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战四起

三月十七,万众瞩目的北伐终于在淮安府誓师出发了,四万右路军按照指定的时间,全部集结在了淮安府南的洪泽湖畔,同时集结在这里的,还有数百条转满了各种粮秣弹药物资的船只和三千余大中国水军将士,作为这一次右路军北上的后勤保障,随时为右路军提供支持。

而此时的淮安府,已经提前十天时间宣告了投降,淮安知府逃走,城中的一些官吏和守军杀掉了一些试图抵抗的同僚,打开了城门派人找到大中国的兵将,将淮安府献给了肖天健。

所以本来肖天健打算誓师之后,便先拿淮安府祭刀的想法也只有落在了空出,大军在他主持之下,实施完毕,便立即水陆并进,沿着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的朝着北方开去。

而与此同时在山西的第一镇兵将们,也早已提前在雁门关一带完成了集结,作为军中主帅的阎重喜亲临了雁门关外,包括王承平、李凌风也都率部抵达了集结地,包括左路军监军卢象升,这个时候也早已提前一步,在侍卫的护随下日夜兼程来到了雁门关第一镇军大营之中。

卢象升这个时候出山,可以说是做了相当的思想斗争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肖天健派人告诉他,此次虽然北上,是要推翻大明王朝,但是实质上他们的目的,却是要在北方和建奴进行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大决战。

所以卢象升最终还是放下了顾虑,毅然出山接受了肖天健对他的任命,公开了他未死的消息,并且提上了他新打造的一柄大刀,换上了一身戎装,以大中国监察院总监察兼任左路军监军的身份进驻到了左路军大营之中。

不但如此,卢象升还在这一年之中,千方百计的说服了被肖天健移送到汝州的孙传庭,使得孙传庭也最终答应了投效肖天健,并且接受肖天健的任命,赶往了南京城赴任。

卢象升的为人刑天军旧部的军将们都是知道的,对于卢象升这样一个耿直果敢而且忠勇的大明重臣,他们是非常尊敬的,而且像阎重喜、王承平、李凌风这样的军中重将,也是知道卢象升和肖天健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对于卢象升来他们军中充任监军一职,他们也都对卢象升很是客气。

卢象升虽然名义上身为左路军监军,但是也很清楚他这个监军,不同于大明的那种监军,是不能干涉像阎重喜他们这些刑天军旧部大将的指挥的,而肖天健拍他来左路军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充当和官军之间的联络人员,说服那些官军不要和大中国防军作对,尽可能的减少相互之间的消耗,所以卢象升很清楚他的身份,到了军中之后,仅仅是象征性的接管了军中的宪兵,负责一些日常的纠察军纪的事情,根本不干涉阎重喜他们的指挥。

而卢象升以前的身份本来就是宣大总督,宣大军将之中许多人原来就是他的旧部,包括眼下宣大总兵杨国柱在内,都是他的老部下,当得知卢象升亲临雁门关之后,坐镇宣大的杨国柱很是纠结,卢象升派人给杨国柱送了一封他的亲笔信,告诉杨国柱,本次他们大军压境,绝非是想要和他们这些宣大兵将为敌的,而是要最终和建奴为敌,如果杨国柱他们这些官军不想投降的话,也无妨,他们大可率兵前往山海关一带,投入到洪承畴的麾下,但是必须要为他们大中第一镇的兵马腾开道路,他绝不想看到双方这个时候在雁门关兵戈相向,杀的血流成河!

杨国柱看罢了卢象升给他的亲笔信之后,哀叹了一声,下令在雁门关放空炮数十响,然后撤出雁门关三千守军,将宣大的大门彻底给大中左路军敞开,放左路军进入到了大同府境内。

其实杨国柱很清楚,现在宣大兵对刑天军(他们还是习惯上称肖天健的人马为刑天军)是毫无战意可言,眼下他麾下的这一两万兵将,吃的就是刑天军给他们提供的粮食,而且许多兵将还都是卢象升的旧部,这仗根本没法打,即便是他强撑着要打,雁门关也绝对守不住,最终只是白白的撕破脸,落得一个兵败的下场,与其这样,他倒还不如明智一点,主动让路,留下一些有生力量去找洪承畴去,增强一下长城沿线抵御建奴的兵力。

