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觐见

宋献策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用精通占卜,并且利用这种手段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的骗子罢了,也不能说他没有一点本事,比起常人眼光还是要强一些的,而且很会察言观色,所以自从投靠了李自成之后,因为他巧舌如簧,深得李自成的信任,许多事情都要问计于宋献策。

宋献策之所以鼓动李自成称帝,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他对肖天健很是不满的缘故,本来宋献策和牛金星相识,而且颇受牛金星的重视,为此牛金星投靠肖天健之后,私心作祟之下,为了在肖天健手下获得更加巩固的地位,想要拉宋献策入伙,成为他的助力,于是曾经向肖天健举荐宋献策。

但是牛金星却没有料到肖天健对于半身弄鬼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他更欣赏的是堂堂正正一枪一刀的来打天下,所以对于牛金星的举荐并未重视,结果是宋献策巴巴的等着肖天健派人来请,期待着能进入刑天军之中,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混个一官半职,从此之后光宗耀祖,但是没成想等来等去,肖天健却根本就没有理他这个茬,在牛金星举荐了宋献策之后,对其视若罔闻,根本就没有派人去请宋献策出山。

宋献策得知肖天健根本就没有兴趣搭理他之后,失望之余便对肖天健心怀恨意,心道既然你姓肖的不待见老子,老子岂能吊死在你这棵歪脖树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思量再三之后,大明朝廷肯定是不成了,至于建奴宋献策是根本没有考虑,这个时候天下尚有和肖天健一较高下的似乎也只有李自成了,于是干脆宋献策便直奔汉中,在经人举荐之后,投到了李自成门下。

经过很短时间,宋献策便在李自成手下脱颖而出,成为了李自成最重要的谋臣,当得知肖天健在南京称帝建立大中朝的消息之后,宋献策便鼓动李自成也在陕西称帝,一是希望李自成起码在名头上不输于肖天健,能在名义上跟肖天健平起平坐,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希望李自成能利用这个称帝的身份,招募更多的兵马于肖天健抗衡,总之宋献策是想要给肖天健添堵,以报肖天健对他不闻不问之仇。

但是宋献策在鼓动李自成称帝之后发现,这么做其实相当愚蠢,以李自成的实力,现在根本已经没法和肖天健相抗衡了,肖天健实质上已经统治了山西、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以及辅南等地,甚至于连陕北一带,也已经成了肖天健的势力范围,其实力已经远超李自成十倍甚至于百倍有余,所以李自成想要和肖天健对抗,基本上毫无胜算可言。

李自成唯一夺取天下的机会便是利用肖天健率兵北伐这个空档,能在短时间之内攻入河南和湖广之地,抄了肖天健的后路,但是让宋献策没有想到的是大中军的凶厉程度超出了他的预计。

潼关和郧阳两战,大顺军都是在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却反被兵力很少的大中军给打的大败亏输,非但没有能成功攻入河南和湖广之地,相反连汉中一带也遭到了大中军的报复性袭击,连他们的根基之地,也被大中军搅了个天翻地覆。

虽说看似李自成仅半年间,势如破竹的拿下了陕西西部等地,获得了不少的地盘,但是宋献策很清楚这些地方不管是人力还是财力乃至是物力资源,都根本不足以支撑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大中朝相对抗。

而且他也看出来李自成对于手下那些大将并没有像肖天健那样的控制能力,他那些手下的大将,虽然不能说各个都是庸才,但是却基本上都是残暴不仁之辈,为了扩张实力,他们对于新占之地非但没有休养民生,相反比起大明的横征暴敛还要加一个更字,他们不断扩兵的结果是便需要更多的粮食物资供应,陕西的百姓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天灾人祸,早已是苦不堪言了,有限的富户虽然还有一些积蓄,但是大顺军所过之处,陕西的富户几乎被一扫而空,被杀了个干净,单抢富户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他们转而对普通百姓下手,青壮被裹挟入军,老弱被弃之荒野,军纪败坏到了极点。

为此宋献策还多次提醒李自成,这么一直扩军不是办法,而且请李自成要对控制区内采取休养民生的政策,严控军纪,否则的话定会闹得天怒人怨,最终失去民心。

但是在这件事上,李自成却并没有听宋献策的,虽然李自成也下旨要求麾下兵将严格军纪,不得祸害民众,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李自成一直想要尽快壮大起来,获得和大中朝相对抗的能力,对于停止扩军这件事,李自成并未采纳宋献策的建议,而是一意孤行,继续不断的扩张兵力,如此一来什么息养民生都成了空谈,他们的行动几乎彻底破坏了陕西境内的农业和商业,使得本已残破不堪的陕西更加变得荒凉了起来,民心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对大顺军一呼百应了,甚至于一些地方的民众为了自保,联乡结寨组织武装,开始和大顺军相对抗了起来,也从根本上彻底的动摇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在陕西的统治。

现如今当听闻肖天健领兵,先是在通州、山海关大败建奴大军,接着便又轻松取下了大明京师北京城,这一下宋献策便马上意识到,李自成已经完了!

