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双风贯耳

同时刁正按照既定的计划,派人前往汉城着令朝鲜国王李倧派兵并且调拨粮草供应大中军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大中军这一次突袭皮岛,其实留在汉城的大中使臣早已知道,但是却并未提前告知朝鲜国王,而是在预定的行动时间到了之后,留在汉城的大中使臣才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朝鲜国王李倧。

李倧现如今得到了大中朝的正式册封,国王的身份在朝鲜国内获得了法理上的认可,大大加强了他对国内的控制力,同时在大中朝使臣的授意之下,他在国内清洗掉了一批坚持效忠建奴的大臣,使得他对朝鲜国的控制力更是加强了不少。

得知大中朝派兵渡海突袭皮岛,这件事无疑像是给朝鲜国打了一针兴奋剂一般,朝鲜国君臣上下都意识到,满洲鞑子的好日子到头了,大中朝只要在皮岛站住脚跟,那么建奴便肯定会像之前毛文龙所在的东江军时期那样,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也正是朝鲜脱离建奴控制的最好时机,所以李倧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便在朝鲜调集兵力和粮秣,运往铁山。

对于朝鲜兵,刁正根本就没指望他们能发挥多大作用,之所以令朝鲜国出兵,最重要的是大中军在今后一段时间,要依靠朝鲜国来为他们分担一部分后勤支援的担子,减轻对于山东方面后勤输送的压力,至于那些朝鲜兵,打仗是肯定不成的,不过却可以让他们作为辅兵,帮着大中军输送粮秣物资,修路筑垒,干这样的杂活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随着辽东东线战火的燃起,建奴方面便彻底乱了手脚,虽然皇太极和多尔衮不和,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意识到了如果他们接着闹下去的话,那么他们建奴很可能就完蛋了,故此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暂时放下了恩怨,将注意力投注在了宁锦一带的战事上。

罗立这边在锦州刚一动手,皇太极便派出了济尔哈朗率领两万鞑子兵赶往大凌河堡,在背后策应驻守锦州的多尔衮,以期能将大中军挡在大凌河一线,保住整个辽东,这样一来,即便是锦州丢了,他们可以以义州和大凌河堡为支撑,还可以大幅削弱多尔衮的实力。

可是皇太极却没有料到,大中朝会突然间向皮岛、铁山、宣州一带渡海投送大批大中军,在他们的后心上狠狠的楔入了一个钉子。

本来皇太极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大中军可能会效仿当年毛文龙的东江镇那样,在辽东半岛渡海登陆,迫使他们腹背受敌。

但是皇太极和建奴的诸将,都将注意力投在了金州一带,特别是旅顺口一带,他们认为大中朝即便是派兵渡海在辽东登陆,也会首先选择这一带夺取桥头堡,然后朝着北方辽东腹部攻进。

所以皇太极这一年多来,重视的是在金州一带增强兵力,除了在金州布置了近万的兵马之外,还在旅顺口一带设立炮台,试图挡住大中军在这一带登陆,然后利用他们建奴军的机动优势,一旦大中军在旅顺口登陆成功,并且突破了金州的话,他们也可以在金州通往复州、盖州、辽阳一路上层层设防,拖垮在辽东登陆的大中军。

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大中军居然会舍近求远,直接选择在皮岛登陆,然后攻占铁山、宣州等地,这么一来他们在金州的布置便等于白忙活了。

当大中军突然间袭击皮岛,并且迅速夺占铁山和宣州的消息传到盛京的时候,整个建奴的盛京都顿时一片哗然。

皇太极闻讯之后,更是当场险一些吐血,不过即便是如此,也立即便晕了过去。

皇太极绝不是一个笨人,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接过他爹野猪皮的大权,并且掌权这么长时间,他很清楚皮岛和宣州以及铁山等地的丢失,对他们建奴意味着什么。

他之前的一切布置,因为皮岛和铁山的陷落都落在了空地里,整个在辽东半岛金州一带布置的兵力非但没有防住大中军在侧后给他们腰里面来一刀,而且还成了孤悬在辽东半岛上的一支孤师。

