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做好人

喝了一会茶,说过几句闲话,赵祯看着徐平,正色问道:“京城三衙禁军到西北十余万人之众,而寸功未立!大战全是由陇右禁军打下来,就连党项降军都败了契丹,攻下云中之地,京城禁军何其不堪!几个月前,枢密太尉便就想依陇右军制,改革禁军。去书西北问你所想,你一再说未可轻动,恐起乱子,一直拖到现在。现在回来了,该改了吧?”

徐平低头,沉吟不语。桑怿和高大全离开西北之后,自己再也没有插手,就连信件私下里也没有通一封。高大全跟徐平的联系,还要靠写信到京城,由林素娘转告。这段时间赵祯摸清了陇右军的制度,知道本质上是中央集权,把军权彻底收到自己的手中。既然是如此,当然要把三衙的禁军军制改掉,用制度把军权握在中央手中,省多少心思。没想到建立这种军制的徐平一直反对,出于谨慎,这件事情便就拖了下来。

想了好一会,徐平才道:“臣一直不主张京城禁军改制,怕的是军制一动,大量的禁军将士被清理出行伍,失了衣食饭碗。京畿重地,动荡不得!”

赵祯道:“食朝廷俸禄,赏赐无限,出外不能战,不能为国家分忧,养之何益!既然陇右军中用川蜀之兵,依然能够连战连胜,则从京东、京西、两淮,甚至江南招募士卒又有何不可!无用之兵,自然就要尽去,不如此,何以应对契丹大敌!”

徐平苦笑,听到这里就知道自己未回京之前,赵祯已经跟宰执,特别是李迪和吕夷简商量过了无数次,早已经统一了意见,要对京城禁军下手了。要不是自己一手把陇右军带起来,又立下无数大功,根本就不会在乎他的反对,已经开始军改了。

双手捧笏,徐平对赵祯道:“陛下说的自然是至理,无用之兵,养之无益,就该尽斥出军去。只是,赶人容易,这些人没了饭碗,怎么办?”

“持戈矛,卫国家,自然由朝廷供给衣食。不能为朝廷效力,自然自己去找衣食!”

“京城中多出数十万没有生计的百姓,陛下能安坐殿廷吗?陛下不能,臣不能,满朝文武俱不能够。禁军士卒,纵然是除了军籍,依然是天下百姓,是陛下子民,岂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做,会生出大乱子来的!臣一直不同意遽行军改,便就是怕行事太急,在京城出来数十万流民,天下动荡。本是盛德事,做坏了,遗子孙笑。”

赵祯直视徐平的眼睛,过了好一会,摇头叹了一口气:“你回京之前,我也正是担心此事。军改暂缓,不只是你不同意,我也着实担心数十万人没了衣食,难免聚众为寇,引致天下动荡。只是两位相公言,现在朝廷府库充盈,西北战事结束,可以拿出钱来,把禁军士卒遣出京城,分散各地。只要散在数十州县,自然就聚集不起来。”

“遣散出京?散到哪里去?要给他们多少钱?过百万人口,天下三百军州,依然是每州有千百人,必然天下大乱!陛下,使不得啊!这是动摇天下根本的事情!”

赵祯摇头:“没有那么多人。西北战起,契丹挑衅,数十万禁军出京城往沿边,现在京城只有十余万禁军而已。真要遣散,这十几万人还是可以安置下的。”

徐平连连摇头:“陛下,禁军十余万,他们的家眷呢?西北、河东、河北的禁军,许多人的家眷依然是在京城里,算下来,还是要过百万人口。百万之众,岂能不小心行事!”

赵祯怔了一下,过了一会默默点了点头。调去沿边的禁军,家眷依然是在京城的。京城禁军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本营在京城,哪怕是出外就粮,到边境去作战,家眷也是不随行的。本来这有用家眷牵制前线将士的意思,却让京城就此背上了这么一个沉重的包袱。

作为人口过百万的天下第一大城,这些人给开封城带来了繁华,但也让整个天下不堪重负。仅仅要供应他们的口粮,每年就要数百万石。这不是因为贸易从外地运来,而是由朝廷发下的军粮,所有的本钱由朝廷承担。朝廷在禁军身上的花费,养兵多少是一,集中于京城由此而带来的运输成本是二,哪怕有汴河,这个运输成本也非常惊人。

此时天下总兵力过百万,禁军约八十万,三衙直辖禁军约三十万。除三衙直辖禁军之外,还有一部分禁军本营在京城,京城的禁军加起来约四五十万。加上他们的家属,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军人和家属就已经过了百万。当然许多军营是在开封城外,甚至是在附近的县里,但这些人口都是要由朝廷从外地运粮来养起来的。不要说就此直接把他们除了军籍,从此不管生死,就是给他们发足够的钱,他们也没地方去买粮食。

赵祯紧紧皱起眉头,此前大家考虑得比较粗疏,算除役禁军人数的时候,没有把家眷算进去。核算起来,虽然紧张,费用三司还能够应付。如果把家眷也算进去,三司赚再多的钱也填不起这个窟窿。军改的费用,高昂得有些吓人了。

徐平道:“禁军士卒纵然不持刀枪隶军籍了,依然是朝廷治下的百姓,不能够置其生死不问,一赶了之。天下百姓,没有无用之民,京城觉得他们多余,那是朝廷不对。让百姓无所事事,甚至觉得他们在这里碍事,强行驱赶,何以面对天下!害陛下盛德!”

“唉——”赵祯叹了口气。“若如此说,军制要改,实在是千难万难!该如何做?”

