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合纵连横(二)

淳于钟秀笑道:“合纵连横之术,始于战国中期,当时魏国衰弱,天下以齐、楚、秦三国最为强大,互相对峙,并争取他国相助,以图击败对方.而其他赵魏韩燕四国虽弱,但也非不堪一击,自也不甘示弱,与齐、楚、秦三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因此才有合纵连横之术出现,公孙衍游说东方六国,合众国而攻秦,是为合纵;而秦国任用张仪,外连横而斗诸侯,这就是合纵连横的来由,而张仪、公孙衍死后,秦国益强,东方六国渐弱,故此常以合纵对秦,先后又有苏秦、鲁仲连、四公孑,虽均为纵横家,但却都行合纵之策,以抗秦国,而秦国虽无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但仍以张仪所创的连横之计,以破合纵,直到现在。高原点了点头,淳于钟秀的这段话,大体把合纵连横的来历说淸楚了。

后世提到合纵连横,往往就会想到张仪苏秦,并且通常都是将这两个人并称,似乎这两个人就是合纵连横的代表,也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但其实张仪苏秦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虽然两人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按史料记载,苏秦是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两人相差了26年。而从两人的经历来看,张仪主要活动于秦惠文王期间,即公元前356年—311年间;而苏秦的活动时间在燕昭王时代,即公元前335年-279年间,正好也相差了三十年左右,因此苏秦基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而和张仪针锋相对的,创立合纵之策的人,其实是公孙衍。

不过公孙衍的运气似乎不好,在与张仪斗法的过程中,始终棋差一招,处处受制,在历史中的名头远没有苏秦响,因此有一些史料张冠李戴,将一些公孙衍的事迹都安在苏秦身上,结果给人以苏秦就是合纵的创立者的印像,而不知道有公孙衍这个人。

其实公孙衍的才能并不在张仪之下,在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就发起了第一次合纵联军,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并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进攻秦国。但张仪从中游说分化合纵,使燕、楚两国背盟,结果五国联军被秦国打得大败,第一次合纵伐秦,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随后东方六国又先后组织了四次合纵联军攻秦,分别为:

公元前298年,孟偿君约韩、魏两国合纵联军攻秦,结果被秦国击败。

公元前287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联合齐、魏、赵、韩、燕、楚六国合纵攻秦,迫使秦昭王退还所攻占的赵、魏、韩、楚等国部分土地,十五年不敢再出函谷关。这也是合纵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而苏秦也由此名震天下,和张仪并尊。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担任魏国上将军,组成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联军,大败秦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

公元前241年,赵国大将庞煖组织魏、赵、韩、楚、卫五国合纵伐秦,但临阵之际,楚国突然撤军,结果联军被秦国打得大败,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合纵了。

当然,如果这一次三国组成合纵成功,将是第六次合纵。

从总体来看,不计救援其他国家,而是主动进攻秦国组成的合纵共有五次,结局二胜三败,并不占优,因此高原并不看好合纵,也不能说没有原因。

但除了最后一次以外,前四次合纵,都由公认优秀的纵横家组织,结果两胜两败,高原一时也分不出其中的原因来。如果说信陵君组织合纵成功,是因为信陵君精通兵法,但苏秦并不是以兵法闻名,何况那时的秦国,还有名将白起坐镇,但苏秦组织的合纵也取得了成功,因此主将是否精通兵法,看来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不过既然淳于钟秀这样问高原,她自然有自己的答应,不仅是高原颇感兴趣,就连李瑛鸿也十分好奇,虽然李瑛鸿不喜欢处理政务,但合纵连横可不是普通的政务,而是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李瑛鸿对讨论合纵连横的问题,并不排斥。

见高原和李瑛鸿都注视着自己,淳于钟秀这才道:“其实说穿了很单简,合纵是集众弱而攻一强,东方六国合力,自然远强于秦国,只要是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沒有战不胜秦国的道理,因此合纵的胜利,就是因为各国团结,而合纵失利,往往就是内部首先分裂。”

听完了淳于钟秀的这一番话之后,高原若有所思,而李瑛鸿道:“钟秀的意思,想要合纵成功,首先要求合纵的各国团结,但怎样才能让合纵的各国团结一致呢?”

