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战场僵持

果然就在第二天,秦军再次出兵,又向赵军挑战,而且这一次秦军带出来了一万名弓弩手,其中弩手三千人,弓手七千人。

但这一次赵军并没有迎战,而是紧闭营门,在营墙上布满了守卫的士兵,一付坚守不出的架式。

见赵军严守不出,王剪也并沒有下令攻寨,而是收兵回营。当然也对秦军的将士宣称,赵军惧怕秦军,因此不敢出战,这一招果然有效,前一段时间一直受憋的秦军总算也能够出一口气,现在**得赵军不敢出战了,受挫的士气也提升了不少。

而在赵军的大营里,赵军的士兵也并不觉得自己不出战就是怕了秦军,因为前面几场战斗的结果基本都是赵军占优,因此在赵兵看来,不是我们怕你秦军,而是我们不想和你们打而己,对赵军的士气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双方基本都各取所需。

随后秦军连续两天向赵军挑战,但赵军都闭门不战,于是就在第三天,秦军向赵军的大营发动了进攻。这一次秦军首先推出了近四百架床弩,在距离赵军大寨约三百米远的距离外列阵,向赵军的大营发射弩枪攻击。

秦国一向是以弓弩强于其他各国,由其是大型床弩,无论是数量还是制造精良,都远在其他各国之上。这一次出兵,秦军一共带来了六百架床弩,而现在李牧手下一共才只有三百五十多架床弩,这一次在井陉大营里,只有二百四十架,和秦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

大型床弩的体形庞大,而且重量也极大,尽管床弩也装上车轮,但移动起来十分不便,需要四匹马同时拉动,另外还需要两匹马来驮运一些小配件和弩枪,而且一架床弩发动,需要十余名士兵一起用力,才能全动拉开,因此一部大型床弩需要配六匹马,二十名士兵,一般只有在守城或攻城的时候才会使用。

王剪将这四百架床弩分成三批,轮流发射,一次可以射出近四百支弩枪,一波一波,带出可怕的呼啸声音,向赵军的大营中射去。

一支弩枪长约四尺(约合一.三米)粗约二寸多,枪头用青铜铸造,长约半尺多,射程可以远达三百余米,而一架床弩一次可以发射三支弩枪,力道极大,在有较射程之内,没有任合一种盔甲、战车能够挡得住弩枪的强大力道,甚致是一般的木栅墙,或是夯土垒成的护墙,都有可能被弩枪洞穿。

尽管三百米的距离差不多是床弩的射程极限,而且赵军的大营还修建了土木结构的坚固寨墙,但还是有近半的弩枪飞越过了寨墙,落到了赵军的大营里。一时间,在赵军大营的前沿地带,插满了弩枪。李牧也不得不下令,没有自己的命令,其他士兵都不得靠近寨墙四十步以内。

不过赵军也并没有一味的被动挨打,毕竟赵军的大营中也还有二百四十架床弩,这时也全部开动,进行还击。虽然赵军的床弩数量出秦军少,但赵军营地的地势较高,床弩的射程也要远一些,而且赵军有寨墙做掩护,而秦军却是毫无遮挡,因此尽管发射的弩枪数量不及秦军多,但在这一场对射中,也并不处于下风。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互相用弩枪攻击,足足打了大半天的时间,一共射出了数万支弩枪,秦军这才收兵回营。而赵军的寨墙上,靠近寨墙的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插满了弩枪,就像是刺林一样。当然秦军的阵地附近,也同样是弩枪林立,如果荆棘满地一样。但双方的士兵伤亡去不大,赵军仅仅只阵亡了五十三人,另有四十一人受伤,而秦军所受的伤亡要比赵军大一些,但也只阵亡了七十六人,另有六十九人受伤。不过只要是受伤的士兵都伤得极重,因为只要被弩枪射中的部位,绝对都会被贯穿,如果正好射中骨头,绝又会将骨头击得粉碎。因此受伤的士兵都是没有被射中要害部位的。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秦军也沒有再发起这种互射弩枪战,而是向赵军的大营发动了正式的进攻,因为这样的战斗收获不大,相反只能白白的消耗弩枪。在双方停战之后,射落到对方阵地的弩枪当然就归对方所有,而在这方面,赵军就眀显的占了不少便易,秦军的床弩数量要多于赵军,因此落到赵军阵中的弩枪要比多一些。虽然说秦国的国力雄厚,但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而且再赵军连续几天都闭门不战之后,秦军也应该发动一两次像样的进攻,让士兵们活动一下,同时也是像赵军继续施加压力,让赵军疲于奔命。当然王剪对进攻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往往都是点到即止,虽然秦军的声势浩大,但实际一遭到赵军的打击,就立刻退下来,因此秦军的伤亡并不大,也充的显示出王剪高明的指挥能力。

