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串香

到了最后,徐昌依照徐平吩咐取了尾酒,单独装起来。尾酒杂质太多,就不能喝了,只能放进锅里水中再蒸,或者搀进其他料里继续发酵。

这一甑蒸完,徐平上来看了甑中的料,里面还有大量的高粱淀粉,发酵很不完全。便让装客把这蒸完的料放入一口新刷的大缸中,埋地里继续发酵。

歇息一会,甑中再装上一缸料,接着蒸酒。

一直过了晌午,已经蒸了三缸料,徐平便让停下。甑中的料就直接留在里面,勉强算作要丢掉的酒糟了。

前些天用甜高粱制的酒醅取来,把铁锅中的水取出,酒醅榨了,把酒浆倒进锅里代替清水,继续蒸酒。

这就是用串香法制低档白酒了。出来的酒度数也够,闻起来也香,高大全和几个庄客好奇,用瓢舀了品尝。酒喝到嘴里,一个个只是摇头,把剩下的酒又倒了回去。

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只有用这种低档白酒对照着,前面蒸的真正高粱大曲才会显出好来。白酒要想卖上价钱,一是要找准喜欢喝白酒的人群,再就是这样真正分开档次,才会有人心甘情愿地把价钱提上去。

到了太阳西斜,天气不那么热了,徐平便让徐昌高大全和孙七郎三人商量着把庄客分班。这里的蒸酒不能停,要一直把前几天酿的甜高粱酒醅蒸完,才算完工,不至于使酒醅酸败。

分班并不容易,这时不当班回去的人就要大吃大喝,让谁留在这里都不高兴。三个押班许诺发誓,威逼利诱,在那里吵吵嚷嚷。

正在热闹的时候,看门的庄客寻过来,对徐平道:“官人,李提辖同了一个官人到了庄里,正在前厅等着。”

шωш ⊕тTk дn ⊕¢O

徐平便吩咐一声,不管这些人,带着李璋回了庄院。

门前拴了几匹马,几个人并没进院子,坐在门前的大树下乘凉。

走上前,徐平发现原来是李用和与郭咨一同前来。

上去见过了礼,徐平道:“世叔和主簿怎么坐在外面,请到里面用茶。”

李用和道:“不必了,你拿些茶水出来喝就好。我和郭评事只是在你这里歇歇脚,一会还要赶回中牟县里,去见下来的李防御太尉。”

郭咨虽只是中牟县的主簿,这是差遣,带的职却是大理评事,从八品,在其他地方,这是正任知县的职事。李用和带职是右侍禁,不过正九品,还不要说文臣武将的差别。而且郭咨正榜进士出身,再一转就进入六品,所谓有出身的超资迁转,这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在低层时飞速升官的制度保障。正常来说的话,李用和这种无出身的官员会飞也赶不上。所以在徐平听起来,李用和的官职比郭咨威风多了,实际上两人之间却是有一道鸿沟,李用和与郭咨相对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

听见李用和急着走,徐平道:“怎么会那么急?中牟离这里不过一二十里路程,诸位都有马,多打几鞭就好了。我庄里今天新蒸了酒,世叔和主簿无论如何也要尝上两碗。”

李璋在一边插嘴:“今天的酒好,比以前喝的好太多!”

李用和瞪了李璋一眼:“多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

骂完李璋,李用和转身对郭咨道:“评事看要怎样?”

郭咨对徐平的印象不错,笑着道:“既然小庄主说是有好酒,喝上两碗再走也不迟。李防御要到中牟县城,怎么说也得天黑时候了。”

徐平让两人进去坐,郭咨却无论如何不进去了,只说在外面尝碗酒就好。

徐平无耐,只好让庄客在门口树下摆了张桌子,煮好的肉上来一大盘,又让人到蒸酒的地方装了一大坛酒回来。

给郭咨和李用和倒上酒,徐平道:“这酒是我庄里新制,力道又大,喝起来也还顺口,世叔和主簿尝尝。”

郭咨喝了一口,笑着对李用和说:“这酒有些意思,提举觉得如何?”

