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划分守地

吴襄听罢之后,果真很是欣慰,这一下他的心可以放到肚子里面了,大明他是指望不上了,现如今只能指望大中了,而大中军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的统帅之下,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山海关一带,可见他们对建奴的重视,只要他们大中军能来,那么一大中军的实力,还真就不怵这些建奴大军,他也看出来了,大中军的兵力是实打实的,有一个算一个,辅兵很少,基本上都是可披甲上阵的精兵,虽然明面上兵力弱于建奴一方,但是单从战兵的实力来说,他们如果全军开拔到这里的话,只比建奴要强,而且他看得出,大中军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比起建奴那边更要团结,可谓是上下一心,军令一出如山倒,大中兵将无不悍勇上阵,所以这一战前景对他来说,是非常光明的。

所以吴襄连连称谢,表示他非常放心,现如今御守山海关,他就要摆脱大中军了,说话间便有人传来消息,说大中左路军元帅阎重喜以及监军卢象升已经率领余部,过了石河,即刻便可抵达山海关。

于是吴襄和王承平都对部下稍作安排之后,便立即出营连夜迎向了阎重喜和卢象升前来的方向,并且很快便在关下接住了阎重喜和卢象升。

吴襄对大中军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是没话说的,昨日他们还在抚宁卫驻扎,今天仅仅一天时间,便长驱百余里,全军赶至山海关,可见的这大中军号称铁腿,还真不是吹的,而且他们这次前来,并非是轻装前来,而是包括军中所有辎重以及重炮车辆,全部都随军赶到了这里,是拥有着完善而且全面的战斗力的,这一点却不是一般军队可以办到的,基本上步兵和辎重的行进速度,已经赶上了大明军队骑兵的行军速度,吴襄不能不表示叹服。

阎重喜和卢象升也得知了吴襄亲自出迎,于是立即便客气的迎住了吴襄,双方自然少不了寒暄一番,但是眼下毕竟是军情紧急,他们倒也没有太多废话,马上便将话头扯到了当下换防的事情上。

按照冯卫汉给吴襄出的主意,吴襄并未公开宣布投降大中军一方,而是以不敌大中军的名义,弃守了部分山海关一带的关城,被大中军夺取!

所以今日之战下来,吴襄一边犒劳驰援的大中军兵马,一边便派出了信使,朝着京师赶去,告知大明朝廷,说他在山海关遭遇到了建奴大军和刑天贼军的夹击,使得他腹背受敌,力战之下,不敌刑天贼军,部分山海关关口和城墙被刑天贼夺占了去,但是他还率兵控制着山海关主城,继续对建奴军和刑天贼两军进行抵抗,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他要死守山海关,不管是谁,他都不会投降,总之他会向大明朝廷尽忠,请明思宗朱由检放心。

这些话都是明面上的东西,至于朱由检信不信,那就都由着他了,即便是有锦衣卫缉事告密,但是吴襄和麾下的明军并未改旗易帜,打的还是大明的旗号,这也是一场打不完的嘴官司罢了,朱由检也不敢就轻信锦衣卫缉事的话,就逮杀了在京师里面的吴襄全家,最多也就是加强监视他们罢了。

甚至于连已经赶往喜峰口驻防的周遇吉,也听了卢象升的话,派人给朝廷报信,说刑天军突袭山海关,他无法力敌,但是吴襄以大局为重,为了防备建奴大军入关,派他率领“残部”赶往喜峰口布防,以此来力证吴襄没有判降刑天军,这一下估摸着够大明皇帝朱由检同志糊涂一阵子了。

所以吴襄暂时不用担心他在京师之中的家人的安全,更何况冯卫汉在安排好这边的事情之后,今天便离开了山海关,再一次赶回了京师,去安排暗中保护吴家全家的事情去了,另外还有部分吴襄麾下的明军军将的家人,也在京师,冯卫汉也会安排人予以保护,争取在大中军今后兵至京师之前,将他们的家人暗中提前迁出京师,确保他们的安全。

