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多喜临门

随着郑氏集团的投降,对于永历这个南明小朝廷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彻底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助力,而且海上随着郑氏集团的投降之后,也掐断了他们继续在海上获取财源的可能性。

而大中朝在解决了福建郑氏集团这个大麻烦之后,更是腾出了更多的兵力调入到了广东开始对永历小朝廷发动了攻势。

永历小朝廷的军队在大中军的猛烈进攻之下,只能是节节败退,不断的将他们控制的地盘丢掉,先是整个广东被大中军攻占,进而大中军在年底之前,又攻入到了广西境内。

永历帝眼看广西不保,于是只得继续逃窜,转而在过年的时候,逃入到了云南境内,使得大中军在天元三年二月的时候,便控制住了广西全境,将整个永历小朝廷的势力范围压缩到了小小的云南境内,使得永历小朝廷江河日下,再也无力反抗了。

而肖天健在天元三年三月,下令调集善于在山地作战的各路人马共十万余人,对云南永历小朝廷发动了最后一击,各路人马兵分三路,从广西、贵州、四川三地开始进兵云南。

永历小朝廷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抗兵强马壮的大中军,而且云南各地土司也都接到了大中朝的圣谕,告知他们只要投顺大中朝,今后对于他们这些土司会宽以对待,否则的话,大中军一到,必令其灰飞烟灭。

这些土司也都不傻,眼巴前看着大明已经完了,仅剩下永历小朝廷还在最后进行着微弱的抵抗,在云南苟延残喘,大中军兵势之强,也让他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抗,与其跟着永历小朝廷,在大中军来了之后被灭族,倒还不如倒戈赶紧找一条出路,对于中原王朝的更迭对于他们这些土司来说,影响不算是太大,只要他们表示顺服,今后便还可以继续给大中朝打工,所以云南各地土司在这个时候也纷纷宣布投顺大中朝,并且集结土兵,帮着大中军对付永历小朝廷的军队。

结果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永历小朝廷的军队便纷纷被大中军击溃,降的降死的死,永历帝也不得不卷铺盖继续走人,眼看着中国境内已经基本上都被大中朝控制,他已经是逃无可逃,于是永历帝便在几百名忠心耿耿的侍卫的保护之下,从云南逃入到了缅甸王国境内。

大中朝天元三年五月,云南宣布全境归服大中朝,至此肖天健的大中朝也完成了对整个南方的控制,包括海南岛在内,五月间大批大中军海军在雷州出发,渡海在海南岛登陆,海南岛上的琼州府三州十三县的官员心知无力反抗,于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纷纷宣布归降大中朝,接受大中朝的统治。

消息传到南京城之后,朝野顿时一片欢腾,每个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奔走相庆,庆贺大中朝自此之后,总算是可以安稳下来了。

肖天健得知云南和海南岛都被收复的消息之后,也立即开怀大笑了起来,当即便在宫中设宴庆祝,当晚险一些喝的酩酊大醉。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除了收复了整个南方诸省,平定了永历之乱以外,还有几件事情让他非常高兴。

一个就是去年他下旨筹建的大中朝南京太学院在年后终于在南京城外落成开始授课,第一批从全国各地遴选出了近八百名学子入学,成为了历朝历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太学招生,而且今后每年还会继续从全国招录同样数量的学子入学,学制四年,四年之后太学的生员数量将会达到三千人的规模,虽然这比起后世任何一座三流大学的学生数量都要少,但是这毕竟是刚刚起步,下一步北京太学院也将开课,招录学子数量也会达到数百人之多,再有几年时间,大中朝缺乏合适官员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便会大幅缓解下来,为中国今后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二一个好消息就是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之后,中国海上贸易集团正式在广州府成立了起来,按照肖天健当初和郑芝龙约定的条件,朝廷户部要拿出一些股本投入到集团公司之中,但是户部眼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根本无法一下便拨出这么多资金投入进去,于是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户部通过发行高利率债卷募集资金,轻松便募集到了三百万两白银,折合成大龙银元也就是三百万元,另外投入各种海船一百五十余条,加上广州、潮州、泉州、温州、宁波、松江府、胶州、登州八处开埠所需的港口码头所需用地,通过折算之后,作为国家股本投入到了贸易集团之中,再加上郑家三百万两白银和一百二十条海船入股,以及另外共一百二十个商贾共同入股的五百万两白银还有各种海船一百五十余条,共同撑起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私合办的集团公司,宣布开始营业!

