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锦州

整整七天时间,大中军在肖天健的率领之下,出关整整追击了建奴大军七天时间,这一路上,皇太极督兵沿途且战且退,不断派兵殿后拦截尾随追击的大中军,而被皇太极勒令殿后的则多为建奴军之中的汉八旗的汉兵,其余的则是蒙古人和一些被征调来的朝鲜人。

偶尔皇太极还会派一些满洲八旗的旗兵留下殿后,不过这些留下的八旗兵则多为督战之人,见势不好便会立即丢下那些汉兵抑或是蒙古兵还有朝鲜火铳手,骑马飞速逃遁。

这样的结果是建奴残余的那些汉军不断的在后撤的道路上被消耗掉,早已斗志全无的这些汉兵还有蒙古兵,即便是留下殿后,也往往是跟追上来的大中军一个照面之后,便一触即溃,甚至于开始出现了一些留下的汉兵一枪不放,便直接砍掉了监督他们的建奴兵,临阵倒戈投降了大中军的情况,而蒙古人则多是骑兵,被命留下之后,往往马上便拨马奔逃,抄小路逃回了蒙古草原。

建奴彻底的体验到了,被人在后面追杀的滋味,十多万建奴大军四天之后撤回到了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的宁远城,可是到了这会儿,建奴大军却只剩下了不到八万人马,这八万建奴军之中,有四万余人乃是满洲八旗的八旗兵,其余的便是一些跟役、包衣奴,而随军出征的汉八旗的汉兵,在这一路上,基本上被消耗殆尽,除了三顺王侥幸未被大中军给干掉之外,其余李率泰、巴颜等汉八旗的统领,这一路上死的死,亡的亡,等到了宁远的时候,这次入关汉八旗兵马早已基本上不复存在了,至于蒙古八旗,则更是纷纷离队逃回到了草原上去。

皇太极这一路上还是在不断的流鼻血,他的心里面可以说是痛如刀绞一般,想想他们大清自当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时,到现在可以说历经百战不止,虽然有胜有负,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可是自大清立国之后,便再没有打过这样的败仗,在他皇太极的统御之下,他们逐步的将整个辽东明朝的势力肃清,并且将军队扩张到了二十万之众。

可是这一次,皇太极万万没有想到,他雄心千丈,几乎尽起辽东全部可用之兵南下,想要趁此机会入关和大中军争夺天下,但是没成想却棋差一招,在山海关被大中军提前堵住,结果功亏一篑,非但此次南下什么也没有捞到,相反却损兵折将,几乎丢掉了所有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马。

这一路退下来,所有建奴无不如丧考妣一般,当初南下时候的那种锐气,到了这会儿早已被消耗殆尽,只想着赶紧返回他们辽东,再也不要和这些可怕的大中军交手了。

为了拖延大中军的追击,皇太极虽然将一支支汉兵和蒙古兵还有朝鲜人丢下,但是他知道凭借这些已经被大中军吓破胆的杂兵们,是无法阻住大中军的,所以他不得不令麾下的八旗骑兵,也不断缀后对大中军进行袭扰,试图依靠他们强劲的骑兵,来迟滞大中军的追击。

可是让他们失望的是,本来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这些建州骑兵们,居然也没有能展现出他们的凶悍,屡次掉头逆袭,全部都铩羽而归,让他们揪心的是他们发现,大中军时下居然也拥有了一支可以直接和他们相抗的骑兵,这支大中军的骑兵,所展现出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当年大明最强悍的关宁铁骑,甚至于比他们建奴骑兵,也毫不示弱,屡次交手之后,都打的他们的建奴骑兵丢盔弃甲,倒卷而逃。

就连奉旨留下阻击大中军的建奴名将前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在撤离山海关之后的第三天,也在宁远城南三十里处,率领两千建奴骑兵,被大中军大将王承平率领四个营的骑兵堵住,一场厮杀之后,图尔格当场力战身亡,成为了此次撤回辽东路上,建奴损失的身份最高的奴酋,他所率的那支镶白旗的葛布什贤营两千余人,最后只有不到七百人突围逃回了建奴大军之中,使得建奴上下无不震惊。

代善和济尔哈朗多次请命,想要请皇太极放弃后撤,率军回头与追击他们的大中军决一死战,但是皇太极都没有答应。

在亲眼见识过大中军的凶悍之后,皇太极已经看出来,这善用火器的大中军,已经是早非当初关外的关宁军所能比拟的了,面对着大中军那种怪异的阵势,皇太极思量再三,也没有想出好的克敌之策,他们就如同一只会喷火的火龙一般,几乎让人找不到他们的弱点。

