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紧逼

杨国忠在朝中的一系列举动,远在剑南的王源其实都一清二楚。秦国夫人写了好几封信给王源,将杨国忠的所为告知王源,希望王源能劝解杨国忠收敛一些。王源也确实给杨国忠写了信,劝解他不要如此激烈,也不要太过强势,应该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量。另外应该多想想办法做些功绩出来,这样才可服众,而不是靠权势威逼大臣们依附自己。

然而此时的杨国忠岂能听进入这样的话来,当即给王源回信斥责他不但不给予自己支持,反而在后面说这样的话。信中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要求王源在清算李林甫的事情上上奏附议,要王源揭发李林甫在梨花诗会之后如何指使王鉷对王源进行追杀迫害的往事,借以证明李林甫妒贤嫉能凶残霸道的事实。

王源岂会去趟这样的浑水,回信婉言拒绝,表示军务繁忙无暇去管这样的事情。之后杨国忠再回一封信给王源,这回杨国忠大发雷霆,在信中历数自己对王源的眷顾,怪王源不知好歹,言辞之间恨不得指着鼻子骂王源忘恩负义。话语之中威胁王源说,他可以提携王源,也可以毁了王源,希望王源认清形势,不要以为曾经有功于自己便自以为是。

王源接到信之后喟然长叹。王源知道,杨国忠已经走上了不归路,这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劝得动他。王源也不想将杨国忠得罪的太狠,倒不是为了要逢迎他,而是剑南军和陇右军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杨国忠正是这些资源的供给者。王源

王源写了封信给秦国夫人,将杨国忠的信附在其中。这么做的目的是告诉秦国夫人,自己已经无力劝说杨国忠收敛,而非自己不尽力。另外也告诉秦国夫人,杨国忠对自己已经非常不满了,暗示秦国夫人给予中间做些调和。起码不能让杨国忠一怒之下真的取消了对于剑南军和陇右军的大量物资的供给,那可是王源最不想看到的一幕。虽然这么做有些委曲求全,但王源愿意去委曲求全,因为他知道,现在就是同时间赛跑,每多一天,多一分资源,将来便可多一分保障。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身边的所有人,王源宁愿去忍气吞声。

清算李林甫的事情告一段落,杨国忠达到了目的,朝野上下也对他敬畏胆寒。然而杨国忠并不满足,他知道自己还未能掌控全部的局面,别人不谈,光是那个安禄山便让他恨得牙痒痒。

这个安禄山在自己清算李林甫的过程中虽然一言不发,既没有上表阻止,也没有表示赞成。但杨国忠知道,一旦有机会,安禄山必会对自己进行反扑。而且此人一直受玄宗宠信,玄宗可以听自己的任何话,但唯独自己一提到安禄山,玄宗便皱眉呵斥自己,说自己不能容人,这叫杨国忠实在是生气。

上一次在削减安禄山的军费物资供给的事情上,其实自己也不能算是成功了的。虽然削减了一部分,但玄宗出面护着安禄山,还是没能达到完全削减军费的目的。这让杨国忠意识到,要想陛下对自己言听计从,必须要除了安禄山,否则如果哪一天陛下信了安禄山的话对自

己不满,那么自己说拥有的一切便将烟消云散。

鉴于此,七月里,杨国忠开始计划扳倒安禄山的计谋。朝廷中消停了不到半个月,七月初十日,杨国忠指使言官拿出了一份指控,这份指控指责的是死去的李林甫和安禄山之间的一些交往的故事。历数安禄山和李林甫之间的一些交往密事,钱财往来,以及书信的往来。虽然没有具体什么肮脏的交易,但这份指控的用意在于表达已经被定性有谋逆之嫌的李林甫和手握重兵的安禄山之间有着肮脏的勾当,暗示玄宗,如果李林甫是意图谋逆之人,那么安禄山便是他的帮凶。

玄宗对此将信将疑,但不久后,杨国忠提供了确切的证据。查实李林甫的义子之中有一位名叫阿布思的东.突厥叛将。而此人在投降大唐后一度被李林甫调入京城入禁军任职。在李林甫死后,此人逃出京城重新叛唐归于突厥。证据显示,李林甫和这位阿布思之间多有密商,有在长安兴兵谋反之嫌疑。而这位阿布思和李林甫之所以能攀上交情,正是因为安禄山的从中介绍,所以以此推断,安禄山也必然知道这两人的图谋。

