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强硬政策

事情仿佛如温体仁所料,尽管天工改制的诏书经过润色,内阁又特别加发公文解释,但还是在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会写字的京官都递上了折子,地方上的一时半会还没有到,但通政司已经给奏折淹没了,每天都要送一大批到乾清宫。

对于这些奏折我看都没有看,而是让通政司把那些奏言天工改革的折子都划分在一边。第二日的早朝,我便当着群臣的面,让通政司将捡出来的奏折交给了温体仁,由温体仁领着中书科驳斥那些反对天工改制的人。群臣对此自然不满,他们以温体仁不过礼部侍郎,没有资格批阅奏章为由,要求奏章交与内阁批复。对于这件事情,我完全没有给他们颜面,而是直接训斥道:

“朕就不明白你们所有的大臣为什么要盯着这件事情不放?难道它会影响你们的官位?!现在大明刚有一点好转,你们以为就可以放松了?!天下就没有事情做了吗?!知道京师有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吗?这已经是第三个月滴雨未下了,你们就不去想想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盯着天工学院有什么用!朕告诉你们,天工学院是朕一手创立起来的,它的作用可不是你们头脑中所谓的‘奇淫技巧’可以比拟。你们想知道,就等几年看着吧!现在朕要的是下边没有一个百姓饿死,上边没有一个官员贪污!你们这些大臣位列朝堂,管不到地方政务,但你们所在各部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我猛然站起来,在御案旁踱了几步,然后转身以不容抗拒的语气道:

“朕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那些写了反对奏折的官员三日后给朕提交一份本部门的改进措施方案,要求详细写出存在的问题。以后每七天交一次,一直到找不出毛病为止,然后朕再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找不出毛病了!”

“这个……”百官惶然相顾,都答不出话来。

这一招可是从后世的企业管理制度上来,曾经折磨过无数的人,可以说企业每个部门的一把手面对这个都头痛不已。一回两回可以提出点问题应付过去,但长此以往怎么支持得住。何况现在我是以君权下达,他们敢糊弄我?他们敢拍着胸脯说自己部门没有问题?改进是难,但要找个问题还是简单很多。要是给我找出问题来,可不是单单的挨骂这般轻巧,往严重点说,那就是欺君之罪。所以,百官面对这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心里当然怕,偏偏又没有理由反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做不好,还有资格说别的什么呢?!

“你们既然有闲情逸致管你们职责之外的事情,就多花些时间搞好本部事务。这件事你们要亲历亲为,不要靠着自己飬养的师爷,清客。你们不是觉得自己比那些胥吏高人一等吗?就让朕看看你们的才能!此事朕意已决,众大臣不必多言。退朝!”

这一次早朝就在官员们的唉声叹气中散去了!

退朝后,我并没有清闲下来,刚回乾清宫就有人递牌子求见了!来的人是贺逢圣,这让我有些诧异,因为我原以为会是韩鑛来给他们求情!所以当我见到贺逢圣的第一句话就问:

“你是来替那些官员求情的?”

贺逢圣给我一语道破来意,话语就有些期期艾艾了:“微臣不敢,微臣是想着这次如此多官员上了奏折,要是全将心思都花在自省上,微臣恐误了秋税的事情;还有临近冬季,北方兵士的御寒冬衣,军械补给等等都需要人手。皇上旧年曾说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微臣不敢不据实禀报。”

“韩鑛怎么没来啊?”

“首辅大人说让百官自省一段时间也是好的,然后就带着其他人去户部商议秋税的事情了。”

贺逢圣倒也坦白,韩鑛的作法是不偏不倚,上一次他没有出来支持我的改革,也没有出言反对,但他的沉默仍旧可以让人觉得他内心是反对的。正因为这样,我的改制才遭到众多官员的阻挠,如果内阁全力支持,事情也不会这样。这一次韩鑛仍旧选择沉默,是有点想一碗水端平的意思。

仔细体味了韩鑛的一番心思,再联想到最近内阁的种种表现,看来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番打算。我扫了贺逢圣一眼,他还在壮年就给我越级提拔到内阁大臣的位置,那么他又是个什么想法呢?

“贺爱卿对朕的改制方案有什么意见?这一次你有没有上奏折反对?”

“微臣这一次没有上奏折!不过,微臣对皇上改制确实有点想法!”

“说吧!”

贺逢圣望了眼我的脸色才继续道:“微臣以为皇上骤然改制,让百官难以接受!”