而且户部所辖的海关总署也在年前成立起来,负责管理各地开埠港口进出口贸易事务,而且大中朝下旨宣布禁止一切私人船只,从其它港口出海行商,必须要经过设在这八个商埠的海上贸易集团公司来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接受各地海关的检查审核,缴纳税金之后,方可进行交易,而且宣布葡人所占据的澳门为非法商埠,任何中国商人都不得再继续在澳门和洋人进行商品交易。

所有洋人必须要通过各个商埠,和大中朝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交易,否则的话变为非法,大中朝海军一旦发现有人私下靠泊非通商商埠进行贸易的船只,有权查扣船只,抓捕违法之人。

通过这样的手段,将整个中国对外贸易统一管理起来,如此一来大中朝今后单单是商埠海关收取的税金一项,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展,今后这样的收入会越来越高,这还不算贸易集团之中国家股本带来的收入,今后大中朝单是在海贸这一项上的收入,恐怕每年最少也要达到千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还会呈几何增长越来越高,粗算一下之后,户部的官员们的嘴巴险一些都笑歪了,今后他们总算不用天天再为扣着算着花钱发愁了。

再者就是通过各大船厂的努力,那些来自欧洲的造船工匠们在高额的薪酬之下,也没有藏着掖着,通过半年多的努力之后,不但将早期建造的两条西式三桅帆船建成下水,而且还在船厂的大力配合之下,加上已经跟着他们学习了大半年的大批中国工匠们业已熟悉了西式帆船的建造方法,他们在南京造船厂和宁波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了四条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的新式加利恩帆船。

这几条帆船之中的一条也刚刚在南京造船厂建成下水,肖天健作为中国皇帝,得知消息之后,亲自前往南京中华造船厂为这条船主持了下水仪式,甚至于按照中国传统,还请来了僧侣为这条船进行了一次祈福。

这种加利恩帆船正是眼下欧洲海上列国装备众多的一种优秀的海船,船体比起克拉克帆船更狭长一些,降低了船首和船尾的船楼高度,提高了船只在恶劣海况之下的稳定度,而且随着船身长宽比的加大,使得两舷可布置的火炮更多,在海上的航速也加快了许多,西方人正是用这种船来往于欧洲和东方乃至是世界各地,同时也用这种船作为战舰,争夺海上的利益。

而南京中华造船厂所建的这艘加利恩帆船,可以同时装载二十门二十四磅炮和十二门十二磅炮,在船首船尾处还可以另外承载几门小型的佛朗机炮,作为对付小船的一种手段,起码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这条船暂时没有敌手了。

只可惜的是这种船因为建造的时候,因为中国不产橡木,能作为替代品的柞木也没有大料,所以只能用其它木料替代,而且前期因为在郑家投降之前,没有打通海上通道,也无法大量从南洋采购进来优质木材,所以临时作为替代品使用的多为在本地可以找到的樟木、松木和杉木,如此一来,在坚固程度上可能暂时还没有办法和欧洲采用橡木制造的战船相媲美。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看罢了这种新式的西式加利恩帆船之后,心中也非常高兴,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让中国的造船工匠们学会建造西式帆船,从中掌握西方国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至于木材问题,今后逐步通过从南洋采购和解决掉建奴之后,从东北也可以解决,今后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他坚持对造船业不断的加大投入,想来以中国眼下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很快便可以建造出大批这样的优秀海船。

于是他亲自为这条船取名为“搏浪号”,希望此船今后能载着中国人远帆大洋之上,搏击风浪,为中华开创一个大海上的新纪元。

除了这些好事之外,机器制造厂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肖天健亲自主持设计的几种水力机床,除了最早的镗床之外,现如今车床、刨床和冲床,在历经多次试制失败之后,也都在天元三年头几个月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开始能投入使用了,只差铣床目前还在继续试验之中,尚未最后取得成功,不过初步判断,离成功也不算远了。

这些水力机床的试制成功,对于今后大中朝的工业化发展无疑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使得大中朝起码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已经站在了这个时空技术的最前沿。

虽说现在这些尚有些原始的机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零件精度不够,质量也因为材料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但是今后随着冶炼业的发展,材料也会越来越好,加上这些原型机床的投入使用,用机械取代手工来对这些机械进行复制,之后所制成的零件精度也会越来越好,这样一来,用不了多少年,大量的机床便可以投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发挥作用了。

