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台

锋利的铁箭头一下子划破了那头小鹿的颈动脉,所以那头可怜的小鹿在一声哀鸣之后,便也不由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之中。

“哈哈,看来我的箭法还没有退步。”见那头小鹿被自己射中,张世华忘我的欢呼了一声之后,便也不由一催胯下战马,向着那头可怜的小鹿的尸体走去。

шшш_ TтkΛ n_ co “看来今晚可以吃到鲜美的小鹿肉了。”看这地上那头被自己射杀的小鹿,张世华在心中这般想着,便也不由翻身下马准备收拾一下他的战利品。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张世华来时的方向,如雷鸣般的马蹄声却也不由渐渐的传入了张世华的耳中。

“速度不慢吗。”听到马蹄声传来,知道是赵九、张世辉他们赶来之后,张世华这般轻声念叨了一句,便也不由单手提着那头三十多斤重的小鹿,翻身上了战马。

……

“将军大人,将军大人”因为太长时间没看到张世华的身影,所以在他们重新见到张世华,并确认张世华平安之后,便也不由这般放心的呼喊了出来。

而张世华见此,开心的哈哈大笑了一声之后,却也不由提着手中的战利品看着赵九等人道:“哈哈,你们可太慢了。看本将猎到了什么,呵呵,阿五接着,今天本将的晚饭就是它了。”

“哎,属下遵命!”听到张世华的话,张世华的亲卫统领李五高声答应了一声之后,便也不由麻利的从张世华的手中接过那头小鹿。

不过就在李五接过那小鹿的时候,张世辉却有不由好奇的凑了上去。

“哇喔,一箭穿喉。大哥您这箭法可真是一点都没有退步啊,还是这么厉害!”见到那小鹿乃是被张世华一箭射杀,因为得到炮队而一直无比高兴的张世辉便也不由聪明的对着自己大哥拍了个马屁。

而张世华本人听到自己兄弟这样的奉承话,呵呵大笑了一声之后,却是对着他道:“知道你小子是个喜欢这口,放心吧,今天晚上的鹿肉少不了你的。”

“哈哈,今天晚上我可是又口福了,谢谢大哥了。”听到自家兄长这话,张世辉呵呵一笑,便也不由如此道。

而这话说罢,张世华又往四周看了一眼,却也不由对着手下的秀才常锡巧道:“我看此地景色秀丽,地势又高于四野,应当不是无名之地,所以不知道这个地方到底是哪里呢?”

而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常锡巧呵呵一笑,便也不由对着张世华抱拳道:“将军您真乃是慧眼,此地若属下所料不错的话,应当乃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许都射鹿台。”

“哦,射鹿台,这可是三国曹孟德与汉献帝游猎之地。”听到常锡巧的话,张世华一挑眉头,便也不由这般道。

“恩!”听到张世华竟然一语便道出了源头出处,常锡巧却也不由惊讶了一下。毕竟这个年头三国演义可还没出书呢,对于三国的历史,很大一部分人可并不知晓。

不过能聪明的看清形势,并利用自己秀才的身份,成功的使自己成为张世华看重的一员黑衣军高层,他本人的城府自然也是有的。所以在下一个瞬间之后,他也不由收起了惊讶,并恭谨的对张世华抱拳笑道:“将军大人博学,此地正是三国曹孟德与汉献帝游猎之地。”

“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之时,曹孟德与汉献帝就曾于此地游猎。当时拉开围场,赶出一鹿,献帝连射三箭未中,逆臣曹操夺过献帝手中的金雕御弓,一箭中鹿。群臣见鹿中御箭,误为献帝所射,皆伏地称贺,山呼万岁,奸臣曹操也拍马上前受贺。关羽见状大怒,拍马提刀,欲杀曹操,刘备急以目禁止。因有此等典故,此地便也被后世人称之为射鹿台。”

因为又南宋之事,所以此时贬曹扬刘已成普世之观。所以受此影响,作为秀才的常锡巧,本人对于曹操也极为不屑。这不即便是给众人讲解典故,他也要给曹操的名字前面加个奸臣二字不可。

不过对于贬曹扬刘,张世华本人却不以为然。恰恰相反,在三国群雄之中,张世华最为敬佩的其实就是曹操。

单说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十数万兵马皆与赤壁付之一炬,曹操率领残兵败将北逃之事。在那时,曹操手下那么多谋臣虎士皆惶惶如同丧家之犬,唯独曹操一人,在绝境之中还可三笑来鼓舞士气。