我有些不爽的打断道:“也就是那些抱着四书五经不放的人接受不了吧,难道会几句之乎者也就高人一等了?‘民为重,君为轻’这句话听过吧,连朕也要把百姓放在前面,何况是官员!”

贺逢圣躬身道:“是,是!”

我见他没话,顿了顿道:“你继续讲下去吧!”

“是!”贺逢圣理了下思绪接着说道:“微臣以为,皇上重格物是有道理的。宋大人推广的番薯,玉米对陕西救灾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徐光启老大人,宋大人,毕大人都是科举出身,他们在格物致知上乃是翘楚,可见读书人中也有合乎皇上心意的人才。因此皇上也可以从举人,进士里挑选有才艺之人进研究院授予官职,既能组建研究院,也能塞百官之口。”

“你的意思是朕不应该改制?”

贺逢圣躬身道:“微臣不敢!”

我摇头笑了笑问道:“敢问贺爱卿,你的同窗里有多少人懂得种地,知道怎样纺织的?”

贺逢圣迟疑了一下才道:“回皇上,没有!”

“有人知道制作水车吗?”

“没有!”

“懂得历法吗?”

“也……没有!”

“就这样,你还要朕在进士举人里边找格物致知的人才?!有朕这个伯乐也没有千里马啊,朕知道,这不能怪你们,你们自束发读书伊始,学的就是四书五经,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同时也没有人教你们。这就是为什么朕要设立天工学院,没有人教,你们又怎么会呢!”

贺逢圣低着个头,额头上已有些汗粒。

我继续道:“格物致知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个人的性情不同,学的结果也就不同。如果朕调人去钦天监学习历法,不是每一个进士出身的人就学得会掌握得好。有些人看着数字就头痛,有的人天生的喜爱数学,对诗词却是头疼得紧。只有从全天下刷选,朕才能将天下的科学精英搜揽回来。大明能出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孙应元,徐霞客这些人,也是万幸。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这么顶尖的科学家能通过科考,更多的是淹没在史海里默默无名。正是因为崇祯朝有了他们,朕更要抓住机会,培养出一批批的技术人才,使大明技术力量源源不断!你们不要把天工学院想得如何差劲,能进去的绝非一般学生,进研究院的更不同凡响,难度丝毫不比科考差。天工学院只是一个分水岭,你们科考的是从政,天工学院的是搞技术,朕给予官职并不为过,他们的功劳是完全可以跟官职相称!”

贺逢圣给我说得面上发窘,忙谢罪道:“微臣见识短浅,请皇上恕罪!”

我知道贺逢圣已经给我说得信念动摇,再给他些时间,相信他会想明白的。在不久,我还会有别的措施,应该适当的让贺逢圣有些准备。

“现在也不说罪不罪的,回过头来,朕再跟你说说科考的事情!诚如百官所言,满腹经纶的学子大多能明善恶,辨是非,德行操守也俱佳,这些朕知道!”

贺逢圣点点头:“皇上所言极是,听圣人之教化,才能懂何为之礼!”

“朕并不反对科考,选拔官员科考是肯定的,学而优则仕,天经地义!但贺爱卿有没有看到那些落第的秀才,那些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呢?”

“这……”贺逢圣没有想到我会话锋一转讲到这个问题,顿时哑口无言。

“能中进士的三年也不过三百人,那一代人按六十年计算也只有二十次的科考,就是说朝廷在一代人中只有六千人能成为进士。但为了科考而寒窗十年的有多少,六十年间能统计得过来吗?除去那些进士,举人,秀才,剩下的童生又有多少?朕曾知道有些人考了一辈子,到了老都没有考中秀才!即便中了秀才又能如何,除了写一手字,念几句歪诗,却是毫无谋生手段,生活穷困潦倒。君子坚守清贫也没有什么,但上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抚育儿女,从一个国家来看是不行的。百姓不富,朝廷又哪来充盈的国库?!”

“这个……皇上……”贺逢圣虽然知道考不上秀才的大有人在,但少年得志的他何曾想过这个问题,特别是从概率来计算,就意味着有大批的人是在浪费掉了,无论怎样都考不上进士,甚至考不上秀才。贺逢圣大脑当机了一会后,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皇上,难道那么多人读圣贤书,赴朝廷科考是不对的?”