而阎重喜就这么率领左路军,可以说是不费一枪一弹,便进入到了雁门关之内并且很快便控制住了大同府大部分地区,接防了大同府和蔚州等地,而杨国柱则整兵后撤,双方远远向往,但是却一战也没打,便又开始逐步放弃宣府镇,使得左路军所部很快又逐步的接防了宣府镇一带,逐步接防了宣府镇的怀安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使左路军兵抵外长城沿线,替换掉了这一带的官军残部。

杨国柱顺便还暗中将宣大军中的一些老弱裁撤掉,抛给了卢象升来负责处理,对朝廷和洪承畴称这些人已经在对刑天军交战之中战亡,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万余宣大兵,出了居庸关朝着山海关一带赶去。

在这段时间,朝廷的京营方面却意外的和关宁军之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突,而这次的冲突起因很简单,御守京师的大明京营此时还有三万余官军,在漕运断绝之后,他们的粮秣也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而朝廷虽然想尽办法,也不能满足这些京营兵将的需求,于是这些京营兵将们便开始纵兵在京师周边一带靠着行掠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得知了关宁军接受了一大批刑天军为他们提供的粮秣的时候,镇守密云一带的京营兵将,便开始打上了这些接收自刑天军的粮秣,杨国柱在雁门关接收这些粮秣之后,便将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居庸关、怀柔、平谷等地,运往蓟州交给洪承畴,可是没成想密云的京营官兵,却在半路上截去了一大批粮食,还为此杀了几十个试图阻拦他们的宣大兵,双方顿时便闹得是不可开交了起来。

洪承畴得知消息登时大怒,立即上奏朝廷告了这支京营一状,要求崇祯处置为首的军将,并且将这批被劫的粮食立即交还给他们,这个时候朝廷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虽然崇祯为此也非常恼怒,现在他正是四面楚歌的时候,可是自己的官军之间却自己人跟自己人先打了起来,有心处置,但是又怕逼反了京营的官兵,这件事也就这么压了下来。

此事发生之后,关宁军是无不破口大骂,这些粮食明明是刑天军送给他们,让他们用来果腹和建奴打仗的,可是作为友军的京营却抢去了一大批粮食,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之举,而朝廷方面却对此事似乎充耳不闻,坐视这些京营官军就这么夺了粮食,一些人甚至于当即便打算撂挑子不给大明朝廷干了,幸好洪承畴为了顾全大局,召集部将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诸将晓以利害,总算是劝服了这些手下军将们,令其弹压住各自麾下的兵将,这才没有在关宁一带闹出大乱子来。

随着刑天军的动手,建奴方面也在准备充足之后,皇太极抵达锦州城之后,集齐了各路兵马,亲自率领近二十万建奴大军,开始出锦州朝着宁远城杀奔了过来,在关外洪承畴已经迫于形势,提前放弃了宁远城北面的大批屯堡,将兵力收缩在了宁远城周边,所以沿途建奴大军基本上没有遇上什么有效的抵抗,便在三月十六的时候,长驱直入兵至了宁远卫城下。

而大明守军在洪承畴的调派之下,在宁远之外的白台山、老歪桃山、九龙山等地层层设防,抵御建奴军南下。

建奴军行至白台山之后,便遭遇到了明军第一次顽强的抵抗,镇守白台山的明军主将正是洪承畴麾下的第一猛将曹变蛟,曹变蛟乃是早年战死的大将曹文昭的侄子,和曹文昭并称大小曹将军,作战很是勇猛,曹文昭死后,曹变蛟便成了洪承畴手下的第一猛将,常年跟着洪承畴在陕西一带剿匪,前年洪承畴和孙传庭被调入卫,曹变蛟以功已经晋升为总兵官,也随同洪承畴移镇了关宁一带,此时他的麾下共有兵马三千余人,考虑到首战的重要性,洪承畴便将白台山这个宁远城的第一道防线交给了曹变蛟负责。

曹变蛟也没有辜负洪承畴对他的期待,在白台山一带利用建奴军轻敌冒进,突然率部杀出,和建奴军的前锋人马在白台山展开了一场激战,明军上下这个时候也知道他们已经是退无可退,在曹变蛟的率领下,打的少有的勇猛,这一战下来,曹变蛟领兵斩杀了建奴军过百人,还伤其近二百余人,成功的取得了一场在关宁军看来,算是一场“大捷”的胜利。

