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5章 晏殊之论

bookmark

政事堂里,徐平和章得象翻看着沙州来的公文,讨论着那里的局势。

自太平兴国年间设译经院,后改名传法院,天禧年间自丁谓始,形成以宰相兼译经润文使的制度。此时中书是章得象兼译经润文使,宰执中名义上跟佛教关系最密切的人。徐平有意在中书设置统管天下宗教的制度,关于佛教的事情多与章得象商议。

沙州的佛教管理制度已经大致清晰,以僧录司管佛事,统领附近几州所有寺院。小寺能合并的则合并,不能合并的挂名于系账寺院名下,主事僧名籍在系账寺院,名义上是大寺的派出机构。民间所有佛社取消,在各寺院立功德簿,信众由佛社转到功德簿。

商量了半天,徐平直起腰,伸展了一下筋骨,道:“现在州境制度已立,只是如何由朝廷统管,还要再议。此事倒也不急,可以慢慢摸索。”

章得象道:“如今由各州管辖,也无大碍。佛事非天下急务,似不必朝廷来管。”

徐平摇了摇头:“现在制度初立,自然千好万好,时日一长,便有弊端出来。如各寺尽量用十方住持之制,住持换人,各寺公推之后,州府来定人选。日子久了,寺院住持必然被州衙把持。再年深日久,州里主官于政事不熟,这权柄就移到了下面吏员手里。吏员要贪利,所举人选必然不能服众僧之心,十方住持之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章得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对于这些事情,章得象总觉得徐平过于杞人忧天。每立一项制度,必然要提出将来会有什么害处,写明后人时间到了,当改则改。制度立下,只要禀公而行,哪里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出来。制度难以维持,大多都是所选非人。

徐平可不这么认为,制度难维持,既有人选不合适的原因,也有制度本身对制度执行者改造的原因。只要是集体,最初大多会立下一些简单的制度,来约束众人行为,维护集体利益。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最初想不到的状况,制度不断被完善。随着制度完善,最终有一天会变得与初立时的初衷背道而驰,不改整个集体的性质都变了。

人在改造制度,制度也在改造人,最终会形成一个与最初愿望面目全非的局面。常讲不忘初心,实际上随着人和制度不断相互改造,不忘初心也没用,本着初心在改变了的集体中难以生存。要想政本初心,则制度就必然要不断变化,甚至不断来回摇摆。怎么不断地修正制度,又建立起政权的信用,是要执政技巧的。闷头维持制度不变,来获得天下百姓的信任,最终是连政权集体的信用一起失去。

人力有穷尽,徐平也管不了一百年会什么样子,他只能尽自己的努力,把每项制度的优点缺点一起列出来。为什么这个时候立这项制度,采用这种政策,要解决什么问题,会制造什么新问题,写出来供后人参考。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功,立下制度不是德。不许别人改自己的制度,强求功德,大多会被后人嫌弃。

见章得象不理解,徐平道:“若以州郡为块,朝廷不以条提之,则为封建,权柄尽在地方。封建之害,前人论之甚详。一地封建,此一地终不为朝廷所有。一事封建,此一事终将为朝廷力不能及。此为政经纬,缺一不可。”

建立从上到下的条,才能打破地方的块,条块结合,才能稳固统治。现在除了三个僧录司,地方佛事都由州县主官统管。没有来自上方的支持,地方的佛寺无法跟州县官府对抗,慢慢就会失去活力。这是后面要做的事,现在倒也不急。

晏殊从一边走过来,道:“昭文相公所言,莫非即是权柄?朝廷无抓手,则对地方事务难以下手。单靠管地方官是管不住的,如一地知州其余事都做得好,就在佛事上面与朝廷相违,这人换是不换?换了民不乐,不换政难行。”

徐平笑道:“史馆相公说的是,这一个‘柄’字用得极是妙!朝廷治天下,必有其柄在手,不然遇事无处下手。不只是佛事,其余各政事同理,当有国柄在朝廷之手!”

