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争议

第243章 争议

“便是此物?!”

“回家主,正是此物!”

杨家祖宅内,杨汰拿着从张溪那边要来的纸张,对着杨家家主,同时也是自己父亲的杨既,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若我等拿下制纸技艺,一者可抄录各家典籍收藏,以作传家之用,二者可以此物收买世家寒门之心,三者亦可以此谋利.汰以为,此乃杨家崛起之良机,家主万勿错过。”

杨汰说完,对着家主和各家老鞠躬作揖,以示尊重。

开族会呢,杨汰得按照规矩称呼杨既为家主,这时候的杨既,不仅仅是杨汰的父亲,更是一家之主。

杨既听完杨汰的讲述,稍微思考了一下,又看向兄弟叔伯,问道,“诸位家老,不知诸位之意如何?!”

一阵略显嘈杂的讨论声后,杨汰的三叔说道,“此事,却如汰儿所言,我三房认为可行。”

杨汰的五叔又站了起来,说道,“此事不可.我杨家恐无此能力,还请家主三思。”

杨汰的二叔想了一下,也说道,“此事无可无不可,利弊皆有,然吾以为,谨小慎微者,不成大事,若能一搏,亦未必不成。”

杨汰的五叔却反驳道,“我杨家虽传承二百余年,然仍不可比黄,严二氏,若贸然插手此事,恐遭两家报复。”

杨汰的三叔也加入了战团,说道,“五弟之言过矣,岂不知严家家主严颜病危,如今严家三房和大房内斗,恐有分家之意,严家已不足为惧。”

“那黄家呢?!”杨汰五叔说道,“纵使严家不足为惧,黄家依然势大,岂会坐视我等独享此事?!益州世家,又岂止黄家,那李家,张家,若知此事,亦不会善罢甘休。”

“此倒也无妨,何不与黄家联手,共抗李,张二家?!”

“黄家岂会做此等自断根基之事?!”

“亦未可知尔焉知黄家无意取彼而代之?!”

“.”

杨汰看着一群叔叔伯伯们在争吵不休,有的能听懂,但大部分都听不懂。

这些叔叔伯伯们到底在说什么,不就是获取造纸术么,这种事,咱们杨家自己拿下,闷声发大财不就好了,跟黄家,严家,甚至是在成都发展的张家和李家又有什么关系?!

杨汰不解,不由的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杨家的家主。

杨既微微瞟了杨汰一眼,让他闭嘴,安静听着,等这边吵完了,回头再跟他解释。

而杨家祖宅内的争吵,最后也没有一个结果。

杨既就在这个时候出面,做出了决策。

当家主也不容易啊,管着各房的人,要努力维持家族生计,让家族发展壮大,让各房满意,最后还得保证自己这一脉的权威世家家主,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自己的儿子虽然聪明,但到底涉世不深,对世家内部的一些龌龊事情接触的也不多.但为了未来考虑,有些事情,是该让这孩子接触一下了。

杨既当即阻断了各房的争吵,说道,“汰儿所言之事,却有道理。之事此间风险亦是不小。”

说着,杨既看向了自己的儿子,继续说道,“纸张一事,正如汰儿所言,我等若能掌握,确实乃我杨家崛起之机。只是汰儿,纸张一物,前汉便已有之,宦官蔡伦更是改进了工艺,能书写,能作画,然纸张却未能流行于世,偶有左伯纸之事,最后也不得其真汰儿可知为何?!”

“这”杨汰闻言语塞,只好说道,“还请家主赐教。”

杨既点点头,很满意自己儿子的态度。

懂就是懂,不懂就问,不丢人。

杨既对着杨汰解释道,“我等世家,以耕读为生。所谓耕者,就是田地,故此祖辈皆热衷于囤积田产。而读者,典籍也。若无典籍,我等何称读书人。纸张之物,确为教化利器,只是,若此物流落民间,寒门黔首皆以此物记载典籍,读书识字,我等世家,与寒门黔首之别,不过是田亩多少而已。故此,蔡侯纸也好,左伯纸也罢,只可为世家所用,却不可流落民间。”

简单来说,纸张一旦普及,寒门和百姓都能读的起书了,咱们世家的地位就会无形中跟寒门百姓拉平了。

所以嘛,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世家大族会用,但绝对不会主动去推广。

前几年左伯造出来左伯纸,这两年左伯的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又有几个人见到过几张左伯纸的?!

世家大族喜欢纸张,但不喜欢纸张流传开来。

“再者,如今刘使君成都理政,重设官学,以来敏等幸进之辈裁汰典籍,树立经典,若的此物之助,我等世家传家之物恐成旁门,我等若插手此事,恐为众矢之的也。”

杨汰顿时恍然大悟。

现在刘备在成都重设官学,任用来敏等人选择经典,裁汰不靠谱的学说,本质上就是在跟世家们争夺对经典的注释权,同时也是在争夺舆论话语权。

本来世家们就非常不乐意了,如果这时候杨家插手纸张的制造,帮着刘备把纸张推广到全益州.那些世家干不过有兵有粮的刘备,还干不过你杨家这个巴郡二流世家?!

但有一点,杨汰不太明白,所以他躬身问道,“家主,纸张改良之法,乃张郡守所创,刘使君恐怕.早晚能得之啊。”

杨既点点头,说道,“若非如此,你三叔,五叔,又怎会同意你的建议?!”

杨汰又不懂了。

既然干这种事儿会有很大的风险,那为啥还要去干?!

