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鲁肃

第107章 鲁肃

鲁肃来到夏口,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刘备,而是被刘备暂时安排在馆驿里休息。

原因很简单,江东和荆州是世仇。

孙坚就是死在黄祖部将手里的,当年孙坚和孙策死的时候,荆州连象征性的派人去吊唁也没有,这已经是把对方当仇人对待了。

就是曹操和刘备间都不这样,两者还保留着最后的体面,双方偶尔也会通信呢。

双方世仇,连表面工作都不做的那种那鲁肃突然的以使者的名义跑来江夏,想要干什么?!

这种情况下,刘备真不敢贸然接见鲁肃,得考虑一下下江夏士族和刘琦的感受,所以他先召集了诸葛亮,徐庶,张溪三人,商量一下鲁肃的来意。

“鲁肃此来,必是为探虚实,江东想是亦有抗曹之意!”诸葛亮胸有成竹的,对着刘备说道。

这次不是正经的军议,只是四个人凑在一起商量,因此也就没有这么多的规矩,想说什么都可以说。

诸葛亮先是分析了一下鲁肃这次来的用意。

楞谁看到家门口来了几十万大军,还轻易的搞定了自己十几年搞不定的世仇,都不会觉得对方是对自己充满了善意而来的。

江东这地方,经历了孙坚,孙策,到孙权,三世经营,已经颇有名望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刘表那种只能依靠世家治理,自己一死就被手下人背叛的情况。

江东虽然也人心驳杂,世家也不是都跟孙家一条心,但孙权也有自己的班底,有淮泗集团的支持,也有自己的心腹和军队,更有自己的野心,不会一上来就选择投降的。

刘备只要稍微以己度人一下,就能猜到现在江东的心思。

只是

“孙策在时,曾遣张纮前往许都,请求天子册封,曹操亦想招降江东,孙策亡故后依然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两家颇有结盟之意.这鲁肃此行,试探虚实是真,但也未必就是为了抗曹而来啊。”徐庶皱着眉头,有点不放心的说道。

这个时候的江东和曹操,确实关系很微妙,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江东世家打算投降。

虽然当初孙策试图趁着曹操跟袁绍相持的时候偷袭许都,曹操也曾经试图在孙策死后用兵江东但这些事儿最后到底没成。

两家明面上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曹操在孙策死后还给孙权加官进爵,孙策、孙权的堂兄孙贲的女儿,还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两家颇有结盟的倾向既然是盟友,投降了肯定能受到优待啊,干嘛要拼死拼活的打仗呢。

不管如何,鲁肃的来意,刘备见了,一问便知。

不过在见鲁肃之前嘛,刘备还是想搞清楚,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江东的地位如何,能不能代表江东之主孙权的意见。

这个问题诸葛亮可以回答,毕竟诸葛亮久居荆襄,对江东的主要权利架构还是有所了解的。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昔年为周瑜所荐,后为孙讨虏心腹谋士,传言此人甚得孙讨虏器重,常与之讨论天下大事,以为畅快。”

诸葛亮大致的讲述了一下鲁肃的生平,也点出了鲁肃作为孙权心腹的重要身份。

“此外,庶听闻,鲁子敬其人,待人真诚,交友惟信,是个难得的至诚君子。江东有“交友当推子敬”之言,可见一斑。”

徐庶也跟着补充,这是他听说来的,关于鲁肃的传闻。

刘备闻言,喜道,“即是此般重要人物,又有如此风采,备当亲往馆驿拜见。”

说着刘备就要起身,而半天没说话的张溪,却皱着眉头,忍不住打断了刘备的动作。

“主公且慢!”张溪犹豫了一下,说道,“溪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真的,张溪其实真的挺犹豫的,关于鲁肃这个人吧,其实挺复杂的。

演义线还好说,一个致力于孙刘联盟,被诸葛亮耍的团团转的老好人而已。

但历史线上来说,虽然鲁肃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但这位可不是什么老好人,更不是什么老实人,而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而且他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东吴四大都督里最出色,最长远的一个。

现在张溪不知道这位鲁肃是走什么路线的,因此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

可现在的刘备,已经把张溪看的非常重要了,轻易不会忽视张溪的意见。

张溪用长坂坡一战,证明了自己的练兵能力,刘备也从诸葛亮那里听说了张溪对荆州局势的分析,让刘备认可了张溪的远见。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张溪,已经坐稳了刘备军中谋士的第三把交椅。

因此,刘备一听张溪有话说,当即停下动作,说道,“元长有话不妨直言,备洗耳恭听。”

张溪略微想了一下,觉得就现在刘备军的状况,宁可想多一点,尽量别想少了毕竟真的失败不起了。

因此,张溪慢慢的说道,“溪也曾听闻鲁肃此人,此人确为君子典范,待友至诚但也仅限于“友”而已。”

“元长此言何意?!”刘备不解的问道。

但张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鲁肃的一些往事。

中平年间,因为黄巾起义造成天下大乱,鲁肃的家乡也遭到了波及,而这个时候的鲁肃,做了一件事情——卖地救民。

把自己家的土地卖掉了,用来接济那些逃难的流民,这是一件非常仁义的事情,也让鲁肃的名声在当地快速崛起,被人传颂。

鲁肃不是世家出身,他连寒门都算不上,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地主,祖上从来没人当过官,撑死了算是一地豪强。

