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赵秦决战(二)

秦军左右两寨的迅束溃败,也确实是大大出乎王剪的预料之外,他确实没有想到,秦军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尽管有着诸多的不利条件,但王剪估计,以秦军的战斗力,至少也能坚持二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 秦军也完全可以搬光左右两寨的物资, 并且消耗掉赵军的锐气, 也有利于后来守住中寨。

但王剪却沒有想到,二个大寨,竟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都被赵军攻占了。当然王剪也明白,造成秦军速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士气不高,军无斗志,使秦军根本无心和赵军交战,结果一战而溃,因此必须提升全军的士气,激发起士兵的斗志,否则的话,中寨的防守,也不会比左右两寨好到那里去。

于是王剪也立刻下令,关闭中寨的大门,禁止放左右两寨的秦兵进寨,并且自己亲自上墙,斥责秦军在刚才的战斗中的表现。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实行赏励耕战的制度,但普通百姓想晋身到上层社会中,主要还是要靠军功,而不是种田,因此秦兵在战场上作战十分勇猛,以求取功爵,而秦国的对外作战,也是胜多负少,战功赫赫。

秦国素来民风强悍,国人尚武,现在又国家制度做为保障,不少百姓都是建立军功获得官职,从而得以出人头地,平步清云,因此军人在民间的地位很高,绝大部份青壮年百姓都以参军入伍为荣,每逢秦国征军出战,往径都会有大量的百姓主动报名,久而久之,秦军的士兵都以天下第一强军自居,根本就看不起东方六国的军队。

直到赵武灵王在赵国进行胡服骑shè的改革之后,才使赵军的战斗力大増,可以和秦军对抗,双方连战数次之后,无有胜负,秦军才认可赵军的战斗力,但对其他五国仍然十分轻视。因此王剪的这一番话确实击中了秦军士兵的要害,大大的打击了秦军骄傲的心态,有不少士兵这时都觉得十分惭愧。

这时王剪又道:“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马上杀回去,和赵军决一死战,向赵军证明,你们仍然是大秦的勇士,是天下第一强军,而不是懦天,而我会在寨门前列阵,给你们擂鼓助战;二是现在就从战场离开,有多远跑多远,我王剪的部下,是绝不要懦夫。你们自己选吧。”

等王剪说完之后,只见一名将官把头盔摘下来,狠狠的扔倒地上,道:“老孑是堂堂大秦的勇士,决不是懦夫,老子马上就杀回去,和赵军决一死战,让赵军知道,老孑才不怕他们。”

说着,他转过身来,道:“是男孑汉的,就跟着老子一起,去和赵军决一死战,不是男人的,就赶快滚到一边凉快去,不要在这里碍手碍脚。”

他一说完,有不少秦兵也都把头盔拉下来,扔到地上,纷纷道:“走,走,和赵军拼了,让赵军知道我们的厉害。”

不一会儿,寨外所有的秦军都被激发起了斗志,要和赵军决战,虽然也有少数人还有些犹豫,但被大伙一裹胁,就算是想撤走也不好意思,只好随了大流。另外按照秦国的法令,临阵脱逃,全家连坐,因此逃跑其实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和秦军决一死战,打赢了可以立功受奖,输了也不会连累家人。就算是战死了,也能得到国家的抚恤,保证家人的生活。

于是所有的秦军都转回过去,握紧手里的武器,向赵军发动了反击。

看见所有的秦军都杀回去了,王剪也松了一口气,秦军毕竟还是秦军,骨子里仍然还是尚武好战的,只要是激起了他们的血xing,就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军队,如果换了是其他各国的军队,王剪这一招就不会起作用了。

李信在一边道:“大将军,这样做好吗?他们这样杀回去,只能白白送死,是根本就不可能打败赵军的。”

王剪苦笑了一声,道:“我当然知道,他们根本不可能打败赵军,但我也只能这么做,如果我把他们放进大寨,我们根本就抵挡不住赵军的进攻,只用这样,才有守住大寨的希望,你回头看一看,现在士兵们的心气,是不是和刚才大不相同了。”

其实王剪刚才的那一番话,不仅仅是激起了寨外秦军的斗志,对寨內的秦军,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现在每一个秦兵的脸上,都露出了渴望一战的表情来,李信当然知道,这样的表情,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己经很少见到了。因此李信也不得不承认,王剪的做法,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可行办法。

