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皇太极的恐惧

而且这个时候山海关之内又传来消息,说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在歼灭了阿巴泰所部之后,已经集结了四万大中军精锐兵马,也赶至了山海关一带,使得山海关一带的大中军兵力激增到了十万(消息有很大的水分,实际上即便是加上吴襄麾下的两万明军在内大概也就是七万人还有点不足!)

皇太极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破关进而控制燕云之地的幻想到此也就彻底破灭了,大中军的战斗力之强悍,现在他们都彻底领教了,而且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些奴酋们,都已经彻底看出来,以他们建奴军的战斗力,一比一的情况下,绝对不是大中军的对手,别看他们现在还有十二万兵马,似乎在兵力上占了点优势,但是实质上他们都明白,在大中军主力抵达山海关之后,他们这一次再无机会攻入山海关,将大中军击败并且控制住燕云之地了。

所以现如今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接着在山海关打下去吗?为了什么?目的又是何在?在大中军主力进抵这里之后,想占燕云之地,那是笑话,攻破山海关有可能吗?估摸着没有!所以留在这里继续打山海关,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十几万人马人吃马嚼,天天要消耗多少粮食?留在这里只是空耗他们大清本来就不厚实的底子。

但是现在撤吗?这也不好说,他们建奴自起兵之时,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呀!就这么撤走的话,任皇太极、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多铎……等一众奴酋,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特别是皇太极,他身为大清皇帝这次御驾亲征,屁毛没有捞着,只打下了个宁远城,还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连他儿子武亲王豪格,这会儿都生死不明,不知下落,现在宣布撤兵,对于皇太极在大清的地位来说,无疑将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虽然这些年来,他已经清除掉了对他威胁甚大的莽古尔泰、阿敏等不太听话的兄弟,巩固了他在大清的皇权,可是这一次铩羽而归的话,对他来说同样无法对族内那些臣子们交代。

特别是这次南下以来,仗基本上都是多尔衮他们在打,他皇太极除了在打宁远的时候,坐镇指挥了一下,剩下的基本上他都没有出什么力气,刚刚领兵抵达山海关,这便收到了阿巴泰全军覆没的噩耗,他便马上卷铺盖要回家洗洗睡了,这种事情回去之后,说出来都觉得丢人。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太极非常恐惧的事情,在这次南下之前,蒙古诸部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异心,消耗了他很大的工夫和力气,才算是按住了这些蒙古诸部,另外他又为了对付刑天军,组建了汉八旗,大大的扩张了汉八旗的兵力。

历史上建奴入关的时候,虽然也成立了汉八旗,但是汉八旗每旗兵将也不过只有区区三千人左右,整个汉八旗历史上在入关的时候,也不过两万五千人不到,但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之中,皇太极在从多尔衮哪儿了解到了刑天军火器厉害之后,为了对付刑天军,极力的扩张了汉八旗的实力,现如今汉八旗的兵力直追他们满洲八旗,甚至于还超出他们满洲八旗的兵力一些。

虽然这会儿随军南下的蒙古八旗和汉八旗都损失很大,但是他们满洲八旗也覆没了整整一旗的兵将,皇太极其实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们清军已经不可能再按照原定的计划攻入关内,占领燕云之地了,最佳的选择就是立即壮士断腕,放弃继续攻打山海关,立即收兵回撤到辽东去,休养兵马,重新囤积实力,今后找机会再跟大中军讨还这次的“血债”。

但是皇太极同时也意识到,此战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已经败了,如果就这么撤回辽东的话,那些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的蒙古人还有汉人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听他们建奴主子的话吗?皇太极在内心之中扪心自问了一下,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

蒙古诸部那些旗主们,根本就是首尾两端的小人,他们之所以听从他们建奴的话,除了是因为他们蒙古诸部相互倾扎之下,内部极不团结使得他们建奴才有机会分别击败他们,迫使他们接收他们建奴的指挥,但是他们建奴对于蒙古诸部的控制,始终没有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蒙古八旗的建立,也基于利益上的合作关系。

这些蒙古旗主们其实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前他们发现大明朝其实是一个虚弱的大汉,看上去庞大健壮举世无匹,但是实质上却很虚弱,而建奴一方虽然看似弱小,但是却比起大明这个虚弱的大汉,要强悍许多,他们这些蒙古人既打不过大明,又不是建奴的对手,所以他们便两者相较之下,只能选择听建奴的话,跟大明朝作对,跟着建奴欺负大明,虽然他们很清楚建奴是把他们当枪杆子使,当炮灰用,但是跟着建奴干活,好歹能打胜仗,打了胜仗之后,他们的建奴主子吃肉,而他们这些蒙古诸部,好歹能被主子施舍一点吃剩下的骨头,喝一口肉汤,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两族是利益的关系。

