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势

“阿九,你看。前边那边就是新兵营了。”翌日上午,也就是至正十四年三月初六这天。在襄阳城外,张世华拿手指着不远处的那处将再度被使用起来的新兵营,也不由朗声对着赵九他介绍起来。

“这处新兵营,一共将会训练近三千兵丁,训练期限则是三个月整。而像这样的新兵营,此番一共将会被使用七处,共训练两万人。这便也就是说,等到三个多月之后,我军也便会得到足足两万训练有素的新兵。”

“三个月,足足两万训练有素的新兵。”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跟在张世华身旁,落后张世华半个马头的赵九也不由感慨的点了点头。“这般将新兵统一集中训练,不但保证了士兵的素质,更是大大节省的精力和时间。

主公此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之计啊!”赵九这般说着。没有说一举两得,而是说一举多得。显然他也知道,这样统一集中训练新兵,更可以加重张世华对新兵们的影响,提升新兵们的忠诚。

“呵呵,阿九。你觉得,这天下如今的局势是如何?”对于赵九奉承的话,张世华呵呵一笑,催马前行,走上一处高坡,然后看着远处的苍茫天地,却是忽的问出了这样一句话来。

“天下局势?”忽的听到张世华这样问,赵九的心中自也是有些不解的。不过不解归不解,但张世华既以发问,赵九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语言后,便也不由朗声回到:“元蒙鞑虏,倒行逆施。

今天下以民怨如沸,可这元蒙鞑子,却照样视民如草芥。不知道加恩抚民,只妄想以刑罚刀剑戮而得安。这般愚蠢行径,简直等于同饮鸩止渴。故在属下看来,元蒙朝廷其灭亡,已然是大势所趋了。”

“是啊!”听到赵九这般说,张世华面色一肃,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唐太宗有言:‘君如舟而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方今,元蒙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不说。

中枢为掠夺民财,更是大肆滥发宝钞。他们拿着等同废纸一般的宝钞向民间百姓购买‘等价’物资,而等到百姓交税,却反要拿出白银真金。这般行径,又岂是竭泽而渔这四字形容的了的。这完全就是在敲骨吸髓啊!

在他们这般行径之下。使得如今天下的百姓,要么就是困于家中挨饿等死,要么便就只能造反求活。这般局面,又岂是以死相畏、屠徐州一城便就解决的了的。

哼。在此时,莫要说元蒙鞑子屠徐州一城了。他们就算将整个中原都杀成白地,又能如何。民不畏死,何以死畏之。”

“主公真知灼见,远非臣能所及。”身旁,听到张世华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赵九倒也不由再度奉承了张世华一番。

所以对此,张世华也不由笑了笑,并转过身来,拿着马鞭指着他道:“阿九啊阿九。你我不过大半年不见,怎么你也学的油嘴滑舌了呢。”

“这个,主公真的是错怪了。方才,臣端的是有感而发。”听到张世华取笑打趣他,赵九倒也不由笑着,这般说道。

“你呀!”对此,张世华也不由再度笑着摇了摇头。

“阿九,你且听我给你说。”打趣了一番后,张世华面色再度肃然,不禁再度朗声道:“去年五月,泰州张士诚占据高邮,自称诚王,阻断漕运。到今日为止,也差不多有近一年时间了。

过去这么久,料想仰漕运方才能得以饱食的北境,定然已经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之中了。虽说元大都在年前因为开辟了海路,化解了粮食的危机。但要知道,运河两岸,可还有着数百万靠漕运才能生活的百姓和数不清依靠漕运才得生财的豪族官吏呢。

我想,在这些人的施压之下。用不了多上时间,元大都方面也一定会再度用兵高邮。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再退一万步说,就算那群豪族官吏一个个都是安安分分的忠臣孝子。

可失去了生活来源,要一直饿肚子的漕工们,等到了走投无路之时。可绝对不会管你元蒙皇帝信的是哪家的佛祖。所以,用不了多久,不管是为了重新打通漕运,还是为了再度以刀兵立威。元大都方面也一定会再度用兵高邮的。”

此时,张世华目视着前方的苍茫大地如此说着。语气之中,也端的是信心满满。

所以见张世华这般,身后的赵九便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张世华见赵九点头表示认同,也便也不由面色肃然的说道:“而到了那时,则便也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主公,你是说,到了元大都出兵高邮的时候,咱们也出兵湖广?”听到张世华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赵九他倒也真的是一点就透了。

“是的。我想如果元大都那群鞑子不是疯子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在秋季选择对高邮府用兵。而到了那时,为了立威,元蒙鞑子也一定会抽调各地兵力,然后以绝对的优势来攻打高邮。

