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下哗然

上次多尔衮和岳托领兵叩关而入到大明京辅以及山东等地大掠的时候,蒙古八旗那边也派出了不少兵马跟随入关,本来这些蒙古人跟着建奴干,一是因为他们不团结,被建奴打怕了,不得不被驱使着跟着南下,充当炮灰使用,另外就是他们也需要从大明掠夺人口奴隶以及金银等物资,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说白了,就是他们这帮小弟就是跟着老大去抢劫,趁机也发一笔横财。

可是没成想在入关之后,他们在京辅一带,遭遇到了刑天军猛烈的打击,每战之下,多尔衮他们这些清军诸将们便都拿他们蒙古兵当跑回,结果使得蒙古兵这一次入关在对上刑天军的时候损失惨重。

本来蒙古八旗兵就不多,满洲鞑子八旗兵力远超过他们蒙古八旗,而且这么过度消耗蒙古兵的办法,令蒙古八旗的旗主们非常不爽,以前是敢怒不敢言,可是这一次入关却发现汉人之中官军虽然不咋样,但是却出现了一支可以和鞑子军正面相抗的刑天军,而且这支刑天军还能在野战之中,屡败建奴军,于是乎他们便心思活动了起来。

蒙古人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早已不似当年那样强悍了,他们势力很分散,各自为政不说,还相互之间为了争夺草原的控制权,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以至于在人口远超过女真人的事实面前,却只能选择依附建奴鞑子,他们可以说是一帮纯粹的小人,谁厉害就帮谁,干的是除弱扶强的买卖。

以前他们看出建奴比明军厉害,于是便帮着建奴对付大明,现如今他们突然发现还有人比建奴军厉害,于是依照他们的习惯,便开始变得对建奴不太那么听话了,这次出关回去之后,他们便开始想方设法的打听有关刑天军的事情,从搜集回去的消息中,突然间发现,刑天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了,绝不是仅仅有那么一两万人马,而是已经具备了全面和大明相对抗,甚至是有可能取而代之。

特别是这半年多来,这些蒙古人发现,刑天军势不可当的一举攻占了大半个山西,同时还在边关一带拥有很大的实力,而且南下湖广一带“大掠”,可是大明却在刑天军面前,屡战屡败,就连大明阁老杨嗣昌,都死在了入寇湖广的刑天军手中,巡抚之类的官员更是被刑天军干掉了好几个,大明丝毫拿他们没有办法。

如此下去的话,大明弄不好真的就被刑天军取而代之了,考虑到要未雨绸缪,一旦刑天军崛起的话,肯定是要继续和建奴为敌的,建奴弄不好也不是刑天军的对手,一旦有朝一日刑天军要是连建奴都给收拾了的话,那么他们眼下跟着建奴,岂不是要殃及池鱼了吗?

于是这段时间蒙古人便显得不太安分了,不但开始不怎么听奴酋皇太极的吩咐不说,甚至于在一些地方,蒙古人还开始暗中和建奴进行对抗,更有蒙古人开始主动的派人跑去晋北一带,暗中和王承平李凌风他们联系,和刑天军暗中做起了买卖,将刑天军所需的良马、种牛等牲畜卖给刑天军,换取刑天军放开宣大一带的商道,跟他们通商。

作为奴酋的皇太极,当然也很快便发现了蒙古人的小算盘,他当然清楚一旦蒙古人反叛他们的话,弄不好他刚刚建立的大清国,就要出大麻烦,于是眼下他要尽快的重新震服这些蒙古人,省的他们今后倒向刑天军,故此他才会立即答应了崇祯提出的和议,考虑的就是赶紧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于是崇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可以说是如释重负,在他看来,短时间之内北方便可以稍微平静一段时间了,建奴应该在签订和议之后,不会再在近期内南下入寇了,于是便赶紧下令关宁军开始南下“剿贼”,时局到了今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虽然朝野之中一片骂声,但是这次大明还是和建奴签订了和议,将锦州割让给了建奴,并且令洪承畴率部撤离锦州,到宁远驻防,大批锦州百姓,也随之南迁。

这样的举措令蓟辽总督洪承畴措手不及,而且在明清和议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突然之间朝廷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并且下旨令他督军还有护送锦州百姓南迁,顿时让关外的军民都大吃一惊,随即而来的便是军民的暴怒,当即许多军民就大骂起了朝廷,一时间搞得关外一片大乱。