上一次多尔衮领兵入关的时候,这些随征的蒙古旗主们便已经发现,中原大地之中,出现了一支可以和建奴相对抗的力量,那就是当时还没有完全崛起的刑天军,刑天军当时在肖天健的率领之下,仅以弱势兵力,便打的多尔衮他们这么多建奴军不敢与之拼命,所以蒙古八旗的那些旗主们当时便发现,今后搞不好这肖天健和他麾下的刑天军,将会是下一个崛起的巨大势力,完全可能和建奴分庭抗礼,再加上当时刑天军已经有王承平和李凌风在宣大以及晋北靠近蒙古草原的地方出没,时不时的会以马贼的身份突入到草原之中,对他们这些蒙古部落进行抢掠屠杀,某种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他们蒙古人的生存,而且控制住了他们蒙古人和内地通商的渠道,这样一来便威胁到了他们蒙古人今后的生存空间。

一些蒙古旗主便在那一次出关之后,动起了小心思,开始安排人暗中去晋北跟当时的刑天军联络,以骡马牛羊来从晋北的刑天军手中交换一些茶叶、食盐抑或是粮食等物,一方面满足他们族人的需要,一方面也想暗中交好刑天军,给他们留条后路。

可是他们的小动作很快便被奴酋皇太极给发现,立即便以雷霆手段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打击,还派人灭掉了几个不太听话的蒙古部落,让这些蒙古人明白,暂时他们还必须要听建奴的话,必须要臣服于建奴,他们方能生存,所以这些被皇太极收拾了一番的蒙古旗主们,赶紧表示效忠于皇太极他们这些建奴,这才没有被皇太极继续打击。

但是这一次……皇太极想起来就觉得头疼,不光是蒙古八旗的事情,还有汉军旗这边,虽然他没有见到那些汉军旗的兵将们直接表露出什么要造反的意思,但是从那些汉军旗兵将的眼神之中,他还是看出这些人在看他们这些建奴的时候,眼神中已经少了一丝以前的那种驯服,单单是这一点,他就可以联想到这些汉兵们想的什么。

以前这些汉军旗的汉人们怕他们,那是被他们打怕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败仗,使得这些汉人内心之中产生了对他们建奴的恐惧,渐渐的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在他们眼中,建奴是这个世上最厉害的人,所以只要想活,便要听他们的话,所以虽然建奴重新将他们武装了起来,但是内心对建奴的恐惧却让他们在建奴面前,一个个都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建奴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做,不敢说半个不字,哪怕是逼着他们去死,他们也不敢掉头反抗,只能老老实实的去死,因为他们太害怕他们这些建奴了。

但是今天事情已经不同了,这些早已驯服的汉人,突然之间发现了这世上其实建奴并不是最厉害的,他们汉人之中居然也有人比建奴厉害,不是他们汉人打不过建奴,而是当官的不行,换成了大中军之后,其实这些建奴并不可怕,他们同样在大中军面前,也会吃瘪,也会打败仗,甚至于还被人家打的很惨。

所以这些早已驯服的汉兵们,内心之中便有点活泛了起来,虽然明处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皇太极从他们的眼神之中,还是看出了一丝不逊的神色,这令皇太极非常不安。

他们建州兵自从当年他们老爹野猪皮以十三副甲胄起兵以来,几十年征战打出来的威风,在天下人心目中塑造出来的那种刚硬的外壳,今日却在山海关面前撞了个粉碎,甚至于数万建奴军好不容易入关之后,却被人家轻松的一口吃掉,甚至连骨头渣都没给他们留下来。

所以皇太极虽然担心他儿子豪格的安危,但是他最担心的是一旦这个时候他灰溜溜的夹着尾巴率兵回师辽东之后,这些曾经早已被他们建奴的人们,便不再像以前那样驯服了,一旦那样的话,仅凭着他们总人口不到二十万的鞑子,还能震慑住这些异族的人们吗?