而且大中军的将官不似明军将官那样,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大多都惜兵不敢悍战,情势稍有不妙,便纷纷率兵逃窜,根本不顾大局!而大中军这些兵将,在他们的皇上肖天健的统御之下,可以说是如臂使指一般,团结异常,根本无人出现过临阵脱逃的情况,这就让建奴更是无从下手。

在撤退的路上,皇太极曾经派出麾下猛将,被授予巴图鲁之称的鳌拜,率领一支五百人的巴牙喇兵,在路上伏击了一支只有二百多人的大中军前锋,如果换做是明军的话,这二百多人的汉人兵将,碰上他们鞑子最凶悍的巴牙喇兵的话,肯定连一个照面都坚持不住,便会被屠杀一空。

可是让鳌拜大吃一惊的是在他率部突然包围了这支小股大中军前锋的时候,这支大中军的二百余兵将,在眼看逃走无望的情况下,居然毫不放弃,在其一个军将的率领下,猬集在一起,居然和鳌拜所率的这五百巴牙喇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充分利用他们的火器还有方阵,在鳌拜率部猛攻之下,坚持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全部战死,而且这二百多大中军兵将,最终无一人跪地投降,直至厮杀到全部阵亡,而他们区区二百多人,居然在覆没之前,还成功的打死打伤了一百多巴牙喇兵。

巴牙喇兵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建奴之中最最强悍的兵将,不单单只是用勇猛可以形容他们的,这些巴牙喇兵全部都是千里挑一,从建奴各旗之中,挑选出来的最最优秀的兵将,是属于建奴军之中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十分善战,上阵之时更是人人身披三层甲胄,简直就是人肉坦克一般,算是少有的重骑兵了,在对付明军的时候,往往以少量的巴牙喇兵,冲锋之后,明军基本上都招架不住,会发生全军崩溃,这种巴牙喇兵被建奴视作压箱底的宝贝,可是没想到,吃掉小小的一支大中军二百多人的队伍,居然会让他们付出一百多人的伤亡,连鳌拜带兵回到皇太极身边的时候,都跪在地上连连请罪,把皇太极心疼的几乎想要吐血,大骂鳌拜了一通,要不是念及鳌拜这些年来跟着他屡立战功,皇太极真是连杀他的心都有了。

通过这几次和大中军交手,皇太极已经悲哀的发现,他们建州女真人引以为豪的那骑兵战术还有他们的强弓重箭,现如今终于遇上了克星,大中军的步军方阵的战术,让他们毫无办法,哪怕是用上了他们最强悍的巴牙喇兵,在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吃掉对方这么小一支人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不敢想象,如果他决战的话,最终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族人。

所以当代善等奴酋提出掉头决战的时候,皇太极根本不予采纳,下令加速后撤,说什么也不能跟大中军在此决战。

他们大清才有多少兵马呀!这次大中军北上,虽然看似肖天健带上来的兵力并不多,但是他们控制着那么大的地盘,背后兵力岂能是少数的?而他们大清这会儿剩下的这区区八万兵将,可以说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本钱了,即便是留下决战,能击败这支大中军,那么以大中军的实力,也能将他们这些兵马基本上拼光,他们即便是获胜,又有何用呢?

所以皇太极根本不敢这个时候留下来跟大中军决一死战,所以山海关外一战之后,皇太极便一路督军疾走,并且为了甩脱后面那些如影随行的大中军,皇太极甚至连一些不重要的辎重,最后都干脆抛下了,等他们撤到锦州的时候,几乎连兵粮都快耗尽了。

可是即便如此,那数万大中军却依旧不离不弃的紧紧的跟在他们的背后,就如同一群恶狼一般,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建奴军稍有不慎,便会被他们扑上来猛咬一口,这让他们彻底也都体会到了,当初他们追杀那些明军时候,明军兵将的感受了。

等到了锦州城下的时候,建奴已经是被打的没了一点脾气,全军上下士气跌到了谷底,当看到锦州城的时候,他们一头便扎入到了锦州城中,而锦州则是这次他们南下的起点,在这里尚还囤积了一些粮秣,这让兵粮短缺的建奴军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于是大批建奴便聚集在了锦州城下,拉开了背水一战的架势。

皇太极和诸多奴酋们环视一下,这才悲哀的发现,此次他们南下,转了一圈之后,居然就这么又回到了起点上,可是和他们出发的时候不同的是,他们出发的时候,在这里整整聚集了近二十万兵马,全军上下可谓是气势如虹,大有一举踏破山海关,攻入他们梦寐以求的燕云之地的气势。

但是到了这会儿,皇太极他们悲哀的发现,再次回到这里的他们的大清兵马,却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马,而且这一路上撤下来,他们被大中军打的是没有一点脾气,这仅剩下的八万兵马,也都成了疲兵衰兵,士气可以说彻底跌到了裤裆里面。