所以到了那时,江北行省的兵力也绝对会陷入空虚。这时,自然便也就是我们攻打湖广的好机会了。因为我们只有在那个时候攻打湖广,才不会受到来自北方的牵制。

而至于之后,元蒙朝廷攻打高邮的胜负与否。则也不会对我们造成根本性的利害关系了。哼,到了那时。如果元蒙朝廷胜了,将高邮再度屠灭。我相信也同样在湖广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湖广的大部分州县实力大涨。也就不需要在惧怕元蒙朝廷对我们的围攻了。

而如果他们攻打高邮失败了。那局势则便就更加有利了。因为到了那时,元蒙朝廷便将会将他们的无能彻底的暴露出来。各个行省州县的那些个官僚也一定会选择拥兵自重。

因而到了那时,占据了湖广的我们,则便也就有了争夺天下的底气了。”张世华这般说着。这番话说道最后时,他的眼中便也不由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野心。

显然,到了此时,张世华已经有了逐鹿天下、问鼎中原的想法了。

不过在此时,对于张世华这样野心勃勃的一番话,赵九却是显得无比的激动。

毕竟,人都是会变得。在率兵镇守了北境近两年的时间后,赵九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在巡检司中主掌这三十名弓手的小小排长了。

在尝到了权利的美妙滋味之后,作为一个男人,赵九他自然也会野心。当然,这种野心是适度的。决不会让他疯狂到想要独立或是对张世华取而代之。

因为在张世华制定的制度和情感表现下,他这样的行为等同于是自杀。

所以如此一来,赵九的野心也就变成了全力辅佐张世华。因为只要张世华的地位越高权利越大,他赵九的权柄自然也就会越大。

故而在这个时候,当张世华对他表露出争霸天下的心思时。他便也不由面色肃然的说道:“秋日,若主公出兵湖广,臣愿请为先锋。为主公您,掠地夺城!”

“哈哈哈哈,好。我等的便就是阿九你这番话。”对于此,张世华也不由哈哈大笑,语气之中带着满意的应下了赵九的请求。

甚至在这个时候,张世华他不但应下了赵九的请求,还不由拿手遥指着新兵营的方向,对着赵九他说道:“阿九,三个月后,这两万新兵我便交由你来统领。而王十九、邓虎、李二牛这三名万户官,则也由你来指挥。

你乃是我黑衣军的飞虎。我希望你在战场上,也能带着这群新兵,所向披靡。”

“臣,以项上头颅向主公保证,此番定然不会让主公失望!”听到张世华这般说,赵九他也不由在第一时间翻身下马,义正言辞的向张世华立下了许诺。

……

时光宛若白驹过隙,眨眼间,三个月的时光便也就这般过去了。

而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整个天下的局势自然也再度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首先,在汝宁府。因为有了张世华足足两千领板甲的支援,所以在和李察罕的战斗中,孔维他也不由取得了一些颇为辉煌的战果。因为兵少的原因,察罕帖木儿虽说是用兵如神。可是在孔维和安丰路方面两相夹击之下,察罕帖木儿却根本无力固守他原本那广大的地盘。

所以到今日为止,察罕帖木儿治下便也只剩下了沈丘、新蔡、光山、定城这四座城池。

不过却也正因如此,察罕帖木儿却也拜托了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以至于在前不久的一场战斗中,亲率兵马和孔维他们作战的察罕帖木儿,反倒取得了一场辉煌的大胜。

在那一战中,察罕帖木儿以诈败之计诱敌深入、以少击多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伏击战。这一战,他不但取得了斩首两千的辉煌战果,还缴获了孔维足足八百领板甲。甚至他麾下的悍将任贤,率领着毛葫芦义军,还差点阵斩了孔维。

所以在这一战后,原本借助甲坚兵精而不把察罕帖木儿放在眼中的孔维也不由胆气尽丧。不敢在与察罕帖木儿野战争锋了。

而除此之外,淮南平章政事苟儿和高邮张士诚的战事结果也已然分明。

结果如何,自是不出张世华的意料。淮南平章政事苟儿先前虽然在湖广当平章当的有声有色。但当他调到淮南之后,他却根本不是张士诚的对手。

他率领淮南之地的兵马和张士诚对峙不过三月,便就叫张士诚拿着夜袭这般已经玩烂的办法,轻易的击败了他。

这也致使张士诚对元蒙朝廷再无畏惧之心,并于六月初时,率部南下开始大举进犯扬州路。

所以到了此时,江南局势也不由再度反复。在朱元璋和张士诚这两位枭雄的扰动下,整个扬州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这也致使和扬州路仅有一江之隔的江浙行省,也再度群贼并起。使得江浙之地为了维持局面,这些个崇尚佛学的元蒙官员,甚至讨要钱粮的手,伸到了江浙的寺庙之中。

