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铸剑(下)

高原又道:“那么你再铸一把九炼铁剑,需要多少时间?”

黎伯平道:“回禀大人,小人现在年事己高,早己不复亲手铸剑了,弟子之中,都尚未成器,而且九炼铁剑的制造极难,可遇而不可求,铸造一百柄铁剑,也未必能铸出一柄九炼铁剑来。因此下一柄九炼铁剑什么时候能够铸造出来,小人也说不准,也许一二年,也许十年八年,也说不定。”

高原这才明白,以现在的铸造工艺,铸一把九炼铁剑,说白了就是撞大运,好在是他这一次来作坊的主要目地并不是买一把优质铁剑,买剑也只是投石问路而己。因此又道:“通常的铁剑,你们已可达到几炼?需要多少时间?”

黎伯平道:“回禀大人,通常可以达到四五炼。只需要两三个月就行了?”

高原点了点头,五炼的铁剑,也己经很不错了,可以胜过绝大部分的青铜剑,毕竟在战场上使用的,不可能每个士兵都用精品武器,大多都是普通的武器,道:“我有几件武器,需要你们照样用铁制打造,可以先用四五炼,我希望在两三个月內看到第一批样品,你看可以吗。” 说着,他从一个士兵的手里接过了一个长条形的布裹,打开布匹,原来里面包裹着的,是一把木制的长刀。

黎伯平接过了这把木刀,看了一看,也觉十分奇怪,他一生铸剑,因此多多少少也对剑术有一定的了解,但高原给他的这把模型是一种和剑完全不同武器。刃身略带弯曲,只有一面开刃,和民间所用的莱刀颇为相似,但全身细长,有柄有护手,又和剑一样,确实是第一次见过。

这是高原仿造后世日本刀的样式画出图形,然后由木匠制做出来的一个木制模具。长度达到了近一米,而刀柄的长度达到二十厘米,可以用双手握住,不过刀身要比一般的日本刀略宽一点,另外刀锋和全刀身的比例为一比四,而曰本刀的这个比例为一比二,这一点是用的中国唐刀的造型。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古代战场上的金属盔甲很少,因此铸刀主要是追求锋利,而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刀锋还要兼顾破甲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斧刃形刀刃。

其实铸造出能在战场上使用的军刀,才是高原来到作坊的最终目地,因为在战场上,劈砍一类的动作,威力要远远大于刺削,这方面刀的作用要比剑大得多。尽管剑也能做出劈砍一类的动作,但由于剑身平直,作劈砍的力度和速度都要远小于带有弧度的刀。而日本刀则是结合了刀剑的共同特点,在劈砍时的威力极大,又能作刺削,确实是冷兵器时代的精品,因此日本人也把使用日本刀的技术称为剑术。而到了三国以后,随着铸造工艺的发展,刀逐渐在战场普及起来,而剑则逐渐成为一种装饰品,失去了实际的作用。

不过看了一会儿之后,黎伯平也点了点头,道:“大人放心,这样的武器,小人是可以铸造出来。不知大人需要多少?”

高原道:“就先造十柄吧,四炼或者是五炼都可以,我希望二个月以后,最多三个月就能够收到。另外我还有一些武器,都交给你一并铸造吧。” 说着,将其他的二件武器样品交给黎伯平。

这些都是高原根据后世的武器,制做出来的模型,一件是双刃斧,另一件是飞刀。因为高原也考虑到,万一现在的工艺铸造不出优良的刀来,那么就可以用双刃斧来代替一下。

其实斧这种武器,在中国早就有了,以短柄为斧,长柄为钺,但基本都是单刃,而且大多都是作装饰、仪仗用。因为尽管斧在战场上劈砍的威力相当惊人,铸造工艺也不复杂,但真正用于战场的并不多。主要是过于沉重,只有少数膂为过人的猛将,才能很好的运用。而且所用的材料也过多,一把斧头至少可以打造四五柄剑。

不过高原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主耍是参考了北欧维京人使用双刃斧形态,而且也减少了斧的重量,能够让大多数士兵能够使用,另外斧柄长达四尺(一尺为二十三厘米),长度介于斧和钺之间,既能伸手使用,也能双手使用。虽然威力稍减,但能够在军队中大量使用。

