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论历史定律与周礼,崔莹归心泗州军

第152章 论历史定律与周礼,崔莹归心泗州军

程德将视线落在崔莹身上时,发现他此刻披散着头发,低着头,目视地面。

“我想和你谈一谈。”程德对崔莹开口道。

崔莹抬起头,淡淡地看了程德一眼,没有说话。

“我从魏得禄口中知晓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程德说完后,便看向崔莹。

崔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愤怒, “别在我面前提这个人!”

“那我不提他,就来聊一聊你。”程德面色平静地说道。

崔莹目光闪过一丝愕然,疑惑地望向程德。

程德仿佛没有看到崔莹的眼神,自顾自地说道:“如今,你已经落在我手中。若是被那脱脱知晓,恐怕会牵连你的国家, 甚至你的亲人。”

崔莹沉默了,他的眼神露出了一丝痛苦。

“我会对外宣布你崔莹, 已经死在我手中。从现在开始, 到我取元而代之这段期间,你今后就随我姓,改叫程莹。”程德望着崔莹说道。

崔莹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向程德。

“你为何要这么做?还有,你说你取元而代之,你是不知道大元的强大,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崔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程德激动地说道。

“我自然是为了收服你,不然,我费这么多心思在你身上干嘛?在我看来,你算是个有才能的人,若是将你直接杀了,未免可惜了些。倒不如收服你,为我所用,岂不是更好?至于你说的大元的强大, 我承认的是它以前确实很强大。只不过, 如今的元朝, 已经日薄西山, 凭你的才智,应该能够看出这一点才是。”程德面色喜怒不明地看着崔莹的眼神。

崔莹摇摇头:“你不过是蚍蜉撼树,你不在大元,你根本不了解大元究竟有多强大。”

程德笑了,他的眼里陡然间多出了飞扬的神采:“我有着精良的军队,还有善断的谋臣、勇猛的武将,我率领的泗州军,可不是那种一攻就破的农民起义军,而是一支战斗力绝不逊色于元朝的强悍之师。”

“再者,元朝发动攻城战,一直奉行的是只要投降就不屠城,而不投降的话,就会疯狂屠城。你仔细算算,从农民起义军爆发起义开始,这元朝已经屠了多少座城?”

“还有,不投降的话,元朝必然会屠城,可是投降了元朝,元朝也不会放过。我想,元朝这么做,无非是认为有人留在身后是不安全的, 一定要杀光才安心。这目的是出于保障后方的需要。可是,元朝这么做,殊不知,暗中已经失去了天下民心。”

“元朝那些手握重权之人,他们似乎不明白,世界上唯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便是靠武力让人屈服,也不过是短暂的辉煌,终究这个社稷需要交还给民心所向之人来扛起。”

崔莹陷入了沉思。

“你了解元朝平民百姓的现实生活吗?从你的样貌,我可以推断出你生活的条件应该很优渥。”

听到程德的话,崔莹从思绪中退出来,看向程德:“元朝平民百姓不是生活的很好吗?”

程德冷笑道:“谁告诉你的?你有深入民间调查过吗?”

崔莹摇了摇头:“我从丞相口中,倒是对你有一些了解。你好像就是平民百姓出身,那你能跟我说一说元朝百姓的现实生活吗?我想,只有你这种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程德诧异地看了崔莹一眼,接话道:“元朝许多平民百姓,他们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能衣食无忧。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那些平民百姓的。你说这是为什么?”

崔莹震惊地看向程德,“你说的这些是真的?”

程德平静地看着崔莹,直把崔莹看得心里发毛。

崔莹最终接受了程德所说的这个现实,他的内心受到的触动极大。

程德没理会崔莹的想法,而是继续说道:“国之生死,自然之理。诚如人终有一死。王朝由生到死,皆经历了共同的阶段。那就是‘时值天下太平时,各朝皆如此:开国,分封,赦天下,置清官,老将廉而有为,惜养民力;方天下动乱时,概因后辈集权、加赋,为官浊贪、官吏贪腐无能,靡费民力;天下倾覆只因权皆归于一人,地皆归于贵胄,民力输税而尽,则天下暴动。少明主,多昏君。贤臣少,贪官多人之欲,无穷也,王侯贵胄于此尤甚。前朝暴敛代代叹惋,而亦以其昏贪为后世所叹惋。前朝不暇自哀而后朝哀之,后朝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朝复哀后朝也。’历史,终究不过是在不断地轮回。”

程德叹了口气后,“我所想做的事情,便是想要打破历史这个轮回。真正地希望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不会入历史轮回的王朝。”

崔莹怔怔地望向程德,他的心中仿如掀起一场飕风。

最后,崔莹呐呐道:“你真是平民百姓出身?”