但鲁肃这件事一做,立刻就有了名声,也有了跟世家或者寒门对话的身份和立场。

而鲁肃获得名声后,干的第二件事,就是组建私兵。

组建私兵这事儿刘备也干过,他就是这么起家的,后来投靠邹靖,平灭黄巾起义获得了战功,当了安喜县尉的官。

乍一看鲁肃这事儿做的也没问题,但捋一下时间线,这事儿问题就大了。

刘备组建私兵的时候,是黄巾起义爆发两年后,汉灵帝下令地方可以组织乡勇保卫地方,而且只是允许当地地方长官招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所以刘备招募私兵后第一件事就是投靠邹靖,换取一个合法的身份。

而鲁肃组建私兵是在黄巾起义刚爆发的时候,汉灵帝还没有下这个政令,他也不是什么地方长官,就是一个“白身”。而事后,鲁肃也没有找官面上的人投靠,而是自己掌握了一支“非法”武装。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鲁肃其实一点都不“老实”,他对汉室也不存在什么敬意。

也因此,后来鲁肃给孙权进献“榻上策”的时候,开头直接问孙权这个大汉讨虏将军对汉朝天下怎么看.鲁肃压根不在意汉朝的存亡延续。

而之后,周瑜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听说了鲁肃的事儿,就前去找鲁肃借粮是单纯的借粮,还是周瑜想要借机敲打鲁肃这个不好说,因为鲁肃的做法,让周瑜相当的佩服。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囷米,听闻周瑜来借粮,直接指着一囷米送给了周瑜。

一囷米,换算到现在大概是五十吨左右一出手就这么大方,直接就把周瑜给砸晕了。

周瑜感慨这人做事的大气,交谈下来又觉得鲁肃是个非常之人,因此于他结为好友,后来还把鲁肃推荐了给孙权。

后来袁术也听说了鲁肃的事儿,觉得这人是个有本事的,想请他当东城长,也就是鲁肃家乡的最高长官。

汉制规定,本乡人是不能在本乡为官的,由此可见袁术让鲁肃担任他家乡的最高长官,是一种特殊待遇,是看重鲁肃的意思。

但鲁肃觉得袁术就不是什么好主公,因此连夜跑路,而袁术一听说这事儿当即大怒,派人追赶,要把鲁肃给抓回来。

可鲁肃面对几百人的追赶队伍,先让自己的私兵列阵,然后在阵前对追赶士兵说,现在天下大乱,有功的没赏赐,有过的也不受罚,为啥要为难他呢?!

说完,在两军阵前弯弓射箭,箭矢直接射穿了盾牌特么武力值爆表。

追兵一看这个情况,再想想鲁肃说的也对,没追上也不会受罚,如果真的打搞不好还打不过人家.那就撤呗。

就这样,鲁肃摆脱了追兵,顺利到了居巢投靠周瑜。

鲁肃的这事儿,单拿一个出来就让人很惊讶了,现在凑到一块儿这绝对不是什么“至诚君子”,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刘备听完后,对鲁肃更加佩服的同时,也在内心对鲁肃有了一丝戒心。

别得不说,鲁肃那个组建私兵的行为,就不太符合刘备的价值观居然无视朝廷法度?!

但刘备也知道,中平元年到现在,天下大乱,纲纪废弛。无视朝廷法度的人太多了,要用这个去苛求的话,他刘备自己就不是什么完人,也没有立场去指责他人。

因此,刘备还是很钦佩鲁肃的,也确实坚定了他亲往驿馆拜见的想法。

只是,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徐庶也好经过张溪的这一串“介绍”,谁都不敢把这么一个狠角色当成是可以随意欺瞒的对象。

必须待之以诚才行。

(本章完)

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1159章 分工第18章 家有新人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433章 巧遇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20章 被抢了第115章 察觉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502章 重想第743章 人事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907章 南下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581章 切入第398章 出兵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665章 突围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138章 油江口第813章 撤军第1228章 练兵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613章 进攻第807章 夜战第56章 学艺第76章 邓艾去留第657章 疑兵计第173章 人才第942章 守关第1067章 战长沙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778章 舌辩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656章 槐里围城第968章 迁都第494章 违令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118章 苦肉计第908章 请帖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143章 庞统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1069章 休战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331章 烧营第1048章 战备第1006章 开战第478章 争论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1章 邓艾?!第1092章 共议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866章 诸葛出征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49章 大胜第870章 夜袭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584章 失败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573章 急行第55章 拜师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242章 应对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1100章 撤军
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1159章 分工第18章 家有新人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433章 巧遇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20章 被抢了第115章 察觉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502章 重想第743章 人事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907章 南下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581章 切入第398章 出兵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665章 突围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138章 油江口第813章 撤军第1228章 练兵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613章 进攻第807章 夜战第56章 学艺第76章 邓艾去留第657章 疑兵计第173章 人才第942章 守关第1067章 战长沙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778章 舌辩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656章 槐里围城第968章 迁都第494章 违令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118章 苦肉计第908章 请帖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143章 庞统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1069章 休战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331章 烧营第1048章 战备第1006章 开战第478章 争论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1章 邓艾?!第1092章 共议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866章 诸葛出征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49章 大胜第870章 夜袭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584章 失败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573章 急行第55章 拜师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242章 应对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1100章 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