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与远东和谈方是上策

辽东春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到处都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忙碌的辽民。民委会明年将采取包产到户的政策,已经通过辽民各支队的干部向广大辽民进行了传达。

辽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全都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最近公司将包产到户的政策细则,贴在了每个中队部的告示板上以后,每天中队部的告示板前,都围满了前来观看的辽民。

辽民对包产到户的政策比较关心,他们现在都是一无所有,这些年一直在鞑子农庄里做农奴,没日没夜的干活,还吃不饱穿不暖,在鞑子的眼里,他们还不如一头大牲口。

如今鞑子被远东灭了,他们也终于被远东救出苦海,可是远东公司以后如何对待他们,所有的辽民的心里也没底儿。远东开始时采取的是温和政策,让他们被队伍里的有心人蛊惑,或是盲目跟从,所以在远东集中管理的初期,引起了一些混乱。

结果远东马上就采取了铁血手段,处理辽民队伍中害群之马的手段,比鞑子还狠。一番狠狠的整肃之后,终于让辽民也见识到了远东铁血的手段,他们心里都在哀叹,认为自己离开了狼窝,又掉进了虎穴。

可是随着辽民接手辽民以后,他们慢慢的感到了远东的不同,也逐渐接受了远东的规矩,慢慢的适应了远东的节奏。经过各中队的干部反复宣讲,他们也明白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内容。

辽民虽然见识不多,但无论什么时代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是出奇的敏感和精明。在辽民的眼里,这个政策无非就是为远东做长期的佃户,跟以前他们为地主家种地没什么区别。

但是包产到户的政策细则出台以后,辽民们又从中发现了不同。首先就是远东用信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住房、农具、种子、大牲口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这当然是好事,但信贷的概念他们却并不了解。他们一起去问了中队的干部,可是中队的干部也说不上来,最后公司只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详细的介绍了关于包产到户各项细则的详细说明。

还派出了大量的公司员工,分头组织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学习,掰开了揉碎了为他们解释,这才让辽民了解了这个信贷是怎么个标准。

辽民将承包一定数目的耕地,每年上缴一定比例的产出交由远东公司,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税赋和苛捐杂务。远东以信贷方式为辽民提供的一切物资,将会在一定时间内,用土地的产出逐年支付还贷。

当然还贷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参加远东组织的劳役赚取工分票,也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种植副产品,在农贸市场经营所得,来偿还贷款。再就是参军,只要服役到一定年限,就会免除所有的贷款。以后被选上成为远东的正式劳工、民兵,或是被提拔为干部,都有可能免除全部或是部分贷款。

远东定的还款标准并不苛刻,普通辽民只要勤劳肯干,哪怕光靠种地,十年之内也可以还清贷款。因为远东收取的地租和当年地主的地租相比,要少上一大半,而且远东还承诺,遇到灾年、荒年,地租将会被免除,贷款也将会延期支付。

辽民们聚在一起,用他们有限的数学能力,按照细则规定的内容,掰着手指不断的演算,费了好大的一番力气,才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大家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至少比给当年的地主家扛活要合算。

他们现在一无所有,就算他们现在去地主家种地,房子、农具、种子和大牲口可没人给你,没有房子就只有去窝棚里和别人挤在一起。大牲口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而且在秋收之前,他们的口粮也由远东提供,当然这也是用信贷的方式,以后他们会按月分期的还给远东公司。

当然,如果辽民不想进行包干到户,也可以留在各个中队,继续接受远东的集体管理。但以后若是想再享受包产到户的政策,那他们就得排号了。因为以后移民会越来越多,移民第一年都会参加完冬训,才能享受包产到户的政策。

如果新移民来到远东,第一年表现不好,那也将失去包产到户的机会,除非以后付出更大的力气才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辽民逐渐了解了这个政策以后,大家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兴奋,虽然欠了远东一屁股债,但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还在乎什么啊。只要多卖力气,几年之内把欠下的饥荒还上就是了。包产到户以后,他们就能有自己的房子,平时也能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总比在这里天天被人管着强吧。

但也有很多老实木讷的辽民,他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天只要完成了规定的活,就能保证三顿饱饭,上哪去找这样的日子。这些人并不在乎什么自由,对他们来讲,这辈子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宁可天天踏踏实实的干活。

他们就想安分的过日子,让他们背一屁股饥荒,能愁得他们一夜白头。对于这样的辽民,公司以后会安排他们去一些大型的国营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劳工。