让张溪把制纸之法献给刘备,刘备去推动,让蜀中世家的不满,对着刘备发泄就好,咱们杨家置身事外看热闹就可以了啊。

杨既则是笑笑,解释道,“此事风险虽大,但若我等接手此事,便是投靠了刘使君,若刘使君事成,我等可乘风而上,为一代世家豪杰,若刘使君事不成,我等亦可坐守造纸之术,以此为护身符,纵不能一飞冲天,倒也可保存家业,不至于家族离散。”

杨汰听完,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到底是自己的父亲,果然行事老辣。

这年头的世家,可没有君君臣臣的概念,更没有什么家国天下的概念,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发展。

如果能有好处让家族发展壮大,他们不会在意主公是谁,更不会去在意别的世家是怎么想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出面去搏一搏,一昧的守旧,是传承不了太久的。

杨汰以往还是站在一个普通读书人的立场去考虑事情,但现在杨既这个父亲,亲自告诉他,作为一个合格的世家家主,应该怎么考虑事情。

别人的看法和利益统统不重要,只要有机会让自己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能安排好后路,那就去放心大胆的去做。

说完这些话后,杨既站起身来,对着众人说道,“此事于我等,虽有风险,亦是良机,当不容失之我意决矣,汰儿,三日后于我引荐太守,商谈造纸之事。”

就这样,杨既决定,让杨汰帮忙牵线搭桥,跟张溪商量一下关于杨家代理造纸术的问题。

张溪对这个事情,也非常的慎重。

倒不是别的,主要是张溪现在也算是长记性了。

杨家的态度实在太过于反常,居然这么积极热衷的愿意帮忙推广纸张,甚至还愿意以说服严,黄两家配合土地清丈为代价这有点不太对劲啊。

半年前伱们都干什么了?!

前后如此大的反差,导致张溪也开始反思——这个纸张,真的那么重要么?!

然后张溪就开始回忆,这个纸张真正普及,到底是在什么时候?!

宣纸这玩意儿吧,好像是在唐玄宗年间就已经诞生了的,但真正普及到民间,好像是宋朝.为啥是宋朝?!

张溪顺着时间线琢磨了半天,终于抓到了一丝线索。

经过了五代十国后,宋朝建立后,那时候已经不存在什么像样的世家了,只剩下不成气候的豪族,再加上科举制的盛行,纸张自然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再回过头来想想.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束之高阁;汉末左伯改良技艺,造出左伯纸,左伯人没了;魏晋南北朝,胡人入侵,衣冠南渡,纸张却在世家豪族间慢慢被常用。隋唐一统,纸张又从世家逐渐留向了寒门,到了唐玄宗时期,甚至出现了质优价廉的宣纸。

之后再经历五代十国到宋,纸张渐渐进入了百姓家。

这看着是一条纸张的推广史,但其实是世家的衰弱史吧?!

东汉年间,世家力量强盛,所以纸张只能在宫廷和一小部分世家之间流通。

到了汉末,世家力量依然强大,所以左伯的左伯纸只是昙花一现,根本没有流传开来,大概率就是让东莱那边的世家给私藏了起来,只要我不造,就没人能用。

魏晋南北朝之后,世家势力随着战乱减弱,只有一些大世家能在这个时代游刃有余,所以纸张渐渐的从这些大世家内部流传了出来。

一直到隋唐一统,世家力量大幅度减弱,关陇军功集团压制了世家,这才让纸张从世家手里流向了寒门。

再加上杨坚父子,李世民父子外加一个武则天,不遗余力的打压世家,这才让唐玄宗时期有了出现宣纸的可能。

至于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啥世家都没了,有些能活下来的,撑死都只能算是一地豪强,根本控制不住纸张的流通了,所以纸张渐渐的流传到了百姓的手里,为后来科举制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张溪惊讶的发现,居然还能逻辑自洽。

但这里满还有一个问题张溪搞不明白——如果张溪想的是对的,那么杨汰的父亲杨既,也是巴郡杨家的家主,他为什么要插手推广纸张的事情。

没道理的,对吧,他也是世家啊。

张溪也不是左伯,他可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手握一郡兵权,甚至可能随时调动大军镇压叛乱的人,杨家不可能通过控制张溪来控制纸张的流通。

甚至说句难听的,张溪只要把造纸术往刘备那边一交,流不流通可就不是世家说了算了,那是刘备说了算。

所以,杨家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是单纯想要靠造纸技术谋利,还是有着其他的打算。

这个问题,张溪始终想不明白,一直到诸葛亮亲自来到鱼复,张溪这才得到答案。

(本章完)

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709章 异动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574章 惩罚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1184章 急袭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00章 夜袭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666章 败退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864章 乱战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714章 雪灾第10章 新年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602章 大昌集搏杀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91章 准备退路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939章 相持第641章 练将第487章 占便宜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343章 调整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89章 置地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697章 私宴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272章 应对第767章 安抚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926章 羞愧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1091章 孟津渡第80章 水战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169章 曹爽的决断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926章 羞愧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81章 冲阵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28章 桃园重聚第78章 开始练兵第347章 汉中反应第236章 造纸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187章 治病第19章 练兵第954章 不对劲第1086章 抢攻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906章 安抚第867章 定性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39章 访友第1180章 卫氏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1135章 接应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343章 调整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72章 军械第162章 卖马
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709章 异动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574章 惩罚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1184章 急袭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00章 夜袭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666章 败退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864章 乱战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714章 雪灾第10章 新年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602章 大昌集搏杀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91章 准备退路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939章 相持第641章 练将第487章 占便宜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343章 调整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89章 置地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697章 私宴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272章 应对第767章 安抚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926章 羞愧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1091章 孟津渡第80章 水战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169章 曹爽的决断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926章 羞愧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81章 冲阵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28章 桃园重聚第78章 开始练兵第347章 汉中反应第236章 造纸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187章 治病第19章 练兵第954章 不对劲第1086章 抢攻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906章 安抚第867章 定性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39章 访友第1180章 卫氏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1135章 接应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343章 调整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72章 军械第162章 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