徐平一直强调条块结合,实际上主要针对地方和朝廷。晏殊用这一“柄”字,范围就扩大到所有的政事中了。朝廷要理政,手里必然要有一个把手,用以操控天下。什么政事没了这个把手,则就容易脱出朝廷掌控,看着乱子出来却无能为力。

章得象为人谨慎,话不多,在政事上用心也不够。对徐平和晏殊讲的这些,他没有多少兴趣,聊了几句就岔开话题。

立了西平王,设了僧录司,西北最要害的瓜沙两州便就稳定下来。那里多是汉人,有胡人也早已经汉化,只要在佛教上不出乱子,其他就一切顺利。

灭了党项之后,河西周边和西域已经没有大的势力。与沙州接壤的西州回鹘即是高昌回鹘,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积极向中原王朝靠拢,主动称自己为外甥师子王,即延续唐朝时与中原的甥舅关系。不过宋太宗北伐失败,影响到了西域各国的倾向,此后他们开始靠拢契丹。大中祥符年间,耶律化哥受命征讨叛乱的阻卜各部,攻击了遇到的高昌人。虽然契丹人归还了俘获,惩治了耶律化哥,与高昌回鹘的关系还是冷却下来。

随着宋军攻灭党项,击败契丹的消息在西域传播,他们对中原王朝明显变得热情。不只是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和喀喇汗国也派了使节到肃州见韩琦,要遣使入贡。

宋朝在西域重建藩属国秩序阻碍不大,朝廷明确了大军不再西进,停止于肃州也让这些地方政权安心。瓜沙两州仅设都巡检司,而不驻大军,就是表明停止扩张的态度。

所谓贪多嚼不烂,从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的藩篱尽皆失去,宋朝确实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扩张。现在只能集中力量,对付北边的契丹,把燕云之地收回来。

接下来西北的方略,就是集中力量发展新占的党项之地,把河西和河套地区的生产发展起来。有了这两个基地,才有向外扩张的本钱,不然仅仅大军粮草,就足以耗尽半个天下的积蓄。位于最西部的瓜沙两州,不驻大军,作为佛教中心,也作为通商贸易中心,从经济和文化上影响周边地区。首先争取周边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时机到了一切水到渠成。这个过程要多久?或许十年,或许数十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9章 共剪西窗烛第95章 迁隆峒第69章 姚黄魏紫第79章 我和你们讲道理第36章 酿酒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81章 准备迎驾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97章 流年第253章 收网第6章 酒第163章 恩出公门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233章 学习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2章 新米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96章 改天换地第27章 牧草换豆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41章 意外第64章 归来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97章 遣散出宫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170章 早晚会反第7章 实际演示第85章 孙七郎的差事第51章 大案第84章 蓄势待发第84章 蓄势待发第195章 简在帝心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11章 收钱大赛第78章 河南府来人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332章 建节第110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第193章 拔牙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6章 仁义者何?第92章 猛虎入狼群(十)第284章 新军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31章 端午(下)第19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8章 雪第150章 席卷谅州(中)第35章 三轮车第70章 蜀兵入陇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组织第3章 尽头牙第230章 约定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172章 夜战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57章 原则第82章 不好的预感第119章 月黑杀人夜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78章 提携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4章 移民第96章 贵客盈门第34章 磨炼第34章 杂事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187章 攻防第6章 买书第25章 追捕逃亡第92章 世事谁能预料第37章 闲散日子第187章 包拯第91章 灾年第22章 星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术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92章 余波未了第193章 威胁王城第68章 别跟着我第128章 优迁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7章 小隐君第7章 实际演示第72章 最后处置第51章 三路布防第21章 矛盾第186章 刻摆错了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68章 冬日牡丹
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9章 共剪西窗烛第95章 迁隆峒第69章 姚黄魏紫第79章 我和你们讲道理第36章 酿酒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81章 准备迎驾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97章 流年第253章 收网第6章 酒第163章 恩出公门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233章 学习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2章 新米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96章 改天换地第27章 牧草换豆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41章 意外第64章 归来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97章 遣散出宫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170章 早晚会反第7章 实际演示第85章 孙七郎的差事第51章 大案第84章 蓄势待发第84章 蓄势待发第195章 简在帝心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11章 收钱大赛第78章 河南府来人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332章 建节第110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第193章 拔牙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6章 仁义者何?第92章 猛虎入狼群(十)第284章 新军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31章 端午(下)第19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8章 雪第150章 席卷谅州(中)第35章 三轮车第70章 蜀兵入陇第3章 秀秀(下)第36章 组织第3章 尽头牙第230章 约定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172章 夜战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57章 原则第82章 不好的预感第119章 月黑杀人夜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78章 提携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4章 移民第96章 贵客盈门第34章 磨炼第34章 杂事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187章 攻防第6章 买书第25章 追捕逃亡第92章 世事谁能预料第37章 闲散日子第187章 包拯第91章 灾年第22章 星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术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92章 余波未了第193章 威胁王城第68章 别跟着我第128章 优迁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7章 小隐君第7章 实际演示第72章 最后处置第51章 三路布防第21章 矛盾第186章 刻摆错了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68章 冬日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