“呃!!”我简直是哭笑不得,这家伙想到哪去了。

贺逢圣才醒悟过来,连连告罪:“微臣失态了,请皇上恕罪!”

“罢了!朕不是说科考人多有问题。为官地位尊崇,俸禄又高,众人以此为出路也没有什么不对。朕的意思是,为官者,德行操守为先,这勿庸置疑。但在这个基础上,朕不希望学子们只会吟诗作对,其他方面毫不见识。如果他们在学习之际,又能掌握些其他的谋生技能,或者是谋生思想上有所突破,这更有利于广大的学子。”

“微臣驽钝,对此听得不是很明白!”贺逢圣沉思一会,没有琢磨出我话里的意思,只得坦白相告。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你有空想想算了!”现在就想改革科考的事情是不合时宜的,我暂时不想过多的透露什么!

“微臣遵旨!”

今天跟他谈这番话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内阁有韩鑛主持,有成基命,贺逢圣顶着,孙承宗,张惟贤,钱龙锡更多的是中立,就只有郑三俊一人反对也没有什么了。

“好了,今天就不说科考的事情了,朕不是已经下旨说明年按往年的成例吗!对了,宫外边还有什么议论吗?”

“回皇上,皇上圣旨一下,学子们都规矩的回学堂读书去了,并未再有闹事!”

“嗯,朕改制的诏书公布了后,又是一个什么反应啊?”

“回皇上,众人反应不一,不过学子们还是安心待考。百官们虽然上奏折反对,但百姓们对此没有多大的言语,只是感到惊奇而已!”

这算正常反应,王承恩之前也跟我汇报过京师里的情况,两人说的大致一样。

“皇上,不过微臣听到另外一个流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贺逢圣犹豫了一会又开口道。

“什么事?”

“微臣听见有人妄自揣测,说皇上突然改制跟徐大人生病有关,有些狂生甚至迁怒到徐大人身上,到徐府去叫骂,留下些责备的信笺。”

“有这等事?”

“微臣也是听说!”

“徐光启是朕认识的第一个科学家,对朕的助力很大。朕的改制是要得罪人的,虽然徐光启不在京师,但朕决不允许有人敢在徐府闹事。你待会去下顺天府,让他们以后多注意点徐光启的府上。”

“微臣知道了!”

我起身道:“好了,今日跟你说了这么多,时候也不早了,就陪朕一起去用膳。朕待会再跟你说说其他事,你替他们求情,朕也不会不给情面,那些官员如果真的明白朕的苦心,朕倒可以免去他们七日一省的任务,否则就免谈了!”

贺逢圣欠身道:“微臣代他们谢皇上恩典!”

我开始一边往外走一边道:“只怕你的好心要白费,想他们这么快就承认朕的改制,有些难度!”

贺逢圣跟上前道:“微臣尽力便是!不知皇上为何让温体仁驳斥百官的奏折,何不让内阁大臣负责,廷臣更容易接受些。”

我停住脚步,转身笑道:“朕就是不想内阁大臣去做这个恶人!走吧,吃饭去!”

贺逢圣听得一怔,方正华心思伶俐,见我一说完就去吩咐人准备了——

此时的温体仁却高兴得吃不下饭,虽然皇上给他派了件‘苦差’,却有着无上的荣宠。在大明,文武百官的奏折只有皇上跟内阁才可以披阅,这一次皇上当面让他驳斥这些奏折,那是对他信任有加。按照他的仕途生涯,从万历二十六年做到现在,也是朝里的老字辈了。虽没有什么大作为,但他官运一向不差,几十年的官场沉浮也没有遇到暗礁。即便是魏忠贤擅权的时代,他也毫发无伤,当然这跟他的谋略不无关系。

现在温体仁觉得火候已足,是时候登阁拜相了。大臣们不支持又怎么样,只要皇上信任就已经足够。贺逢圣一个毛头小伙靠着皇上不也做了内阁大臣?郑三俊公然反对皇上改制,他的位置将要坐不稳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皇上继承了前几代先帝的秉性,离经叛道的施政在所难免。皇上的心思肯定不单单只是在天工学院,郑三俊再出头,皇上一怒之下就会让他栽下来。到时空出的位置舍他温体仁又有何人?!所以他觉得应该再努力一把,让皇上知道他是全心全意支持皇上改制的。