所以吴襄和麾下的军将们,这一下可以放心了,全力以赴的配合大中军打好山海关这一战就可以了。

对于换防的事情,吴襄和阎重喜商量了一下,明军战力有限,这一点双方都有共同的认知,明军军将们虽然嘴上不服,可是心中却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没有大中军能打,所以吴襄同意,他们山海关的明军将会集中兵力在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以及北翼城这三个关城,以重兵死守这三处地方,同时部分官军则听阎重喜的调遣,配合大中军,充当大中军的辅兵,协防山海关主城以西的边墙,包括南翼城、西罗城在内的几处关城,也交予大中军负责防守。

以他们目前的兵力,虽然得到了大中军一万五千兵将的增强,但是还不足以出关和建奴大军会战,今天这样的逆袭战,是不能再打了,建奴大军吃了一个大亏之后,肯定不会再吃这样的亏了,所以他们的主要精力便是先防住这里,等候中路军和右路军到达之后,再与建奴进行会战,一举将建奴大军打回到辽东去。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是半夜了,但是大中军和大明山海关守军今日在关下取得大捷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立即便传遍了山海关内各地,除了吴襄和大中军方面有意而为之外,许多百姓是自发起来奔走相告,将这个消息连夜便传递到了很远的地方。

所以关内那些靠近山海关一带留下没有逃走的老百姓乃至乡绅们,无不欢呼雀跃,连声叫好,有些乡绅连夜便开始安排下人,把家里面的猪羊赶出来,又起出一些粮食,装满了几坛子的酒水,天一亮便朝着山海关一带赶来,为明军祝捷,虽然他们有点担心大中军会不会来到这里之后,效仿其他地方,对他们这些有钱人抢掠,但是现如今他们也知道国事不可逆转,大明已经完了,现如今如果大中军挡住建奴的话,那么今后他们便要在大中朝治下为生了,所以现如今还不如先去跟大中军讨个好去,所以他们这些乡绅,便也为大中军那边准备了同等的一份祝捷贺礼。

至于老百姓就更好说了,他们才不管谁来执掌天下呢!总之他们最怕建奴鞑子入关,先前他们害怕,都躲着大明守军,不太敢前来助战,可是现如今得知大中军也加入到了战团之中,跟着明军一起打鞑子,所以底气便足了,于是纷纷在乡绅们的组织下,扛起了家伙式子,纷纷也跟着赶往了山海关,打算去为明军或者大中军助战,他们杀敌不成,起码搬运个东西没有问题,为了挡住鞑子入关,老百姓是不遗余力的。

一整天的急行军下来,虽然左路军上下兵将都很疲惫,但是阎重喜考虑到军情紧急,还是下令当晚便开始和明军守军换防,整个山海关城西一带的边关上面,整夜里都是灯火通明,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把整条长城沿线都照的雪亮,星星点点的火光如同一条灯火长龙一般,横亘在山野之间。

不少明军扯下了边墙退出了敌楼,将守御的地点移交给了大中军,而他们则大批开始转向了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之中驻防,部分明军则受命留下,充当大中军的辅兵,帮着大中军守关,这一下把左路军的那些参谋们可忙了个四脚朝天,随着参谋制度的推行,诸军主帅发现一个好处,就是有了这些参谋之后,他们可以少动不少的脑子,也少费不少的力气,将许多事情交给这些参谋部的参谋人员去考虑和安排,而他们只需要对参谋们提出的各种建议,下决断即可,这让他们既少出错,又能偷懒,所以他们又何乐而不为,于是立即奉命也都在各自手下成立了参谋部门,由肖天健抽派了一批参谋,又从诸军之中抽选了一大批有参谋潜质的军官,在诸军之中成立了参谋分部,参谋最低配备到了营一级的单位,下一步肖天健打算将参谋甚至直接配备到连队一级去,来完善参谋制度。

所以像这样换防的事情,阎重喜基本上不必怎么操心,参谋们便拿出了计划和各处守将的人选,阎重喜只需要根据他们的计划,稍作考虑和调整之后,便点头下令执行,故此阎重喜他们这些主将,反倒并不是最忙的人,倒是参谋们一个个忙的是四脚朝天,脚后跟直打后脑勺,颇让卢象升同情这帮参谋人员。