这个证据一提供,玄宗终于觉得此事甚是重大,因为若安禄山当真是李林甫意图谋逆的帮凶,那问题可就严重了。但好在玄宗毕竟没有老糊涂,他对此事持慎重态度,并未百分之百的相信。他严厉的命令杨国忠不许将此事扩散出去,他要亲自求证。

玄宗求证的方法很简单,他要召安禄山进京。如果安禄山确有图谋,那么李林甫意图谋逆的企图曝光之后,安禄山应该不敢回长安。若他抗旨不回长安,则说明他心中有鬼,若他敢回长安,则说明他和此事无关。玄宗以这种极为简单的方式来判断安禄山是否忠心于大唐,不得不说这种办法虽然简单,但却往往最为有效。起码玄宗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安禄山的胆量。已经秣兵厉马准备动手的安禄山为了争取最后的时间准备,居然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奔赴长安。其实安禄山接到玄宗召他上京的旨意心中便如明镜一般,他知道定是杨国忠开始对自己动手了。但安禄山确实没有准备好,他正在同契丹人,罗族人、室韦人乃至东.突厥的部分部落密密的会商,和他们谈妥协议之后才能起兵。安禄山看似粗豪,其实心细如发,他知道凭自己手中的二十余万兵马恐不足以成事,所以他不惜以事成之后的土地财物的分割为条件,笼络这些北方对大唐虎视眈眈的胡人部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而现在事情尚未谈妥,陛下召自己进京,安禄山虽然心中胆寒,但还是勇敢的踏上了去长安的道路。这一次,安禄山给玄宗和贵妃带了很多的礼物,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孝敬玄宗和贵妃了,之后他便要同他们为敌了。除非自己这一次死在长安,否则自己便不可能再回长安了。当然只有一个例外,那便是自己占领长安的那一天,自己将帅数十万铁骑驰入长安。

八月中,安禄山抵达长安城。对于安禄山的到来

,杨国忠很是惊讶,因为玄宗召安禄山进京的事情杨国忠一无所知。当得知安禄山进京之后,杨国忠立刻意识到,这是玄宗在测试安禄山是否忠诚。实际上是对自己提出的安禄山意图谋反的一种回应。而安禄山居然敢来到京城,那么陛下一定释怀了。因为同样的办法自己以前便用了一次,那一次安禄山也是昂然来到京城,最后给自己带来的是玄宗的一顿训斥和臭骂。

但杨国忠岂肯放过这个机会,明知道玄宗对安禄山已经释疑的情形下,当晚杨国忠还是进宫见了玄宗。在玄宗的寝宫中,杨国忠觐见了玄宗。当时玄宗的面前正摆着酒菜,似乎在自斟自饮。但杨国忠没有注意到案上其实有两幅酒盅和碗筷,直接便对玄宗提出要将安禄山留在京城或者就地格杀免除后患。痛陈安禄山图谋不轨,此次来京正是斩杀他的绝佳机会,不能放虎归山云云。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安禄山此时便躲在帷幕之后。在此之前他正和玄宗把酒言欢,将玄宗逗得哈哈大笑。当杨国忠觐见时,玄宗不想让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吵架,所以让安禄山在幕后暂避。却没想到,杨国忠的一番背后算计之言尽入安禄山耳中。

玄宗也尴尬的很,但也只能强装镇定。带杨国忠离去之后,安禄山从帷幕之后走出来时已经将身上的官袍官帽尽数取下,光着上满是肥肉和伤疤的上身跪在地上。

玄宗惊问其故,安禄山声泪俱下的请求玄宗为了朝廷的稳定杀了自己,以免将相不合,朝廷动荡。借着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叙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胡人得到了陛下的赏识,为陛下戍守边镇十几年,自己如何的为报陛下之恩不怕死不怕苦,明明有机会入京为官,但自己却甘愿受边镇风霜之苦,便是为了报销陛下之恩。又说自己辛苦杀敌,满身刀剑之伤都没掉过一滴泪,但现在背地里被人猜忌,却让他生不如死云云。最后请求玄宗给自己个痛快,免得被人泼脏水,弄得身败名裂云云。

不得不说,安禄山除了是个野心家之外,还是个好演员。他完全洞悉了玄宗的心理,知道用这种方式最能打动玄宗。果然,玄宗被他说得动容,亲自扶起他,给他穿上衣服。安慰他说他绝不信外边的谣言,知道安禄山是忠心耿耿之人。同时也替杨国忠说话,说杨国忠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说出这些话来,自己会彻查此事,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最后,安禄山不但靠泪水和演技博得了玄宗的同情,出宫之时身上还多了玄宗赏赐的贴身紫玉佩。同时还得到了玄宗许诺要大力扩充东北边军。因为安禄山告诉了玄宗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便是在来年准备领军北伐,彻底剿灭东.突厥和契丹人,将大唐的疆域往北推进千里。

