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襄外&安内

现如今他和崇祯以及历代王朝的国君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襄外还是先安内,对于他一手新建立起来的大中朝来说,根本不似当初大明那样,有着雄厚的参政基础,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战祸,国内不但人口剧减,而且不管是农耕还是商业,都饱受摧残,这次支撑他北伐,已经可以说榨干了他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子,更加上现如今北方尚有京师还未攻克,大明朝名义上还存在,另外由于他急于北上,仅仅是控制了大运河的沿线,山东尚有东北部以及胶东半岛尚处于明朝官府的控制,虽说北方明军已经被他打残,但是残存下的势力却始终威胁着他们本来就很单薄的后勤补给线,而且他们的后勤补给线现如今有两三千里之长,许多地方防务相当薄弱。

如果他这个时候便挥师进入辽东,寻求和建奴决一死战的话,后面只要稍微出一些问题,补给线被掐断的话,那么对于他这些精锐兵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路上追到这里,肖天健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就连一直都力主尽快灭掉建奴的卢象升,这个时候也开始替肖天健考虑这些问题,这一路上他和李信,也多次跟肖天健商量过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当走到这里的时候,肖天健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暂时就让建奴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时下他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将大明王朝的事情给处理掉,以最快的速度将北方平定,恢复被战祸摧残的北方农业和商业,在积攒下比较充足的物资之后,才能再一次发兵出关,将建奴这个大麻烦彻底的清除掉。

本来肖天健对于崇祯那种襄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是深恶痛绝的,但是现如今换成了他要主理天下的时候,他悲哀的发现,他也不能跳出这个怪圈,甚至于他现如今才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崇祯的难处,不管换成谁来执掌这个天下,恐怕都只能做出一个选择,所以他也唯有先带着遗憾,放弃继续追击建奴,甚至于连仅剩下一步之遥的锦州,也暂时无法集中力量去克复。

众将听罢之后,于是这才明白肖天健为何会选择这个时候放弃攻打锦州,令他们收兵返回济宁城。

众将想想也是,他们这些天倒是杀的痛快,但是却压根没有考虑后勤补给以及关内的那些纷杂的事情,此次从阎重喜左路军先行抵达山海关,到现在大军云集山海关一带,已经有一两个月时间了,他们这么多兵马每天的消耗,都非常巨大,后面转运过来的粮秣物资,除了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山海关内那几十万刚从关外逃入关内百姓的需要,他们为将者可以不问这些事情,只等着张口吃饭,可是肖天健这个皇帝不能不考虑这些事情,现如今他们经过连番激战下来,其实军中弹药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要攻打锦州诸城的话,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补充,以他们目前剩下的弹药基数,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打下锦州诸城的需要的。

现在他们从山海关出来,到这里他们的补给线又延长了四百余,如果兵至锦州城下,那么他们的补给线便要达到五六百里的距离,这么长的距离,虽然有王承平的数千骑兵在,但是建奴的骑兵还是远超过大中军不少,要掩护这么长距离的后勤补给线,对于大中军来说,却是是一场噩梦,现在建奴新败,尚未能抽出精力来做这件事,但是一旦在锦州一带战事胶着下去的话,那么建奴铁定会使出他们的这招杀手锏,到时候别说打下锦州城了,弄不好他们还要为此吃打败仗也说不定!

所以肖天健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建奴等于已经是回到了他们主场作战了,最起码他们已经占了地利人和这两条,大中军却等于是异地作战,毕竟建奴不是明军,可以被他们摧枯拉朽一般的一口吃掉,这场仗注定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维持这样一场大战,在无法就地解决部分粮秣的情况下,全部依靠关内转运物资,却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一仗关系重大,可胜不可败,稍有不慎的话,他们就可能反胜为败甚至于像明军一样,全军覆没在关外,到时候建奴恐怕就又要嚣张起来了。

“尔等也不要感到遗憾,此战能打到眼下这种程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超出了预计了,原本我们此次北上做的打算,也仅仅是守住山海关,将建奴大军阻于关外,使其知难而退,但是我们现在做到的,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计,不但挡住了建奴大军入关,而且还歼灭了建奴大批有生力量,这一次对建奴的打击之重,恐怕建奴没有数年时间,根本无法弥补回来!