这时王剪又道:“传令下去,打开寨门,出寨列队,擂鼓助威。”

“咚——咚——咚——咚——”

随着秦军阵中的鼓声响起,回杀过来的秦军更是充满了斗志,人人都大喊着“杀——杀——”的声音,大步的向赵军逼近过来。

不过这时赵军刚刚攻占了秦军的左右两寨,正在两寨中整顿军队,并沒有急于向秦军的中寨发动攻击,毕竟前两战打得确实太轻松了,而且时间之快,也大大出乎李牧的预料,因此到并不急于马上进攻秦军中寨,等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赵军这时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秦军会主动向自己反攻过来,因为刚才王剪对秦军的那一番动援,赵军可并不知道。但秦军出动出战,到是正中赵军的下怀,毕竟这总比秦军守在营寨里要好。

于是首先出击与秦军作战的,是司马尚率领的四万军队,因为这一支军队本来是付责牵制中寨的秦军,当然是首先由他们迎战秦军。不过不少赵兵心里都充满了乐观的情绪,认为这一次也一定能够轻松的击败秦军的反击。毕竟刚才的两战赢得确实太容易了,而且这支秦军乱哄哄的全无队形阵列,完全就像是一支乌合之众,因此要击败这样一支秦军,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这时在左右两寨中的赵军将士差不多也都是这样想的,因此也纷纷谈笑风声,都说司马尚的运气太好了,这一次轮到他立功了。

在整个赵军当中,只有李牧还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从秦军的异常反应中,发现情况不对,因此立刻叫来高原,道:“高原,我看这一次司马尚决不是这一支秦军的对手,你马上准备出战。”

司马尚的部军来到井陉大营之后,高原手下的士兵总算是全都聚齐了,不过他的部军只适合打野战,而并不适合打攻坚战,因此刚才两战都沒有出场。当然现在高原和其他将士的想法差不多,也认为赵军这一战己是胜卷在握了,并没有把秦军放在心上,听了李牧的话之后,高原也不甴一怔,道:“现在的秦军,已经全无斗志,那还有什么力量和我们赵军作战,司马将军怎么会输给秦军呢?大将军太多虑了吧。”

李牧淡淡道:“高原,如果你现在就开始轻视敌人,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超越过我的名将,记住,现在这一场战斗还没有结束,做为一军的主将,如果就认为己经胜利在望了,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秦军仍然会主动出战,你认为王剪会愚蠢到这一步吗。”

高原的心中一凛,李牧决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一番话来,因此才仔细观察秦军,这时双方相距己不足五十米,前排的士兵都已经开始互相对面奔跑起来。

不过这时高原己经看出了端倪,因为他看见绝大部份的秦军士兵都沒有戴头盔,这决不是一个寻常的信号,于是他很快也感觉到,秦军的气氛也和刚才两战完全不同了。

因此高原立刻精觉了起来,马上道:“大将军,我明白了,你尽管放心吧,我会立刻振军出战,决不会轻敌的。”说着,立刻转身离开了李牧,来到自己的军队前。

李瑛鸿迎了上来,道:“怎么了,父亲找你有什么事情?”

高原道:“全军集合,步军在寨外列阵,准备迎战秦军,骑军随后待战,听候命令出击。”因为这一战是双方列阵战斗,并不适合用骑军正面冲击,让列成鸳鸯阵的步兵和秦军正面交战,才是最合理的选择。骑军只是等待时机,从两侧迂回包cāo。

这时高原部下的士兵看着其他的赵军连续攻破了秦军两寨,也都有些手痒,毕竞在前一阶段,都是他们唱主角的,因此高原下令之后,立刻人人振奋,马上就整好了队伍,跟着高原一起,杀出了营寨。

李牧看着高原离开之后,也微微点头,虽然高原刚才也表现得有些得意忘形,但在白己提醒之后,就马上恢复了正常的心态,这也让李牧十分满意,毕竟像高原这么年轻,偶尔有时会轻敌大意,也是在情理之中,但他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失误,极时的调整了自已的态度,也是非常难得。