不过秦军的目地当然瞒不过李牧,因此他也并沒有把秦军的进攻太在意,同时将赵军分成数批,轮流的防守休息。让赵军不致于被秦军拖得疲劳,同时李牧也不时派出一二支精锐士兵岀击,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也是让秦军不要太得意了。

时间就在双方的攻守来回间一天天的过去,双方虽然没有再发生过什么大规模的战斗,但小型的战斗几乎每天都有,双方都各有胜负,互有伤亡。但在这一段时间里,高原并没有出战,而是在军营里安心的训练士兵,补充前两战损失的人员。而这也让秦军希望在战斗中学习赵军战术的目地没能达到。

当然在这段时间里,秦军也没有lang废,而且抓紧时间,修筑营寨,结建防御工事,毕竟秦军是远到而耒,无倚无仗,不像赵军早就在这是修建好了营寨,因此刚到井陉,修营立寨才是秦军的当务之急,秦军这些天来频频出战,有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牵制赵军,好为自己立营赢得足够的时间。而秦军也确实抓住了这段有利的时间。

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己经过去了二十佘天,秦军营寨的防御工事也都基本完成,秦军的大营在井陉的西方偏北一点,一共分为三个大寨,呈一个品字形排列,王剪的主营稍稍靠后一点,左营主将是李信,位置也最接近赵军的井陉大营,秦军向井陉的进攻,大多都是由李信的大营中发起来。而右营的主将是辛胜,位于井阡的西北方,不仅可以牵制赵军的侧翼,而且还能防备赵军从曲阳方向发来的人马。

总体来看,秦军的三个大寨各自占据要津,凭险而守,互为犄角,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无懈可击的。因此李牧在井陉山顶看了秦军的布置之后,也对王剪的用兵之道赞不绝口,确实是难得的名将。

而到了这时,双方己经有三天沒有发生任何的战斗,秦军没有来挑战,而赵军也没有出击,这在秦军从仇甴出兵之后,还是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

其实双方在前一阶段的战斗都不是以击败对方为目地,只是互相准备布局,摸底,为以后的战斗作出准备,谁心里都清楚,这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而且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绝不可能在一二个月内结束,后面的曰孑还长着呢?在这个时候,谁都不会把自己的底牌全部都打光。

经过了前一阶段的战斗,双方的目地基本也都达到了,因此这一场战争的第一阶段战斗也基本结来,双方都进入了调整期,为下一阶段的战斗做布置准备,因此战场上暂时呈现出了一种对持局面。

李牧看完了秦军的大营之后,才带着赵轩一起,回到了赵军的大营里。现在也是段难得的闲散时间,因此李牧也和赵轩一起,来到了高原的营地。

高原部是隶属于李牧的中军营,他的营地离李牧的大营很近,不过李牧对高原的行为一向都是放手任为的态度,因此对高原的营地反而去得很少,就算是平时巡营,也只是走马观花,简单的看一看。现在反正也沒有事,李牧也打算到高原的营地去仔细看看。

另外是李牧也听说过,高原在营地中搞了一个伤兵营,对伤兵的治愈效果极好,上一次战斗中受伤的士兵经过了休养之后,也大多都己经伤愈归队,而且伤兵的治愈率极高,达到了八成以上,在这个时代,这几乎是一个奇迹的数字,因为一般来说,如果治愈率达到四成左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了。现在高原营里的伤兵大量的减少,也开始接纳其他营地的伤兵,进行治疗。因此李牧也确实想看看,高原的这个伤兵营到底是怎么弄的。

前一阶段的战斗赵军的伤亡并不大,因此伤兵也并不多,但随着以后的战斗扩大,受伤的士兵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能够提高伤兵的治愈率,对赵军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李牧和赵轩一起来到高原的营地,守卫的士兵见了,也立刻施礼,道:“参见大将军。”

李牧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你们的高将军呢?”