安禄山心里明白,长安之地不可久留,这一趟已经是鬼门关走了一遭,于是借用边镇兵事紧急,再加上不想面对相国时尴尬争吵为理由,请求离开京城。玄宗答应了他。

次日,杨国忠方知安禄山已走的消息,目瞪口呆了良久,跺脚大骂不已。

(本章完)

第七三二章 危急第九九一章 长夜(七)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七五一章 高府第一八二章 吉温第七九零章 弹压第一千章 西城第六五八章 达成第五二零章 山居第一二四章 隔阂第一九零章 密会第二八五章 杀意第三五二章 山行第七二七章 仓皇第三六六章 犹疑第五五四章 巧舌第九九九章 转战第四八一章 和平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五十章 纸团第五八八章 天骄第八七六章 回程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一零七四章 决绝第四五八章 居心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一零四五章 推诿第八七一章 夜遁第七五五章 秘居(续)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八七八章 鸠毒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六八六章 病退第一一二一章 阿郎第一九六章 密折第一零三五章 落荒第二五七章 定计第二九零章 情趣第六三一章 伏击第七十二章 表姐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四八六章 危机第七八七章 连环第八五六章 筑坝第五十六章 名士第三零五章 蜕变第二六九章 剧本第七零二章 选将第二八三章 狡辩第五九四章 定计第八一零章 心迹第九一二章 群攻第一零一零章 赠词第五一六章 交易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一三四章 醉卧第六九一章 剥茧第三八六章 真相(一)第二五二章 逝去第六八七章 针锋第六一五章 烈火第二零五章 多疑第三百章 召见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一九二章 欲动第二九五章 家丑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七六九章 攻蜀第六九五章 更替第二六六章 预言第三八八章 登门第五四一章 试吃第九四四章 献船第一三一章 惊险第二七二章 作诗第一千零五章 执拗第八零五章 心离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二三一章 莫辩第三二六章 禁地第三二一章 刚柔第六二三章 散心第五一零章 钳断第四六九章 唇枪第四三二章 人祸第八九二章 雄心第八二四章 太行第五二四章 三天(续)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八二七章 夜袭第三六十四章 搏杀(续)第五四二章 计划第六六九章 相争第九零九章 遗愿(续)第六三六章 前锋第四五二章 得手第二五一章 送别第六零七章 无路第一零五四章 内讧
第七三二章 危急第九九一章 长夜(七)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七五一章 高府第一八二章 吉温第七九零章 弹压第一千章 西城第六五八章 达成第五二零章 山居第一二四章 隔阂第一九零章 密会第二八五章 杀意第三五二章 山行第七二七章 仓皇第三六六章 犹疑第五五四章 巧舌第九九九章 转战第四八一章 和平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五十章 纸团第五八八章 天骄第八七六章 回程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一零七四章 决绝第四五八章 居心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一零四五章 推诿第八七一章 夜遁第七五五章 秘居(续)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八七八章 鸠毒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六八六章 病退第一一二一章 阿郎第一九六章 密折第一零三五章 落荒第二五七章 定计第二九零章 情趣第六三一章 伏击第七十二章 表姐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四八六章 危机第七八七章 连环第八五六章 筑坝第五十六章 名士第三零五章 蜕变第二六九章 剧本第七零二章 选将第二八三章 狡辩第五九四章 定计第八一零章 心迹第九一二章 群攻第一零一零章 赠词第五一六章 交易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一三四章 醉卧第六九一章 剥茧第三八六章 真相(一)第二五二章 逝去第六八七章 针锋第六一五章 烈火第二零五章 多疑第三百章 召见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一九二章 欲动第二九五章 家丑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七六九章 攻蜀第六九五章 更替第二六六章 预言第三八八章 登门第五四一章 试吃第九四四章 献船第一三一章 惊险第二七二章 作诗第一千零五章 执拗第八零五章 心离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二三一章 莫辩第三二六章 禁地第三二一章 刚柔第六二三章 散心第五一零章 钳断第四六九章 唇枪第四三二章 人祸第八九二章 雄心第八二四章 太行第五二四章 三天(续)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八二七章 夜袭第三六十四章 搏杀(续)第五四二章 计划第六六九章 相争第九零九章 遗愿(续)第六三六章 前锋第四五二章 得手第二五一章 送别第六零七章 无路第一零五四章 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