他们的汉军八旗几乎被我们全部解决,蒙古八旗也被我们打的是落花流水纷纷逃回了蒙古草原,虽然这一次我们未能如愿以偿,将建奴的满洲八旗大部吃掉,但是却等于断其左右臂膀,想想看建奴经此大败之后,在辽东的控制力定将会大幅衰落,仅凭他们那点女真族人,想要短时间之内再重振起来,恐怕没有几年时间,他们再难南下袭扰关内了!

只要我们尽快平定国内局势,又何需几年时间?至多只要再给朕三年时间,朕必当再次率领尔等出关,到时候定要直捣建奴盛京,将辽东重新拿回我们汉人手中!”肖天健当看到诸将脸色都好了许多之后,于是站起来走到了他们之中,大声对他们接着说道,说到最后的时候,他大力的对着北方一挥手,露出了一幅气吞山河的气势。

众将听吧之后立即齐刷刷的跪下,大声叫道:“末将(微臣)谨遵圣谕!”

肖天健哈哈笑道:“都起来吧!你们这帮混账东西,刚刚一回来的时候,一个个像是踩了狗屎一般!好一幅要找朕兴师问罪的架势,现在什么谨遵圣谕,朕看你等眼中还有朕吗?”

众将一听,都又赶紧低头叫道:“末将不敢!请圣上恕罪!”刘耀本更是呲牙对肖天健笑了起来。

肖天健在他们中间转了一圈,给他们每个人屁股上都来了一脚,把他们踢了起来,这才转身回到的大案后面坐了下来。

罗立揉着屁股一脸讪笑的小心对肖天健问道:“既然圣意已决,末将自当遵命,但是现在我们收兵,难不成就要这么白白再将这宁远城给放弃了吗?要知道这宁远城可是关外扎在建奴心头上的一根刺呀!圣上不会就这么还白白便宜给建奴鞑子吧!”

肖天健听罢了罗立的这句问话之后,扭头和卢象升还有李信对视笑了起来,罗立这个家伙是生怕捞不到仗打,现在他们在关内,对付那些明军,可以说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仗打得是实在不够劲,而这次山海关激战,让这帮家伙都找到了感觉,特别是罗立这厮,更是打的热火朝天,这些天的追击战,更是领着头拼命的追杀建奴大军,要不是王承平骑兵有着优势的话,单这家伙便能把仗给包圆了。

所以当罗立问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李信、卢象升都微微笑了起来。

肖天健盯着罗立,对罗立大声说道:“你这个混账,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再将宁远城丢给建奴了?既然你问了这件事,那么好吧!这宁远城朕就交给你和你麾下的近卫第一师好了!你就替朕钉在这里,如若再将宁远丢了的话,看朕不砍下你这颗大头当球踢!”

罗立一听,立即大喜过望,两脚一磕大声叫道:“末将接旨!请圣上放心便是,有俺老罗在,定要那建奴从今往后,不敢再过宁远城!要是丢了宁远的话,不用圣上动手,俺罗立自己剁了这颗大头,送给圣上去当夜壶用!”

帐中诸将听罢之后顿时发出了一片哄笑之声,肖天健摇头苦笑指着罗立笑骂道:“你这脑袋做夜壶肯定不好用,你还是想办法留住它吧!……”

皇太极卯足了劲头,在锦州一带拉开了架势,憋足了劲想要跟追过来的大中军利用他们在这里的地利优势,转攻为守跟大中军再在锦州一带死磕一场,但是没成想一天之后,没有等到大中军攻打塔山城,反倒得到多尔衮的急报,说大中军在追至塔山之后,对塔山城炮轰了半天时间,然后便收兵回撤,返回了宁远城。