更让他感到惊悚的是朝鲜本来就不怎么听话,大中军现如今又出现在皮岛,朝鲜肯定也会马上倒向大中朝,帮着大中军来对付他们建奴。

只要这支大中军攻占镇江堡和义州,那么金州的清军便会被堵在辽东半岛上,下一步他们大清的局面就岌岌可危了。

于是被太医好一番急救,才救醒的皇太极,带着有病之身立即下旨,令金州建奴守军马上回援镇江堡,务求要在义州堵住大中军继续朝辽东腹地的进攻。

至于金州,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估计不上了,现如今他们清军实力衰落的厉害,少了蒙古人和汉军旗这些附从军之后,整个满洲旗的旗兵现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人,划拉划拉所有能用的跟役也不过只有十五万人,倾国之力全部调动起来这会儿他们也守不住这么大的辽东半岛,所以现在他们只能采取守势,先收缩起来,然后再谋反击。

如此一来,整个夏季,建奴都不得不东西两路同时用兵,来抵抗大中军对辽东的攻势。

在辽东征伐战开始之后,大批大中军开始源源不断的从东西两路开入到辽东之地,先是罗立的左路军势如破竹一般的攻克了锦州,接着在五月中旬,得到了后续兵力的增援之后,罗立又开始率军对大凌河堡一带的建奴军发动了攻势。

建奴试图依靠大凌河堡一带的地形,阻挡住大中军渡过大凌河,但是这个时候蒙古人却也开始行动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来帮着建奴对付大中军的,而是调转过来头,开始帮着大中军对付起了他们的旧主子。

数个部落的近万蒙古骑兵在喀尔喀部一带集结,呼啸着杀入到了建奴的控制区之内,趁着建奴将主要兵力都放在大凌河和义州一带的时候,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杀入建奴的控制区,只要见到建奴的村落便尽屠之,直杀的满洲旗人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蒙古人的背叛更是让建奴的局势雪上加霜,刚刚新败的多尔衮不得不率兵去对付这些蒙古人,仅剩下济尔哈朗继续在大凌河堡一带和大中军对抗。

可是兵力和火力上济尔哈朗所部根本都不占优势,几经交手之后,济尔哈朗连战连败,最终被压缩到了大凌河堡之中。

罗立率领三万多大中军,一下将大凌河堡包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从锦州方向调来了近百门重炮,架设在了大凌河堡城外,对大凌河堡展开了一场持续七天时间之久的连续炮击。

济尔哈朗领兵死守大凌河堡,他也终于品尝到了大中军炮火的厉害,这七天之中,大中军的重炮几乎不分昼夜的轮番对着大凌河堡轰击,这一次罗立本着尽量少付出伤亡的代价,充分发挥大中军火力的优势,尽可能多的杀伤建奴军的原则,这七天里也不组织正儿八经的强攻,只是反复的用大炮轰击大凌河堡,打的守城的建奴兵是血肉横飞,却无可奈何。

这七天之中,被打急眼的济尔哈朗多次派兵出城试图逆袭大中军的炮阵,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大中军的火枪手以排枪战术给打了回去,出城的建奴除了丢下一地的尸体,一点也没有能摸到炮阵的边,反倒是让大中军斩了不少的脑袋,密密麻麻的挑在了城外。

趴在崩塌的城墙上,建奴兵将心惊胆寒的看着城外那些如林一般树立的木杆,每个木杆上面都挑着一颗建奴兵的人头,这士气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早已经是跌到了裤裆里面了。

不停的炮击使得大凌河堡之内根本没有安全之地,所有堡内之人,随时都担心着头顶会落下炮弹,整夜整夜的不敢睡觉,熬鹰一般的被熬了七天之后,城内的建奴军精神彻底崩溃了。

到了第八天的时候,大凌河堡本来就不算多坚实的城墙,这个时候简直变成了要饭花子的裤子,被大炮轰的是千疮百孔,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坍塌,早已起不到应有的防御作用了。

虽然这七天之中,济尔哈朗每天都派人不断的修复炮损城墙,可是他们的修复速度远赶不上大中军炮击的速度,而且大中军每每都在建奴军试图抢修城墙的时候,进行集火炮击,大量的杀伤暴露的建奴军,使得建奴军死伤惨重。

第八天一早罗立最后一次下令对大凌河堡发动了急促射,大致半个小时的炮击之后,早已准备好的数支人马同时开始对大凌河堡发动了进攻,早已被熬趴下的建奴军再也挡不住大中军的进攻,短短半天时间大凌河堡被大中军从三个方向几乎同时攻破。

近万大中军兵将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的灌入到了大凌河堡之中,入城之后沿途逢人便杀见人便砍,即便是一些建奴兵弃械投降,也根本不管,杀红眼的大中军兵将呼啸而过,留下的只是一地的尸体。