李用和道:“我是个粗人,本就是爱酒的。只觉得这酒吃起来口滑,进了肚子又有酒劲,最喜欢这种。评事文人出身,只怕会嫌这酒太烈。”

郭咨道:“也还好了。听说李防御最好喝酒,不如给他也带上一坛,喝得高兴了办起事来也少找我们麻烦。”

李用和当然没有异议,让徐平去装了一小坛,一会带给李端懿。

见徐平离去,李用和又说:“不瞒评事,这一家与我是通家之谊。我年幼时落魄,若不是这一家的老主人,就病死沟渠了,所以交情不比寻常。上次因为公务过来一次,那回也有这种烈酒,只是没这一次酒中的香醇。若像今天这种酒,一般的人也能喝上两口。”

郭咨点头:“我虽然没事时也小酌,但说不上十分爱酒。惟有今天这酒,喝时并不觉得辛辣,入口却又让人陶然,别有一番意思。这一家的小主人昨天我也见了,治理田园颇有章法,地里沟渠都有条理,不是随便弄的,是个人才。既然与提举交情不比寻常,我以后多看顾他一番罢了。”

徐平取了酒回来,与郭咨和李用和又喝了一会,便让庄客去那边士兵和差役那里,每人一碗酒,两大块肉,让他们吃饱喝足。

这一顿吃喝下来,也花了一些时间,看看红日西垂,李用和跟郭咨不敢再耽搁,告别了徐平,骑马而去。

这两天桑怿家里有急事,已经回去。朝廷里派人下来整顿周边的秩序,也不知道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又没个人商量,徐平心里也是烦闷。

李璋见老爹走了,出一口气,跑回酒场那边,看他们蒸酒。

其他的庄客也分好了班。徐昌因为身份特殊,不能跟其他人争,带了几个庄客值了头班。

徐平命庄客把今天蒸出来的白酒封了,放在个通风阴凉的地方陈着,只留下一缸在外面,放在庄里大家享用。酒是陈的香,越陈越值钱。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只拿那些串香出来的低档酒出去卖,等什么时候培养起一批白酒的忠实用户,这些陈酿拿出去才能卖上大价钱。

高大全和孙七郎今天忙了一天,都是累个半死。把徐昌留在酒场那边,两人勾肩搭背回到庄院,没用多大一会,酒内摆上,便已是呼喝声震天。

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6章 知州第129章 新场务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18章 银行(下)第199章 传承第179章 宣传战第79章 坐观成败第60章 阳光明媚第20章 送行第71章 意外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12章 邮寄司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2章 东华门第154章 攻城(中)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81章 试探第76章 临机处置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44章 增兵第47章 生意第320章 一切要讲好第60章 新的门路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13章 蛮人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4章 邕州旧部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40章 谁承其后第19章 宣诏使臣第226章 自助餐第16章 难处第332章 建节第272章 换将第60章 釜底抽薪第314章 偷营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21章 同年第44章 打起来了第228章 人事变动第215章 统一指挥第250章 露布报捷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51章 春狩第5章 月是故乡明第280章 善后最难第298章 夜袭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181章 钱明逸第104章 黄从贵的末日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316章 大火第125章 搜寻第77章 账目第186章 有钱人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57章 暗箭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45章 追来了第36章 组织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9章 咏梅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84章 大战将起第33章 家信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59章 夜战(下)第119章夜战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297章 大政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282章 父子相残第272章 换将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32章 五等户制第12章 治术(三)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69章 国子监第165章 吕夷简的条件第75章 僵局第212章 满载而归
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6章 知州第129章 新场务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18章 银行(下)第199章 传承第179章 宣传战第79章 坐观成败第60章 阳光明媚第20章 送行第71章 意外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12章 邮寄司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2章 东华门第154章 攻城(中)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81章 试探第76章 临机处置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44章 增兵第47章 生意第320章 一切要讲好第60章 新的门路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13章 蛮人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4章 邕州旧部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40章 谁承其后第19章 宣诏使臣第226章 自助餐第16章 难处第332章 建节第272章 换将第60章 釜底抽薪第314章 偷营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21章 同年第44章 打起来了第228章 人事变动第215章 统一指挥第250章 露布报捷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51章 春狩第5章 月是故乡明第280章 善后最难第298章 夜袭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181章 钱明逸第104章 黄从贵的末日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316章 大火第125章 搜寻第77章 账目第186章 有钱人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57章 暗箭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45章 追来了第36章 组织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9章 咏梅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84章 大战将起第33章 家信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59章 夜战(下)第119章夜战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297章 大政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282章 父子相残第272章 换将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32章 五等户制第12章 治术(三)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69章 国子监第165章 吕夷简的条件第75章 僵局第212章 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