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意在燕云

洪承畴连连派人到京师请饷请粮,但是到了这会儿,京师的户部仓房之中,早就空的是可以跑老鼠了,别说是这么多军饷和粮食了,即便是朝中那些当官的俸禄都已经没法发放下去了,而崇祯皇帝的内帑之中,到了这会儿,也已经是彻底被折腾光了,连五万两银子到这个时候都已经是拿不出来了。

对于建奴方面的异动,大明朝廷也得知了消息,于是朝野更是一片凄惶,崇祯更是在宫中大骂建奴的背信弃义,但是他这个时候已经是四面楚歌了,根本拿不出足够多的兵力在关宁一带和建奴进行对抗,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开始怀疑当初皇太极和他签订和约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他和刑天军对抗,将镇守关宁锦防线的官军调入关内,使得关宁一带的官军实力被大幅削弱,以便于建奴军今后破关而入。

所以崇祯既有些后悔,但是更多的却是惧怕,大明江河日下,现如今刑天军已经是无法阻挡,如果这个时候建奴再突然间翻脸大军入寇的话,那么大明随时都可能会被彻底颠覆,虽然崇祯内心已经知道大明是不可挽回了,可是直至这一刻,他还是不肯真正承认他的失败,心中还对重振大明报着最后的一丝幻想。

崇祯在十三年中旬得知建奴军异动之后,一边是破口大骂,一边连忙派出臣下出使建奴,以两国已经达成和议为由,劝说督促皇太极放弃攻明,后来因为肖天健领兵南下,皇太极感觉到时机尚未成熟,最终崇祯十三年这一仗才没有发生,对此崇祯和大臣们多少有点安慰了一些。

但是随即而来的便是漕运断绝,以至于大明朝廷财政彻底崩溃,军饷以及臣子们的俸禄也已发放不下去了,粮食更是越来越少,到了崇祯十三年底的时候,整个北方的局势便彻底的陷入到了糜烂之中,崇祯再也无力回天,只能坐等刑天军抑或是建奴军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了。

到了新年的时候,北方各处的官军纷纷开始闹饷,许多兵卒都叫嚣着如果朝廷再不给他们发放粮饷的话,他们就要造反了,为此崇祯不得不再一次对京师的大臣勋贵们求助,请他们能拿出一些家财出来,帮助朝廷度过这次的难关。

可是这一次劝捐,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大明的那些大臣勋贵们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不闻不问,铁心认为朝廷的事情是公家的事情,没有让臣子拿钱出来养活国家的道理,根本没有多少人认捐,只是有些勋贵大臣们实在是碍于面子,才拿出了很少一点银子来打发崇祯,以至于一个新年折腾下来,崇祯也仅仅是在京师之中筹措到了不足二十万两银子,这点银子可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根本就不足以满足眼下朝廷财政的亏缺。

到了新年过后不久,二月间南方便传来了消息,说肖天健正式在正月二十那一天,在南京城之中宣布立国登基,立国号大中,改年号为天元,而肖天健也登基成为了大中国开国皇帝,并且正儿八经的昭告天下,说他们肖天健乃是顺应天意,今后才是统治天下的正统。

对此虽然大明朝廷上下也早有所闻,可是当肖天健真正登基称皇的时候,却还是令朝野一片哗然,崇祯立即颁旨昭告天下,说肖天健乃是大明逆贼,其登基称皇乃是名不正言不顺,诏令天下人共讨之,等于是不承认大中国的合法性。

就连关外的皇太极听闻之后,也立即颁旨,称肖天健乃是逆臣贼子,不是什么正统皇帝,表示不承认大中国的地位,同时还假惺惺的表示,他们大清国视大明为正朔,并且表示如果大明同意的话,他们大清将出兵帮大明讨灭这股刑天逆贼。

皇太极发布的昭告很快便传到了大明京师之中,许多人立即便听出来了其中的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皇太极声称要帮着大明朝共讨刑天逆贼,说不好听了根本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建奴声称肖天健乃是逆贼,可是他们建奴不同样也是逆贼野猪皮的后裔吗?难不成他们就是合法的嘛?这会儿叫嚣着要出兵帮大明剿灭刑天贼,摆明了就是想要趁着大明虚弱,出兵南下,先行一步控制住北方京师一带,然后和肖刑天平分大明天下,形成南北各成一体。

