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

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

预算制度是一个新鲜事物,哪怕四大职权部门都觉得这事儿有必要推行下去,但毕竟牵扯的范围太广了,一旦要推行就是全国推行,上下需要协调的地方太多了,必须慎重。

而慎重的结果,就是要不停的讨论。

不仅要完善这个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任何制度都不能生搬硬套的,必须符合当前的情况才行,这点不仅仅是张溪,诸葛亮等人也非常的清楚。

还要设置出一些过渡手段,慢慢的让中央各部乃至地方习惯这样的制度,不能猝然实行,否则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而要执行这个预算制度,目前大汉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

就像简雍诉苦说的那样,最需要实行预算制度的工部,却连真正能写出合格预算报告的人都没有几个,而全国工程又这么多,各种工程门类繁多,把工部所有识字的人派出去制定预算报告,这个人手也不够用。

而地方上就更别说了,他们连什么是预算报告都不知道,更别说写这个预算报告了。

所以,这事儿,必须要推行,但不能着急推行,还是得一步一步的来。

而怎么一步一步的推广,这些事儿,还是得需要好好讨论一下的。

别的人也就算了,张溪和刘巴这俩始作俑者,肯定是要一直伴随着整个讨论到最后的。

因此章武二年元旦,张溪大年夜才正式放假,回家跟老婆孩子一起祭祖过年,过了年初五就又被诸葛亮给抓到府里去,继续讨论这个预算制度推行的问题了。

这真的是闲着闲着,闲出事儿来了.早知道就不该这么多嘴跟刘巴扯那么多。

最后扯皮了半天,还是张溪提议——如果实在觉得现在全面推行有些冒险的话,那咱们就在成都的北边画个圈吧,弄个特区出来吧。

嗯,汉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呢。

汉中那地方已经收回来好几年了,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人口慢慢在恢复,但耕地却慢慢的在荒废.这里正是需要大力发展和改造的地方。

汉中这地方,一旦要大力开发的话,需要修建和修缮的工程数量会非常的多,不仅要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还有军事设施和各城城墙等等,一大堆的事儿要等着去做,正好用来试运行这个预算制度。

再加上现任汉中太守是黄权,这是一个文武双全,品性端正的人,由他来统筹推广这个预算制度,应该能让人放心。

至于这个人才不够的问题.张溪突然想起来,南中那边不是马谡在试运行科举呢嘛?!

这也已经快三年了,第一批科举制的人才,应该选出来了吧?!

把这些人调一批去汉中当佐吏,辅佐主官推行预算制度,这人手不就有了么?!

而且这些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不管在南中还是在汉中,只是去当佐吏而已,不像察举制出身的官员,一做官就是有品级的,大部分都是一司主官,这样应该也不至于引起世家大族的警觉,觉得这是在抢他们的话语权和饭碗。

而诸葛亮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些佐吏也有足够的上升通道,不至于一直只能当佐吏,这样科举制的实行,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让朝廷上有寒门子弟的一席之地,到最后用科举制取代察举制,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了。

诸葛亮也没想到,张溪提出了预算制度还嫌不够,还把这个预算制度跟科举制进行了关联.特么这事儿啊,又麻烦了。

但诸葛亮思来想去,觉得张溪说的也许没错.马谡在越巂郡干了三年多,不仅大力开发越巂郡铁矿区和金矿区,给大汉提供了大量的铁器和金器,同时他主持的科举,也选出了三十几个能力不错的年轻官员。

这些官员马谡暂时都安排在越巂郡内,要么是府衙内担任佐吏,要么就是在炼铁工坊担任主簿,都是低级别官职。

但这么多的人,马谡一个越巂郡太守也安排不下的,而且这些人有时候干的事儿都非常的重叠,有种人浮于事的感觉,不仅马谡不满,这些科举出身的士子们也很不满。

为此,马谡已经几次三番的给诸葛亮写信,请求诸葛亮帮忙安置这些科举出身的低级官员.再不安置,可就没有人愿意来考这个科举了。

毕竟考上了也没有出路,那还不如在家继续读书游学好了,甚至投靠世家门下,说不定都比去考科举要有出路的多。

科举人才出路的问题,也到了诸葛亮必须要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诸葛亮思来想去,只能选择认可张溪的建议。

让这些科举出身的人去当佐吏,一不会引起世家们的注意,二也是给了这些科举出身的人一线希望,能继续把这个科举制给维持下去。

再说了,科举制出身的人,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看他科举的成绩,就能知道他擅长的是哪一方面的事情。

科举制的本身,是分科取士,马谡在南中设立的科举,根据张溪的建议,没有弄的那么复杂。

如果你觉得你学富五车,啥都懂,可以去考进士科,如果你觉得伱经学造诣很深,可以去考明经科,如果你觉得你算学能力不错,可以去考明算科,如果你觉得自己懂得法律,可以去考明法科。

