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立言之志

天下之财有数,不在官则在民,这是网住徐平的一个魔咒。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入手,然后才是商业交换可以让财富增殖。

然而,财富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先要明确地回答。前世徐平上政治课,很多概念都是小时候便就从课本里学习,一年年学下去,一点点加深理解。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间就把很多复杂的学术概念溶入到了思想里,成为一种本能。

但是,真要向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解释这些概念,便就茫然不知所措。在前世说起劳动创造财富,很多人都认为理所当然,不需要解释,这个年代却是不行。

天生万物以养人,一切都是来自于上天,怎么可能由人创造出来呢?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不怎么信神,但却相信上天,相信天命。

先秦显学儒墨两家,墨子讲天鬼,孔子讲对神敬而远之,传统上都不是把天和神看作无所不能的人格化的宗教意义上的神。《尚书》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天心与民心联系,到孟子,更进一步以民意代天心。但不管怎样,那无所不在的天都是在那里的,只是任人打扮罢了。

李觏从儒家经典出发,认为礼就是人的本能欲望,首先是食物满足人的生存,然后是男女繁衍后代自然而然的情(欲),所谓食色性也。

这给徐平打开了一扇门,只要说明了人的基本需求,那么,满足人的需求的种种便就是财富。而这种财富,劳动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理论基础,最大的危险就是走到了孟子一派的对立面。告子说人性无善无不善,食与色是人的本性,孟子正是通过反驳告子这一观点,提出了性善论。

李觏极端讨厌孟子,甚至会为了徐平抄前世的一首打油诗,千里迢迢跑到邕州去求学,便就是在理论基础上与孟子思想的根本冲突。

荀子倒是主张性恶论,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正是因为食色是人的本性,所以争夺、残贼、****也是人的本性,应对人本性恶而不让其做恶,便要起礼仪,制法度。

这既是法家思想的来源,要压制百姓的本***望),满足君主的欲(望),所以制严法,用酷刑,让治下百姓不得不顺从,不得不以天下所有奉君王一人。同时也是儒家纲常伦理的思想来源,因为人性本是恶,所以要立纲常,树礼仪,压制人恶的本性,一举一动甚至思想都受三纲五常的限制,直至存天理,灭人欲。

孟子即使在儒家那里,地位也一直不高,直到韩愈《原道》正式提出道统论,把孟子视为孔子之后得道统的惟一一人。到徐平这个年代,所谓道学家,都是尊孟子一派的,道学本就是道统的意思。而非道学的,则大多都贬低孟子。

对大部分人来说,非孟即尊荀,历史上这两派思想斗争的极端表现便就是党争。

王安石尊孟,孟子的地位真正意义上的上升,思想列为经典,就是在他手里神宗时候发端的。司马光非孟尊荀,讲三纲五常,思想根源上就与王安石势不两立。

讽刺的是,非孟最卖力的就是李觏,但历史上正是他的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富国强兵,正是李觏极力鼓吹的。

两宋的思想斗争基本都在尊孟非孟之间纠缠,直到朱熹杂和起来,又引佛家思想入儒家,自成一体。朱熹一边说尊孟,一边存天理灭人欲。既然人性本善,又何必去灭人欲呢?实际上,是用孟子的旗,包了荀子的骨头在里面。

与其说宋后的统治者思想是儒皮法骨,不如说是孟皮荀骨更准确一些。越来越严厉的三纲五常钳制社会,吃人的礼教,思想的根源其实是在荀子的性恶论那里。

李觏反孟子的性善论,提出礼的本质是人的根本欲望,生存和繁衍,一切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但他又不是荀子性恶论一派的,实际上是性朴论,在告子那一边。

既不属于孟子一派,又不属于荀子一派,那就注定了是小众。

前世作为后来者,徐平已经对礼教规划一切的社会有了成见,自然不会去支持荀子的思想。不管是法家的严刑酷法,以天下奉一人,还是礼教的立三纲五常,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的行为和思想,都不是徐平能够接受的。

徐平看中的就是李觏这性无善无不善,生存和繁衍是人的根本欲望,满足了根本欲望之后还会有更高级的欲望,“礼”就是这些欲望的发扬和限制。这种思想才是徐平前世习惯了的思想,只是他没有李觏那样饱读诗书,经术精通的本事,能够把这种思想融入到主流的儒家思想之中,从而别成一家。

李觏解决了基本的问题,徐平便就可以完成后面的高级思想建筑。

对于著书立说,自成一派宣扬思想,徐平一直很谨慎。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对经典一知半解,随便解释,很容易使自己成为士林公敌。一旦到了那一步,也就不要想再有什么作为了,自己又没有丁谓那样根本不在意别人看法的手段。就是有那种本事手段,丁谓还不是一样执掌大权只有两年多。

现在李觏到了方城,真正开始施政,他的思想才开始发出光来。有这样一个可以算是自己的学生在,徐平可以考虑开始立言,把自己前世的思想带到这个世界来。

拿起笔来,徐平认真地给李觏写回信。

第一次,徐平把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工具的使用都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系统的向另一个人提了出来。只要这一点立下来,那么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制出更好的工具,便就成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了这一点,给予工匠和科技工作者更高的地位,便就有了理论的根据。