程德淡淡地回道:“这种问题,在你看来,难道说只有权势高的人才能看清楚吗?”

崔莹沉默稍顷:“在我见过的许多人中,包括丞相脱脱。在我心里,你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胜过世上的人许多。刚刚你所说国之生死的见解,让我触动很大,以前许多疑惑不解的问题,全都明白了。没想到,我读了那么多史书,却不如你看的明白。”

听到崔莹语气中的失落,程德摇了摇头:“你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站在先贤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点。”

崔莹却是苦笑道:“你倒是谦虚。”

说罢,崔莹收起了对程德的轻视之心,而是将程德放在对等的位置上看待。

在之前,他心里隐约瞧不起程德这样平民百姓出身的人。

可是,通过刚刚程德一番见解,让他胜过读十年书。

这让崔莹明白,这程德并非是一般人。

“说了这么多,我敬佩你的才智。在这之前,你的许多战绩,我也颇为了解,在这点上,我也很佩服你。若是在你手下做事,我自然是服气的。不过,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惑了我许久。如果你让我去掉心头这个困惑,我今后绝不会背叛你,跟着你一路走到黑。在我看来,一个把历史看得如此明白的人,你是最有可能取元而代之的起义军势力,说实话,我很看好你率领的泗州军。更准确的说,我是看好你!”

听到崔莹这番话,程德心头一松,若是能这样收服崔莹,自然是极好的。

“你的困惑是什么?”程德问崔莹。

“孔子讲克己复礼,可是如今的儒士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些,也纳入礼的范畴。只是,礼真的是这么理解的吗?”

听到崔莹问了这个问题,程德不禁皱了下眉头。

这个问题,他前世好像听过某位教授的回答。

他仔细回顾了下,然后自己思索片刻,这才道:“礼是什么?礼其实就是一种外在的秩序。孔子想要恢复周礼,但是其实这个做法,我个人是不怎么赞同的,因为它根本站不住脚,无法说服我。”

崔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程德,露出一副静待下文的神色。

程德见此,便继续说道:“周原本是商之臣,周灭商,便是以小邦伐大宗,这本身就是违反礼的,可是孔子却要复周礼,这便是悖论之处。”

崔莹赞道:“将军高论,原来这礼是有问题的。”

“周礼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之见,便是周朝以小邦伐大宗,他的势力还不怎么强盛,就无法让其他诸侯心甘情愿地接受周朝的统治。于是,周朝便做周礼,将它当作一种行为规范,来约束各个诸侯的臣民,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能僭越,这样便能方便周朝统治其他诸侯。”

“至于到了现在,这些儒生所奉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些东西,就是在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更好地方便皇帝统治臣民。”

崔莹瞪大了眼睛,望着程德,久久不语。

程德的这番话,打破了他以往的三观。

他似乎,知道了某个残酷的真相。

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其实,史书上都说商纣王如何荒淫无道。可是,你若是仔细读读史书,商纣王有几个儿子,周文王有几个儿子,一对比起来,究竟谁才是荒淫无道,便一览无遗。我一直以为,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点亘古不变。”

程德所说的这番话,让崔莹以往坚信的东西,一下子破碎了。

崔莹沉默了许久,才看着程德说道:“你解答了我的困惑,现在,我倒是后悔了。”

程德眼睛微眯向崔莹:“你后悔什么?”

“我后悔向你说出心中的疑惑,现在我心中的疑惑虽然已经被你解答了。可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那种心境,或许是我经历的事情少了吧。”崔莹惆怅地叹道。

程德听后,心中感到一松。

刚刚,他还以为这崔莹后悔之前说解答了疑惑,便诚心投降他的事情呢!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想岔了。

很快地,崔莹整理了下思绪。

然后,他抬起头,昂着胸,忽地朝程德单膝跪地道:“将军智慧如海,足智多谋,实令末将佩服万分。从今往后,我崔莹愿为将军效死命。从现在起,我便叫程莹,直到将军取元而代之后,我才会将名字恢复为崔莹。”

“程莹拜见征虏将军!”