在张溪的建议下,马谡一共就设置了这四科取士:进士,明经,明算,明法。

这些人擅长哪一个环节,从他的出身就能看的出来。

现在诸葛亮大手一挥,在这四科内各抽掉一半人手前往汉中,组建汉中预度部,归汉中太守府管辖,专司汉中各府预算制度的实行。

同时调任杨仪为预度部主事,主持预度部日常工作。

对于这个人选,张溪其实提出过反对意见的。

这个所谓的预度部主事,现在看来只是汉中太守府下面的一个部门主事,级别不高,撑死算是一郡主簿的概念。

但你等到将来,一旦全国推广预算制度的时候,这个预度部就会变成一个标杆,这个预度部主事的地位肯定也会水涨船高,甚至一跃成为朝廷大员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你让谁去做这个事儿不好,你非让一个气量狭小的小人杨仪去做这个事儿?!

诸葛亮对此则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反问张溪:你在咱们的人里面划拉划拉,能找到比杨仪更加适合这个职位的人么?!

然后张溪就无语了。

杨仪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算学和统筹学,他处理北伐大军粮草的时候也是尽心尽力,刘备回到汉中还特别召见了杨仪,对他提出了嘉奖。

这个人是有才的.但他真的没德。

可再没德又怎么样,杨仪的才能摆在那儿呢,诸葛亮那意思很明显,就算不分派系,你从荆州派,益州派,元从派里都去找,能找到比杨仪更合适的人,那我就撤回任命好了。

张溪找不出来,真的找不出来。

能有一个刘巴,已经算是上天留给刘备最好的礼物了,如果没有刘巴主持季汉的日常经济工作,恐怕就刘备那个征讨频率,哪怕蜀中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也禁不起刘备这么折腾。

而现在刘巴是户部尚书,本身事情也非常的多,压力非常的大,你再让他去主持汉中预度部,那真的是嫌人家命太长了。

刘巴今年已经五十多了,也不算年轻了,这个年纪处理这么多的事情,本身就已经非常的艰难了。

而且张溪记得,刘巴好像也不算太长寿的样子,起码跟邓芝,廖化,宗预这些人没法比的。

杨仪就杨仪吧。

但张溪还是不放心的建议诸葛亮,一定要好生的看着点那个杨仪,毕竟这货其实跟魏老匹夫差不多,都不是能跟人好好相处的主,再加上气量狭窄,别在预度部这么重要的地方,惹出什么乱子来。

对此,诸葛亮也只能是长叹一声,告诉张溪,其实这些他都知道。

说白了,还是季汉的人才储备太少了。

虽然经过了诸葛亮近十年的布局和努力,又是发行纸张,又是推广雕版印刷术的,但整个蜀中,依然还是世家大族的力量占据上风,寒门学子的数量依然不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用其才而不用其德了。

诸葛亮心里很清楚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凡有的选,诸葛亮也不想用,但现在实在是没得选啊。

杨仪这个人,论品德和才能,确实不让人放心,但单论才能,把他放到预度部的位置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至于将来再说吧。

实在不行,就让某个天天闲着没事儿干,能有时间从兵部溜边到户部去闲逛的家伙,多承担一点事情好了。

大家都在殚精竭虑的,就这小子天天在家陪老婆孩子吧?!

(本章完)

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9章 练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34章 诱敌第563章 围堵第72章 军械第834章 追击第597章 退守和换防第534章 陈仓道第187章 治病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584章 失败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1101章 劝降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430章 任免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984章 联姻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52章 调兵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46章 回府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43章 庞统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1136章 出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74章 世家之议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96章 周瑜退兵第619章 误判第862章 尾声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892章 各自的谋略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808章 添油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894章 撤离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11章 邓艾?!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215章 刘循第608章 攻心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697章 私宴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146章 回府第652章 雪橇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486章 众议第37章 一顾茅庐第939章 相持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2章 秘方第53章 蹴鞠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92章 疲兵之计第47章 曹仁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1177章 决断第31章 商讨
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9章 练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34章 诱敌第563章 围堵第72章 军械第834章 追击第597章 退守和换防第534章 陈仓道第187章 治病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584章 失败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1101章 劝降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430章 任免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984章 联姻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52章 调兵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46章 回府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43章 庞统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1136章 出卖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74章 世家之议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96章 周瑜退兵第619章 误判第862章 尾声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892章 各自的谋略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808章 添油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894章 撤离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11章 邓艾?!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215章 刘循第608章 攻心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697章 私宴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146章 回府第652章 雪橇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486章 众议第37章 一顾茅庐第939章 相持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2章 秘方第53章 蹴鞠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92章 疲兵之计第47章 曹仁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1177章 决断第31章 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