卫兵道:“回禀大将军,高将军正在伤兵营里。”

李牧点了点头,笑道:“好啊,我正去伤兵营里去看看,带我去吧。”

卫兵道:“是,大将军请随我来。”

第899章 长街之战(八)第210章 豪强叛乱(三)第365章 率军入魏(三)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119章 仇由之战第894章 长街之战(三)第879章 邯郸攻防(二)第253章 突袭阴山(五)第62章 邀请(下)第404章 果断放手(下)第94章 赵军出战(下)第316章 满城风雨第115章 胜利的希望第790章 齐国使团(一)第834章 各有算计第191章 秦国春祭(上)第402章 突袭大梁下第58章 坦白身世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二)第661章 入城风波(三)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950章 三族归附上第104章 赵秦首战(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325章 齐王寿辰下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541章 商人(下)第629章 回归代郡(下)第400章 魏国的变故三第451章 船队到达(下)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794章 楚国使团第751章 处理俘虏第863章 汉秦结盟(三)第761章 订亲(上)第601章 突袭蓟京(四)第36章 宴间比武(中)第799章 称王典礼(下)第824章 审问(下)第853章 局势突变(三)第955章 对阵蚩尤(上)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动(二)第403章 果断放手(上)第444章 准备就绪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948章 昆仑弟子(三)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528章 刺秦(三)第441章 蕃勇军突围(上)第901章 长街之战(十)第619章 退军(一)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39章 攻赵方略第40章 公子扶苏第261章 恩威并施(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146章 白灵族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54章 苦战(下)第127章 赵秦决战(六)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543章 回归代郡第672章 出塞(上)第939章 九黎族的变故第491章 阅军(六)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33章 庆功宴会(上)第607章 撤军与追击(一)第290章 主动出击(一)第382章 转战荥口第194章 燕国出兵(上)第391章 渡河之战(一)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922章 趁胜进击(五)第913章 无衣之曲(二)第954章 进入九黎族寻书*吧第410章 秦国新年第924章 挑战(二)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297章 进见齐王第252章 突袭阴山四第97章 秦军追击(下)第205章 前后夹击(三)第245章 云瑶的选择下第592章 攻与防第859章 潜入邯郸(二)第216章 讲和的条件(上)第122章 赵秦决战(一)第355章 女强人和小女人第786章 合纵连横(二)第183章 人材第258章 突袭阴山(十)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564章 会战(六)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899章 长街之战(八)第150章 捕马(下)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952章 挥军南进(上)第938章 改朝换代
第899章 长街之战(八)第210章 豪强叛乱(三)第365章 率军入魏(三)第694章 遭遇匈奴第119章 仇由之战第894章 长街之战(三)第879章 邯郸攻防(二)第253章 突袭阴山(五)第62章 邀请(下)第404章 果断放手(下)第94章 赵军出战(下)第316章 满城风雨第115章 胜利的希望第790章 齐国使团(一)第834章 各有算计第191章 秦国春祭(上)第402章 突袭大梁下第58章 坦白身世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二)第661章 入城风波(三)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950章 三族归附上第104章 赵秦首战(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325章 齐王寿辰下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541章 商人(下)第629章 回归代郡(下)第400章 魏国的变故三第451章 船队到达(下)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794章 楚国使团第751章 处理俘虏第863章 汉秦结盟(三)第761章 订亲(上)第601章 突袭蓟京(四)第36章 宴间比武(中)第799章 称王典礼(下)第824章 审问(下)第853章 局势突变(三)第955章 对阵蚩尤(上)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动(二)第403章 果断放手(上)第444章 准备就绪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948章 昆仑弟子(三)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528章 刺秦(三)第441章 蕃勇军突围(上)第901章 长街之战(十)第619章 退军(一)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39章 攻赵方略第40章 公子扶苏第261章 恩威并施(三)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146章 白灵族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54章 苦战(下)第127章 赵秦决战(六)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543章 回归代郡第672章 出塞(上)第939章 九黎族的变故第491章 阅军(六)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33章 庆功宴会(上)第607章 撤军与追击(一)第290章 主动出击(一)第382章 转战荥口第194章 燕国出兵(上)第391章 渡河之战(一)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922章 趁胜进击(五)第913章 无衣之曲(二)第954章 进入九黎族寻书*吧第410章 秦国新年第924章 挑战(二)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297章 进见齐王第252章 突袭阴山四第97章 秦军追击(下)第205章 前后夹击(三)第245章 云瑶的选择下第592章 攻与防第859章 潜入邯郸(二)第216章 讲和的条件(上)第122章 赵秦决战(一)第355章 女强人和小女人第786章 合纵连横(二)第183章 人材第258章 突袭阴山(十)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564章 会战(六)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899章 长街之战(八)第150章 捕马(下)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952章 挥军南进(上)第938章 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