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军事革命

进入龙凤五年之后,怀远军的大战基本上结束,此时常遇春在武昌一带集结十万大军开始针对盘踞在荆襄一带的元军展开最后的攻势。

在荆襄一带驻守的元军为湖广行省平章阿思兰,但是此时湖广大部已经被怀远军攻占,并且阿思兰部的元军已经被斩断,所以刘明远知道,攻灭阿思兰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刘明远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利用五年时间积蓄力量,为北伐做准备,这个计划非常宏大,如果能够顺利实行,那么必然会让怀远军实力大涨,最终取得北伐的胜利。

在刘明远这个五年计划里面,首要的任务就是种地,也是一切的根本,刘明远此时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治下人口大概在四千万左右,这已经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此时中国人口也就在八千万左右,刘明远已经控制了一半人口,这主要因为南方气候温和,适宜耕种,基本上不会出现北方那种大面积的饥荒,所以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虽然这些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但是南方依然不明显。

得知治下有四千万人口,刘明远心中大为欢喜,他知道人口是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一切的保障,四千万人口,完全可以保障刘明远的扩军北伐兵源的供应。

随后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养活这四千万人口,所以刘明远制定了一个耕地计划,刘明远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养活这四千万人口,加上未来为北伐做粮食储备,刘明远至少需要两亿亩的耕地,同时这些耕地中还包括可以种植两季和三季的耕地。

眼下怀远军治下的耕地在一亿五千亩左右,基本上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也是南方特殊的气候所致,百姓基本上不会饿死,就是遇上了饥荒之年,吃树叶也要比北方多。

但是南方多水,也是最大隐患,此时刘明远治理南方的这几年,都没有出现洪涝,也算是风调雨顺了,这也是刘明远心中非常欣慰的事情。

于是刘明远首先执行地就是两亿亩耕地计划,开始统计治下的土地,然后给各州府分配指标,开始大力发展耕地,并且是平坦的耕地,将最好的土地要让给耕地,准备在三年之内完成这个计划。

粮食是一切稳定的基础,刘明远为了治下粮食的生产,除了大量开垦耕地之外,同时还对治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依然是限制人口流动,农户都要安心在治下生产种地,如果在农闲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之外,才可以走动,但是也要得到地方官府的路条。

这样严格的法令很好地保证了治下人口的稳定,同时也可以维持良好的治安,至于城池中的居民,也是被严格管理,百业人员全部登记在册,你是作什么生意的,是小本买卖,还是掌柜的,大老板,都是要登记清楚,手下的雇员也要全部登记在案。

刘明远知道人口流动才可以带来更好的发展,但是此时还不可以,他现在需要的是稳定,而且现在的人也根本不需要大量的流动,首先交通也根本就不具备,十里八乡的走动已经是出远门了,只有商人才会走动的更远一些,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经商。

而且经过元末的暴乱,此时天下百姓都想修养生息,好好过日子,所以百姓都渴望有一个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种下粮食,能够吃饱,平日里乡里之间走动一下就可以了,这些已经让现在的百姓满足了,他们没有太高的奢求。

所以刘明远的管理方式非常适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这样也可以保证治下人口的稳定,同时也是维持良好治安的方式。

流动人口太多,带来的就是治安的混乱,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什么照片,指纹、基因之类的都有,此时出现一个江洋大盗,都很难抓到,所以这也是一种稳定治安的好方式。

随后刘明远就是扩军备战了,此时怀远军保持在四十万左右,陆军的规模依然没有变化,但是海军得到了发展,此时已经将近十万人了,这也是刘明远有意倾向海军的原因。

但是未来北伐陆师还是主力,于是刘明远计划未来五年扩军三十万,将陆师的规模保持在八十万人,同时编练一百万地方守备军和民兵,负责城池的守卫。

八十万陆师中绝大多数都是要投入到北伐之中的,但是不可能全部投入,刘明远准备调动一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加入北伐大军,但是兵力要保持一定的优势,不然硕大的北方无法稳定。

扩军需要的就是钱粮,粮食用土地保证,两亿亩土地的目标必须完成,这是刘明远给各地官府下达的死命令,而且刘明远认为完成没有问题,南方土地本来就适合耕种,不像北方河流少,同时盐碱地也多,南方的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

至于钱,刘明远主要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赋税,繁荣治下商业,增加赋税,同时扩大海上贸易,也是一个重要的增加收入的手段。

