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

吴懿确实不是吴班,吴懿的能力,要比他的族弟吴班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但你要说吴懿在指挥能力上要强过郭淮,那也有点太看得起的吴懿了。

真要双方战场相遇,互相摆开阵势作战,吴懿大概率不会是郭淮的对手撑死就是不会输的太惨而已。

但如今,吴懿不是占据着一个偷袭的优势呢嘛。

七里地的距离,对张飞和吴懿亲手训练的大汉南北军来说,并不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这点行军时间,也不足以给郭淮做出太多的防御措施。

因此,在先机上,吴懿是有利的。

在兵力上,吴懿确实是处在劣势地位上,兵力比郭淮的少,但军心士气上,吴懿的北军精锐,却是要占据上风。

魏军毕竟是在进攻眉县不下的情况下选择了撤退,士卒的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如今中军又在激战,情况到底如何尚不明晰,士卒们也担心身后随时有蜀军会追上来.这样的军心士气,能高才怪咧。

而北军呢,虽然是第一次上阵,战阵经验不足,但这支部队在组建之初,就被认为是要承担大汉进攻锋锐的职责的,兵员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身体素质稍微差点的,身家稍微不清白一点的人,都没有资格成为北军的一员。

他必须尽快的击破这支奇怪的蜀军,然后立刻亲自领兵去解围中军,之后加快行军速度,尽快与曹真都督汇合再晚一点,可能就跑不掉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麻烦了!!!

如果来的蜀军主力士卒只是少数人的话,那郭淮还不算太着急.可如果是张溪,张飞等人亲自领兵追上来了呢?!

一想到这里,郭淮顿时也急了。

即使是占据天下最精华的中原和河北两地的大魏,也只能让中央禁军做到大部分装备玄铁甲,其他地方郡兵,基本都是皮甲和玄铁甲夹杂的甲胄。

吴懿是吃惊于,在如此的境况下,曹魏的禁军在郭淮的指挥下,还能爆发出这样的战斗力.曹魏进军的战力,果然不可小觑。

被人压着打,还怎么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呢?!

吴懿是又气又急。

那个时候呢,吴懿是带着三千北军全力进攻了,郭淮却只派出了四千魏军士卒应战,手里还留着一千人的预备队可如今,郭淮也不留手的投入了所有军队,吴懿应对起来,就非常的吃力了。

这段时间,郭淮跟魏延交手,基本能确定,魏延手下的士卒,应该就是蜀地的郡兵而已,战斗力不算太高才对。

没听说蜀中或者荆州有大规模产铁的地方啊!!!

再说手里的军械.这些蜀军士卒手里拿着的,不是郡兵制式的环首刀,而是一种比环首刀更长一些,但锋刃更窄一些的刀具。

这个可能性太过于荒诞,郭淮再怎么脑洞大开也不会相信这种可能.但不管怎么说,这支军队,肯定不是原本属于魏延麾下的郡兵士卒。

这种刀具,不仅可以单手使用,也可以双手使用,而且最重要的.明显这些刀具的材质要比自家禁军的环首刀材质还要好。

那边可是以七千对一万多人啊,一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的。

可问题是,吴懿的目的,不是来牵制郭淮的前军啊,他是要想办法击破郭淮的前军,最少要逼迫郭淮退入中军就地坚守的啊。

如今面前的这支蜀军,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蜀地郡兵。

所以.这支战斗力如此强大的蜀军,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郭淮是越观察,脸色越不好看。

而另一边,郭淮脸色铁青的看着冲向自己六百多蜀军士卒,盘算了一下自己的护卫战力就算自己的护卫也是精锐,可让他们以一敌六,也实在是太勉强了。

因此,吴懿真的是想破了脑袋,依然找不到什么好办法。

可这支蜀军进攻部队中,除了很少数的弓兵外,覆甲率几乎达到了九成以上,而且全部是玄铁甲。

这支蜀军,从装备来看,覆甲率极高,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玄铁甲。

而这么一来,吴懿就有些吃力了。

就在吴懿即将绝望,寻思着是不是暂时保存有生力量退兵,然后去中军位置接应出魏延的时候.异变陡生。

玄铁甲不足为奇,这是从前汉时期就开始装备部队的制式军备,如今接受了大汉禅让的大魏,中央禁军的制式装备,也是玄铁甲。

而让吴懿狂喜,郭淮脸色大变的原因是——这支数百人的军卒,打的,是大汉的旗号。

郭淮军另一侧的山林内,突然冒出了数百名士卒,直扑郭淮军本阵。

这是战场经验缺乏的原因,吴懿怪不了任何人。

郭淮在是走是留的问题上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召回前军士卒,撤往中军防御。

有好几次,汉军士卒依仗这军械优势,已经占据了上风了,完全可以乘势扩大战果的,但吴懿的军令传递到下面,下面再执行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魏军已经缓过了这口气,重新顶了上来。