学问无非物理性命,只要把这一点立起来,那么物理之学便就有了跟性命之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此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推广科学技术,并作为重要国策。

这也是第一次,徐平对李觏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把自己的这一思想,真正在这个各种学术派系井喷一样出现的年代,打牢基础,使人无可辨驳。

千年之后,或许不会再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大行的可能,存在下去的,只能是人性本朴,无善无不善,人的欲望没有邪恶。

秀秀偶尔抬起头来,看着书桌边的徐平一脸神圣,聚精会神地写着字,不由笑着摇了摇头。想当初两人刚刚相识的日子,徐平一拿起书本就愁眉苦脸,还请着秀秀监督自己,硬着头皮把那些经典啃了下来,考上了进士。多年过去了,官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有些顽劣的乡村少年,真地做了官,成了她心目中的读书人。

真宗皇帝在写的劝学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在读书人的眼里,这诗俗得不能再俗,从里到外都透着市侩气,远不如颜真卿的那一首,“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皇帝的诗口气仿如市井之徒,颜诗才是励志。

但这个年代,不正是如此吗?整个国家从里到外,都透着市侩气,皇帝才是真正了解天下的人啊。在秀秀眼里,真宗皇帝说的才是真理,读书人就该有个读书人的样子,自然也就该有读书人应有的回报。

良田、车马、黄金屋,官人现在都有了,不都是读书读得好赚来的?

徐平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地写着自己前世的见识,并跟这一世的经历和学识结合起来,只觉得一下笔,便就有千言万语,再也停不下来。

蔗糖务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怪兽,赚了无数钱财,养活数十万的人口?因为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各种新式农具提高了劳动效率,用同样的劳动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蔗糖务最有价值的,不是蔗糖值钱,而是组织形式,是各种新式农具的巧妙利用。李觏要在方城开营田务,便就要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把蔗糖务的组织学去,新式农具用起来,不能盲目去做。

而且不仅是要学要用,还要把这些与经典理论结合起来,做出创新,自成一家之言,才不枉了徐平这么多年的栽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相辅相成,把徐平想要提出的理论基础打好。这才是徐平对他的期望,而不仅是做一个好知县。

立言之不朽,可以称贤,启迪后人的思想;立功之不朽,可以为神,庇佑一方土地;立德之不朽,泽被苍生,垂范千古,是为至圣。

徐平便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先从立言做起,两世为人,好歹做个贤者吧。

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60章 宜将剩退穷寇第5章 报恩第142章 审问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151章 新市场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127章 堵门要账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215章 合伙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26章 余波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02章 兵临城下第99章 前奏第183章 擒获第61章 入社第116章 走马为谁雄?第224章 刘璠堡被围第69章 国子监第155章 攻城(下)第38章 两地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86章 你有什么可说的?第56章 惊变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78章 要知耻第20章 送行第17章 自己的路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4章 三路出击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90章 病来如山倒第73章 田二第166章 前线指挥第36章 组织第108章 对面的人家第17章 干脆搞大第57章 千里西来第78章 弹劾第253章 收网第98章 民思无邪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64章 口袋阵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03章 李觏赶考第110章 波州来人第51章 大典(下)第225章 新消息第25章 要不我们换换?第1章 宰相第41章 陈公堤徐公路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157章 清场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9章 端午(上)第4章 炒花生第184章 自伤身世第74章 无妄之灾第32章 春暖花开第241章 白壁题诗第99章 刻书准备第15章 摆摊第308章 战争也要本钱第193章 拔牙第111章 根源第60章 穷人当家第47章 生意第63章 天大的功劳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00章 儒者之伪第56章 官督民办第311章 全国统筹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95章 强兵策第186章 应对第274章 邕州军入京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02章 换相(上)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11章 根源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75章 僵局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209章 杨文广第132章 柳八娘
说一下最近情况第260章 宜将剩退穷寇第5章 报恩第142章 审问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151章 新市场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127章 堵门要账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215章 合伙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26章 余波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02章 兵临城下第99章 前奏第183章 擒获第61章 入社第116章 走马为谁雄?第224章 刘璠堡被围第69章 国子监第155章 攻城(下)第38章 两地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86章 你有什么可说的?第56章 惊变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78章 要知耻第20章 送行第17章 自己的路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4章 三路出击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90章 病来如山倒第73章 田二第166章 前线指挥第36章 组织第108章 对面的人家第17章 干脆搞大第57章 千里西来第78章 弹劾第253章 收网第98章 民思无邪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64章 口袋阵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03章 李觏赶考第110章 波州来人第51章 大典(下)第225章 新消息第25章 要不我们换换?第1章 宰相第41章 陈公堤徐公路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157章 清场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9章 端午(上)第4章 炒花生第184章 自伤身世第74章 无妄之灾第32章 春暖花开第241章 白壁题诗第99章 刻书准备第15章 摆摊第308章 战争也要本钱第193章 拔牙第111章 根源第60章 穷人当家第47章 生意第63章 天大的功劳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00章 儒者之伪第56章 官督民办第311章 全国统筹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95章 强兵策第186章 应对第274章 邕州军入京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02章 换相(上)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11章 根源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75章 僵局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209章 杨文广第132章 柳八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