淳于钟秀笑了一笑,道:“团结与否,其实就在于‘势’,若是大势所趋,各国必会团结一致,如果势不所趋,则纵有公孙衍、孟偿君这样的奇材,也是无计可施。”

李瑛鸿还是半懂不懂,道:“那么什么是‘势’呢?”

但高原却听懂了淳于钟秀的意思,道:“钟秀认为现在合纵的大势己成了?”

淳于钟秀笑道:“夫君以为呢?现在韩、赵、魏、燕皆亡,秦国势不可挡,如果这时还不算大势已成,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算大势己成呢?”

李瑛鸿看了看他们两人,道:“你们两人不要打哑迷好不好,能不能给我说详细一点。”

高原笑了一笑,道:“钟秀所说的‘势’,就是指各国不得不组成合纵的形势,只有在这种形势下,各国才会放下私心,团结一致对抗秦国,这才是合纵的成败关建所在。”

淳于钟秀道:“公孙衍也是天纵之材,不在张仪之下,只是他虽然首创合纵,但那时秦国并非天下独强,齐、楚两国的实力均不在秦国之下,而三晋虽然稍逊,也并非不堪一击,因此那时各国并不畏惧秦国,只是借合纵之机,企图混水摸鱼而已,自然不能齐心协力,秦国只要从中挑拔分化,不难击破合纵,公孙衍之败,并非其材不如张仪,而是不得其时,当时的天下未能真正形成合纵之势。而后来孟尝君再组合纵,情况也和公孙衍相似,当时秦齐两国并立,齐国不过借合纵之势弱秦,加入合纵的,不过只有齐、韩、魏三国,而秦国还得到赵、宋两国的暗助,故此孟尝君也只能失败。”

李瑛鸿点了点头,道:“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这两次合纵失败,果然是合纵之势未成,那么后来的合纵呢?苏秦不是组成了一次成功的合纵吗?”

淳于钟秀道:“是啊,虽然苏秦组织的合纵只比孟偿君晚了十一年,但当时天下的大势己大不相同,当时秦国以白起为将,出兵在伊阙,攻打韩、魏二国,斩获韩军二十四万,攻陷五座城,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又大破魏军,俘虏魏将公孙喜,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并挟胜势迫使楚国讲和,楚襄王更是娶秦女为妇,以示臣服。一时天下均惧秦国,而这个时候苏秦组织合纵,也就是水道渠成了。各国自然是要齐心协力,同抗秦国。”

“至于信陵君组织的合纵,则更是大势所趋,那时秦国己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虽有邯郸之败,但国力仍然雄厚之极,而赵国衰弱,天下以无一国可以对抗秦国,自是国国自危,只能团结起来对抗秦国,因此信陵君登高一呼,自然是从者如云,结果合纵联军大败秦国,迫使秦国退守函谷关。”

“而在六年以后,庞煖再度组织合纵伐秦,本想借上一次信陵君合纵大胜之势,再败秦国,无奈时运己不济,秦国经过上一战之败以后,对各国的威胁己大减,而无迫眉之急,各国也就不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何况庞煖的才能、声望均不可和信陵君相比,结果在临战之前,楚军就被秦军惊退,余下四国也是各怀鬼胎,自然不是秦国的对手。纵看五次合纵,均以势而成,又因无势而败。”

李瑛鸿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道:“原来是这样啊,我说为什么有的合纵成功,有的失败呢。还是钟秀高明。”

高原也频频点头,淳于钟秀对历次合纵成败得失的分析确实十分准备到位,可以看出,淳于钟秀对合纵连横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研究,实际就是各国不是到了危机关头,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真正团结一至组成合纵的。

这时淳于钟秀又道:“现在秦国已灭韩、赵、魏三国,几乎占据天下大半,统一之势,几不可挡,好在是夫君崛起,击败秦军,又攻占燕国,才算是阻止了秦国的统一势头,但秦国虽然有燕代之败,但国力仍远在齐楚之上,齐楚两国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在这个时候,只有和我们联合一致,才能和秦国相抗衡,因此钟秀才认为,现在合纵之势己成,夫君到不用担心齐楚两国共有异心。而我们军队的战斗力或许不在秦军之下,但无奈国小人少,实力不足,难以和秦国长期抗衡,而且新得燕地,尚不稳定,因此正好是一次组织合纵伐秦的大好时机,合纵若是成功,我们就可以伺机收复赵国旧地,扩大国土,増强实力,合纵若是不成,消耗秦国的国力,为我们赢得发展的时间,不知夫君以为如何。”——