程德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

“从今往后,我泗州军又多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了!”

听到程德的话,程莹回道:“将军抬举末将了!”

程德双手扶起程莹,笑道:“我可是相信我的眼力的。其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咱们来商议一下,如何拿下宿迁城一事。还有,宿迁城究竟有多少粮草,这些你都知道吗?”

程莹闻言,心中一惊。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回禀将军,宿迁城的守将,名为乌帖木儿,是脱脱的心腹守将。此人,武力出众,但谋略不足,易冲动。至于宿迁城的粮草,据末将估计,当有七十万石。”

程德心中大喜,看着程莹的眼神也变得温和了起来:“我想要交给你一个任务。”

程莹听到这话,目光不禁大亮:“将军,我才刚刚向将军效命,将军就对末将委以重任,难道就不怕末将背叛吗?”

程德回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刚刚我和你一番交谈,我已经看清了你的为人。既然,你说为我效死命,那么,你一定会做到的。我相信你!”

程莹心头一阵感动,望着程德道:“将军如此信任末将,末将绝不负将军!还请将军具体说说任务之事。”

程德满意地看向程莹:“我想,你应该和那个乌帖木儿打过交道吧?”

“之前,我与他都在脱脱手下做事,经常碰过面,算是相熟了。”程莹回道。

“那就好,我想要交给你的任务,便是由你诈开宿迁城的城门,时间便在明日夜晚行动。你有信心完成吗?”程德目光望向程莹问道。

程莹心中一震,急忙拍着胸膛保证道:“还望将军放心,这个任务,末将一定完成。”

“很好!我相信你!你那五千人,还都交由你来率领吧!只不过,你可要管好他们,安抚住他们。跟他们讲明,我泗州军志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还有,泗州军的军规,他们也必须遵守。”程德拍着程莹肩膀说道。

程莹望着程德的目光,多了一些敬佩,还有一些感激。

他很珍惜程德对他的信任,所以他决定将宿迁城拿下,以作为对程德的回报。

“这一次,我会派李孝慈领着三千兵马,随你领着五千兵马一道前往宿迁城,他不会干涉你如何诈开宿迁城的城门,等拿下宿迁城后,他便是宿迁城的守将。而你到时候领着五千人将宿迁城的粮草,全都运来泗阳城。不过,给李孝慈他们留下十万石吧!其余六十万石还是运来泗阳城!”

“末将遵令!”

●тTk Λn●C〇

程德笑了笑,“拿下宿迁城后,到时候我会反攻清河、清江,从脱脱背后插他一刀,以解淮安城之围。这反攻清河、清江一事上,你多费点心思。到时候,你还可以继续诈开清河、清江城门,这样能减少泗州军伤亡,当然是极好的。”

程莹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

“你不必担心你被泄露的事情,到时候,我会让手底下的人说诈开城门的人,是我找来的一个和你相貌相似之人,一切都是我个人所酝酿的计谋。这样的话,可以避免有人怀疑到你头上,也就不会连累你的家人了。在拿下清河、清江城后,你的死讯消息会先一步传到元军中的。”程德望着程莹语重心长地说道。

“末将相信将军!”程莹笑道。

“好。天色已晚,你先好好休息,明日你去安抚你那五千人。等明日晚上,依计行事。”程德叮嘱程莹道。

程莹点头以应。

程德见此,便出了屋,带着郭兴、程能、程净三人离去。

而此时,雨已经停了。

(本章完)

