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炒花生

秀秀把早饭拿回来,不过三个馒头一碗小米粥。这几天都是这样,徐平也没在意,拿了馒头就吃。

咬了一口,才发现秀秀正奇怪地看着自己,不由问她:“你这样看着我干什么?你不吃吗?今天多了一个。”

秀秀嗫嚅道:“我到厨房里,洪婆婆说随便给官人端点什么回来就好,反正官人也不吃的,都是要去镇上吃酒。”

徐平道:“那老虔婆可恶!不用听她的,你也吃吧。”

心里却有些无耐,自己原来做纨绔的时候,确实不怎么在家里吃饭,都是要去酒楼里摆上一桌,这才是京城子弟的做派。

秀秀站在一边,捏了一个馒头起来,偷偷看了徐平一眼,轻轻咬了一口。

吃罢了早饭,秀秀收拾了,徐平坐在桌边漱了口,闭目养精神。

这几天都在适应这个身份,适应这个世界,没有想太多,既然已经接受这个改变,生活就不能这么浑浑噩噩,至少说到吃,虽然自己不怎么讲究,但有了条件,谁不想吃得顺口一点?

天天早上馒头稀饭,好坏也是富家子弟不是?还不如自己前世吃得好,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说到宋朝的吃,如果在前世,肯定是有几分向往的。热闹繁华的东京汴梁啊,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神话。

但这里不是东京城,这里是开封府的乡下,虽然只离东京几十里路,可完全是两个世界。

在前世说起中原,必定是沃野千里,人烟稠密,但现在可不是那样子。此时的中原,黄沙遍地,人烟稀少,很多地方都是半农半牧。一百多年的乱世,一次又一次杀得千里无人烟,中原的元气早已经被抽光了。

此时的中国,或者说世界上最大的两座城市都位于中原,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可在这两京周围,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是荒地,无人耕种,只能用来放羊牧马。就以两京之间的郑州为例,在后世可是人口爆炸的城市,号称人口密度超过北京的地方,此时的人口却不过后世的几百分之一,甚至还达不到盛唐时的十分之一。时人的形容,“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更不要说其他乡下地方。

如果以后世做比喻,东西两京周围就是环两京贫困带,而且比前世的环京津贫困带严重得多。这里的土地由于黄河泛滥,早已不适合耕种,人烟稀少,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治理。由于位于两京周围,大量的人口被吸走,数十万的兵员,东西京城里各级官府的公吏,皇室、各级官府、皇陵,当然还有黄河汴河的数不清的徭役,人口之少根本不足以发展生产。

常说自唐开始,中国经济重心移往东南,这话往往都是说江南的发展,却很少提及中原的凋敝。此时的中国北方,越是中心越是荒凉,反而两翼要好得多,东边的京东东路也就是后世山东苏北,西边的陕西路,这两个地方还算得是上繁华。而位于中心的两京周围,却是几乎看不见希望的地方。

徐平现在位于中牟的田庄里,说起来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实际上条件艰苦得尤如边荒。要想吃好的,要么去东京城里,要么就自己动手。

秀秀收拾完了,回来站到徐平身旁,也不说话。

徐平睁开眼睛,问她:“你会做饭吗?”

秀秀答道:“会啊,妈妈要做生活,都是我做饭的。”

“那就好。”

徐平站起身来,见秀秀还紧紧抱着自己的小包袱,对她道:“先给你找地方住。”

徐平这个小院有三间正房,坐东朝西,一间用作客厅,一间是卧室,还有一间是书房。正房的两边各接了一间耳房。

徐平把秀秀领到左边的耳房外面,对她道:“以后你就住在这里,进去收拾一下,一会我还有事做。”

秀秀把门打开,见里面床桌都有,被褥齐全,一下子犹豫了:“我是个下人,怎么能住这种地方?”

徐平道:“这里原是客房,我又没有客人来,作个样子的。你尽管住就好了,需要什么跟我说。”

秀秀犹豫着不敢进去。

徐平道:“你怎么这么不爽利。”

秀秀这才拿着小包袱进去,顺手把门关了,也不知道在里面搞什么。

没多大一会,秀秀打开房门出来,眉眼间有些笑意,对徐平行礼,低声道:“谢谢官人了。”

徐平道:“你随我来,以后我们自己开小灶做饭。”

接着秀秀耳房的是两间厢房,用来做厨房的。这都是盖房子时的规划,其实从来没有开过火。

秀秀小心地道:“官人,不知我该讲不该讲,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你不去给林秀才请安吗?”

徐平怔在那里。这个时代讲究尊师重道,他的老师来了,按道理他该天天早起去问安才是。

可想起自己糟糕的古文功底,徐平对秀秀道:“先生旅途劳顿,不去打扰了,明天再去也不迟。”

秀秀不再说什么,乖乖跟在徐平后边。

被秀秀一说,徐平也有些不自在,心里安慰自己:“老师刚刚科举落第,肯定心里不舒服,让他自己平静一下,也是为他好。”

此时的科举制度正在走向规范,与后来的还大有不同。前世学课文范进中举,如果是在这个时代,肯定疑惑中个举有什么高兴的。此时很少说举人,只是说通过了发解试,叫贡生,或乡贡进士,乡贡诸科,可以参加省试了。省试通过了还有殿试,只要在最后一关失败,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发解试是一次性的资格考试,下次还要再来一遍,所以说一旦落第就什么都不是。

连举人都不算数,就更加没有秀才了。此时秀才是对读书人的尊称,是学问很好的意思,所以秀秀和张三娘都叫林文思林秀才,虽然徐平觉得怪异。

进了厨房,一眼看见的就是灶台上的一口大锅,让徐平有些亲切,与后世农村里的土灶有些像。不过此时不流行后世那样炒菜,所谓的炒多是干炒,而不是加了油的爆炒,这口大锅是用来蒸和煮东西的。徐平要想吃上合自己口味的饭菜,还有许多事要做。

旁边还有许多小厨具,都是用来做时下食品的,徐平不感兴趣,他的目标就是这口大锅。

到了锅边,徐平看锅里还算干净,对秀秀道:“你把火生起来。”

秀秀一边到旁边拿柴,一边道:“官人刚才没吃饱吗?”

