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代军出动

太子丹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代郡。高原得知以后。也唏嘘不己。原來他还希望太子丹能够回到蓟京。带领着燕军抵挡一阵。也消耗一下秦军的兵力。这样以后代军突袭蓟京。也可以轻松一些。但现在看來。是不能对燕军抱以什么希望了。

虽然现在高原还不知道随后燕国发生的事情。但也十分清楚。太子丹一死。整个燕国恐怕都沒有人能够出面來号招组织军民。抵抗秦军的进攻。因此秦军杀到蓟京城下。基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蓟京了。

不过高原在制定突袭蓟京的计划时。虽然也希望燕军能够消耗一下秦军的兵力。第一时间更新但并沒有把燕军的抵抗计算在计划以內。因此燕国发生的变故。并不影响高原的计划实施。

就在三天以前。司马尚和陈咨就带领着人马从代郡出发。人马包括上谷、云中两个军团共计八个军。兵力为五万人。并从雁门军团中又抽调了两个军约一万人。同时高原还从蕃勇军中分出一个分队。有五千人马。再加上征集组成的七个新军。共计总兵力约在十万人左右。

而且司马尚和陈咨经过了认真的商议。对高原的作战计划进行了细化和深化。两人认为。突袭燕国的十万人马可以分为两路进军。由司马尚带领三万人马。以骑军为主。轻装出行。绕到蓟京东北的峡谷埋伏。准备突袭蓟京;而由陈咨带领着剩余的七万人马。由上谷郡出击。沿治水进军。从西面进攻蓟京。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两路人马互相呼应配合。达到突袭蓟京的最终作战目地。

高原审查两人提出的详细计划。认为这个方案完全可行。因为以大批军队吸引秦军的注意。而以少量精锐军队。伺机突击蓟京。可以轻装简行。加强突击的隐蔽性。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见高原批准了自已提出的计划。司马尚立刻和陈咨分兵。由司马尚带领。上谷军团的威骑军、骁武军、平远军、广德军。加上雁门军团的威边军。蕃勇军共计六个军。分别由两个全骑军和四个混编军组成。共计三万人马。突袭蓟京。这一支人马不仅所有步兵均配战马。而且随军不带车辆。另配三万匹战马为他们驮运粮食物资。轻装简行。

而陈咨带领剩余的七万人马。从上谷郡出兵。本來陈咨打算大造旗鼓。大张声势。以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但高原却认为。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反而会弄巧成拙。因为王剪可是当世名将。精通兵法。不会不明白“欲强。故示之以弱;欲弱。故示之以强”的道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因此如果陈咨做得太过头。一定会引起王剪的怀疑。

于是高原建议陈咨领军。也同样按照突袭的要求进军。在一路上尽量隐藏行踪。不要声张。因为王剪谨慎的用兵之道。决不会不防着代军。一定会派出大量探子。严密关注上谷郡的方向。七万大军的行踪。根本就隐藏不住的。而让秦军自己发现代军。才显得是合情合理。

陈咨听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高原考虑得确实比自己更周全。因此也按高原的意见行事。

所有的细节方案都搞定了。司马尚和陈咨这才告别高原。分别领军出发。第一时间更新而在代郡这一线。高原也决定领军出发。到鸿上塞去迎战秦军。

就在十余天以前。姜桓武己经带领着武安军团的威骑、蕃勇二个军。加上两个新组建的军从代郡出发。赶奔鸿上塞去驻守。再加上原本驻守在鸿上塞的清朔、胜捷二个军。共计约有三万人马。

这一次高原从代郡出发。又从武安军团中抽调了骁骑、背嵬、女军、斥候四个军。并从雁门军团中抽调了劲勇、奉节二个军。加上新征集的十六个军。共计大约有十二万五千人马。总计迎战秦军的人马达到十五万余人。

而在代郡还留下武安军团的劲勇军、奉节军、神机军、威宁军四个军。和新征集到的十个军驻守。共计约八万余人。做为预备和轮换的兵力。并且付责粮草物资的供应。

代郡的政务事情。全部交给宁戚、申慎、耿忠三人付责处理。而这一次李瑛鸿随高原一起出征。不在留在代郡主持政务。因为鸿上塞离代郡并不远。并且建有完善的道路驿站交通系统。如果有重大事故发生。可以用飞鸟传书。最多两三个时辰。就可以到达鸿上塞了。因此这次并不需要李瑛鸿留在代郡坐镇。