此时俞通源已经率领上百艘海船出发了,这也是刘明远开拓的一次航行,历史上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尤其是装载这么多货物。

未来五年,刘明远要将这些目标全部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全力北伐,一举将暴元击垮,然后统一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刘明远此时还是非常自信的,毕竟最富庶的地方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加上精心治理,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同时刘明远也开始了军事改革,之前怀远军扩张迅速,加上常年征战,于是很多存在的问题就被掩盖了。

此时随着进入稳定的扩军训练阶段,刘明远开始着手细化军事管理,就是在原有的军事体制下建立更加完整的管理制度,让军队进入正规的管理和训练之中。

首先就是军队的定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军队是忠于刘明远本人的,这是一切的前提,刘明远为了稳定这种思想,于是在军队中加入了思想教育人员,也就是指导员。

刘明远效仿后世的做法,在军队中加入了指导员,负责军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作风问题,这是军法之外的事情,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早在龙凤三年,刘明远就开始着手指导员的组建,在金陵军官学院中设置了思想教育班,开始尝试教学,也就是洗脑,宣传对刘明远的忠诚,和对鞑虏的仇恨,同时也要加入爱民的思想。

经过两年的时间,刘明远也初步掌握了一套教学方法,效果也非常明显,于是在龙凤五年初,开始扩大培训人员,从军队中招募那些文化水平高的士兵,然后开始指导员的培训。

刘明远计划未来五年内完成指导员的全面覆盖,每一支基层部队都要有指导员,同时担任部队的教员,讲课、教育、宣传的作用。

随后刘明远又给怀远军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编制,首先怀远军编制中有两个兵种,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军,这也是当下怀远军的一个重要区分。

同时又对之前的编制进行了整编,之前怀远军都是以团为单位,下面是营和队,这样的编制在怀远军人数不多的时候还非常清楚。

但是随着怀远军兵力越来越多,于是开始出现问题了,经常有一个营就是之前一个团的人数,甚至出现了有两万人的团。

于是刘明远开始按照后世的方式,进行非常清楚的编制,那就是最基层的为班,然后就是排、连、营、团、师、军、集团军。

刘明远完全按照后世的模式来,以师为固定编制,军和集团军为临时编制,也是后世常用的做法。

本来刘明远也想使用这个时代的编制,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个时代的编制非常混乱,同时也不利于管理,最重要的是刘明远想要执行一套完善的军衔制,而不是官品制。

如果继续沿用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那么武将们也将必须要有官阶,同时文官也是如此,于是很自然的就会将武将和文官搅合在一起,因为都是在一条官阶下面,而且都是使用这个时代的官职和编制,于是文官和武将见面之后,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但是两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就是官阶。

于是刘明远选用了后世的军队编制,全部都是五五三制,一个班编制为十个人,五个班为一个排,五个排为一个连,五个连为一个营,五个营为一个团,三个团为一个师,三个师为一个军,三个军为一个集团军,但是军和集团军是临时编制,编制的师和军也可以多余三个,具体根据情况而定。

这样下来,基本上保持一个团的兵力在三千到四千之间,一个师的兵力在一万出头,这样指挥体系将会更加明确,同时也会避免一些大规模的团出现,更好地管理和指挥军队。

海军和陆军全部都是采用这种编制,但是海军需要加上战船,基本上像运输船,或者小型船只,都是以排为单位,也就是五十人编制的排来驾驶一艘船。

至于一些战斗海船,就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的编制在两百五十左右。操船手,水手,火炮手,还有一些战斗人员,这也是一艘一般战船的承载能力了,而且接舷战的时候,船上的人都是要参加的。

