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密议北伐

第493章 密议北伐

历史上的季汉,一直存在两个派别——北伐派和反对北伐派。

这两个派别一直在互相较劲,一直持续到季汉灭亡。

北伐派有自己的理念和坚持——不北伐,匡扶汉室何从谈起?!

一旦失去了匡扶大汉的大义,那这个政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割据政权,连自己的立国之本都丢失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支持。

所以北伐派是拼了命的要北伐,不管是不是有实际困难,北伐就是头等大事。

反对北伐派就比较复杂了.稍微简单粗略的划分,可以分为缓进派和投降派。

缓进派不是不北伐,是指不应该把北伐放在第一位来考量所有国事。

在历史上,缓进派有两个著名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王连,一个是费祎。

这两个人,王连是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就反对北伐的,理由很简单,大汉国力不足,不能频繁用兵,必须要先稳定国内,然后再考虑北伐的事情。

诸葛亮没听,因为诸葛亮觉得自己可以兼顾好战争和国内经济,事实上一直到诸葛亮过世前,他都做的不错。

而另一个费祎,则是在诸葛亮去世后,坚定反对北伐的人。

历史上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班,还主持过几次北伐,但可惜战果都不是很大,每次出兵浪费的钱粮兵马倒是不少。

因此,到了费祎主政时期,费祎根据自己的治政理念,身为季汉大将军的他,愣是一次北伐都没有发动过,甚至他还立场鲜明的反对姜维北伐。

但费祎的目的,可不是想偏安一隅,当个割据政权。

费祎有费祎的难处。

一者,自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取消了丞相这个职位,这个职位只为诸葛亮特设,其他人别想染指。

其实阿斗真的不傻,他是懂的权利平衡的重要性的,他敢放心放权给诸葛亮,但绝对不会放心把权利交给除了诸葛亮以外的其他人。

所以等诸葛亮去世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格局就不存在了,再经过蒋琬执政时期刘禅不断的收回权利,到了费祎当大将军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利了。

二者,费祎认为,常年征战,已经让蜀中的经济压缩到了极致,不管是世家还是百姓都深受压迫,这种时候已经不能再轻易用兵,当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赶紧休养生息,恢复民生。

费祎不是诸葛亮,他没有办法跟诸葛亮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收拾好刘备夷陵兵败后的烂摊子,也没有办法像诸葛亮那样在北伐和民生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能做到两者兼顾.费祎只能做费祎擅长做的事儿。

而且实话实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费祎的想法也不算是错。

现代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当时的季汉因为常年征战导致国力严重下降,但诸葛亮早期执政时期打下的底子还在,费祎收缩兵力防守,恢复生产,既要等个几年的国力就能恢复,到那个时候再北伐也不是不可以。

但很可惜,费祎根本没有等到那一天.他被人刺杀了。

可见连曹魏都知道,当时的情况下费祎的政策是对的,千万不能让季汉缓过这口气来,否则恐怕又是一个“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的局面。

所以像王连也好,像费祎也好,他们虽然也反对北伐,但他们反对的是盲目的北伐,实际上,他们认为只有先处理好内部的民生经济问题后,才能更好的支撑北伐,匡扶汉室。

真正可恨的是那种兵临城下,明明还有一战之力,却劝主投降的投降派。

这些投降派们,主要是以蜀地的世家大族们为主,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谯周。

他们根本就不想北伐,因为北伐会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利益,在他们看来,以一州之地对抗一国,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而且你老刘家要匡扶汉室,关我们这些蜀中世家什么事儿?!

如果你老刘家就是自己出钱出人的去打仗,我们在边缘喊“666”,那蜀中世家屁话都不会多说一句.可你老刘家每次一北伐,花的可都是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的钱粮和丁口啊。

老是北伐,北伐的,我们还怎么变着法的侵占田地,隐匿丁口,所有的事情都被军管了,那我们的富贵生活怎么得到保证?!

尤其到了蜀汉后期,荆州派和元从派的人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朝廷中再也没有能制衡蜀中世家的派系后,蜀中世家一家独大,这种摆烂局面就彻底失控了。

因此,当邓艾带领不过数千人马偷渡阴平小道来到江油时,兵力占优的江油守将直接开城投降,给邓艾的疲惫之师提供了最重要的休整和补给,顺便还给邓艾补充了兵源。

而当邓艾领兵到了成都的时候,明明只需要依靠成都坚固的城防拖延时间,不出十天就能等来援兵的刘禅,在这群投降派的鼓动下,直接选择了投降。

这里得替刘禅说几句.刘禅确实是庸主,但不是傻子,他也不想把父亲打下的基业就这么拱手让人。

不是刘禅不想打,他其实是努力过了的,奈何他寄予厚望的诸葛瞻实在太浪,在绵竹把刘禅最后的底牌全都给浪没了。

伱说你堂堂诸葛亮的儿子,放着优势的城池关隘不守,非要带兵出去跟邓艾野战.谁给你的勇气和自信?!

你爹当初率领大军打仗,那也是先拿南中孟获练手后,才敢出兵北伐的,你丫的初上阵就敢跟名将邓艾对阵打野战?!