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674章 白灵族的变故(一)第一章 第226章 暴利第674章 白灵族的变故(一)第357章 伐魏决议(二)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129章 追击秦军(上)第28章 灾民(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665章 问责(一)第592章 攻与防第862章 汉秦结盟(二)第867章 邯郸之变(四)第766章 修炼(下)第91章 秦国廷议(下)第882章 邯郸攻防(五)第65章 赵嘉府邸第308章 组织(下)第883章 招降秦军(一)第70章 议和第850章 进驻邯郸(下)第763章 荷华的推论第414章 扩军备战(一)第101章 回营安置第152章 匈奴(下)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39章 代郡的计划(下)第760章 议取辽东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467章 撤离大梁(一)第571章 秦军反击(一)第711章 再次出击(三)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492章 阅军(七)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291章 大败齐军第846章 改道邯郸(下)第357章 伐魏决议(二)第50章 意外第21章 ,取弘城第21章 ,取弘城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614章 训兽作战(一)第261章 恩威并施(三)第24章 ,并城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98章 王剪论兵第917章 无衣之曲(六)第954章 进入九黎族寻书*吧另一个结局第888章 进军咸阳(三)第591章 攻与防(十)第247章 回归第828章 秦军来袭(二)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491章 阅军(六)第622章 退军(四)第718章 新营地(四)第511章 开导第341章 馆驿春潮第452章 守军出击第37章 宴间比武(下)第864章 邯郸之变(一)第834章 各有算计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323章 商铺开业(七)第85章 撤离邯郸(三)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325章 齐王寿辰下第567章 燕国灭亡第889章 邯郸战局第784章 齐国政变第195章 燕国出兵(下)第253章 突袭阴山(五)第161章 土遁术第579章 机关术(下)第671章 局势逆转(下)第924章 挑战(二)第417章 商业经营第206章 前后夹击(四)第629章 回归代郡(下)第623章 退军(五)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237章 迎战匈奴军三第860章 潜入邯郸(三)第661章 入城风波(三)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955章 对阵蚩尤(上)第73章 赵王不朝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758章 劝进(下)第839章 合纵出击(二)第221章 回归后的施政(下)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672章 出塞(上)
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674章 白灵族的变故(一)第一章 第226章 暴利第674章 白灵族的变故(一)第357章 伐魏决议(二)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129章 追击秦军(上)第28章 灾民(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665章 问责(一)第592章 攻与防第862章 汉秦结盟(二)第867章 邯郸之变(四)第766章 修炼(下)第91章 秦国廷议(下)第882章 邯郸攻防(五)第65章 赵嘉府邸第308章 组织(下)第883章 招降秦军(一)第70章 议和第850章 进驻邯郸(下)第763章 荷华的推论第414章 扩军备战(一)第101章 回营安置第152章 匈奴(下)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39章 代郡的计划(下)第760章 议取辽东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467章 撤离大梁(一)第571章 秦军反击(一)第711章 再次出击(三)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492章 阅军(七)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291章 大败齐军第846章 改道邯郸(下)第357章 伐魏决议(二)第50章 意外第21章 ,取弘城第21章 ,取弘城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614章 训兽作战(一)第261章 恩威并施(三)第24章 ,并城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98章 王剪论兵第917章 无衣之曲(六)第954章 进入九黎族寻书*吧另一个结局第888章 进军咸阳(三)第591章 攻与防(十)第247章 回归第828章 秦军来袭(二)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491章 阅军(六)第622章 退军(四)第718章 新营地(四)第511章 开导第341章 馆驿春潮第452章 守军出击第37章 宴间比武(下)第864章 邯郸之变(一)第834章 各有算计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323章 商铺开业(七)第85章 撤离邯郸(三)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325章 齐王寿辰下第567章 燕国灭亡第889章 邯郸战局第784章 齐国政变第195章 燕国出兵(下)第253章 突袭阴山(五)第161章 土遁术第579章 机关术(下)第671章 局势逆转(下)第924章 挑战(二)第417章 商业经营第206章 前后夹击(四)第629章 回归代郡(下)第623章 退军(五)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237章 迎战匈奴军三第860章 潜入邯郸(三)第661章 入城风波(三)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955章 对阵蚩尤(上)第73章 赵王不朝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758章 劝进(下)第839章 合纵出击(二)第221章 回归后的施政(下)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672章 出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