洪承畴更是立即便从皇太极的这份昭告之中看出了皇太极的险恶用心,连忙再一次在关宁一带调兵遣将,准备应对建奴军的入寇,可是到了这会儿,已经不比去年中旬时候了,关宁军数月间没有领到粮饷,这个时候当兵的无以养家,不少人已经当了逃兵,拖家带口的要么投奔了建奴,要么想方设法入关逃往了内地,最严重的就是宣大一带的官军,杨国柱本来麾下还有两万多官军,这几个月间便逃了小一半,而且这些官军近水楼台,抬腿便能跑到刑天军的辖地之中,杨国柱虽然极力约束麾下兵将,可是却无法遏制这种逃兵的势头,到了大明崇祯十四年初的时候,整个关宁一带洪承畴麾下可调的官军已经仅剩下了五万人左右,这么点官军,本来明军战力便不如建奴军,现在还缺粮缺饷,想要抵御住建奴军入寇,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洪承畴也在关宁一带想了很多的办法筹措粮饷,可是收效同样甚微,筹措到的有限的粮饷,还是根本不足以应付巨大的亏缺,以至于军心更是混乱了许多。

而建奴方面则也迅速的行动了起来,在崇祯十四年二月间,再一次开始将大批兵力集结起来,浩浩荡荡的开赴到了锦州一带,多尔衮、多铎、代善、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清国重臣大将们纷纷开始汇聚到了锦州一带,就连皇太极这一次也御驾亲征,率领着正黄、镶黄旗以及其子豪格麾下的镶蓝旗的兵马开赴到了锦州一带,另外还包括蒙古八旗和新组建起来的汉八旗共十八万大军,可谓是八旗尽出,准备要叩关而入再次南犯。

(这章字数太少了,不好意思,下一章如果不写够四千字以上,你们可以骂我!)

第3章 重编2第34章 追查到底第53章 两强之战(9)第206章 奇兵2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53章 石桥攻防战3第80章 忆苦思甜第7章 大意第57章 重修寨墙第58章 可悲可喜第20章 火力输出第97章 绝非君子第71章 抛车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191章 叔侄密议第140章 红石山2第173章 山雨欲来第30章 殿后而行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165章 冒险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39章 再下一城第91章 实证第168章 火炮发威第15章 螳螂捕蝉第100章 山海关之役6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9章 怒屠溃兵第7章 潜入第213章 临危受命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82章 保长上任第23章 震慑第216章 暗战第20章 毫无悬念第149章 赐鞭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74章 好消息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10章 清点第8章 侥幸成功第50章 劝降第42章 万人敌第5章 传教士第84章 丧家之犬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84章 丧家之犬第81章 驱降攻城第218章 美洲第218章 美洲第88章 挥师汝阳第54章 试枪第237章 大阅兵5第13章 成功脱逃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94章 作战沙盘第163章 阳谷县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99章 误打误撞第26章 胜利会师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7第177章 困兽之斗第237章 大阅兵5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招抚第42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195章 当头棒喝第66章 密旨第136章 曹操来投第94章 速度赛第64章 诛心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128章 楚王新军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136章 国债第4章 檄文第140章 火箭弹第94章 望风而逃第135章 破庄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40章 收心第89章 奴酋困局第41章 骑战2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66章 有诈第46章 卑鄙之极第188章 进展顺利第169章 攻营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19章 背叛第98章 合纵第20章 调兵遣将第180章 李信第193章 右勾拳
第3章 重编2第34章 追查到底第53章 两强之战(9)第206章 奇兵2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53章 石桥攻防战3第80章 忆苦思甜第7章 大意第57章 重修寨墙第58章 可悲可喜第20章 火力输出第97章 绝非君子第71章 抛车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191章 叔侄密议第140章 红石山2第173章 山雨欲来第30章 殿后而行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165章 冒险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39章 再下一城第91章 实证第168章 火炮发威第15章 螳螂捕蝉第100章 山海关之役6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9章 怒屠溃兵第7章 潜入第213章 临危受命第172章 拼死救援第82章 保长上任第23章 震慑第216章 暗战第20章 毫无悬念第149章 赐鞭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74章 好消息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10章 清点第8章 侥幸成功第50章 劝降第42章 万人敌第5章 传教士第84章 丧家之犬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84章 丧家之犬第81章 驱降攻城第218章 美洲第218章 美洲第88章 挥师汝阳第54章 试枪第237章 大阅兵5第13章 成功脱逃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94章 作战沙盘第163章 阳谷县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89章 溃城而出第199章 误打误撞第26章 胜利会师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7第177章 困兽之斗第237章 大阅兵5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招抚第42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195章 当头棒喝第66章 密旨第136章 曹操来投第94章 速度赛第64章 诛心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128章 楚王新军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136章 国债第4章 檄文第140章 火箭弹第94章 望风而逃第135章 破庄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40章 收心第89章 奴酋困局第41章 骑战2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66章 有诈第46章 卑鄙之极第188章 进展顺利第169章 攻营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19章 背叛第98章 合纵第20章 调兵遣将第180章 李信第193章 右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