所以貌似现在他们撤兵,是保存了实力,但是实质上带着这些人回去之后,却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

所以在得知阿巴泰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建奴军中是一片哀声,就连建奴自己的人,都萌生了退意,更不要说那些蒙古人还有汉人了。

于是清军大营之中立即响起了一片要求撤兵的声音,但是出人预料的是奴酋皇太极这一次居然力排众议,下旨绝不能退兵,必须要接着打下去,甚至于皇太极不惜将他麾下的那些大将们暗中招致他的王帐之中,对这些人说出了他们的担心。

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这些奴酋们听罢了皇太极的担心之后,也都立即改变了主意,不再继续提出撤兵的要求了。

如此一来,皇太极先是统一了内部的意见,有了代善等众将的支持之后,那些蒙古人和汉军旗的兵将的意见便无法撼动他们主子的决心了。

于是皇太极在大帐之中召集起了所有旗主,先是将那些提出撤兵的人怒骂了一阵之后,然后告诉他们,如果谁要是再敢提出这个时候撤兵的要求,那么便立即砍了他们的脑袋,如此一来,虽然那些蒙古旗主和汉军将领还是不服,但是看到这些建州奴酋们一个个都下定了决心,于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闭上了他们的嘴巴。

十余万建奴大军于是便在山海关外又一次拉开了阵势,做出了要继续强攻山海关的架势,一批批各旗兵马,再一次被拉到了战场上,一门门大炮也被奴兵们推出了大营,架设在了大阵之后缓缓的扬起了炮口。

第138章 援军纷至第69章 看破第210章 绝地反击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19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168章 火炮发威第19章 官兵如匪第14章 损失惨重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151章 千金宝贝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33章 危局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70章 背叛第149章 羡慕第79章 依旧不休第210章 绝地反击第85章 美人计第101章 以身涉险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113章 乡兵队第119章 官道口决死战2第10章 转战阳城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128章 炮营驾到第5章 密道第62章 标枪逞威第49章 满门尽屠第61章 退缩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3章 侥幸退敌第59章 献计第123章 李家主将第29章 再战石桥第175章 经济围堵第201章 虎大威之败第181章 “名将”陨落第10章 宿命?第73章 家宴?第98章 入瓮第44章 头疼之事第12章 断然拒绝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9章 时局第151章 巧匠第86章 激辩1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62章 收复失地第126章 无毒不丈夫第125章 觐见第93章 三顺王第227章 大中国第117章 任凭处置第109章 劝降第132章 朝议第112章 毒计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74章 诱惑第16章 同仇敌忾第9章 时局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27章 忠烈之臣第58章 决胜3第63章 奏捷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189章 杀福王第50章 其人之道第65章 任重道远第42章 内丘之战3第141章 刺第4章 打劫目标第92章 炮袭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47章 实兵对抗第9章 战略失误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73章 要死要活第150章 全胜第107章 敲诈勒索第177章 小常原之战1第101章 大帅有请第212章 再下两城第173章 困兽之地第198章 比拼脚力第57章 亡命一击第26章 赠美第22章 小试牛刀第203章 处处受阻第136章 人选第1章 乌龙之战第92章 出关决战第18章 行赏第62章 整顿矿点第206章 剑指台湾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49章 满门尽屠
第138章 援军纷至第69章 看破第210章 绝地反击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19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168章 火炮发威第19章 官兵如匪第14章 损失惨重第105章 兵至高岭第151章 千金宝贝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33章 危局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70章 背叛第149章 羡慕第79章 依旧不休第210章 绝地反击第85章 美人计第101章 以身涉险第38章 留发不留头第113章 乡兵队第119章 官道口决死战2第10章 转战阳城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128章 炮营驾到第5章 密道第62章 标枪逞威第49章 满门尽屠第61章 退缩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3章 侥幸退敌第59章 献计第123章 李家主将第29章 再战石桥第175章 经济围堵第201章 虎大威之败第181章 “名将”陨落第10章 宿命?第73章 家宴?第98章 入瓮第44章 头疼之事第12章 断然拒绝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9章 时局第151章 巧匠第86章 激辩1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62章 收复失地第126章 无毒不丈夫第125章 觐见第93章 三顺王第227章 大中国第117章 任凭处置第109章 劝降第132章 朝议第112章 毒计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74章 诱惑第16章 同仇敌忾第9章 时局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27章 忠烈之臣第58章 决胜3第63章 奏捷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104章 焦头烂额第189章 杀福王第50章 其人之道第65章 任重道远第42章 内丘之战3第141章 刺第4章 打劫目标第92章 炮袭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47章 实兵对抗第9章 战略失误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73章 要死要活第150章 全胜第107章 敲诈勒索第177章 小常原之战1第101章 大帅有请第212章 再下两城第173章 困兽之地第198章 比拼脚力第57章 亡命一击第26章 赠美第22章 小试牛刀第203章 处处受阻第136章 人选第1章 乌龙之战第92章 出关决战第18章 行赏第62章 整顿矿点第206章 剑指台湾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49章 满门尽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