除了这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到来之外,肖天健的家里面也传出了好消息,范灵儿在生下了肖天健第一个女儿之后,于年前再次承受雨露花开结果,再一次怀上了孩子,而且范雨桐也在年后也又为肖天健怀上了孩子,这一下他肖天健的家最晚在年底之前,便又要添新丁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上,肖天健现在可没有什么想计划生育的念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他在这个时空之中,根本没有什么亲人,有的只是这三个妻妾,现如今这三个妻妾各个为他生下了儿女,这便是他最亲的人了,所以范灵儿和范雨桐的再次怀孕,让他高兴的合不拢嘴。

现如今永历之乱业已平定,整个南方诸省都归于了他大中朝的统治之下,虽说各地尚会时不时的有一些大明余孽跳出来捣乱,可是在万众思安的大趋势之下,这些试图恢复大明统治的家伙不过只是些跳梁小丑罢了,面对着大中朝强力的镇压,各个都飞速的灰飞烟灭,连一点大点的水花都没有能掀起来,这大明是如何都翻不了身了,这让肖天健如何不高兴呢?

于是这才有了肖天健在南京大宴群臣,喝了个东倒西歪的事情发生,如果不是侍卫和内阁大臣照应着,肖天健保不准便会当场出糗了。

(今天特别鸣谢hong360朋友的打赏!)

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0章 缺才第183章 皇帝乞讨第40章 内丘之战1第64章 诛心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0章 毫无悬念第26章 胜利会师第35章 陇州之战2第76章 通州会战3第114章 妇孺肉盾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29章 宝船旧址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4章 城门3第211章 暴起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10章 降将第114章 旖旎风光第85章 初会牛金星第91章 杀奴第5章 口水战第64章 世事难料第142章 穷酸秀才第230章 失望第126章 老友来朝第150章 全胜第85章 善后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54章 石桥攻防战4第16章 纠结第184章 赐宴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219章 终章第89章 集兵山海关第5章 闯王第237章 大阅兵4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42章 关宁铁骑第234章 大阅兵第115章 交手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33章 危局第19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129章 后手第167章 兵站第77章 通州会战4第237章 大阅兵5第31章 暂时失利第52章 双峰寨第106章 败退过河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章 民政之议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2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183章 皇帝乞讨第77章 通州会战4第46章 烦恼第52章 危局第104章 兵围承天府第152章 改编第106章 镇反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章 怒屠溃兵第37章 杀降第62章 城门1第27章 小事一桩第83章 参谋部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49章 两强之战4第123章 北方战区第61章 退缩第112章 崇祯的宿命第164章 兵饷制第186章 父女相见第48章 兵至大石桥第182章 郑家乞降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142章 地球是圆的第211章 乘胜追击第28章 撤退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31章 借头示威第11章 忠臣赴死第91章 实证第3章 困境第36章 跟踪第161章 交锋第217章 皇长子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56章 决胜1第81章 绑腿第85章 初会牛金星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70章 大举报复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
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0章 缺才第183章 皇帝乞讨第40章 内丘之战1第64章 诛心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0章 毫无悬念第26章 胜利会师第35章 陇州之战2第76章 通州会战3第114章 妇孺肉盾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29章 宝船旧址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4章 城门3第211章 暴起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10章 降将第114章 旖旎风光第85章 初会牛金星第91章 杀奴第5章 口水战第64章 世事难料第142章 穷酸秀才第230章 失望第126章 老友来朝第150章 全胜第85章 善后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54章 石桥攻防战4第16章 纠结第184章 赐宴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219章 终章第89章 集兵山海关第5章 闯王第237章 大阅兵4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42章 关宁铁骑第234章 大阅兵第115章 交手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33章 危局第19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129章 后手第167章 兵站第77章 通州会战4第237章 大阅兵5第31章 暂时失利第52章 双峰寨第106章 败退过河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章 民政之议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2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183章 皇帝乞讨第77章 通州会战4第46章 烦恼第52章 危局第104章 兵围承天府第152章 改编第106章 镇反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章 怒屠溃兵第37章 杀降第62章 城门1第27章 小事一桩第83章 参谋部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49章 两强之战4第123章 北方战区第61章 退缩第112章 崇祯的宿命第164章 兵饷制第186章 父女相见第48章 兵至大石桥第182章 郑家乞降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142章 地球是圆的第211章 乘胜追击第28章 撤退第17章 宁远陷落第131章 借头示威第11章 忠臣赴死第91章 实证第3章 困境第36章 跟踪第161章 交锋第217章 皇长子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56章 决胜1第81章 绑腿第85章 初会牛金星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70章 大举报复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