而飞刀是高原专为自己打造到的暗器,以前高原训练时,花过相当大的精力学习飞刀技术,好应付一些不能使用枪械的环境。在二十米以內的距离,几乎可以达到百发百中,五十米以内,也能达到六七成的命中率。每次任务,高原一般随身携带三把飞刀。但在这个时代,三把飞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大量备用。高原要求双刃斧造二十柄,飞刀则造一百柄。

这两样武器的数量虽然多,但铸造工艺要比刀简单得多,不用多次反复锻打,而且又有模型作样孑,因此黎伯平看了看之后,也立刻答应下来,和那十把刀一起交付。

高原又留下十镒黄金,做为定金,然后才带着王虎、王豹等人离开了黎铸作坊。

不过高原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来到了李牧的府邸,因为高原已经和赵轩说好了,请赵轩指点自己的武技,不过发生了罗焕被劫持的事件,赵轩毎天上午要保卫李牧入朝议事,因此只能在下午才能陪高原练功。

等高原来到李牧府邸的时候,李牧刚刚散朝回来,告诉高原,就在今天的朝会上,赵王迁己经免除了赵葱大司马的职务,由李牧暂时接替赵葱,假大司马。假,就是代理的意思。

这一点也早在高原的意料中,无论罗焕被劫持的事件是否和赵阳有关,但赵阳出现在武馆,并阻止李瑛鸿进武馆搜查,这总是事情,因此赵葱肯定是脫离不了责任。而且蔺文清的身份不能于一般的商人,和军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赵王迁想要庇护赵葱,但也不得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免除了赵葱的职务。而现在整个赵国唯一能取代赵葱的,当然就只有李牧一人。连郭开都沒有理由反对。

李牧府中上下都十分高兴,因为出任大司马,李牧也就等于正式掌握了赵国的军权,以后调兵遣将也就名正言顺了。但高原却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以前赵葱担任大司马的时候,虽然和李牧有些不和,但在大公事面上,并没有对李牧有什么阻碍,他毕竟是赵国的宗室大臣,在赵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敢乱来。但现在李牧取代赵葱出任大司马,无论李牧是不是主动,但也彻底和赵葱撕破了脸,另外现在赵国的军权集于李牧一身,在任何时候都是足以引起国君猜忌的,更何况赵国还有郭开在侧,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挑拔离间的机会。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高原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李牧又告诉高原一件事情,却是让高原完全始料未及的,秦国派遣大上造姚贾为使臣,出使赵国希望能与赵国议和。这时己经到了赵国的边境,赵国的君臣商议了一天,有人主张和秦国议和,也有人主张不理秦国,把姚贾赶走,但都没得出一个结论来。

高原道:“大上造是什么官职?这个姚贾是什么人?”

宁戚道:“大上造相当于列国中的上卿,姚贾是秦国的重臣之一,为人能言善辩,颇有张仪苏秦之能,本来是魏国人,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年轻的时候因犯偷盗之罪,逃到赵国,又被赵国逐出境,但到了秦国之后,却得到了秦王政的礼遇和赏识,委以重任,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出使山东诸国。使诸国不能合纵抗秦。”

高原点了点头,上卿可是相当高的官职,比自己这个上大夫要高出三级,看来这个姚贾属于外交型的人材。

宁戚又道:“后来韩非入秦,向秦王政进言,弹亥姚贾出身低微,又曾为盗贼,不足以任上卿之职,而且出使六国,以秦国之财,结好六国诸候,以谋自已的私利,根本无功于秦。但姚贾自辩称:只有结好六国诸候,才能破坏六国合纵抗秦,并非为自己之利,而且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姜太公为殷朝弃臣,周武王用他称王天下;管仲曾为鲁国之囚,齐桓公用他称霸诸侯;百里溪曽沦为奴隶,秦穆公以五张羊皮赎回,但却用他震摄西戎,因此君主用人,不必在意过去的污点,而是在于能否于国有用。名声再好,如果无功于秦,也不应该得到赏赐。秦王政听后,仍然对姚贾信任有加,后来姚贾又联合李斯,反向秦王政进言攻击韩非,结果使韩非死于秦国。此人极善言辞,精通纵横之术,出使赵国,绝不是好事。”

高原也有些意外,韩非在历史上的大名他当然知道,想不到却在这个姚贾手上吃了大亏,这一场辩论,可以说是以韩非的完败告终。也说明这个姚贾确实能言善辩。

李牧道:“姚贾是秦国的使臣,他要出使赵国,谁也阻止不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虽然朝中对是否接纳姚贾还议论未定, 但按照惯例, 他国的使臣,总是要见一见的。

