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时局

崇祯九年对于朝廷和各地官府来说,依旧是多事的一年,山西也恰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地方,虽说刑天军自年后和官军在阳城大战,击败官军进剿之后,仅仅是在黄河上劫取了福王的一支运粮船队,以后便没有再掀起太大的风浪,而是似乎忽然间隐伏了起来,死守起控制之中的数县之地,一副安于现状的模样。

可是对于山西巡抚吴甡来说,他却无法为此高兴起来,崇祯年后敕令他半年之内要剿灭辖域内的刑天军,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个笑话,自从进入崇祯九年之后,山西便陷入到了大饥荒之中。

饥民无粮只得吃树皮草根度日,后来再一次发展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使得身为一省巡抚的吴甡为此忧心忡忡。

吴甡算不上一个昏官,此人为官属于清流之人,而且也不是个贪官,但是整体上来说,他的能力却很是有限,面对着这样的大饥,吴甡根本无法应付,虽然他也想赈济灾民,但是何乃手头官府却拿不出粮食,使得这样的灾情愈演愈烈。

吴甡于是无奈之下多次向朝廷陈情,希望朝廷拨粮振抚,可是眼下朝廷也缺饷严重,早就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用,哪儿有钱来赈济山西大饥呀!反倒是在年后再一次向各省加饷派银,最终对于吴甡的求助,也仅仅是免去了山西的加饷之事,从皇帝的内库之中拨出了三千两帑金用作赈灾,可是也就是这三千两帑金,还不是都用在山西一省,其中还有一部分要拿去赈济南阳的灾情,既便如此,这三千多两银子,从内库调出之后,一路上发到地方,也早已被中途经手的善于雁过拔毛的官吏们卡去了一大半,如此一来,这么点银子对于如此大规模的灾荒,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一点作用也没有能起到。

在山西各地的道路上,都布满了饿死的饥民的尸体,陕西早年大旱造成人相食的一幕在山西各地再一次上演,官府甚至连收都收不及,可是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的是在大饥之后,大批百姓为了逃荒,成为了新一批的流民,这些流民们为了活下去,于是很多流民都选择了揭竿造反,他们被一些人召集在起来,抢商队,打庄子,抢劫有钱的富户,杀人越货无所不为,甚至在山西北部的出现了人数过万的流民围攻县城的情况,使得吴甡等山西官吏们更是无暇南顾,整日间忙着调兵遣将应对这样的情况。

而更让朝野震动的是后金鞑子在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关外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这么一来,等于公开的跟大明皇帝叫板,要和大明平起平坐。

这还不算最坏的,五月份之后,刚刚建国登基的皇太极便再一次调集建奴十万大军南下入寇,先是在五月三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六月二十七日,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

五月五日,清兵会于京畿延庆入居庸关,十七日,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昌平城。降人内应,清兵陷昌平,迫使京师戒严,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

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与此同时,高迎祥、李自成等路义军在陕西也同时大掠四方,为,崇祯九年五月十三日,延绥总兵俞冲霄与李自成战于安定,遇伏战没,失亡三千余人。

紧接着李自成众约三、四万,张天琳、满天星众约二、三万,混天王众约二万,历次剿散,混天王逃延绥定边,势孤,复合闯将。至张天琳、满天星等,今奔延绥、安定、安塞,犹可督责收拾;闯塌天、闯王、蝎子块等俱出郧、襄,已奔兴安、汉中,进则入三秦,退可犯楚豫。

一时间整个西北还有京师一带又陷入到了极度的紧张之中,到处都是一片烽火连天的景象,各地官府更是为此疲于奔命忙的是不亦乐呼。

可是在山西东南角的这一大块地方之中,却呈现出了另外一副场景,在进入五月之后,山西南部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雨,使得原本严酷的旱情终于得以缓解,而刑天军辖地之内的粮食到了七月间的时候,早已是长的郁郁葱葱,各种夏粮已经都开始结实,满地都是沉甸甸的穗子,让人看的好不喜欢。

自从劫了福王的粮船之后,刑天军的粮食问题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使得刑天军辖地内的老百姓终于可以获得最低的生存保障,再加上刑天军几营战兵不断的小规模的出兵袭掠周边的州县中的那些大庄大户,将这些大户家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其辖地之内,使得这头半年的春荒终于得以在比较安稳的情况下艰难度过。

和山西其它地方饿殍遍地不同的是,在刑天军辖地之内,虽然老百姓每日也仅能吃上很少的粮食,各个面有菜色,但是却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量的饿死人的情况,这在山西乃至是整个北方来说,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而且在刑天军数县辖地之中,也没有因为春荒而出现大批老百姓出外逃荒的情况,老百姓基本上都被安定在自己的家园之中,伺候着自家的那些新分的田地,满怀期冀的守着他们的粮田,等待着这一年的收获。

由于刑天军的大力振抚,老百姓们都不用担心会被活活饿死,所以也就没有人朝外面跑了,如此一来,在刑天军辖地之中这数月时间里,局势却异常的平稳。

经过付德明等民务官和各地保长们的努力,各乡各村的老百姓都被召集起来,用以工代赈的形式活了下来,同时还为他们的田地开挖出了纵横交错完善的灌溉渠道,将各处河水溪流引入到了田中,使得大旱之年却没有出现大灾。

刑天军如此对待辖地内的百姓,这些老百姓还有什么话说呀!就连一些刑天军辖地内的少数有钱人家,也在此次大修水利设施之中受益匪浅,原来本以为没指望的这一年收成,不但没有因为大旱造成绝收,反倒是将已经很多年无法连同的渠水引入到了他们自家的田地之中,使得他们的家田不但没有绝收,反倒是长势更好了一些,于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刑天军控制之下,比起以前官府控制之下,他们的日子反倒还要好过一些,于是思变的想法也就渐渐的都淡了下去。