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238章 迎战匈奴军四第237章 迎战匈奴军三第578章 机关术(上)第470章 撤离大梁(四)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740章 切断供应(下)第115章 胜利的希望第285章 强盗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947章 昆仑弟子(二)第354章 和睦相处第960章 结局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663章 入城风波(五)第385章 荥口防线第12章 ,釜底抽薪第359章 誓师出发第774章 制度(上)第659章 入城风波(一)第912章 无衣之曲(一)第207章 表白心迹第672章 出塞(上)第603章 突袭蓟京(六)第953章 挥军南进(下)第881章 邯郸攻防(四)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202章 半渡而击(下)第206章 前后夹击(四)第2章 强盗第53章 苦战(中)第371章 错宗复杂第948章 昆仑弟子(三)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156章 架临邯郸(上)第503章 潜入咸阳(八)第958章 最后一战(二)第364章 率军入魏(二)第623章 退军(五)第774章 制度(上)第895章 长街之战(四)第16章 ,设伏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597章 撤军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874章 阵前立威(一)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252章 突袭阴山四第139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571章 秦军反击(一)第636章 九黎族来人第138章 护身符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动(三)第441章 治疗第41章 震荡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157章 架临邯郸(下)第142章 力量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139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77章 抢粮(上)第50章 意外第323章 商铺开业(七)第822章 行刺(四)第790章 齐国使团(一)第713章 断后(上)第26章 天命(上)第238章 迎战匈奴军四第210章 豪强叛乱(三)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8章 左右为难第125章 赵秦决战(四)第917章 无衣之曲(六)第919章 趁胜进击(二)第236章 迎战匈奴军二第782章 燕国亡灭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45章 烈武行馆(上)第791章 齐国使团(二)第771 章 求亲(下)第564章 会战(六)第56章 醒来第847章 汉军出击(上)第476章 政事第670章 局势逆转第460章 术治之败(上)第911章 对策(下)第285章 强盗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380章 秦军出击第322章 商铺开业(六)第241章 突击匈奴营地下第484章 众将汇聚第106章 总结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
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238章 迎战匈奴军四第237章 迎战匈奴军三第578章 机关术(上)第470章 撤离大梁(四)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740章 切断供应(下)第115章 胜利的希望第285章 强盗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947章 昆仑弟子(二)第354章 和睦相处第960章 结局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663章 入城风波(五)第385章 荥口防线第12章 ,釜底抽薪第359章 誓师出发第774章 制度(上)第659章 入城风波(一)第912章 无衣之曲(一)第207章 表白心迹第672章 出塞(上)第603章 突袭蓟京(六)第953章 挥军南进(下)第881章 邯郸攻防(四)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202章 半渡而击(下)第206章 前后夹击(四)第2章 强盗第53章 苦战(中)第371章 错宗复杂第948章 昆仑弟子(三)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412章 刀法初成(上)第156章 架临邯郸(上)第503章 潜入咸阳(八)第958章 最后一战(二)第364章 率军入魏(二)第623章 退军(五)第774章 制度(上)第895章 长街之战(四)第16章 ,设伏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597章 撤军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874章 阵前立威(一)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252章 突袭阴山四第139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571章 秦军反击(一)第636章 九黎族来人第138章 护身符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动(三)第441章 治疗第41章 震荡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157章 架临邯郸(下)第142章 力量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139章 一个人的战斗第77章 抢粮(上)第50章 意外第323章 商铺开业(七)第822章 行刺(四)第790章 齐国使团(一)第713章 断后(上)第26章 天命(上)第238章 迎战匈奴军四第210章 豪强叛乱(三)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38章 左右为难第125章 赵秦决战(四)第917章 无衣之曲(六)第919章 趁胜进击(二)第236章 迎战匈奴军二第782章 燕国亡灭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45章 烈武行馆(上)第791章 齐国使团(二)第771 章 求亲(下)第564章 会战(六)第56章 醒来第847章 汉军出击(上)第476章 政事第670章 局势逆转第460章 术治之败(上)第911章 对策(下)第285章 强盗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380章 秦军出击第322章 商铺开业(六)第241章 突击匈奴营地下第484章 众将汇聚第106章 总结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