当战事结束之后,整个大凌河堡之中的近万镶蓝旗所部旗兵和堡内的居民,仅仅生擒了不到千人,其余的全部被屠杀一空,即便是这不足千人的俘虏,在战事结束之后,也立即被罗立下令拉出城外,仅留下了百十个汉人,其余的也尽数屠杀在了城外。

奴酋济尔哈朗坚持到了最后,但是也死于了乱军之中,尸体战后才被清理出来,但是在找到他的尸体的时候,济尔哈朗的尸体也早已支离破碎,只剩下了一条大腿和半条胳膊。

但是反观大中军,在大凌河堡一战之中,却仅仅付出了不到七百人的伤亡代价,其中阵亡不足二百人,其余的大部分在接受救治之后,还可以返回军中继续服役。

大凌河堡之战,可谓是一场大捷,几乎摧垮了建奴在辽东西部的全部抵抗力量,使得辽东西线战事彻底倒向了大中军这边。

第14章 落脚之地第62章 标枪逞威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59章 石桥攻防战、死神之镰第119章 搂草打兔子第77章 现身说法第218章 美洲第63章 城门2第142章 缴获甚巨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112章 大军来犯第2章 蓟辽粮荒第22章 小试牛刀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84章 恍如隔世第96章 奋起余勇第123章 李家主将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61章 退缩第23章 交货第60章 弃城第180章 督师被俘第29章 分道扬镳第51章 两强之战7第41章 骑战2第90章 皇太极的恐惧第137章 多喜临门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34章 朝议3第156章 新年攻势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122章 坚堡第65章 下场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5章 夹生饭第63章 局面转换第64章 建奴破关第74章 忠奴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174章 西方造船师第66章 意外收获第135章 破庄第90章 兵抵汉水第94章 伊河之屠第52章 两强之战8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32章 打上门来第59章 火药困局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37章 安逸第36章 去留自便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178章 雨夜第165章 完胜第45章 京师第26章 倒贴女奴第130章 遇阻第179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9章 绑票第40章 告慰苦主第56章 水坝第67章 纷杂局势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71章 事有诡异第86章 老农第44章 标枪第233 登基.双喜临门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67章 纷杂局势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06章 败退过河第120章 官道口决死战3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战2第45章 京师第137章 多喜临门第96章 逼上梁山第87章 新作物第12章 断然拒绝第20章 火力输出第73章 斥候的对决2第145章 投靠者第237章 大阅兵4第187章 男儿膝下有黄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48章 前途未卜第42章 极其无耻第54章 肉盾第74章 通州会战1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116章 袭击者第59章 献计第56章 水坝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25章 难民潮第76章 需求、给予第186章 多喜临门
第14章 落脚之地第62章 标枪逞威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59章 石桥攻防战、死神之镰第119章 搂草打兔子第77章 现身说法第218章 美洲第63章 城门2第142章 缴获甚巨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112章 大军来犯第2章 蓟辽粮荒第22章 小试牛刀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84章 恍如隔世第96章 奋起余勇第123章 李家主将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61章 退缩第23章 交货第60章 弃城第180章 督师被俘第29章 分道扬镳第51章 两强之战7第41章 骑战2第90章 皇太极的恐惧第137章 多喜临门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34章 朝议3第156章 新年攻势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122章 坚堡第65章 下场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5章 夹生饭第63章 局面转换第64章 建奴破关第74章 忠奴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174章 西方造船师第66章 意外收获第135章 破庄第90章 兵抵汉水第94章 伊河之屠第52章 两强之战8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32章 打上门来第59章 火药困局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37章 安逸第36章 去留自便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178章 雨夜第165章 完胜第45章 京师第26章 倒贴女奴第130章 遇阻第179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9章 绑票第40章 告慰苦主第56章 水坝第67章 纷杂局势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71章 事有诡异第86章 老农第44章 标枪第233 登基.双喜临门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67章 纷杂局势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06章 败退过河第120章 官道口决死战3第121章 崇祯遗孤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战2第45章 京师第137章 多喜临门第96章 逼上梁山第87章 新作物第12章 断然拒绝第20章 火力输出第73章 斥候的对决2第145章 投靠者第237章 大阅兵4第187章 男儿膝下有黄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48章 前途未卜第42章 极其无耻第54章 肉盾第74章 通州会战1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116章 袭击者第59章 献计第56章 水坝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25章 难民潮第76章 需求、给予第186章 多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