同时刑天军辖地内,因为流民的涌入,使得他们辖地内的劳动力彻底充沛了起来,往往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招募到足够多的劳动力为刑天军做事,这还不单单只体现在兵源充沛方面,各种手工业生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阳城本来就是这时代山西重要的铁产地,在吸收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动力之后,阳城东冶镇的产铁量几乎是成几何数字攀升,境内除了开始出现一个个的炼焦工坊之外,几乎隔几天便会有新的铁炉投入到生产之中,而且所建的铁炉也一个比一个大,产量一个比一个高,源源不断产出的铁大大的增强了刑天军的武装,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业农具,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攀升。

这些铁在满足自用的同时,还成了刑天军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换取来其它的所需物资,如此一来,也平衡了刑天军的支出,使得刑天军渐渐的开始逐步摆脱只能依靠抢掠来获取资源的窘境,开始步入到了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之中。

而受益者当然不止是刑天军自己,太原范家也在此中获利颇丰,使得范家在进入崇祯九年五月之后,成为了山西最大的铁的供应商,捞了个盆满钵满。

刑天军在以铁作为支柱产业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辖地内的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大批涌入的流民之中,有相当多的匠户,这些匠户在进入刑天军辖地之后,便被集中起来,安置在了阳城县旧址和东冶镇一带,在肖天健的扶植之下,以公办的形式开办出了几十个大型的工场,既有铁器厂,也有木工厂,甚至还在垣曲县那边建起了造纸场,辖地内的产品除了供给自用之外,还开始转卖出去,为刑天军赚取资金,维持刑天军的运作。

总之在崇祯九年年初大战之后,刑天军的各项事务在充沛的劳动力的支持下,发展的都非常迅速,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乃至是畜牧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隐隐间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平衡。

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43章 兵至柳泉镇第238章 大龙国旗第25章 李闯重振第80章 忆苦思甜第172章 伏兵四起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85章 海贸集团公司第193章 团山防线第170章 阻援第117章 绝杀第48章 卢象升之忧第12章 单刀赴会1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51章 两强之战7第193章 四面开花第214章 罢兵第127章 讨逆军第64章 城门3第34章 骑兵逆袭第66章 有诈第114章 违纪第31章 民心初稳第158章 穷追败寇第145章 西北终决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108章 未雨绸缪第82章 骑兵PK骑兵第98章 入瓮第216章 天下第一城第32章 醋意第79章 奴酋授首第33章 危局第41章 事有反常必为妖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6章 剑指中原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0章 灵机一动第94章 速度赛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7章 舍命救主第84章 熬硝制药第41章 报复第118章 出发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54章 纳妾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95章 坚壁清野第178章 内阁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87章 有根有据第103章 庆捷第9章 战略失误第64章 世事难料第181章 夜访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86章 摘桃第25章 李闯重振第93章 侦查第181章 夜访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72章 破局第137章 验收第167章 陆海之争第73章 斥候的对决2第6章 阴沟翻船第137章 陷落第3章 不堪回首第231章 拍卖第148章 再探卢象升第136章 负隅顽抗第88章 医护队第149章 赐鞭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70章 再生一计第136章 国债第196章 闯王求援第136章 平西之战2第103章 南下南下第8章 出迎第111章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第38章 扩大战果第187章 大裁军第86章 激辩1第96章 纵虎第47章 尔虞我诈第189章 杀福王第86章 激辩1第162章 横空出世千里眼第27章 合作第129章 填壕第99章 夜袭2第187章 大裁军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81章 进来容易出去难第149章 羡慕
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43章 兵至柳泉镇第238章 大龙国旗第25章 李闯重振第80章 忆苦思甜第172章 伏兵四起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85章 海贸集团公司第193章 团山防线第170章 阻援第117章 绝杀第48章 卢象升之忧第12章 单刀赴会1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51章 两强之战7第193章 四面开花第214章 罢兵第127章 讨逆军第64章 城门3第34章 骑兵逆袭第66章 有诈第114章 违纪第31章 民心初稳第158章 穷追败寇第145章 西北终决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108章 未雨绸缪第82章 骑兵PK骑兵第98章 入瓮第216章 天下第一城第32章 醋意第79章 奴酋授首第33章 危局第41章 事有反常必为妖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6章 剑指中原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0章 灵机一动第94章 速度赛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7章 舍命救主第84章 熬硝制药第41章 报复第118章 出发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54章 纳妾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95章 坚壁清野第178章 内阁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87章 有根有据第103章 庆捷第9章 战略失误第64章 世事难料第181章 夜访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86章 摘桃第25章 李闯重振第93章 侦查第181章 夜访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72章 破局第137章 验收第167章 陆海之争第73章 斥候的对决2第6章 阴沟翻船第137章 陷落第3章 不堪回首第231章 拍卖第148章 再探卢象升第136章 负隅顽抗第88章 医护队第149章 赐鞭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70章 再生一计第136章 国债第196章 闯王求援第136章 平西之战2第103章 南下南下第8章 出迎第111章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第38章 扩大战果第187章 大裁军第86章 激辩1第96章 纵虎第47章 尔虞我诈第189章 杀福王第86章 激辩1第162章 横空出世千里眼第27章 合作第129章 填壕第99章 夜袭2第187章 大裁军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81章 进来容易出去难第149章 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