和大中军的有条不紊不同的是明军那边,由于明军没有参谋可言,所以事情基本上要靠吴襄和麾下部将们亲力亲为,去调动人马下达命令,这一晚吴襄和明军部将们个个都忙的是屁滚尿流,但是即便如此,和大中军的有条不紊的接防相比,他们的撤防动作却搞得是一塌糊涂,乱的如同乱麻一般。

许多官兵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换防之后又该去什么地方报到,结果是像一群没头苍蝇一般的在边关一带乱撞,搞得是乌烟瘴气,让不少大中军兵将们看得是直摇头,颇为同情他们。

第75章 丧家之犬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52章 临危不惧第146章 八大王就抚第24章 捷足先登第34章 险胜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111章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第87章 新作物第47章 尔虞我诈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74章 忠奴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33章 英魂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31章 血战小漳河畔第201章 石冉发威第174章 围点打援第74章 诱惑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135章 取士第72章 烦恼第22章 小试牛刀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53章 分兵向西第86章 意义重大第90章 探视第7章 大战四起第187章 向南第15章 寻仇第167章 求援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4章 转送民众第97章 绝非君子第102章 锦州第33章 不相为谋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77章 再有收获第217章 皇长子第144章 少年营第22章 小试牛刀第158章 穷追败寇第119章 官道口决死战2第75章 直逼襄阳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178章 商铺第127章 劝降不成第5章 重拾旧业第113章 乡兵队第98章 铁头的复仇第83章 悲催举人的命运第218章 大战帷幕第79章 依旧不休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191 方向第152章 渐改第65章 两害相遇第68章 强行敲诈第144章 震惊凤翔第114章 迎战第60章 反目成仇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4章 疑兵之计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7第168章 先捏软柿子第30章 各怀心思第14章 切磋第214章 危及洛阳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5章 巡视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63章 奏捷第47章 卢象升的判断第232章 制服控第21章 复合手雷第227章 大中国第43章 杀牛第148章 再探卢象升第205章 奇兵第53章 新式鸟铳第202章 奇怪圣旨第234章 大阅兵第40章 收心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223章 又一个督师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5章 螳螂捕蝉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40章 杀鸡儆猴2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章 闯王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16章 同仇敌忾第222章 忠臣勇将第84章 城破
第75章 丧家之犬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52章 临危不惧第146章 八大王就抚第24章 捷足先登第34章 险胜第185章 信心来源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111章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第87章 新作物第47章 尔虞我诈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74章 忠奴第107章 秉笔太监第203章 建奴命运的裁决第33章 英魂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119章 世事难料第31章 血战小漳河畔第201章 石冉发威第174章 围点打援第74章 诱惑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135章 取士第72章 烦恼第22章 小试牛刀第19章 艰难的抉择第53章 分兵向西第86章 意义重大第90章 探视第7章 大战四起第187章 向南第15章 寻仇第167章 求援第75章 直逼襄阳第44章 转送民众第97章 绝非君子第102章 锦州第33章 不相为谋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77章 再有收获第217章 皇长子第144章 少年营第22章 小试牛刀第158章 穷追败寇第119章 官道口决死战2第75章 直逼襄阳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136章 分兵驻防第178章 商铺第127章 劝降不成第5章 重拾旧业第113章 乡兵队第98章 铁头的复仇第83章 悲催举人的命运第218章 大战帷幕第79章 依旧不休第56章 石桥攻防战6第191 方向第152章 渐改第65章 两害相遇第68章 强行敲诈第144章 震惊凤翔第114章 迎战第60章 反目成仇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4章 疑兵之计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7第168章 先捏软柿子第30章 各怀心思第14章 切磋第214章 危及洛阳第196章 火焚阳城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5章 巡视第178章 卢氏之危第63章 奏捷第47章 卢象升的判断第232章 制服控第21章 复合手雷第227章 大中国第43章 杀牛第148章 再探卢象升第205章 奇兵第53章 新式鸟铳第202章 奇怪圣旨第234章 大阅兵第40章 收心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223章 又一个督师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5章 螳螂捕蝉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40章 杀鸡儆猴2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章 闯王第228章 恐怖军力第16章 同仇敌忾第222章 忠臣勇将第84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