这样海军的编制也就比较清楚了,一个营基本上就是五艘海船,一个团是十五艘,一个师是四十五艘,这也根据具体和情况而定。

第253章 天下大动第224章 混乱的世界第310章 梦想实现了第310章 梦想实现了第299章 俘虏小野一郎第087章 混乱的天下第274章 犹太人曼施尔第099章 无情的事实第153章 货币第178章 张必先入瓮第141章 大战开始第131章 祭奠烈士第148章 水师出战第018章 时局转变第327章 中途海战第018章 时局转变第023章 大战青山第306章 满载而归第051章 朱亮祖投降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133章 疯狂到底第193章 朱元璋的野心第045章 李伯升救援第007章 收获人心第150章 陈友仁兵败第143章 陈友仁不仁第333章 共进午餐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241章 李成桂的末路第048章 失落的张士德第321章 登陆巴士拉第060章 商业活动第348章 满刺加第100章 最后的挣扎第220章 情报作战第203章 中枢内阁第230章 各路义军第070章 围剿海寇第258章 大明帝国第285章 吐蕃攻略第024章 大败元兵第100章 最后的挣扎第084章 张士诚撤军第122章 自家开打第299章 俘虏小野一郎第065章 初露锋芒第130章 皆大欢喜第340章 进入地中海第339章 联盟奔溃第109章 外部世界第059章 火炮的威力第127章 金陵学院第268章 进攻河西第113章 元庭内斗第186章 收复天下人心第319章 天下大业第138章 贸然攻击第292章 攻占奉节第245章 安东省第120章 马鞍山的变化第110章 奥斯曼王国第036章 蛮子海牙投降第350章 达到金陵第223章 巡视杭州第117章 刘基来金陵第134章 诛杀赵普胜第349章 见到刘明远第182章 眼下时局第081章 血战滁州第287章 进攻云南第181章 收张定边第143章 陈友仁不仁第039章 中原时局第156章 攻占安庆第119章 铁匠张岩第216章 大发横财第108章 准备科举第321章 登陆巴士拉第123章 老冤家见面第161章 文化教育第182章 眼下时局第340章 进入地中海第010章 拜访妙山第184章 天下士子第245章 安东省第170章 开始决战第282章 纳穆勒的想法第185章 科举考试开始第162章 海道打开第191章 孛罗帖木儿得势第315章 大军相遇第286章 天下大业第098章 泉州海战第144章 池州绞杀战第157章 新政出台第341章 共同防务第189章 毛贵之死第021章 围攻滁州第038章 攻下江宁城第136章 陈友谅的疯狂
第253章 天下大动第224章 混乱的世界第310章 梦想实现了第310章 梦想实现了第299章 俘虏小野一郎第087章 混乱的天下第274章 犹太人曼施尔第099章 无情的事实第153章 货币第178章 张必先入瓮第141章 大战开始第131章 祭奠烈士第148章 水师出战第018章 时局转变第327章 中途海战第018章 时局转变第023章 大战青山第306章 满载而归第051章 朱亮祖投降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133章 疯狂到底第193章 朱元璋的野心第045章 李伯升救援第007章 收获人心第150章 陈友仁兵败第143章 陈友仁不仁第333章 共进午餐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241章 李成桂的末路第048章 失落的张士德第321章 登陆巴士拉第060章 商业活动第348章 满刺加第100章 最后的挣扎第220章 情报作战第203章 中枢内阁第230章 各路义军第070章 围剿海寇第258章 大明帝国第285章 吐蕃攻略第024章 大败元兵第100章 最后的挣扎第084章 张士诚撤军第122章 自家开打第299章 俘虏小野一郎第065章 初露锋芒第130章 皆大欢喜第340章 进入地中海第339章 联盟奔溃第109章 外部世界第059章 火炮的威力第127章 金陵学院第268章 进攻河西第113章 元庭内斗第186章 收复天下人心第319章 天下大业第138章 贸然攻击第292章 攻占奉节第245章 安东省第120章 马鞍山的变化第110章 奥斯曼王国第036章 蛮子海牙投降第350章 达到金陵第223章 巡视杭州第117章 刘基来金陵第134章 诛杀赵普胜第349章 见到刘明远第182章 眼下时局第081章 血战滁州第287章 进攻云南第181章 收张定边第143章 陈友仁不仁第039章 中原时局第156章 攻占安庆第119章 铁匠张岩第216章 大发横财第108章 准备科举第321章 登陆巴士拉第123章 老冤家见面第161章 文化教育第182章 眼下时局第340章 进入地中海第010章 拜访妙山第184章 天下士子第245章 安东省第170章 开始决战第282章 纳穆勒的想法第185章 科举考试开始第162章 海道打开第191章 孛罗帖木儿得势第315章 大军相遇第286章 天下大业第098章 泉州海战第144章 池州绞杀战第157章 新政出台第341章 共同防务第189章 毛贵之死第021章 围攻滁州第038章 攻下江宁城第136章 陈友谅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