后来这几天,温体仁一改平常的懒散,亲自到中书科眷写各种批语,让中书舍人根据各种奏折所言及的理由进行驳斥。有时甚至亲自动笔,将那些平日与他有隙的官员狠狠训斥了一番,当然他没有忘记郑三俊的奏折。文武百官也不好相与,特别是那些言官,收回奏折后就即刻上表弹劾温体仁。因为这不关天工改制,所有的奏折都递到了乾清宫。

我看了这些奏折真是哭笑不得,这些大臣收集了温体仁众多‘罪证’,说他结党营私,举荐私人,N年前居家不法,以抑买商人木,办宴会强收礼金;又说他在天启年间跟魏忠贤关系暧昧,否则也不可能做到礼部侍郎等等!奏折中全部是些风闻之说,没有实指。但奏折中都以此大肆贬低温体仁,要求将他削籍远戍。

温体仁是不是奸臣,我心里比他们清楚得多。但一个皇帝要有所作为,就得贤人,小人一起使用,两种人发挥才干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我只是将弹劾的奏折给温体仁看看,让他以此为戒。温体仁很快就上了一封请罪折上来,里边不外乎是些自辩的言语,我也就揭过不提!

那些御史,给事中弹劾温体仁的奏折我都加了朱批训斥,让他们多到地方去关系民生。御史们见参不倒温体仁,也就息了那份心思,没有再写些反对天工改制的奏章递上来。这件事他们算是默认了,不过文武百官的自省奏折倒有不少,那日写了反对折的居然有百余人,真是凑足了‘百官’之称!我将奏折发往内阁,让他们整理后再公布实行。自省的官员除了要写本部门改进的条陈,现在又多了一份事情要做:那就是跟进整改结果。

终于很快有人支持不住了,没有过几个七天,就有官员开始向我递交《恭请天工改制折》来请罪。我当然也按照当日跟贺逢圣说的约定,免去了他们自省的任务。在一批官员的带动下,不久就有几十个官员向我投降认错!这个结果我已经满意了,毕竟大部分人都承认了天工改制,何况我已经将生米做成了熟饭,由不得他们不承认!只还有些自认为圣人正统的家伙还在顽抗,对此我已经不在乎了!

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66章 出发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85章 明荷战争(中)第158章 商讨第221章 升空第62章 偷袭?!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52章 布置第110章 北国恩怨第74章 青楼才女第3章 宫外世界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130章 醉有应得第93章 歃血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165章 美女的诱惑第95章 事发突然第34章 秀儿进宫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220章 恶斗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1章 夜看明书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34章 秀儿进宫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308章 犹豫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109章 年内计划第192章 下任首辅第50章 迂回策略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132章 一场虚惊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319章 待命第42章 南退第57章 心事第249章 消息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93章 风花雪月夜(下)第60章 收获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36章 一度失利第38章 朕是校长第38章 坚守待援第61章 援兵第98章 广宁之失(二)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219章 填土作战第196章 屠戮(上)第162章 运粮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82章 夏季攻势(下)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237章 组建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271章 指婚第58章 为难第48章 糖衣炮弹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71章 变数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158章 商讨第314章 提审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94章 调动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70章 河道第53章 血战遵化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90章 收与不收?!第7章 突生横变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77章 朕不许你死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158章 商讨第63章 杀伐第9章 新任御史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129章 对酒当歌
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66章 出发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85章 明荷战争(中)第158章 商讨第221章 升空第62章 偷袭?!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52章 布置第110章 北国恩怨第74章 青楼才女第3章 宫外世界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130章 醉有应得第93章 歃血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165章 美女的诱惑第95章 事发突然第34章 秀儿进宫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220章 恶斗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1章 夜看明书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34章 秀儿进宫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308章 犹豫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109章 年内计划第192章 下任首辅第50章 迂回策略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132章 一场虚惊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319章 待命第42章 南退第57章 心事第249章 消息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93章 风花雪月夜(下)第60章 收获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36章 一度失利第38章 朕是校长第38章 坚守待援第61章 援兵第98章 广宁之失(二)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219章 填土作战第196章 屠戮(上)第162章 运粮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82章 夏季攻势(下)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237章 组建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271章 指婚第58章 为难第48章 糖衣炮弹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71章 变数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158章 商讨第314章 提审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94章 调动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70章 河道第53章 血战遵化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90章 收与不收?!第7章 突生横变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77章 朕不许你死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158章 商讨第63章 杀伐第9章 新任御史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129章 对酒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