当李自成派人召见他的时候,宋献策来到了李自成的“宫中”面见了李自成,听罢了李自成的问计之后,宋献策立即便看出了李自成已经萌生退意,已经不再幻想着和肖天健争夺天下了。

事已至此,宋献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辅佐李自成重振实力,于是宋献策考虑再三,给李自成提出了一个建议。

李自成听罢之后,先是勃然大怒,险一些让人将宋献策推出去砍了宋献策的脑袋,但是在宋献策的规劝之下,李自成也不得不承认眼下宋献策的建议,可能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于是李自成在七月末的时候,再一次派出了田见秀,令其赶赴北京面见肖天健。

(为了新书,这两天严重失眠,整个脑子都乱哄哄的!总想理清头绪,却偏偏越理越乱!罢了!还是先写老书,今天两更!这章字数太少了,没法给弟兄们交代!)

第87章 有根有据第78章 噩耗第205章 绞肉机第115章 怎么搂钱第27章 剑指何处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26章 剑锋再露第183章 贵客临门第143章 挽留第180章 招安风波第123章 各地局势1第15章 巡视第50章 献策第72章 斥候的对决第117章 官道口决死战1第180章 李信第62章 整顿矿点第39章 突袭第188章 石冉第94章 伊河之屠第15章 求援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152章 改编第46章 检验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188章 石冉第70章 再生一计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2章 总结第131章 守备之死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25章 李闯重振第2章 蓟辽粮荒第93章 溃逃第111章 正主失踪第20章 火力输出第162章 不幸言中第183章 杞县会战1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99章 夜袭2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62章 城门1第7章 大意第54章 逆攻第61章 转怒为喜第86章 磨刀霍霍第70章 背水一战第124章 报复第94章 炮轰襄阳第190章 追责第139章 杀鸡儆猴第99章 夜袭2第71章 事有诡异第110章 降将第2章 蓟辽粮荒第2章 兵至韩城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6章 阴沟翻船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63章 强攻敌营1第21章 服软告饶第15章 巡视第53章 石桥攻防战3第173章 国子监太学院第155章 来而勿忘非礼也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206章 叱令第129章 妖言惑众第30章 悍勇知县第140章 红石山2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171章 骁将第187章 大裁军第117章 任凭处置第103章 庆捷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99章 决战之地第172章 好事成双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71章 以走代战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73章 山雨欲来第30章 悍勇知县第123章 北方战区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1章 少年营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111章 杀俘第6章 磨刀霍霍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40章 收心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64章 风声鹤唳第177章 困兽之斗第94章 伊河之屠第29章 守财奴第163章 阳谷县第221章 定淮门
第87章 有根有据第78章 噩耗第205章 绞肉机第115章 怎么搂钱第27章 剑指何处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26章 剑锋再露第183章 贵客临门第143章 挽留第180章 招安风波第123章 各地局势1第15章 巡视第50章 献策第72章 斥候的对决第117章 官道口决死战1第180章 李信第62章 整顿矿点第39章 突袭第188章 石冉第94章 伊河之屠第15章 求援第17章 共同的敌人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152章 改编第46章 检验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188章 石冉第70章 再生一计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2章 总结第131章 守备之死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25章 李闯重振第2章 蓟辽粮荒第93章 溃逃第111章 正主失踪第20章 火力输出第162章 不幸言中第183章 杞县会战1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99章 夜袭2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62章 城门1第7章 大意第54章 逆攻第61章 转怒为喜第86章 磨刀霍霍第70章 背水一战第124章 报复第94章 炮轰襄阳第190章 追责第139章 杀鸡儆猴第99章 夜袭2第71章 事有诡异第110章 降将第2章 蓟辽粮荒第2章 兵至韩城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6章 阴沟翻船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63章 强攻敌营1第21章 服软告饶第15章 巡视第53章 石桥攻防战3第173章 国子监太学院第155章 来而勿忘非礼也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206章 叱令第129章 妖言惑众第30章 悍勇知县第140章 红石山2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171章 骁将第187章 大裁军第117章 任凭处置第103章 庆捷第113章 金屋藏娇第99章 决战之地第172章 好事成双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71章 以走代战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73章 山雨欲来第30章 悍勇知县第123章 北方战区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91章 少年营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111章 杀俘第6章 磨刀霍霍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40章 收心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64章 风声鹤唳第177章 困兽之斗第94章 伊河之屠第29章 守财奴第163章 阳谷县第221章 定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