不说其他,单说这临危不乱,曹操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当世人杰了。要知道,自古以中原四战之地起家者,可得善终,且最后得以名传千古者,也唯有曹操一人了。

所以当常锡巧的话说出之后,张世华反而是哈哈大笑道:“好!我未曾想,今日竟可与他曹孟德同地射鹿。”这话说罢,张世华又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而常锡巧见张世华如此,微微皱眉似想要说些什么,但到最后却也只是摇了摇头,一言未发。

不过常锡巧虽然是什么话都没说,但是等到张世华笑罢,赵子玉反而是面带微笑的附和道:“将军大人乃是世之豪杰,日后所建之功业,定当不下于三国曹孟德。”这般说罢,见张世华又是呵呵一笑,他也便不再说什么了。

……

又是两日之后,到了三月底,在许州城休整了不短时间的黑衣军也终于再次出动了。不过这一次张世华并没有按照刘福通对他吩咐的那样,第一时间率军北上,而是集结了大批部队,向着许州西方的钧州治所阳翟杀去。

阳翟(yángdí),如果按史书上记载的来看的话,这个地方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了。

据史书记载,阳翟又名夏台,乃是夏启时期的都城。所以用另一种说法来说的话,“华夏”两字中的“夏”,如果换成地名来看,这个“夏”说的地方应该就是阳翟了。

当然,悠久和荣耀的历史往往代表不了什么。就比如阳翟,到了咱们后世,中国的大地上就已经没有这个县城了。所以在元末时期,阳翟这个地方除了是钧州的治所之外,其实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哦,对了。阳翟这个地方还有另一个只得说道的地方就是,“嵩山”就在它的北边。所以大名鼎鼎的少林寺,现在就应该是在阳翟xian的治下。

不过对于后世威名远播的少林寺,张世华本人却并不怎么看重。

虽然说后世的一些个影视剧把少林武僧们都给夸成了赛亚小超人,但如果你仔细研读一下历史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武僧,其实根本就不是少林寺的专利,也更加不是少林寺发明出了的。

这么给你说吧,在古代,僧人他们其实是有着免赋税的权利的。所以在咱们后世不起眼的寺院,在古代那可各个都是大地主、大豪门。尤其是元蒙一朝,僧人的权利和地位在此朝简直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寺院的庞大财产并且从寺院那些个佃户身上收粮收租,几乎每一个寺院,都会养着一支庞大的武僧队。而这些武僧对于寺院的作用,其实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保安兼收租队。(ps: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武僧们甚至还会客串一下雇佣兵。)

所以武僧在这个时候,绝对不是什么正义的职业,寺院在这个时候也绝不是什么大无畏的和平正义组织。

故而张世华也并没有生出要让这些武僧帮助自己的想法,甚至不但没有这个想法,张世华甚至还想着自己或许可以从这些个寺院里敲诈来一笔钱粮。不过因为这些个寺院大都养着为数不少的武僧私兵,而且黑衣军手下的士兵因为白莲教的关系有大都极为信佛。所以这样的想法张世华也只是想想,来未曾来得及付诸于实践。

毕竟相比于实力无比庞大的释教,他这点力量实在是太弱了。当然,日后如果张世华真的可以建立下一番媲美曹孟德的功业,那么对于现在的这些个宗教,张世华也肯定是要进行一些约束和改革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先不说这些,单说现在。当张世华带着数以千计的黑衣军长途跋涉了两天之后,近五千黑衣军士卒也不由杀到了阳翟城外。

……

用了半天的时间安营扎寨之后,在张世华的中军大帐之中,张世华也不由和麾下的一众将官们商议起了明日攻城的事宜。

“诸位都知道,东边刘元帅那边还和鞑子的主力纠缠着呢,所以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咱们不可能在阳翟这个地方耽误太长时间。所以三天,三天时间内咱们一定要打下阳翟城,明白吗?”等到众人齐聚一堂之后,张世华高坐在主坐上,看着帐下一众将官,第一句话却也不由这般说道。

而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帐下一众将官们在相视一顾之后,便也不由拍着胸脯对着张世华保证道:“将军大人放心,三日之内,我等必为将军拿下此城!”