洪承畴也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愕然,顿时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他身为蓟辽总督,便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攻击对象,消息一经散开当天晚上,他在锦州的总督府衙门里面便被人丢入了大粪,墙上也出现了大骂他的布告,要求坚决抵制和鞑子和议,绝不撤出锦州,有些老百姓甚至以自杀来抵制割让锦州城给建奴。

洪承畴于是赶紧派人朝京师给崇祯送奏疏,力陈不能这么做,一旦这么做的话关外的整个防御体系可能都会崩溃,军心定会大散,民心也会因此受到重挫,一旦建奴反悔的话,再次叩关而入,那么关外便再无可用之兵,就不要指望着他们能挡得住建奴军入关了,这山海关之外的地盘,早晚肯定会被建奴夺去。

而崇祯这会儿虽然也意识到这么做可能会造成民心大失,军心涣散,可是眼下木已成舟,他已经没有反悔的余地,依然他这会儿反悔的话,那么铁定会立即招致建奴的凶狠报复,这会儿大明内地的刑天军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一旦要是建奴这会儿因为他的反悔再次南下的话,大明在刑天军和建奴的内外夹击之下,那就彻底完蛋了,所以他明知洪承畴说的不错,但是也不敢反悔,下旨着令洪承畴按照他的圣旨办事,将锦州城放弃,督师带上民众立即南撤,重新在宁远一带布防。

洪承畴身为大明朝臣,得到了崇祯的回复之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遵照圣旨行事,下令撤兵退守宁远,将锦州城让给建奴,老百姓们骂声连天之下,不得不收拾了细软之物,随军南下。

这一次大撤退,使得整个关外的大明防御体系基本上崩塌,军心动摇,民心涣散,大批耗费了不知道多少银钱,储备在锦州一带的物资还有那些耗费了无数银两建造起来的屯堡,都被丢弃给了建奴,许多当兵的在路上便溃散,物资丢的满地都是,都白白的便宜给了那些跟随监视他们撤离锦州的建奴军,使得建奴军征发了数万夫役,推着小车跟着后撤的大明官军,捡拾各种被官军丢弃的物资,平白赚的是盆满钵满。

而随着明清和议的消息传开,刚刚有点不怎么听话的那些蒙古人便意识到了危急,大明眼下是彻底没戏了,暂时刑天军那边他们还指望不上,而建奴这边的刀磨的锋利,随时都可以砍到他们的脖子上,他们如果这个时候不听话,那么他们相信狡猾的皇太极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对他们抡起屠刀,于是顿时这些蒙古人便老实了许多,变得也立即又重新恭顺了起来。

对于这次朝廷和建奴议和的消息,已经流出,便迅速的被扩散开来,作为刑天军间谍头子的冯卫汉,自然也少不了在京师里面安插刑天军的细作,这些细作在第一时间便将消息送出了京师,冯卫汉一得到消息,便立即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给了肖天健得知。

肖天健这个时候刚刚在武昌府结束了第一次刑天军开科取士的事情,本来心情大好,正待整顿一下兵马,最后再商讨一次对南直隶的作战计划,只待年后率领士饱马腾的兵将们顺江而下,直扑南直隶去了。

可是没成想就在这个时候,北面传来了这样的消息,让肖天健可以说是大吃了一惊,不但是他,消息已经扩散,连湖广那些投降肖天健的朝廷旧吏们也都顿时大骂了起来。

在肖天健的历史观之中,虽说对于崇祯丢掉大明江山感到同情,也为他感到悲哀,也有点怒其不争,但是以前他并不是很清楚明末朝廷和建奴之间议和的事情,所以始终认为,崇祯在对待建奴方面,是尽了本分的,天子守国门,直到王朝倾覆,崇祯也没有离开北京城,学北宋的徽宗、高宗那样逃往江南,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所以他一直潜意识之中都认为崇祯是不会和建奴真正议和的。

可是没成想,历史被他彻底搞得一塌糊涂,本来始终没有和建奴议和的崇祯,在这个时候,被他逼得不得不出此下策,早早的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彻底从法理上放弃了辽东,甚至于不惜割让出了还在明军控制中的锦州城,以此来腾出兵力,南下来对付他。

其实肖天健在捉获了高起潜的时候,便从高起潜那里得知了崇祯在十一年末的时候,便指使过杨嗣昌和高起潜暗中和建奴议和,只是后来因为消息走露,朝野一片哗然,逼得崇祯那次议和最终不了了之,而且肖天健不清楚的是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还曾经派人和建奴议和过,只是后来又因为陈新甲不小心,他的家仆将消息走露,又一次引起了朝野的震动,逼得崇祯没有能和建奴达成最后的和议。