而在高原的妻妾当中。随高原一起出征的还有云瑶。她是付责管理所有的白灵族人员。在这段时间里。白灵族的众人驯服了各种野兽八百零九头。分别是狼四百三十三头。豹二百一十六头。老虎八十七头。熊七十三头。其中狼的数量占到了一半以上。这是因为在草原上狼群占了绝大多数。

这样一支庞大的野兽军团。每天至少要消耗四百头羊。或是八十头牛。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消耗。好在是现在代郡的畜牧业发展的很快。到是不缺这些野兽的吃食。

不过供应野兽军团的食物。还并不算什么大问題。但野兽军团是不可能和大队人马同行用住。只能和大军分开行走。并且单独驻扎。而白灵族的两位祝师留在代郡。并不随军出征。因此只能由云瑶來领导其他的白灵族人最为合适。而且还要和白灵族人同行同住。

高原对此到并沒异议。只是从斥候军中抽出一个三百卫。付责保护百灵族的众人。因为白灵族的众人虽然能够训兽治疗。但战斗力并不强。需要有人护卫。而李瑛鸿也从女军拔出五十名女军。由韩秀容带领。保护云瑶的安全。

另外随高原一起出征的人还有淳于博、淳于钟秀父女。而鬼谷孑仍然留在代郡。和白灵族的两位祝师暗中坐镇。以防止韩腾派高手潜入代郡城中捣乱。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就绪之后。高原和李瑛鸿才带领着大军。从代群出发。赶奔鸿上塞。

三天以后。高原和李瑛鸿带领着人马。到达了鸿上塞。其他诸军也陆续到达。各自在指定的地点驻扎。而姜桓武出塞将高原和李瑛鸿一行迎接进塞。

鸿上塞本是赵国的北方边境关隘。建于两山的夹谷之间。依托着恒山山脉的山势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过后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使赵国的实力大増。灭楼烦、并胡林、北击匈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设上云中、雁门、代、上谷四郡。扩地千余里。才使鸿上塞成境内关隘。

但高原入主代郡之后。也使鸿上塞又再度变得重要起來。这几年以來。高原一直都在修筑鸿上塞。并在鸿上塞外约二十里的范围以內。又修建了两道外围的防御工事。也使鸿上塞的防线更为坚固。可以说只要是有数万军队在这里驻守。并有足够的粮食供应。鸿上塞足可以抵挡百万大军。

一行人进塞之后。姜桓武才向高原汇报了自已进驻鸿上塞这段时间以來的战况。

姜桓武进驻鸿上塞之后。秦军也在井陉集结了超过十万的人马。并且向鸿上塞的方向层层推进。并在沿途修建了不少要塞驻点。保护秦军的后勤供应线。

其实代军也在鸿上塞防线以外也驻有军队。并建立了营寨。不过兵力并不多。每个营寨都是以一个千人队为单位。主要的目地当然不是要阻挡秦军。而是牵制和拖延秦军的进军速度。因此当秦军的大军杀到时。这些驻守的代军纷纷弃营而逃。回到鸿上塞的防线内。现在秦军已经在鸿上塞的防线以外十里左右距离下寨。将兵锋推到了鸿上塞的边缘。

而姜桓武到达了鸿上塞之后。也按照高原的要求。率军出击。和秦军连战数场。战斗的规模并不大。都是数千人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不过从总体看來。代军还是略占上风。这几场战斗下來。一共斩杀了秦军六百余人。而自身的损失只有四百多人。因为现在的代军己经建立了一套以骑军为核心的战术。如果打得顺手。就顺势扩大战果。骑军勇猛追击;如果不顺。就立刻撤军。有骑军掩护。人马也不会损失太大。

虽然这时秦军的骑军也己经完成了新式马俱的换装。但和代郡的骑军相比。仍然还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足以完全能和代郡的骑军相抗衡。因此在战场上也无法有效的克制代军的这种以骑军为核心的战术。

不过经过这几战之后。姜桓武也承认。代军骑军的优势己经大大消弱了。还想像以前那样。可以和多于自己四五倍的秦军作战。还能轻松取胜。也是不可能了。如果秦军骑军的数量超过了代军的一倍。代军就很难取胜了。

听完了姜桓武的讲说之后。高原也点了点头。秦军骑军的进步。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不能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秦军停滞不前。而且高原手里也并不是沒有新的底牌。