赔大了!这是现如今所有建奴军上下的一致想法,他们南下时候带的几十门红衣大炮,到了这会儿连连损失之下,仅剩下了不到十门,数万耗费他们无数钱财和精力武装起来的那汉八旗的兵马,到了这会儿还跟着他们的仅剩下了不到四千余人,汉八旗几乎可以说是损失殆尽了,如果不是还要保住仅剩下的这些被他们视作最后仰仗的红衣大炮的话,估摸着这最后的几千汉八旗的汉兵,也早就被他们丢光了。

至于随行出征的八旗蒙古的兵马,这会儿可以说已经不剩几个了,除了在山海关损失的之外,跟着阿巴泰和豪格入关的那些八旗蒙古的兵马也几乎尽数折在了关内,剩下的布颜代等蒙古诸部的兵马,这一路上也是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早已在经过宁远城的时候,纷纷逃回到了蒙古草原之中。

还有大批跟着出征的跟役、包衣,这一路上也被大中军追上杀了不少,至于从朝鲜强征来的一万多朝鲜人,更是几乎也没有剩下几个。

当看着跟着他跑回来的这些八旗兵,皇太极真是哭死的心都有了,难不成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真的这样付之东流了不成。

第16章 跃马挥刀第158章 撞破情愫2第38章 人才第113章 乡兵队第3章 强度黄河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26章 激将第40章 缺才第51章 以一当十第64章 世事难料第93章 援军分至第12章 火牛冲阵第5章 重拾旧业第40章 缺才第201章 石冉发威第1章 凯旋第61章 君子一言第1章 重磅炸弹第206章 奇兵2第77章 再有收获第198章 扶植第33章 英魂第57章 决胜2第13章 成功脱逃第93章 侦查第133章 名儒第93章 装神弄鬼第7章 大战四起第87章 新作物第222章 忠臣勇将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10章 该来总会来第84章 熬硝制药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67章 求援第18章 老调重弹第142章 穷酸秀才第33章 忠臣之“死”第218章 美洲第213章 临危受命第129章 妖言惑众第39章 蒙古八旗第33章 危局第188章 石冉第14章 切磋第207章 克复台湾第15章 求援第22章 长枪直刺初显威第167章 求援第164章 兵饷制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119章 搂草打兔子第77章 战云密布第185章 还师豫西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39章 再下一城第25章 胁迫入伙第83章 厉兵秣马第156章 新年攻势第23章 奇袭第73章 生擒第111章 暗算第116章 袭击者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83章 再败第45章 明挖墙角2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18章 出发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1章 临阵脱逃者杀第56章 水坝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0章 宿命?第26章 赠美第231章 拍卖第18章 扩编第17章 觊觎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49章 两强之战5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4章 城门3第115章 水军哗变第109章 纸壳弹药第133章 掌控阳城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3章 警醒第70章 大举报复第57章 重修寨墙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29章 分道扬镳第99章 借题发挥第2章 重编1第29章 守财奴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4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第16章 跃马挥刀第158章 撞破情愫2第38章 人才第113章 乡兵队第3章 强度黄河第116章 监军太监第23章 鞑子的震撼第126章 激将第40章 缺才第51章 以一当十第64章 世事难料第93章 援军分至第12章 火牛冲阵第5章 重拾旧业第40章 缺才第201章 石冉发威第1章 凯旋第61章 君子一言第1章 重磅炸弹第206章 奇兵2第77章 再有收获第198章 扶植第33章 英魂第57章 决胜2第13章 成功脱逃第93章 侦查第133章 名儒第93章 装神弄鬼第7章 大战四起第87章 新作物第222章 忠臣勇将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10章 该来总会来第84章 熬硝制药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67章 求援第18章 老调重弹第142章 穷酸秀才第33章 忠臣之“死”第218章 美洲第213章 临危受命第129章 妖言惑众第39章 蒙古八旗第33章 危局第188章 石冉第14章 切磋第207章 克复台湾第15章 求援第22章 长枪直刺初显威第167章 求援第164章 兵饷制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119章 搂草打兔子第77章 战云密布第185章 还师豫西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39章 再下一城第25章 胁迫入伙第83章 厉兵秣马第156章 新年攻势第23章 奇袭第73章 生擒第111章 暗算第116章 袭击者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83章 再败第45章 明挖墙角2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18章 出发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1章 临阵脱逃者杀第56章 水坝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0章 宿命?第26章 赠美第231章 拍卖第18章 扩编第17章 觊觎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49章 两强之战5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16章 合兵入关第64章 城门3第115章 水军哗变第109章 纸壳弹药第133章 掌控阳城第242章 意在燕云第3章 警醒第70章 大举报复第57章 重修寨墙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29章 分道扬镳第99章 借题发挥第2章 重编1第29章 守财奴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4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