当然,这一举动仅限于那些不受朝廷任命册封的小庙废寺。但单从这一点上,我们便也能看出,元蒙朝廷在江浙地区的窘迫程度了。

好吧,此时话且说回来。话说就在这外界掀起诸多波澜时,在六月初八这天,足足两万黑衣军亲兵,在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后,也终要在今日的阅兵后,正式走出他们待了三个月时间的新兵营了。

……

“启禀主公,新兵营全部将士,已然集结完毕,请主公检阅!”这天上午,在襄阳城西十里外那处被人为休整出的大校场上。作为黑衣军知枢密院也就是即将要被张世华任命为这两万新兵最高指挥官的赵九,也不由迈步上前,对着看台上的张世华,如此吼道。

“开始吧!”对此,在这炎热的天气中还特意穿了甲胄的张世华也不由面色肃然,握剑下令。

“全军听令,主公有命,检阅开始!”张世华左右四周,听到张世华的一声命令,这一众大嗓门的传令兵和旗令手便也不由齐声怒吼舞旗,在第一时间将张世华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所以就这般,广阔而平整的校场上,这支人数足足达到了两万的新兵营将士,便也不由有序的行动起来。

整整两万人,每千人一个方队。故而校场上,足足有着二十个方队。而当这些个方队在各自千户官的带领下走到张世华所在的看台时。看台上的张世华看着这支精气神俱是一流的部队,也不由情不自禁的拔出佩剑,举剑高吼道:“黑衣军,万胜!!!”

“黑衣军,万胜!!!”

“黑衣军,万胜!!!”忽的听到张世华一声高吼。

再次局面的感染之下,看台上的诸多将官和看台下的千人方队自也不由齐声高吼。

故而一时间,这四野八荒也不由尽是万胜之声。

刚刚看书评,发现有书友质疑书中的货币体系。认为白银和铜钱1:1000太扯淡。可是,我从来也没有说过白银和铜的比例是1:1000啊!一两银子换一千钱,这个没错。但是一文钱可没有一两重。它哪来的1:1000。还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缺银国,所以别太相信电视剧中扯得那些,什么顺便一顿饭就十几二十两银子。这点,我建议书友可以好好看看元时的《食货志》或是老版的《水浒传》,乃至于明时的金瓶。这些书籍中所记载的物价,才是当时最详细和真实的。还有我在书中写一两白银换一千文钱,不过也就是为了好计算。要是按照当时的银价,一两白银可就不止是一千文钱了。铜这种金属在中国,真不是什么稀罕物!!!

第二十章 组建新兵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来攻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四百一十四章 讯息传来 兵不血刃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十八章 袭击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来使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七十章 矿事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营和锻造厂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显威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一百一十章 气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断粮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八十七章 颍州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张士诚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九章 练军1第一百章 受阻第五十五章 大张村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见陈友谅 众使者震撼军械监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袭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一百六十九章 争先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战常遇春(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无望第十三章 大胜2第二百六十一章 厮杀激战第四十章 过年(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业决胜(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将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败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们的训练日常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四百五十七章 诈城 攻坚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兴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调任判官及南下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谋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袭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无胆气援军现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二百零二章 绝处求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兴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惩罚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四十五章 免职第七十一章 毒计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业决胜(二)第二十九章 交战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五十三章 绝望中的疯狂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元代汝宁府的资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内容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元代汝宁府的资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内容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二百章 中计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溃败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阅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四十四章 局势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冲杀第三百五十三章 粮毁 绝望第三百八十三章 过年两三事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古代各类攻城武器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战二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坚守之计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
第二十章 组建新兵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强敌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来攻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四百一十四章 讯息传来 兵不血刃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十八章 袭击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来使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七十章 矿事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营和锻造厂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显威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四百零二章 忠孝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一百一十章 气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断粮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八十七章 颍州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张士诚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九章 练军1第一百章 受阻第五十五章 大张村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见陈友谅 众使者震撼军械监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袭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一百六十九章 争先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战常遇春(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无望第十三章 大胜2第二百六十一章 厮杀激战第四十章 过年(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业决胜(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将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败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们的训练日常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四百五十七章 诈城 攻坚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兴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调任判官及南下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谋第二百五十一章 雨夜夜袭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无胆气援军现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二百零二章 绝处求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兴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惩罚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四十五章 免职第七十一章 毒计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业决胜(二)第二十九章 交战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八十一章 招兵买马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五十三章 绝望中的疯狂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元代汝宁府的资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内容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元代汝宁府的资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内容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二百章 中计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溃败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阅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四十四章 局势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冲杀第三百五十三章 粮毁 绝望第三百八十三章 过年两三事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古代各类攻城武器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战二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坚守之计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