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莫做儒巫

刘敞是疑经派,历史上他正式掀起了疑经惑注的大潮,最终宋儒走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一步。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中的道理,世道变了,道理也要变。

徐平前世,也曾经跟着小伙伴一起,笑话宋儒,连经典都自由心证了,还好意思厚着脸皮称儒。现在明白,正是因为走到了这一步,儒家才在这个年代获得了新生。把先贤当神供着,捧起一个又一个大儒,不断添新经,儒家才真正亡了。神和鬼,不应该在这个文化体系中存在。以天命去诸神鬼,才形成了周朝的道德,这也是儒家的根源。重新把鬼神请回来,就是在走回头路。回头路走到头,就是绝路。

刘敞极是开心,有当朝宰相明确地说,一切经典皆可疑,皆可变,让他欣喜非常。做学问要疑经,是需要勇气的,免不了有人冷嘲热讽。问你一句,你比先贤还高明?先称称自己有几斤几两,人贵有自知之明啊。很多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沉寂了。

道理面前没有高低贵贱,没有什么不可置疑的天条,存在了这种天条,说明文化出了问题了。学问是因为合了道理而正确,而不是因为某个人说过而正确。

徐平道:“子墨子不满儒之伪,而立新学,以天、鬼而立论。能成一时显学,终究不能被当政者用,归于沉寂。至荀卿、孟轲,儒而成两家。荀卿以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为根基,自成一家。国之命在礼,礼义生而制法度,隆礼至法则国有常,重法爱民则霸。其学以韩非、李斯承其后,行于秦国。荀卿既言人之善为伪,则何必取这伪善,直以法进而为律,一制度于天下,为天下大一统。去伪善,用制度,而变为法家。”

说到这里,徐平摇了摇头:“秦二世而亡,天下皆知其亡于暴。其暴何来?既然人性只有伪善,而于百姓一律绳之,听命役使如牧羊则可。荀卿之儒天人分,人事不再为天命所化,为其所得。当天命已经化入人心,天人之分已不可不行。因善是伪善,而取隆礼重法改人性,为其所失。善与恶,皆在民心,民之好者为善,民之恶者为恶。世间的男子好美色,则女子有美色为善。人人皆好美色该如何?天下之乱起于争,弭争者为善,劝人争者为恶。善恶起于民心之中,是故人性有善有恶。万千道理,皆归于民心中,此为根本。”

一切政治皆起于争,无争就无政治,人人自足天下自治,人类社会不需要治理。认为争是源泉,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共产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实际上就是争。在阶级斗争中生产力发展,最终进化到共产主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始观点,与大同——小康——大同的三个阶段是一致的。后来的社会主义认为可以先消灭阶级,而后发展生产力,进而发展到共产主义,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与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是伪,有异曲同工之处。即认为人性的一切皆是社会性,非社会性的为伪。既然伪,那就可以用社会主义的法律,新时代的制度来规范。不只是要规范你的行为,还要规范你的思想,因为不合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伪的人性。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法家,社会主义者爱法家,其施政具有浓厚的法家风格,不是没有来由。

荀子的思想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即人的精神天地,跟自然的天地分开,换句话说就是唯物主义。孟子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思想,还在人与天命的关系上。正是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分为了两派,接受了孟子的民为本,但又同时接受了荀子的隆礼重法爱民。民只要爱就够了,怎么做事,怎么思想,由礼和法来规范。最后的理学,实际上也走到了这一条路,存天理灭人欲,那就用礼法去灭民的欲。所以北宋这么多政治人物,朱熹就拉着司马光跟其他理学创立者一起,做道学先生。跟他一样尊孟的,偏偏他就则看不上。

王安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有遵循荀子的思想,而是在孟子的思想上进一步,实现天人分离,把天命从人世中摘了出去。这就形成了新党和旧党最根本的一条路线斗争,是政治本于民心,还是民心本于政治。王安石认为政治要顺民心,重德教,性无善恶,而情有善恶,百姓自己会处理善恶。你不能规定百姓的行为,约束百姓的思想,来推行政治的教化。司马光则相反,隆礼重法,法在礼后,最重要的是三纲五常,规定百姓的思想和行为。把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规范约束了,则天下自然就大治了,发展到后来成了理教。

在王安石眼里,反对者要规定人性,不但管民的行为还要管民的思想,是暴政,但最后自己去走到了以暴制暴上面。千年后的变革其实一样,具有相同特点。

“万千道理,俱都归于民心当中,这就是为政的法则。以民为师,找寻道理,圆满学问,理通则为儒。先道理,再道德,再教化,再有礼仪,法度随此而变,次序不能错。先用礼治民,而后教化,再成道德,不求道理,是不行的。荀卿之隆礼重法治国,尚贤任能教化,只能害民,而不能大治。这便如先给天下之民刻下一个模子,让所有的人都在这一个模子里长,长得一个模样,天下就大治了。世间无此道理。这个模子名之天命,实则巫鬼。其礼与律名为法度,其实残民之术,用之则为天下大害。为政者不能够从民心中找寻道理,而去求礼法,求教化,与治世南辕北辙。你们现在做的,就是以民为师,找寻道理。”

改革就是要顺应时代的呼声,响应人民的心声。与民心相应的时候,一切顺利,背离了人心,则步步艰难。荀子留下了一个自上而下单线治理的政治框架,后世的统治者对此喜爱非常,在这个框架下不需要听取百姓声音。百姓不满意,是法律执行不到位,是礼制教化不到位,只要用重法酷刑,森严的三纲五常,规范行为,约束思想,一切自然就好了。

