“这些事情确实多是可做可不做,但做了总是有些好处,知府何必拒绝?”

“省主,你主三司,管天下钱粮,当知每一文钱都来之不易!,民脂民膏!依着韩综所说,做这些闲事,还花费甚巨,图的什么?现今朝廷的钱粮是宽松了些,也不能如此胡来!”

看张逸的脸上已经怒气勃发,显然是动了真怒,徐平不由一时怔住。

什么事情都想到了,徐平还真忽略了这个问题。以前的财政原则是“量入为出”,入了库的钱就要尽量节俭,花一分便少一分,不够了便就要从民间搜刮。所以做官的,节省民力不轻易兴土木就是好官,反着来,就是不恤民力的大坏蛋。

现在有了银行体系,向着商品经济转化,以前的小农思想也就要变一变了。但要变谈何容易?徐平觉得做这些工程是拉动经济,由官方投资,给社会经济注入活力,张逸显然不这么看。酷热的天气,不让民休息,白花钱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没有骂徐平就错了。

愣了一会,徐平才道:“知府,此事你有些误会了。自从钱监制了新钱出来,民间却乏钱使用,桥道司做这些事情,就是要向民间散钱。手里有了钱,百姓就可以做些生意,生出更多的钱来。百姓手里有了钱,他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官府也可以收更多的税——”

张逸叹了口气:“徐省主,你这话都是奇谈怪论,恕张某不恭,我活了这么多年,读遍圣贤书,也是闻所未闻!只听说治国,以不扰民为先,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什么时候乱用民力还是为百姓好了?你这只手里散出了钱,另一个只手就要从别的地方多收钱进来,于百姓何益?张某愚钝,听不懂你这些话的意思,此事再也休谈!”

最近有些太顺利了,徐平很少向改革会遇到的阻力上面动脑子,今天碰到张逸,才算又清醒了些。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怎么可能几个月就能改变过来?利用公共工程拉到经济在他前世是常识,这个年代可不是。这个时候,做这些无关紧要的工程,就是浪费民脂民膏,是大大的奸臣。什么散钱?官府只有聚钱,还有急着向外散的道理?

这个时候,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张逸能够转变观念,肯定就不会这么认为了。但他凭什么要转变?不换脑子就换人?徐平没那么大权力。

喝了口茶,徐平道:“张知府,前些日子,我们京西路官员合起来篇了一套册子,上给朝廷,名为《富国安民策》,不知您看过没有?”

张逸硬梆梆地道:“看过了,不过在下愚昧,里面讲的很多都不能苟同!”

徐平想问问到底是哪些有不同意见,又觉得千头万绪,实在是不知道从何问起。这才想起自己前些年在盐铁司的时候,建议赵祯把候选官员招集起来上课,结果自己一离开京城不久便无疾而终。现在连个对官员进行培训的渠道都没有,思想观念不同,还缺少沟通讨论的渠道。改革要进行下去,看来统一思想势在必行。

张逸是个好官,传统意义上忠君爱民的好官,益州为官的时候,特别受百姓爱戴,视之为神。对于这么一位知府,徐平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吕夷简那么受玩弄权术,身后的风评也不怎么样,要不是儿孙争气,很多荣眷都保不住。即使这样,面对一心要把他掀下台的范仲淹,也是耐心等待对方露出破绽才下手,而没有使用卑鄙的手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现在正是士大夫改变风貌,讲究君子之风的时候。作为改革的一方,如果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对付反对者,那就是给自己埋下败亡的种子。徐平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真正把改革进行下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做事情堂堂正正,小聪明小手段是万万要不得的。徐平可以不做君子,但也绝不能被同僚视为小人,否则什么样的功绩都弥补不了这种伤害。对这一点,徐平心知肚明。

沉默了一会,徐平叹了口气:“算了,知府既然如此说,我也不好强人所难。不过我还是要说明白,桥道司要做的事情,绝不是虚耗民力,浪费民脂民膏。徐某为官多年,不敢说为国为民做了多少事情,但不夸待百姓还是一经贯之。”

知道刚才自己的话有些重,张逸的脸色变得平和,对徐平道:“省主在邕州,在京西路做的事情,我自然清楚。于国有功,于民有利,这八个字省主当得起。但现在正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一举一动,都可能伤人命,还是于民休息地好!”

徐平想来想去还是有些不死心,问张逸:“知府对《富国安民策》,真地对里面所讲不同意的地方多?若是有闲,不知可否对在下讲一番?”

“从何讲起?《富国安民策》里,从一开始,就不顾先贤之言,重新立论。天理人欲如何理论,哪里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的。不管那书是对是错,都不是现在能够断言的。”

徐平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不过,国事不能空谈心性,对与错,但看能不能对天下对百姓有益处。如果用了我在京西路的办法,国家钱粮充足,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我斗胆问一句,那个时候知府会如何看?”