高原也点点头,道:“是啊,我们现在也只能静观其变,看他来有什么话说。” 转头又对赵轩道:“我还想向赵将军请教一二。”

赵轩也微微一笑,道:“来吧。”

第819章 行刺(一)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933章 投效(二)第242章 考验第923章 挑战(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854章 局势突变(四)第381章 联军作战(上)第255章 突袭阴山(七)第896章 长街之战(五)第531章 辞行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88章 游说(上)第627章 代军撤军(下)第716章 新营地(二)第8章 ,成山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181章 军队编制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197章 进驻上谷郡第311章 秦国使臣(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642章 启程第500章 潜入咸阳(五)第641章 相见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685章 意外的结局(下)第131章 战后余波第284章 出使齐国(四)第536章 离开咸阳(上)第592章 攻与防第923章 挑战(一)第299章 问难下第406章 修定计划二第867章 邯郸之变(四)第553章 燕国的希望(二)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602章 突袭蓟京(五)第799章 称王典礼(下)第9章 ,成山之战(上)第491章 阅军(六)第358章 伐魏决议(三)第630章 三国合纵第44章 邯郸集市第220章 回归后的施政(上)第208章 豪强叛乱(一)第51章 一个机会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792章 齐国使团(三)第54章 苦战(下)第414章 扩军备战(一)第401章 突袭大梁上第275章 扩军(上)第363章 率军入魏(一)第49章 线索第251章 突袭阴山三第81章 正式决裂(上)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456章 主动出击(下)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148章 吸收异能第608章 撤军与追击(二)第503章 潜入咸阳(八)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468章 撤离大梁(二)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第541章 商人(下)第742章 内讧(下)第556章 蓟京之乱(下)第9章 ,成山之战(上)第759章 天下大势第488章 阅军(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716章 新营地(二)第842章 雷击车发威(下)第294章 布置第785章 合纵连横(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717章 新营地(三)第827章 秦军来袭(一)第908章 邯郸战局(上)第767章 灵寿(一)第665章 问责(一)第29章 灾民(下)第778章 家宴(三)第162章 重逢第78章 抢粮(下)第630章 三国合纵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
第819章 行刺(一)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933章 投效(二)第242章 考验第923章 挑战(一)第931章 定都(三)第854章 局势突变(四)第381章 联军作战(上)第255章 突袭阴山(七)第896章 长街之战(五)第531章 辞行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654章 游说匈奴(五)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88章 游说(上)第627章 代军撤军(下)第716章 新营地(二)第8章 ,成山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181章 军队编制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197章 进驻上谷郡第311章 秦国使臣(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642章 启程第500章 潜入咸阳(五)第641章 相见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685章 意外的结局(下)第131章 战后余波第284章 出使齐国(四)第536章 离开咸阳(上)第592章 攻与防第923章 挑战(一)第299章 问难下第406章 修定计划二第867章 邯郸之变(四)第553章 燕国的希望(二)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602章 突袭蓟京(五)第799章 称王典礼(下)第9章 ,成山之战(上)第491章 阅军(六)第358章 伐魏决议(三)第630章 三国合纵第44章 邯郸集市第220章 回归后的施政(上)第208章 豪强叛乱(一)第51章 一个机会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792章 齐国使团(三)第54章 苦战(下)第414章 扩军备战(一)第401章 突袭大梁上第275章 扩军(上)第363章 率军入魏(一)第49章 线索第251章 突袭阴山三第81章 正式决裂(上)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456章 主动出击(下)第697章 不速之客(二)第148章 吸收异能第608章 撤军与追击(二)第503章 潜入咸阳(八)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468章 撤离大梁(二)第259章 恩威并施(上)第541章 商人(下)第742章 内讧(下)第556章 蓟京之乱(下)第9章 ,成山之战(上)第759章 天下大势第488章 阅军(三)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716章 新营地(二)第842章 雷击车发威(下)第294章 布置第785章 合纵连横(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717章 新营地(三)第827章 秦军来袭(一)第908章 邯郸战局(上)第767章 灵寿(一)第665章 问责(一)第29章 灾民(下)第778章 家宴(三)第162章 重逢第78章 抢粮(下)第630章 三国合纵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