徐平叹了口气:“为政而治,说到底,就是怎么看人性,怎么行教化,一切法度与施政都是由此而生发出去。荀子之学也非无来由。殷商之时重巫鬼,君亦听于巫,巫实掌天下之文。年深日久,巫有所谓聪明者,发觉以己意代天声,君民亦事无不听。此端一启则巫终被万民所弃。而此端必起,则巫必败。巫之让天下听命于己者,由其听天命,不听天命了则以心中之鬼而代天命。后世文人,多有视己为巫者,读圣贤书做圣贤巫,读别的书就做别的巫。有真自以为得圣人之旨,而欲行圣人之志于天下而成狂者。但更多的,是心里藏个小鬼,用这个小鬼来代圣贤。民有不听,则把这小鬼拿出来,吓唬世人。”

说到这里,徐平连连摇头:“雄州张太尉,当日在枢府,宪台以其生有异相而攻之不己,赶出京城犹不罢休。苏绅是我姻家,我也要说,就是他与孔道辅,一唱一和,用这些鬼把戏逐大臣。把御史台的御史当作吓官员的小鬼,他自己做阎王,让御史台变成了个阎王殿!现在贾昌朝为御史,有样学样,不讲道理,鬼气森森!”

张载和刘敞几个人忍住笑,不敢吭声。他们在西北跟着徐平不短的时间,还没有听过徐平发牢骚,今天徐平终于是没有忍住。

徐平讲政治原则,对御史台的人事和事务不干涉,不过问,牢骚还是要发的。没有哪个御史来触徐平的霉头,这些日子,他们主要针对陈执中和程琳。陈执中治家不严,程琳好贪小财,都有些小把柄。赵祯几次把御史的弹劾奏章交给徐平,都被徐平以御史不当探官员隐私为由,压了下来。御史台是秉制度查官员,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好好做本份的事。这帮御史就有这个毛病,自以为跟商时的巫一样,是用天命查皇帝和百官,人人都该听他们的。实际上人人心里有小鬼,不讲道理,哪来的天命。

徐平烦得不行,赵祯也烦。弹劾官员,没有道理徐平可以置之不理。规谏皇帝,赵祯不理不行,他们会一直缠着不放的。到了大名府,赵祯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在这里是徐平说了算,没有那些烦心事。对赵祯的私事,徐平基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赵祯曾经问徐平,为什么不跟其他官员一样死盯着他,是不是怕赵祯把他换了。徐平告诉赵祯,官员严格要求是因为在做公事,皇帝于国家则公私不分,这是制度上就这么定的。正因为公私不分,皇帝与百姓就有了交集,皇帝既有官的一面,也有民的一面。皇帝在政权里的地位,有一部分就是代表百姓,来监官的。另一部分,则是与官为一体来治理天下。如此一来,对皇帝的要求就只能位于官员和百姓之间,比官员松理所应当。赵祯深以为然,对天天规谏他鸡毛蒜皮小事的台谏官员,更加烦得不行。只是政权中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赵祯烦归烦,还是要老老实实听着。

徐平只是要天下有个道理在,这宰相做不做,他已经不在意了。

第124章 死城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83章 斩于军前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21章 矛盾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长第18章 草市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31章 造纸第32章 东华门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53章 秦二第187章 包拯第72章 底气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第70章 风波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04章 学生第310章 最后争取第124章 死城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5章 三司商铺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38章 军法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295章 强兵策第46章 收割机第3章 进城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59章 民间乱相第251章 多争堂除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16章 大火第35章 我有三策第76章 增兵第238章 做事难第14章 欧阳修认输第301章 谈的人来了第11章 人选第232章 狼烟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140章 先声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27章 夜宴第269章 对峙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187章 包拯第207章 离别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59章 洞若观火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22章 新米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215章 合伙第24章 谈判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285章 被俘之将第76章 增兵第176章 一日两待制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111章 李觏第124章飞来横财第67章 挖三司墙角第232章 狼烟第161章 开课第3章 进城第175章 火海第152章 横死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69章 失意者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第71章 少取多予第45章 京城故事第7章 我做好人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4章 杂事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214章 僵局第77章 诀别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253章 亮剑第1章 桂州第312章 你们去偷袭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7章 我做好人第21章 黄白术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
第124章 死城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83章 斩于军前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21章 矛盾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长第18章 草市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31章 造纸第32章 东华门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323章 陇右军制第53章 秦二第187章 包拯第72章 底气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第70章 风波起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04章 学生第310章 最后争取第124章 死城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5章 三司商铺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38章 军法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295章 强兵策第46章 收割机第3章 进城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59章 民间乱相第251章 多争堂除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16章 大火第35章 我有三策第76章 增兵第238章 做事难第14章 欧阳修认输第301章 谈的人来了第11章 人选第232章 狼烟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140章 先声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27章 夜宴第269章 对峙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187章 包拯第207章 离别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59章 洞若观火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22章 新米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215章 合伙第24章 谈判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285章 被俘之将第76章 增兵第176章 一日两待制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111章 李觏第124章飞来横财第67章 挖三司墙角第232章 狼烟第161章 开课第3章 进城第175章 火海第152章 横死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69章 失意者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第71章 少取多予第45章 京城故事第7章 我做好人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4章 杂事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214章 僵局第77章 诀别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253章 亮剑第1章 桂州第312章 你们去偷袭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7章 我做好人第21章 黄白术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