但凡诸葛瞻聪明一点,学学人家刘循,邓艾只有被憋死在蜀中一个结局。

可惜,诸葛瞻自视过高,刘禅所托非人,把最后的希望彻底给折腾没了。

因此,当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已经彻底孤立无援了.他不想投降都不行,不投降也会有人绑了他开城投降的。

还有真别扯什么为了百姓,在那个年代,百姓的日子不管是在曹魏还是在季汉,其实都差不多,反正都是被压迫。

而且你觉得就这些投降派,他们会真的去关心这些平头百姓的死活么?!

这些投降派真正为了的,就是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什么为了百姓而投降,都是后世人自己脑补出来的玩意儿而已。

嘛,扯远了,扯回现在。

在听完了诸葛亮和张溪的讲述后,黄权虽然能理解刘备要再次北伐的想法,也觉得现在这个时候是个好时机但黄权还是坚定的转为了缓进派。

“纵是良机,然如今粮草不备,兵甲不齐,怎能用兵?!”

这是黄权的态度。

前两年才刚刚折腾了一次,虽然也算有收获吧,但那次倾国之力的北伐,实在有些让蜀中的世家和百姓都有些吃不消。

尤其是上次诸葛亮搞的总动员令,当时黄权在前线并不知道,事后回到成都后,知道了这个总动员令,对诸葛亮也是很有怨念的。

幸亏是杨洪,秦宓等人给了软钉子顶回去了,否则这么劳民伤财的,就算打下了长安,那蜀中也会元气大伤的。

黄权虽然品行道德都不错,既然选择了辅佐刘备那也是尽心尽力,但黄权终究是蜀地人,他多少要为蜀地的世家和百姓们考虑一下的。

这次休整两年,好不容易让蜀中的世家和百姓缓过一口气来,这又要北伐.开玩笑呢嘛!!!

一想到这里,黄权也有些忍不住的抱怨,对着诸葛亮和张溪说道,“权镇守要地,不知朝中详细.二君皆乃济世之才,焉能不知此事轻重?!为何不劝谏陛下一二?!”

对此,诸葛亮和张溪也是对视了一眼,同时苦笑。

谁说没有劝谏了?!

在刘备下令让诸葛亮和张溪一起前往汉中巡视的时候,这俩人就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在面见刘备的时候,刘备一开口叮嘱的,就是让两人多加注意汉中的军械粮草储备情况.这两人还能不知道刘备是怎么想的?!

劝过了,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张溪,都已经很委婉的劝说过刘备了。

可刘备只回答了一句。

“我今年六十三岁了,二弟也六十一了,三弟也已年近六旬我兄弟三人都老了,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时日无多,恐怕看不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刻了但至少,让我们兄弟三人,能在长安相聚,一起祭奠一下先汉的诸位先帝吧。”

这话一出,别说张溪了,连诸葛亮都没办法再说出任何劝谏的话了。

刘备说这话,已经不是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在说话了,而是以一个主公的身份,跟自己的心腹手下说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话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再劝谏的空间了。

有一说一,刘备这个决定,是在意气用事,根本不是一个君主该有的思考方式,甚至可能因为他的这一次意气用事,导致季汉非常大的损失。

比如历史上夷陵那次大败,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好例证。

但.这种情况下,当属下的,不能劝谏主公的话,那就只能尽量想办法,制定出一个最完善,最稳妥的作战计划来,降低主公意气用事造成的风险,尽量提高成功率。

这是现在的情况下,作为属下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和张溪一起在来汉中的路上心情不好,但依然不断交流,一到汉中就拉着黄权密议的原因。

而黄权听到诸葛亮转述的刘备的话后,也是默默无语了很久。

最终,三个人谁也没有再讨论该不该北伐的问题,转而讨论起,一旦北伐,汉中需要做出哪些准备的问题。

年底事儿贼多,请见谅

(本章完)

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006章 开战第876章 偷袭城门第958章 试探第127章 谋取荆南四郡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1053章 水战(一)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1047章 南征第171章 联姻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882章 破城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1136章 出卖第503章 谁谨慎?!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1123章 撤军第862章 尾声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506章 等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9章 寇封第808章 添油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44章 议事(一)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253章 拖时间第619章 误判第907章 南下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959章 中计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1151章 撤军计划第296章 临阵变故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610章 前锋至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123章 联军第385章 牂牁郡的发财道路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958章 试探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69章 江夏变故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59章 诸葛出山第125章 借将第1226章 对内妥协第867章 定性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1123章 撤军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072章 丁口第812章 击溃第162章 卖马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1065章 姜维东进第144章 张机第1123章 撤军第815章 司马上奏
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006章 开战第876章 偷袭城门第958章 试探第127章 谋取荆南四郡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1053章 水战(一)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1047章 南征第171章 联姻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882章 破城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1136章 出卖第503章 谁谨慎?!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1123章 撤军第862章 尾声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506章 等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9章 寇封第808章 添油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44章 议事(一)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253章 拖时间第619章 误判第907章 南下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959章 中计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1151章 撤军计划第296章 临阵变故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610章 前锋至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123章 联军第385章 牂牁郡的发财道路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958章 试探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69章 江夏变故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59章 诸葛出山第125章 借将第1226章 对内妥协第867章 定性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1123章 撤军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072章 丁口第812章 击溃第162章 卖马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1065章 姜维东进第144章 张机第1123章 撤军第815章 司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