还有极少数的辽民,他们既不愿意过现在的生活,也不愿意包产到户。反正这样的人,到了哪里都觉得憋屈,自己没能耐不说,还不努力,除了满嘴的牢骚,什么都做不好。对于这样的辽民,他们会自动进入公司的黑名单。

自从辽民了解了公司今后的政策以后,除了极少数辽民还是满腹牢骚,但绝大多数的辽民,情绪算是彻底的稳定了。劳动的积极性也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而大批政工人员也适时的深入到辽民中间,开展了各种思想教育工作。

此时大明的关宁军,正在宁锦一带严阵以待,所有的城池要塞紧闭城门,生怕鞑子再一次进攻。他们严防死守了很长时间,发现鞑子并没有丝毫攻击的意思,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宁锦的明军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开始在大凌河西部沿岸打探军情。可是他们刚一到大凌河的岸边,就被在河面上的远东战船打得落荒而逃,根本无法获得可靠的情报。

直到明军在辽沈的眼线,九死一生的把情报送到了关宁军的手里,明军才算是知道了辽东的消息。可这个消息让他们不敢相信,鞑子在辽东竟然被远东公司消灭了。

关宁军诸将又派了大量的夜不收对辽沈地区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打探,这才验证了情报的真实性。这也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敢隐瞒,马上急报了朝廷。

崇祯知道了辽东巨变也傻了。这个远东公司他们都有耳闻,据说来自海外,而且他们还通过种种途径得知旅顺大捷,就是远东打的。

虽然崇祯很生气,但是这场大胜已经宣扬了出去。大明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边军的士气,所以他们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怒火。反正远东战胜了鞑子以后,并没有顺势吞并东江镇的意思,所以崇祯和朝中的大臣,都干脆装做不知道。

随后山东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在登莱发动了兵变,最后辽东叛军下海不知去向。据说也是远东公司接走的叛军。这次崇祯彻底的怒了,可是他还真拿远东没什么办法,毕竟远东孤悬海外,你就是想找远东的麻烦,也没那个能力。

如今驻守在宁锦的关宁军,以及驻守在山东登莱大明各级兵头,其实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远东的存在,可他们谁也没有上报朝廷。开什么玩笑,现在报上去,如果朝廷一道命令下来,让他们去进剿远东。到时候他们打还是不打。打又打不过,不打就是抗旨,所以他们也都两眼一闭装看不见。

能打败鞑子的军队,哪是他们能惹得起的。尤其是那些大明的水师,他们大都与海盗有染,对远东的实力那就更了解了,远东水师的万料海船比比皆是,就他们手中的那些战船,和远东水师的战船相比就跟小舢板似的。那还打个屁啊,人家拿战船撞,都能轻松的把他们的战船撞翻。

所以整个大明上到朝堂,下到明军各级兵头,全都明明知道有远东这个势力,可就是不提这一茬。就像个禁忌似的,大家谁也不想去得罪。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他们都不得不去面对,远东竟然以迅雷之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横扫了整个辽东,将辽东的鞑子一扫而空。

大明上下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那可是鞑子啊,当年大明在辽东布置了多少的军将啊,还不是让凶悍的鞑子打得落花流水。崇祯二年甚至让鞑子打到了北京的城下,眼睁睁的看着鞑子劫掠了几十万大明百姓,从容回到了辽东。

当时北京聚集了几十万大明军队,可竟然没有一名大明军将敢于直面鞑子的锋芒。等到鞑子离开了,各路明军才打开城门,纷纷聚集到北京城下。

可现在由不得他们不相信,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为今之计,只得试着和远东接触一下了。毕竟远东自称是宋氏后裔,同属汉家血脉,不管如何先派人去辽东,与远东和谈方是上策。