面对这么好的机会,狂喜的吴懿立刻下令全军反攻,不计伤亡代价的一定要拖住眼前的魏军,不让这些魏军回援一兵一卒。

气的是,训练了一年多的大汉北军,居然被大魏禁军压着打.就算有兵力差距,这说出去,多丢脸啊。

急的是,自己如果始终不能摆脱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进攻中军的魏延将军那边,压力可就真的大了。

郭淮确实有些急了,也不敢再留一手,赶紧派出了留在自己身边的一千预备队,争取用人数优势,尽快的去击破吴懿率领的蜀军。

益州的郡兵,张飞手下的鸳鸯兵,陈到的白毦兵.战斗力有强有弱,郭淮都见识过。

不是说吴懿要败了就算兵力不足,就算士卒经验不够,但要坚守一阵子,到底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让郭淮多想了。

因此,北军从一开始组建起,就对自身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有着极高的自尊,甚至自傲,如今初上战场,各个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有这个自尊甚至自傲的资本。

是不是自己身后的蜀军主力,已经追上来了甚至,他们都已经追到自己的前军来了?!

隐匿在山林里两天,一直按兵不动的王平,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带着六百无当飞军,突然从山林里钻了出来,出现在了战场的另一侧。

其中最难缠的,肯定是张飞手下的鸳鸯兵,战力最强的,是陈到手下的白毦兵益州郡兵嘛,也就那样,也就是普通曹军的水准而已,跟曹魏禁军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的。

而这个时候,郭淮已经把手里的预备队完全派了出去,他的中军,如今只有不到百人的护卫队护卫而已。

为了保险起见,郭淮确实留了一千预备队,只派出了四千禁军士卒出战,但.对面只有三千人啊。

眼前的蜀军并不重要,只要自己保证安全,就随时有反攻回来的机会。

但这个覆甲率有点太高了!

因为这几十年连年战乱的缘故,不仅仅是百姓生活困苦,就是朝廷军队,也很难跟两汉那样,维持军队大规模的装备玄铁甲。

而郭淮则是震惊于特么这支蜀军的战斗力,强的有些离谱了。

以蜀地的经济能力,刘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多的铁,刘备又是从哪儿弄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军一交战,都让双方的指挥官有些吃惊。

论指挥水平,吴懿真的不弱,但架不住兵力少,士卒战阵经验不够啊。

郭淮倒是曾经听满宠和曹仁将军说起过,说是荆州军有部分士卒是配备了这样的刀具的,但兵力也不多,不过数千人.总不能这些士卒是从荆州过来的吧?!

四千大魏禁军打三千蜀军,居然还能打的势均力敌,这绝对不科学!!!

郭淮从凉州一直打到雍州,跟形形色色的蜀军都有过交手的经验。

是的,是王平。

但如果自己傻傻的在这边等死,一旦自己阵亡后全军群龙无首,那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仅靠毌丘俭和文钦两个人,资历太浅,根本指挥不动这么多的军卒的。

至于蜀军是不是追兵已至这个问题,退往中军后再想办法吧,如今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就这样,郭淮下达前军撤退命令,领兵撤往中军。

第780章 终于看破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757章 离间计第79章 巡视防务第477章 改制第144章 张机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773章 刻板第604章 收尾第1123章 撤军第959章 中计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1006章 开战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06章 安抚第574章 惩罚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38章 《隆中对》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08章 添油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1099章 失守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356章 五虎将第661章 潼关路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381章 对外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99章 失守第1043章 升官第1082章 战略制定第214章 劝降?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20章 被抢了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68章 解释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1020章 兜圈子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363章 议策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1035章 搅混水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185章 魏县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898章 东吴的盘算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894章 撤离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665章 突围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214章 圣裁第1119章 成功阻敌
第780章 终于看破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757章 离间计第79章 巡视防务第477章 改制第144章 张机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773章 刻板第604章 收尾第1123章 撤军第959章 中计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285章 马鸣阁道第1006章 开战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06章 安抚第574章 惩罚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38章 《隆中对》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08章 添油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1099章 失守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356章 五虎将第661章 潼关路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381章 对外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99章 失守第1043章 升官第1082章 战略制定第214章 劝降?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20章 被抢了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68章 解释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1020章 兜圈子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363章 议策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1035章 搅混水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185章 魏县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898章 东吴的盘算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894章 撤离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665章 突围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214章 圣裁第1119章 成功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