可是到了历史发展自从有了他肖天健的掺和之后,彻底的发生了改变,这一次崇祯居然瞒天过海,在消息走露之前,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虽然朝野反对之声还是很多,但是毕竟他已经做成了这件事,木已成舟,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而且肖天健根本不用其他人来提醒他,便能想得出来崇祯为何要这么做,其实说白了都是他逼得,现如今他连灭朝廷在内地的数路官军大军,使得崇祯根本已经在内地找不到可以对付他的精锐兵马了,所以为了挽回即将覆灭的大明江山,他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他唯一能调用的也仅有关外的那些关宁军了,换作其他人的话,弄不好十有八九也会这么做,甚至可以说崇祯这么做,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109章 最后的疯狂第225章 班底第187章 大裁军第96章 纵虎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98章 入瓮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12章 夜袭2第6章 磨刀霍霍第84章 城破第209章 老对头的命运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76章 便宜可捞第60章 石桥攻防战、震怒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231章 拍卖第39章 蒙古八旗第67章 不得不战第214章 罢兵第8章 侥幸成功第15章 寻仇第194章 双风贯耳第93章 三顺王第91章 单挑第47章 蛇鼠一窝第13章 单刀赴会2第194 格杀令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02章 大捷第58章 可悲可喜第103章 庆捷第49章 官军阻路第11章 宿命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138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第92章 炮袭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79章 依旧不休第8章 势如破竹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119章 背叛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2章 蓟辽粮荒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122章 不是结束的结束第187章 大裁军第35章 陇州之战2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2章 弃卒第121章 炮灰第147章 翻脸无情第6章 交易第53章 初战失利第52章 两强之战8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05章 有得有失第177章 小常原之战1第56章 不分敌我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94章 速度赛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117章 绝杀第122章 息兵罢战第33章 不相为谋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6章 武装游行第181章 “名将”陨落第28章 长久之计第93章 溃逃第189章 土火箭第167章 陆海之争第187章 男儿膝下有黄第4章 打劫目标第43章 叛徒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99章 夜袭2第50章 火器第62章 总结第202章 最后堡垒第75章 大出所料第45章 偷鸡不成第65章 扑城第71章 事有诡异第18章 老调重弹第189章 土火箭第49章 满门尽屠第64章 肥肉第97章 破寨第97章 定策解围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65章 冒险第60章 鞑子避战第94章 一触即发第16章 纠结第217章 皇长子
第109章 最后的疯狂第225章 班底第187章 大裁军第96章 纵虎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98章 入瓮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12章 夜袭2第6章 磨刀霍霍第84章 城破第209章 老对头的命运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76章 便宜可捞第60章 石桥攻防战、震怒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231章 拍卖第39章 蒙古八旗第67章 不得不战第214章 罢兵第8章 侥幸成功第15章 寻仇第194章 双风贯耳第93章 三顺王第91章 单挑第47章 蛇鼠一窝第13章 单刀赴会2第194 格杀令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02章 大捷第58章 可悲可喜第103章 庆捷第49章 官军阻路第11章 宿命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138章 兵驻武昌厉兵秣马第92章 炮袭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79章 依旧不休第8章 势如破竹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119章 背叛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2章 蓟辽粮荒第144章 首尾两端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122章 不是结束的结束第187章 大裁军第35章 陇州之战2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2章 弃卒第121章 炮灰第147章 翻脸无情第6章 交易第53章 初战失利第52章 两强之战8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105章 有得有失第177章 小常原之战1第56章 不分敌我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94章 速度赛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117章 绝杀第122章 息兵罢战第33章 不相为谋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86章 武装游行第181章 “名将”陨落第28章 长久之计第93章 溃逃第189章 土火箭第167章 陆海之争第187章 男儿膝下有黄第4章 打劫目标第43章 叛徒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99章 夜袭2第50章 火器第62章 总结第202章 最后堡垒第75章 大出所料第45章 偷鸡不成第65章 扑城第71章 事有诡异第18章 老调重弹第189章 土火箭第49章 满门尽屠第64章 肥肉第97章 破寨第97章 定策解围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65章 冒险第60章 鞑子避战第94章 一触即发第16章 纠结第217章 皇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