徐平摇摇头,也不说话。

这柴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都已经快沤烂了。秀秀拿了柴,打着了火,就在灶下生起火来。

徐平用手在锅里摸了一下,秀秀看见,忙道:“官人可不要动手做这些事,这是我们下人做的。你等一等,我去打些水来把锅刷一下。”

徐平道:“不用了。”

说完,把握着的手在秀秀面前摊开,里面是五六颗花生。

看秀秀迷惑不解的表情,徐平笑笑,把手里的花生像撒骰子一样撒在了锅里,随手翻了几下。

秀秀“呀”地叫了一声,急忙站起身来,对徐平道:“官人离远一些,还是我来做吧。”

“安心烧火,火候你掌握不来。”

徐平说完,手在锅里把花生搅了几下,滚烫的温度传来,温暖的感觉一直渗到心里去。

看花生皮变色,徐平让秀秀把火熄了,随手就把锅里的花生捞了出来,拿了一粒放到秀秀手里。

秀秀吐了一下舌头:“好烫!”

徐平教着秀秀把花生剥开,吃了两粒。

秀秀连赞好香,问徐平:“官人怎么不把其他的也炒了?”

徐平拍拍她的头:“你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宁可饿肚子,不能吃种子吗?对了,你们家以前没炒过吗?”

秀秀躲开,小声道:“我们的手好脏,官人等等,我去打些水来洗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脚却不动。她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哪里打得了水?至于说炒花生,又岂是穷人吃的?这样一口大铁锅,要不少钱呢,她们家里做饭还用瓦罐,反正现在又不流行炒菜,哪有这闲钱补笊篱?

徐平不管,拉着她的手回到自己的住处,端出了一个大瓷碗。里面是清水,泡了其他的花生仁,对秀秀道:“我们去种地吧。”

秀秀没什么主意,只是跟在徐平后面。

出了院门,正碰见徐昌在自己住处前面闲站。他原来住的小院已经让给了洪婆婆,搬到了门房,还兼着看门的差事。

见到徐平端个碗出来,徐昌道:“大郎,你这是哪里去?”

徐平道:“我要去把这个种了。对了,你拿把锄头跟着我。”

徐昌不知道徐平搞什么鬼,便去库里拿锄头。

不一会出来,身后跟了五六个闲汉,都是庄里的庄客。这处田庄如今有二十多个庄客,由于天旱,没什么活干,都闲养在家里,不过养猪喂鸡而已。这处田庄方圆十几里,几万亩地,二十几个人根本种不过来。不过买地时的优惠政策,这几年都不交税,徐家也不在乎。

听说徐平要去种地,这几人就像看节目一样,跟着出来一起看热闹。

第262章 战是义战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103章 众人登门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41章 意外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26章 自助餐第115章 开战第25章 你们不懂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98章 定策第137章 何为神?第45章 追来了第119章夜战第57章 两只大肥羊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第126章 柳三变的烦恼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47章 生意第214章 僵局第33章 迷惑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210章 札付两路第21章 矛盾第40章 从前第43章 重逢第25章 廷辨第169章 应急安排第227章 拼桌第102章 首告第243章 一日两子第247章 大变将临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7章 中牟主簿第37章 阶级法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中)第220章 星空(下)第270章 震慑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12章 权在手,跟我走第78章 入瓮第86章 猛虎入狼群(四)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4章 边乱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184章 大战将起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46章 外戚第56章 官督民办第243章 算账第78章 要知耻第312章 邮寄司第7章 实际演示第98章 民思无邪第26章 龙门酒家第27章 西南边事第120章 将相之家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38章 与陈尧佐的分歧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40章 身后殊荣第180章 天章阁夜对(上)第10章 野味第142章 想去五台山第230章 约定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2章 父老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225章 四轮马车第15章 理政(一)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13章 教阅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绢第60章 穷人当家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1章 割稻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106章 桑怿南来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78章 要知耻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
第262章 战是义战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103章 众人登门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41章 意外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26章 自助餐第115章 开战第25章 你们不懂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98章 定策第137章 何为神?第45章 追来了第119章夜战第57章 两只大肥羊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第126章 柳三变的烦恼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47章 生意第214章 僵局第33章 迷惑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210章 札付两路第21章 矛盾第40章 从前第43章 重逢第25章 廷辨第169章 应急安排第227章 拼桌第102章 首告第243章 一日两子第247章 大变将临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7章 中牟主簿第37章 阶级法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中)第220章 星空(下)第270章 震慑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12章 权在手,跟我走第78章 入瓮第86章 猛虎入狼群(四)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4章 边乱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184章 大战将起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46章 外戚第56章 官督民办第243章 算账第78章 要知耻第312章 邮寄司第7章 实际演示第98章 民思无邪第26章 龙门酒家第27章 西南边事第120章 将相之家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38章 与陈尧佐的分歧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40章 身后殊荣第180章 天章阁夜对(上)第10章 野味第142章 想去五台山第230章 约定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2章 父老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225章 四轮马车第15章 理政(一)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13章 教阅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绢第60章 穷人当家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1章 割稻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106章 桑怿南来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78章 要知耻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