第677章 让他们一朝回到解放前第1081章 西伯利亚兵团第1183章 新儒家第243章 开始行动,洗城第986章 兄弟,放手干吧第1246章 福运来饭庄第844章 北上和西进第715章 集结(二)第1395章 这不是演习第1477章 苏丹的野望第642章 1637四年的春节(七)第21章 军购清单(下)第1267章 小宋的觉悟很高啊第484章 火烧军港第778章 日本(二十二)第443章 我们这算什么啊第1584章 春节(十一)第368章 空艇部队第1645章 答应下官一件事情第877章 印度的农业资源第1137章 我心里有数第179章 我们要粮食第1020章 白灾第52章 严打第718章 集结(五)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会处理掉第116章 乌尔古部落第138章 分房了第1609章 我去一趟西南吧第145章 马尼拉大帆船第734章 山西(三)第1043章 征察兵训练中心第686章 去大明做山寨王第250章 灭了那几支猴子第1318章 慰问品第782章 日本(二十六)第1625章 水西第1301章 都老实点儿第1168章 他们都是大明的流民第1576章 春节(三)第1479章 战役开幕第1414章 新的海外劳工运输线第117章 意外第682章 新的想法第888章 宁夏战役(一)第284章 让中华海盗抢遍全世界第436章 圣船入港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115章 加强营第950章 坚实的基础第652章 这时候装什么圣人第1613章 娄山关四百四十九章 朗布依埃院蓝色沙龙第35章 这都什么玩意儿第1019章 澳洲可是好地方第1478章 乌尔班大炮第493章 马尼拉会战(五)第1467章 乌克兰守备区第1234章 发现敌情第903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二)第420章 掌控南洋第577章 阻击第1024章 救灾(二)第289章 宁可累死也别憋屈死第1294章 迁徙佃户第139章 乔迁之喜第369章 残酷的冬训第211章 我就给你一次机会第630章 民族政策第196章 民兵没有孬种第1348章 危险的南华州第839章 风吹草低见牛羊第1236章 这是什么玩意儿第1322章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第525章 蒙古军团第1483章 伊斯坦布尔第1015章 蒸汽卡车第1251章 棚户区第978章 河套根据地的商务计划第六百零九章第1089章 你要继续努力第1153章 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第716章 集结(三)第1284章 延缓建国第524章 大飞艇计划的进展第1645章 答应下官一件事情第259章 波兰骑兵VS装甲车第1122章 我看毛子不爽很久了第540章 是个好兵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338章 准备大闹一场第855章 宁夏镇(一)第1182章 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899章 远东的制度化建设第1588章 哈德逊河第522章 开发辽东(八)第1081章 西伯利亚兵团第1292章 大明宗室第1154章 这个老丈人要得啊第128章 新装备
第677章 让他们一朝回到解放前第1081章 西伯利亚兵团第1183章 新儒家第243章 开始行动,洗城第986章 兄弟,放手干吧第1246章 福运来饭庄第844章 北上和西进第715章 集结(二)第1395章 这不是演习第1477章 苏丹的野望第642章 1637四年的春节(七)第21章 军购清单(下)第1267章 小宋的觉悟很高啊第484章 火烧军港第778章 日本(二十二)第443章 我们这算什么啊第1584章 春节(十一)第368章 空艇部队第1645章 答应下官一件事情第877章 印度的农业资源第1137章 我心里有数第179章 我们要粮食第1020章 白灾第52章 严打第718章 集结(五)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会处理掉第116章 乌尔古部落第138章 分房了第1609章 我去一趟西南吧第145章 马尼拉大帆船第734章 山西(三)第1043章 征察兵训练中心第686章 去大明做山寨王第250章 灭了那几支猴子第1318章 慰问品第782章 日本(二十六)第1625章 水西第1301章 都老实点儿第1168章 他们都是大明的流民第1576章 春节(三)第1479章 战役开幕第1414章 新的海外劳工运输线第117章 意外第682章 新的想法第888章 宁夏战役(一)第284章 让中华海盗抢遍全世界第436章 圣船入港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115章 加强营第950章 坚实的基础第652章 这时候装什么圣人第1613章 娄山关四百四十九章 朗布依埃院蓝色沙龙第35章 这都什么玩意儿第1019章 澳洲可是好地方第1478章 乌尔班大炮第493章 马尼拉会战(五)第1467章 乌克兰守备区第1234章 发现敌情第903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二)第420章 掌控南洋第577章 阻击第1024章 救灾(二)第289章 宁可累死也别憋屈死第1294章 迁徙佃户第139章 乔迁之喜第369章 残酷的冬训第211章 我就给你一次机会第630章 民族政策第196章 民兵没有孬种第1348章 危险的南华州第839章 风吹草低见牛羊第1236章 这是什么玩意儿第1322章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第525章 蒙古军团第1483章 伊斯坦布尔第1015章 蒸汽卡车第1251章 棚户区第978章 河套根据地的商务计划第六百零九章第1089章 你要继续努力第1153章 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第716章 集结(三)第1284章 延缓建国第524章 大飞艇计划的进展第1645章 答应下官一件事情第259章 波兰骑兵VS装甲车第1122章 我看毛子不爽很久了第540章 是个好兵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338章 准备大闹一场第855章 宁夏镇(一)第1182章 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899章 远东的制度化建设第1588章 哈德逊河第522章 开发辽东(八)第1081章 西伯利亚兵团第1292章 大明宗室第1154章 这个老丈人要得啊第128章 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