这一战大概也是这一次关宁大战之中很少的几个亮点之一了,虽说曹变蛟很是勇猛,但是毕竟久经沙场的建奴军也不白给,这场激战下来,曹变蛟麾下明军损失同样十分严重,虽然杀伤建奴军近三百人左右,可是他麾下付出的伤亡代价却超出了对手近一倍之多,这些建奴军可不像是以前曹变蛟对付的那些变民军,一个突击敌人便会大溃,轻易便可以取得胜利,建奴军在这方面上,远远超出了一般变民军数倍之多,不管是韧性上,还是个人战斗力上,都很强悍,所以曹变蛟即便是率军拼死作战,也未能取得太大的战果,而击退这一部建奴军之后,曹变蛟也不得不放弃了白台山,率部后撤向了老歪桃山和九龙山一带,和在那里布防的明军会和。

建奴军在白台山吃了一个小亏之后,便开始谨慎了起来,不再派出少量人马轻师冒进,而是开始集结兵力,呈扇面以兜状兜向了孤悬于关外的宁远城。

(呵呵!多谢风沐春江、不喝西北风二位弟兄的打赏!多谢多谢!)

第27章 合作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204章 首战第57章 亡命一击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5章 活学活用第91章 杀奴第26章 赠美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39章 总结第79章 进展神速第87章 有根有据第33章 危局第76章 革左五营第189章 轻取凤阳第8章 侥幸成功第237章 大阅兵5第89章 奴酋困局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31章 暂时失利第49章 两强之战4第94章 炮轰襄阳第165章 完胜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章 粮荒第23章 震慑第11章 托大第157章 袭破潞安第85章 美人计第141章 新兵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63章 局面转换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71章 入福建第54章 逆攻第7章 舍命救主第50章 劝降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47章 卢象升的判断第69章 再战再败第122章 坚堡第78章 兵围开封第81章 驱降攻城第223章 又一个督师第183章 赴京听封第61章 退缩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134章 短期计划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78章 商铺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17章 突击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15章 以身为质第65章 任重道远第11章 多尔衮的判断第4章 北伐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184章 丁督师的反扑第145章 西北终决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133章 掌控阳城第71章 抛车第126章 激将第6章 交易第184章 杞县会战2第26章 胜利会师第41章 激战山海关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16章 合兵入关第158章 撞破情愫2第7章 反中其计第113章 面和心不合第229章 宝船旧址第225章 班底第136章 国债第176章 休整第127章 胶着酣战第56章 决胜1第201章 拒绝受降第40章 告慰苦主第85章 屠奴第174章 西方造船师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4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第61章 决胜第143章 侥幸第95章 宿敌第155章 崇祯那本难念的经书第32章 暗箭1第110章 赌约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3章 再败
第27章 合作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204章 首战第57章 亡命一击第88章 再下一城第15章 活学活用第91章 杀奴第26章 赠美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39章 总结第79章 进展神速第87章 有根有据第33章 危局第76章 革左五营第189章 轻取凤阳第8章 侥幸成功第237章 大阅兵5第89章 奴酋困局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31章 暂时失利第49章 两强之战4第94章 炮轰襄阳第165章 完胜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章 粮荒第23章 震慑第11章 托大第157章 袭破潞安第85章 美人计第141章 新兵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63章 局面转换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71章 入福建第54章 逆攻第7章 舍命救主第50章 劝降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47章 卢象升的判断第69章 再战再败第122章 坚堡第78章 兵围开封第81章 驱降攻城第223章 又一个督师第183章 赴京听封第61章 退缩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134章 短期计划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78章 商铺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17章 突击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15章 以身为质第65章 任重道远第11章 多尔衮的判断第4章 北伐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184章 丁督师的反扑第145章 西北终决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133章 掌控阳城第71章 抛车第126章 激将第6章 交易第184章 杞县会战2第26章 胜利会师第41章 激战山海关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16章 合兵入关第158章 撞破情愫2第7章 反中其计第113章 面和心不合第229章 宝船旧址第225章 班底第136章 国债第176章 休整第127章 胶着酣战第56章 决胜1第201章 拒绝受降第40章 告慰苦主第85章 屠奴第174章 西方造船师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4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第61章 决胜第143章 侥幸第95章 宿敌第155章 崇祯那本难念的经书第32章 暗箭1第110章 赌约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3章 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