张逸道:“省主,在下直言,天下事不能只谈功利。即使做到了省主说的,还要具体斟酌,治国之道,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鲁莽必然轻浮,慎重才能厚重。”

徐平拱手:“知府此言大有道理,受教了。”

徐平知道张逸说的意思,这种涉及到如何治国家的重大理论,怎么可能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明白的?李觏的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天人合一,只是立了一个骨架出来,要想真正地立住,还必须填充进足够的血肉才可以。

前世学的,唯物主义也是同样的立论基础,社会财富由人的需求而来。那样一套理论体系经过了多少人的完善补充?仅仅是谈论基本概念的专著,论字数就可能超过这个年代所有的书籍。但那样一个体系,也远没有达到统一社会思想的地步。仅仅靠一套《富国安民策》,就想把这个时代的思想统一起来,真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要想真正成为主流思想,需要填充的知识还有太多。怎样根据这一套策子,引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怎么样用这样一套思想处理政事,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在徐平的有生之年可能都完不成。要想把理论立起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浮躁是要不得的。

把心里面的包袱放下,徐平觉得轻松了许多。改革还是循序渐进地好,轻浮冒进不是好事,现在毕竟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有慢慢来的空间。

不再提让开封府帮着推进工程的事情,徐平与张逸谈些闲话,了解最近京城的经济形势。说起这些,张逸也轻松许多,说着市面上的变化。

由于银行存钱给利息是个新生事物,一下子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最近市面上明显乏钱使用,显得萧条了许多。以前手里有闲钱对外放贷,那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普通百姓有个几百文一贯两贯的钱,又能够贷给谁去?银行开起来,首先吸收的就是这些普通百姓手里的闲钱,他们手里的钱少了,市面上的小生意便就受了影响。

开封城里最大的变化,以前的繁华商业区大相国寺和东华门外,最近都有些萧条。反倒是以前荒凉的城西北角,由于大量场务的存在,里面做工的人手里是活钱,商业迅速繁荣起来,与相国寺和东华门外鼎足而立,成了开封城的三个商业中心。

这是出乎徐平意料之外的,心里想着要不要适当引入通货膨胀,刺激一下商业。这念头一起,就迅速被自己否定了。现在最重要提平稳,切不可操之过急,民间的普通商业一时受些影响不要紧,只要各个公司发展起来,这种情况肯定要迅速改观。等到有一天公司里的工人成为开封城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

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7章 第一权臣第134章 疯狂时代(五)第137章 何为神?第59章 分歧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43章 算账第147章 称提之术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77章 你倒霉第51章 绿影亭第118章 渐有头绪第147章 渌州被攻第152章 纠缠第55章 合作社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10章 小大人第165章 版权费第67章 决心已定第22章 两个小孩第38章 两地第196章 补丁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28章 月夜第39章 按律当斩第42章 刘小妹第329章 私下奏对第31章 霸王鏖兵处第67章 决心已定第47章 带毒的饵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101章 抽血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3章 流民第29章 邕谅路第320章 一切要讲好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22章 清路第73章 田二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31章 造纸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26章 峰回路转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章 回到从前第150章 寓兵于民第182章 天章阁夜对(下)第143章 举手之劳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335章 钱粮准备第34章 磨炼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115章 奇观第120章你们都姓赵第22章 试学士院第151章 春狩第63章 工场第59章 分歧第82章 祭奠续第57章 钱往哪里去第10章 治术(一)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59章 民间乱相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146章 分别第22章 新米第40章 清香白酒第64章 归来第80章 小人难缠第119章 审问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57章 暗箭第142章 审问一点说明(前面误发收费章节报歉,补偿方法见内容。)第190章 请废西水磨务第67章 选择第23章 又想错了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25章 你们不懂第6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67章 晾到一边第5章 岁除第304章 话从前第187章 时差第9章 永不加赋的困境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4章 嫉妒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93章 烟雨三月第60章 穷人当家
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7章 第一权臣第134章 疯狂时代(五)第137章 何为神?第59章 分歧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43章 算账第147章 称提之术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77章 你倒霉第51章 绿影亭第118章 渐有头绪第147章 渌州被攻第152章 纠缠第55章 合作社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10章 小大人第165章 版权费第67章 决心已定第22章 两个小孩第38章 两地第196章 补丁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28章 月夜第39章 按律当斩第42章 刘小妹第329章 私下奏对第31章 霸王鏖兵处第67章 决心已定第47章 带毒的饵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101章 抽血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3章 流民第29章 邕谅路第320章 一切要讲好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22章 清路第73章 田二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31章 造纸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26章 峰回路转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章 回到从前第150章 寓兵于民第182章 天章阁夜对(下)第143章 举手之劳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335章 钱粮准备第34章 磨炼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115章 奇观第120章你们都姓赵第22章 试学士院第151章 春狩第63章 工场第59章 分歧第82章 祭奠续第57章 钱往哪里去第10章 治术(一)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59章 民间乱相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146章 分别第22章 新米第40章 清香白酒第64章 归来第80章 小人难缠第119章 审问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57章 暗箭第142章 审问一点说明(前面误发收费章节报歉,补偿方法见内容。)第190章 请废西水磨务第67章 选择第23章 又想错了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25章 你们不懂第6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67章 晾到一边第5章 岁除第304章 话从前第187章 时差第9章 永不加赋的困境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4章 嫉妒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93章 烟雨三月第60章 穷人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