第195章 和州终克第112章 冯国用的心病第151章 设局诱崔莹入城,程德深夜准备收服第113章 罗茂赞程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第6章 杨威投靠第159章 《大周日报》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惨烈的攻第269章 欲造郑和,寻得粮种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207章 虎山破陈兆先大军,泗州军夺下江宁第222章 罗二虎之妻刘氏临死前的请求第22章 冯家寨收英才第182章 高记酒肆第210章 康茂才阵前倒戈,拿下集庆路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第237章 刑部欲增设三司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242章 对外国策雏形第140章 温馨相伴聊家常,李吕相争闹将军府第137章 泗州军事学院讲学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53章 整编俘虏,稳定军心第63章 濠州士子,闹将军府第64章 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第15章 邓友德第258章 夺取陈汉地盘布置与班师回朝第24章 贾鲁围定远第222章 罗二虎之妻刘氏临死前的请求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52章 黄州大战(五)第190章 陈兵梁县,伺机夺庐州路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163章 陈友谅:当我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第247章 深夜训傅友德第116章 张道陵后裔张邋遢第248章 黄州大战(一)第113章 罗茂赞程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第31章 滁州败,濠州谋,马秀英现第159章 《大周日报》第258章 夺取陈汉地盘布置与班师回朝第40章 夜袭洪泽,势不可挡第257章 黄州大战落幕(陈友谅:今日我虽死第5章 狐假虎威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87章 英雄何须问出处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36章 治蝗绸缪,火铳布局第86章 喜报连连第15章 邓友德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第130章 血染夕阳别样红,江都城宣告失守第270章 大肆封侯群臣喜,征夷将军惊众臣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225章 天下何种人最为快活?第92章 李善长教弟,雨夜说官场第227章 庐州路大捷第54章 何三五归来第121章 李善长调任吏部主簿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83章 闻悲声不悲第260章 大明朝议,御史大夫黄显第128章 深夜商议攻江都,为攻金陵招一万水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70章 泗州琐事第256章 黄州之战(九)第47章 按计攻滁,直奔淮安第234章 余阙死,安庆下第194章 泗州军炮火的可怕第224章 布局北方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17章 张邋遢:天意难测第231章 联周抗明第17章 入世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34章 逐个击破,人才纷投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157章 里应外合夺盐城,程莹再夺清河城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陈友谅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71章 宋濂弟子张定生,未来大科学家倪瓒第134章 李善长与吕不用交锋败,《泗州律法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35章 李善长的面试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98章 整备衣甲器械与战前动员第65章 元使突至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154章 程莹夜下夺宿迁,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280章 所谓君臣一心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251章 黄州大战(四)
第195章 和州终克第112章 冯国用的心病第151章 设局诱崔莹入城,程德深夜准备收服第113章 罗茂赞程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第6章 杨威投靠第159章 《大周日报》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惨烈的攻第269章 欲造郑和,寻得粮种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207章 虎山破陈兆先大军,泗州军夺下江宁第222章 罗二虎之妻刘氏临死前的请求第22章 冯家寨收英才第182章 高记酒肆第210章 康茂才阵前倒戈,拿下集庆路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第237章 刑部欲增设三司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242章 对外国策雏形第140章 温馨相伴聊家常,李吕相争闹将军府第137章 泗州军事学院讲学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53章 整编俘虏,稳定军心第63章 濠州士子,闹将军府第64章 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第15章 邓友德第258章 夺取陈汉地盘布置与班师回朝第24章 贾鲁围定远第222章 罗二虎之妻刘氏临死前的请求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52章 黄州大战(五)第190章 陈兵梁县,伺机夺庐州路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163章 陈友谅:当我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第247章 深夜训傅友德第116章 张道陵后裔张邋遢第248章 黄州大战(一)第113章 罗茂赞程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第31章 滁州败,濠州谋,马秀英现第159章 《大周日报》第258章 夺取陈汉地盘布置与班师回朝第40章 夜袭洪泽,势不可挡第257章 黄州大战落幕(陈友谅:今日我虽死第5章 狐假虎威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87章 英雄何须问出处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36章 治蝗绸缪,火铳布局第86章 喜报连连第15章 邓友德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第130章 血染夕阳别样红,江都城宣告失守第270章 大肆封侯群臣喜,征夷将军惊众臣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225章 天下何种人最为快活?第92章 李善长教弟,雨夜说官场第227章 庐州路大捷第54章 何三五归来第121章 李善长调任吏部主簿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83章 闻悲声不悲第260章 大明朝议,御史大夫黄显第128章 深夜商议攻江都,为攻金陵招一万水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70章 泗州琐事第256章 黄州之战(九)第47章 按计攻滁,直奔淮安第234章 余阙死,安庆下第194章 泗州军炮火的可怕第224章 布局北方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17章 张邋遢:天意难测第231章 联周抗明第17章 入世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34章 逐个击破,人才纷投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157章 里应外合夺盐城,程莹再夺清河城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陈友谅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71章 宋濂弟子张定生,未来大科学家倪瓒第134章 李善长与吕不用交锋败,《泗州律法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35章 李善长的面试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98章 整备衣甲器械与战前动员第65章 元使突至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154章 程莹夜下夺宿迁,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280章 所谓君臣一心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251章 黄州大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