而听高原讲说了蓟京发生的事情。得知太孑丹死于燕国的世族宗室之手。姜桓武也不禁叹息了一声。看來燕国确实是沒救了。

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高原道:“现在天色还早。不如我们到阵地前去看一看秦军的营寨布置。眀天出兵。和秦军先开一战。”

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787章 合纵连横(三)第858章 潜入邯郸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521章 燕国使臣第308章 组织(下)第251章 突袭阴山三第262章 匈奴的反扑(一)第19章 ,遥山(中)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894章 长街之战(三)第265章 匈奴的反扑(四)第65章 赵嘉府邸第42章 新府邸(上)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160章 遇险第577章 大营失守(下)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842章 雷击车发威(下)第203章 前后夹击(一)第789章 鬼谷门人(下)第587章 攻与防(六)第943章 历史的真像(下)第837章 各有算计(四)第557章 代军出动第81章 正式决裂(上)第111章 再度出击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184章 开通商路第585章 攻与防(四)第297章 进见齐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57章 善后第541章 商人(下)第89章 游说(下)第576章 大营失守(上)第265章 匈奴的反扑(四)第348章 政务汇报第791章 齐国使团(二)第610章 撤军与追击(四)第372章 入城(上)第829章 秦军来袭(三)第672章 出塞(上)第283章 出使齐国(三)第318章 商铺开业(二)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512章 夜探王宫(上)第465章 再见白灵族(二)第680章 初战白灵族(三)第410章 秦国新年第723章 墨家(四)第651章 游说匈奴(二)第797章 舞者(下)第641章 相见第690章 举族迁移第298章 问难上第623章 退军(五)第678章 初战白灵族第524章 邀请第804章 合纵初成(下)第757章 劝进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334章 袭击(下)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874章 阵前立威(一)第678章 初战白灵族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17章 ,河关第783章 迁都第550章 说服(下)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746章 追逐第742章 内讧(下)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776章 家宴(一)第766章 修炼(下)第255章 突袭阴山(七)第951章 三族归附下第750章 离别第486章 阅军(一)第151章 匈奴(上)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959章 最后一战(三)第270章 齐国来使(四)第636章 密议第387章 荥口攻防战(二)第221章 回归后的施政(下)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653章 游说匈奴(四)第312章 拉近关系第887章 进军咸阳(二)第886章 进军咸阳第483章 燕国请臣(下)第777章 家宴(二)第546章 九黎族第908章 邯郸战局(上)
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787章 合纵连横(三)第858章 潜入邯郸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521章 燕国使臣第308章 组织(下)第251章 突袭阴山三第262章 匈奴的反扑(一)第19章 ,遥山(中)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894章 长街之战(三)第265章 匈奴的反扑(四)第65章 赵嘉府邸第42章 新府邸(上)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160章 遇险第577章 大营失守(下)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842章 雷击车发威(下)第203章 前后夹击(一)第789章 鬼谷门人(下)第587章 攻与防(六)第943章 历史的真像(下)第837章 各有算计(四)第557章 代军出动第81章 正式决裂(上)第111章 再度出击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184章 开通商路第585章 攻与防(四)第297章 进见齐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57章 善后第541章 商人(下)第89章 游说(下)第576章 大营失守(上)第265章 匈奴的反扑(四)第348章 政务汇报第791章 齐国使团(二)第610章 撤军与追击(四)第372章 入城(上)第829章 秦军来袭(三)第672章 出塞(上)第283章 出使齐国(三)第318章 商铺开业(二)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第512章 夜探王宫(上)第465章 再见白灵族(二)第680章 初战白灵族(三)第410章 秦国新年第723章 墨家(四)第651章 游说匈奴(二)第797章 舞者(下)第641章 相见第690章 举族迁移第298章 问难上第623章 退军(五)第678章 初战白灵族第524章 邀请第804章 合纵初成(下)第757章 劝进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334章 袭击(下)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874章 阵前立威(一)第678章 初战白灵族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17章 ,河关第783章 迁都第550章 说服(下)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746章 追逐第742章 内讧(下)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776章 家宴(一)第766章 修炼(下)第255章 突袭阴山(七)第951章 三族归附下第750章 离别第486章 阅军(一)第151章 匈奴(上)第408章 修定计划(四)第959章 最后一战(三)第270章 齐国来使(四)第636章 密议第387章 荥口攻防战(二)第221章 回归后的施政(下)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653章 游说匈奴(四)第312章 拉近关系第887章 进军咸阳(二)第886章 进军咸阳第483章 燕国请臣(下)第777章 家宴(二)第546章 九黎族第908章 邯郸战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