徐平捧笏:“军制之改,一是要从禁军中拣选出合用之人,重新整训,编练成合用的大军。今日军制难改,禁军和家眷聚于京城,呈尾大不掉之势,这教训当牢记。整训精练过的大军,不可再使其家眷随军,而是散之于天下。军人或三年或五年,如果不能升至小校军官的,一律除役。如此一来,不必从地方运粮于京师养军人家眷,养兵之费大省。二是要安排不合用的军人去处,给以衣食事小,让他们有生计能够自理,从此自己能够赚出衣食来事大。此次改革军制,立制度,择将校,募士卒,汰冗员,由枢密院行之。从禁军中裁汰出来的剩余军员,向何处去,如何安置,则由中书行之。百万之众,不是小事,急切之间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当分作数年,计划清晰,徐徐行之。”

赵祯想了一会,点了点头:“先朝俱行征兵之制,果然有其道理。兵聚于京师事小,家眷百万之众,全赖天下供养,委实不堪重负。若依你所说,则聚兵于京师,无有养其家眷之费,所省颇多。只是朝廷练一兵不易,三五年即除役,是不是太过耗费?”

“算士卒兵役,可以自其入军营起,离军营止,路上所费时日不算。入军之后,精练一年,就可编入军伍。依臣这数年时间所见,如此做已经够了,紧急时候新入军之士卒练半年也可用。役期五年,在行伍中四年,不算太过耗费。如此一来,于朝廷是省了养士卒家眷千里运粮之费,于士卒来说,家中自有生计,军俸领来贴补家用,纵然是乡间小农也立成小康之家,于国于民两便。凡理政,必要便民,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赵祯犹豫了一下,道:“如此军改是征兵,民服兵役是当然之理,可充差役,军俸似可发得少一些。既然要改了,那便让养兵之费就此省下去。”

徐平道:“陛下,哪怕是百万之兵,士卒军俸一年十贯,也不过是一年一千万贯。实际此时的正俸,哪怕是三衙禁军,月俸人均也不足一贯。军改之后,禄米停发,由军中统一造饭分食。不养家眷,禄米可省十之七八,运往京城的漕粮可减半数。军中赏赐钱数可依从前,粮帛不发,又可省下不少。如此算来,哪怕是军中俸禄不减,仅仅是漕粮减半,养军之费就可省去小半。有强军,而又省费,多少好事,又何必计较士卒那一点军俸呢?不但是军俸要发,参军依然可以免差役,才能让良家子到军中来。”

军费的大头,一是俸禄和各种赏赐,另一个就是高昂的运费。驻于边境,或者出境作战运粮艰难不说,就是驻于京城,运费也高昂无比。家眷不随军,仅仅省下向京城运粮的运费,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不再依靠入中,由枢密院设专门机构管理军中运输,效率又提高许多,又省下一大笔钱。两者加起来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去计较将士俸禄。

军改之后招兵要召良家子,只有用各种手段,才能吸引人来参军。同样是一贯钱,在乡间比在城市重要多了,发放军俸,才能吸引农民来参军。

沉思了一会,赵祯笑道:“如此做,枢密院裁汰冗员,做恶人,中书安排出路,就是做好人了。西北一战你劳苦功高,也该当得此一好差使!”

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第10章 生财之道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7章 夜战(上)第28章 蟾宫折桂第267章 许怀德也不容易第77章 你倒霉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01章 谈的人来了第198章 劳动创造价值第225章 新消息第40章 军令之外第70章 蜀兵入陇第271章 恶劣至极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54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45章 追来了第20章 早朝第41章 意外第236章 狂徒第144章 僵局第41章 陈公堤徐公路第66章 以民为师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36章 孟州通判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9章 变夷为夏第68章 别有出路第67章 猜测第294章 养起来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6章 酒第38章 统计学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41章 串香第164章 欧阳修第156章 铜版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169章 应急安排第147章 破绽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54章 买马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66章 文臣武将第41章 中间派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24章 烦心事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135章 疯狂时代(六)第10章 野味第66章 以民为师第22章 试学士院第26章 龙门酒家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84章 新军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3章 折支第97章 流年第179章 请从三司始(补上月欠更)第311章 全国统筹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36章 近视眼镜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0章 狄青第99章 搞事情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5章 白砂糖第225章 诱敌之计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7章 黄金彪的难处第128章 用才不用德第72章 夜袭第152章 横死第205章 货币短缺第11章 清贵之选第205章 蜕变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163章 荣耀之战第39章 兄弟夜话第133章 无妄之灾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238章 做事难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28章 月夜第318章 解甲第174章 春光
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第10章 生财之道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7章 夜战(上)第28章 蟾宫折桂第267章 许怀德也不容易第77章 你倒霉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01章 谈的人来了第198章 劳动创造价值第225章 新消息第40章 军令之外第70章 蜀兵入陇第271章 恶劣至极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54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45章 追来了第20章 早朝第41章 意外第236章 狂徒第144章 僵局第41章 陈公堤徐公路第66章 以民为师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36章 孟州通判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9章 变夷为夏第68章 别有出路第67章 猜测第294章 养起来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6章 酒第38章 统计学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41章 串香第164章 欧阳修第156章 铜版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169章 应急安排第147章 破绽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54章 买马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66章 文臣武将第41章 中间派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24章 烦心事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135章 疯狂时代(六)第10章 野味第66章 以民为师第22章 试学士院第26章 龙门酒家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284章 新军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3章 折支第97章 流年第179章 请从三司始(补上月欠更)第311章 全国统筹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36章 近视眼镜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0章 狄青第99章 搞事情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45章 白砂糖第225章 诱敌之计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97章 黄金彪的难处第128章 用才不用德第72章 夜袭第152章 横死第205章 货币短缺第11章 清贵之选第205章 蜕变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163章 荣耀之战第39章 兄弟夜话第133章 无妄之灾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238章 做事难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28章 月夜第318章 解甲第174章 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