皇太极和众多奴酋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皇太极本人更是晃了晃,险一些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说实在的,他们这些奴酋们,这些天来,却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甚至于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都能梦到大中军那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炮火,这一次虽然他们撤至锦州一带,做好了决死之战的准备,但是这帮奴酋们都心中没底,不知道他们能否守得住这里,现如今他们的老本几乎都快蚀光了,本来被他们视作依仗的那些红衣大炮,现如今剩下的是寥寥无几,而想想大中军之中所拥有的那些数量巨大的重炮,他们作为吃过大亏的人,岂能不怕?所以当听闻大中军撤兵的消息之后,所有建奴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可是皇太极依旧不敢彻底放心,生怕这又是大中军的奸计,为此专门派出了一批游骑跑到宁远城一带查探消息,当游骑返回之后,告知皇太极,确实大中军已经收兵,返回到了宁远一带,正在宁远一带休整,皇太极这才彻底放心下来,暗呼侥幸。

第202章 最后堡垒第183章 赴京听封第137章 陷落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书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133章 抛车建功第41章 重编第10章 灵机一动第64章 世事难料第66章 试枪第21章 强心剂第1章 乌龙之战第31章 暂时失利第134章 朝议3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处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110章 紫禁城第68章 兵还洛阳第91章 杀奴第5章 重拾旧业第196章 只有死鞑子才是好鞑子第122章 坚堡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135章 平西之战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38章 扩大战果第91章 实证第64章 城门3第37章 划分守地第199章 履约第68章 兵不厌诈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21章 布置第120章 当场揭穿第44章 转送民众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236章 大阅兵3第173章 困兽之地第69章 看破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51章 以一当十第96章 逼上梁山第180章 李信第10章 定四川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32章 醋意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28章 填鸭式训练法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18章 厉兵秣马第200章 利益驱动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5章 重拾旧业第24章 迷情夜2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11章 多尔衮的判断第97章 破寨第45章 静观其变第113章 又生一计第231章 拍卖第62章 总结第214章 罢兵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89章 奴酋困局第38章 扩大战果第46章 烦恼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1章 困顿督臣第74章 胸甲第61章 退缩第135章 破庄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51章 中路军第190章 追责第212章 南下北进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45章 十年赌约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89章 挥师南下第226章 班底2第183章 贵客临门第210章 大雾第7章 大战四起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88章 迁都之议第138章 试炮第78章 通州会战7第37章 安逸第15章 巡视第27章 兜头凉水第89章 三棱刺第175章 经济围堵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91章 背水一战第129章 扩张行动第50章 忠烈之臣第29章 再战石桥
第202章 最后堡垒第183章 赴京听封第137章 陷落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书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133章 抛车建功第41章 重编第10章 灵机一动第64章 世事难料第66章 试枪第21章 强心剂第1章 乌龙之战第31章 暂时失利第134章 朝议3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处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110章 紫禁城第68章 兵还洛阳第91章 杀奴第5章 重拾旧业第196章 只有死鞑子才是好鞑子第122章 坚堡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135章 平西之战第34章 陇州之战1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38章 扩大战果第91章 实证第64章 城门3第37章 划分守地第199章 履约第68章 兵不厌诈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21章 布置第120章 当场揭穿第44章 转送民众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236章 大阅兵3第173章 困兽之地第69章 看破第147章 天下哗然第51章 以一当十第96章 逼上梁山第180章 李信第10章 定四川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32章 醋意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28章 填鸭式训练法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18章 厉兵秣马第200章 利益驱动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5章 重拾旧业第24章 迷情夜2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11章 多尔衮的判断第97章 破寨第45章 静观其变第113章 又生一计第231章 拍卖第62章 总结第214章 罢兵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89章 奴酋困局第38章 扩大战果第46章 烦恼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1章 困顿督臣第74章 胸甲第61章 退缩第135章 破庄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51章 中路军第190章 追责第212章 南下北进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45章 十年赌约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89章 挥师南下第226章 班底2第183章 贵客临门第210章 大雾第7章 大战四起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88章 迁都之议第138章 试炮第78章 通州会战7第37章 安逸第15章 巡视第27章 兜头凉水第89章 三棱刺第175章 经济围堵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91章 背水一战第129章 扩张行动第50章 忠烈之臣第29章 再战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