而张世华听到这话,在微微点了点之后,便也不由选起了先锋,安排起来攻城事务。

……

第二日,阳翟城外,数以千计的黑衣军士卒也不由在阳翟外组成了黑压压的攻城阵型。

而看着这庞大无比且在兵力上远远的超出自己的黑衣军方阵,阳翟城墙上那没上过战场的千余官兵,也不由被这庞大的场面骇的胆气全无。

所以之后的攻城对于张世华他们而言无疑也是极其顺利的。在黑衣军士卒连绵不绝的攻势之下,不过两个多时辰,也就是一个上午的功夫,黑衣军的战旗,便也就飘荡在了阳翟的城墙之上。

而至此也代表着,差不多大半个汴梁路都已然落入了红巾军的手中。

不过张世华本人对此却并没有太过欢喜,后世养成的价值观使得他对于城池和土地的得失并不看重。至少与城池和土地相比,张世华绝对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钱粮和人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顺利的攻占阳翟之后,他也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亲自坐镇于此,并树立起了招兵的大旗,准备再为自己的黑衣军补充些新鲜血液。

不得不说,当他们对着阳翟城的百姓展现出那种击败官兵如同摧枯拉朽的力量之后,招兵兵丁的事情也就变得很顺利了。

毕竟和腐朽不堪暮气沉沉的官兵队伍相比,他这支士气高昂、兵甲精良且有纪律严明的军队无疑更加被那些底层百姓看好。当然丰厚军饷的吸引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为了博一个出身,或是为了在军中找一条活路,大批的穷苦山民和底层百姓也不由选择了投军,加入张世华的麾下,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搏一搏。

所以在短短的三天时间之后,张世华也不由再一次招募到了八百青壮健儿。虽然说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狡猾的投机分子,但对此,张世华却已经不像一开始那般在意了。

“任你人心似铁,自有军法入炉”在那些个久经战阵的骨干老兵和严格无比的军规之下,张世华可不觉得那样几颗不起眼的老鼠屎能翻起什么样的浪花来。

所以再将八百多青壮健儿登记造册,使自己麾下的黑衣军扩张到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人之后,张世华留下了一些守城部队,便也不由率部返回了许州城。

而等到他率军返回许州城的那一天,却也不由到了大元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二。

而也就是在这一天,孤军奋战、深入河北的韩兀奴罕,也终于因为独木难支的情况,被四面八方围攻的元蒙部队攻破了开州城,并战死在了开州城中。

不过对于这一切的一切,在南边的刘福通等人却依旧是毫不知情。所以在有着中原之称的汴梁路,激烈的战争依旧在继续,并且已然到了一种白热化阶段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二十三章 父亲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终中计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择主而事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四十八章 低调的生活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计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将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团(为大唐剑侠客的加更)第五百章 报捷 出使第三百章 水军的差距第六章 招兵2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袭第二百一十章 善战伏击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歌出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三章 剑指汝州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第三十三章 郭薇儿第三百零三章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第十五章 扩招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无胆气援军现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前论战第十二章 大胜1第五十一章 乱世近风波将起 张家子年以及冠第二百九十四章 谁人愿久居人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七十七章 万无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四百零七章 联合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将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寿辉称帝第三百五十三章 粮毁 绝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乱离人命归黄泉 大将军分明罚赏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七章 训练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一百三十九章 战结援军见 进退两难间第十五章 扩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二百八十章 局势危急第三百四十八章 随州方面的应对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黄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二十章 交战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临荆门州第八十六章 谋划第九十二章 出发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围之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夺上蔡城第十章 练军2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陕省交易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战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七十二章 吊民伐罪第四十四章 局势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十五章 扩招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战周铁忧 大王定计有理由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十七章 贼踪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
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二十三章 父亲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终中计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择主而事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四十八章 低调的生活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计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将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团(为大唐剑侠客的加更)第五百章 报捷 出使第三百章 水军的差距第六章 招兵2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袭第二百一十章 善战伏击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歌出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四十三章 剑指汝州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第三十三章 郭薇儿第三百零三章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第十五章 扩招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无胆气援军现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前论战第十二章 大胜1第五十一章 乱世近风波将起 张家子年以及冠第二百九十四章 谁人愿久居人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七十七章 万无一失的任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四百零七章 联合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将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寿辉称帝第三百五十三章 粮毁 绝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乱离人命归黄泉 大将军分明罚赏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兵出第七章 训练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一百三十九章 战结援军见 进退两难间第十五章 扩招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二百八十章 局势危急第三百四十八章 随州方面的应对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黄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一百二十章 交战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临荆门州第八十六章 谋划第九十二章 出发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围之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夺上蔡城第十章 练军2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陕省交易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战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七十二章 吊民伐罪第四十四章 局势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十五章 扩招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战周铁忧 大王定计有理由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十七章 贼踪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