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心意

本来高原一直觉得韩腾对三国合纵毫无作为的举动十分可疑,而经历过了这一次袭击之后,高原的这种疑虑也彻底消失了,韩腾果然还是动了手,这才合理.而且阻止了九黎族的行动之后,也让高原大为放心,看来三国合纵的组成,己经是势不可当了。

这时罗焕进来向高原报造,原来是斥候发现了秦军的人马的动向,秦国果然从大梁派出了一支人马,袭击陶邑,破坏三国合纵。

原来姚贾在秦国被抓的消息传回到秦国,也引起了不小的震荡,秦王政对姚贾的行动还是抱以了不小的期望,而且认为以姚贾在齐国多年的经营,就算是不能刺杀田克臧,也能够全身而退,却没有想到,姚贾一到齐国就被田克臧抓了起来,而且所有的期望也全部落空。

这时驻守大梁的王贲上书秦王政,建议由自己带领一万骑军,突袭陶邑,一举将汉齐楚三国的国君全部拿获。王贲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秦代之战以后,王贲就一直在大梁训练骑军,巳经训练了三万余骑军,同时也十分认真的研究骑军战术,由其是高原运用的骑军战术。

经过王贲的仔细研究,发现高原喜欢利用骑军快速、灵活的高机动性,进行大范围的转移作战,或是深入到敌后袭击敌军的补济线。就算是敌军发现,但由于骑军的速度太快,一般也反应不过来,而且王贲又举行过两次实战演习,效果十分好,突袭的骑军都大获成功。

得知汉齐楚三国将在陶邑举行会盟,王贲认为,如果出动一万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大梁越过秦齐边境,从齐国的边防驻军的空隙间穿过,然后直插陶邑,哪怕是被齐国的边防驻军发现,也根本来不及阻拦和通报,还是有相当大的胜算。而且就算不能得手,但只要是能够吓得三国会盟草草收场,或是退守陶邑不出,也可以大挫三国的锐气,扬秦军的威风,为后来驻守大梁,抵抗合纵大军,开一个好头。

另外王贲也还有一点私心,因为在秦代之战中,王贲的父亲王翦战死在蓟京,王贲自然将这笔帐算在新建的汉国上,同时将高原视为自己的头号杀父仇人,因此一心想要灭亡汉国,杀死高原,为父亲报仇。

只是王贲也知道,汉国虽小,但实力却不弱,而高原用兵神出鬼没,更是远在自己之上,因此想在战场上为父亲报仇,又谈何容易,而这次三国在陶邑会盟,所带的军队都不多,而且齐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下令在陶邑方圆三十里内,不驻守齐军。这让王贲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如果突袭陶邑得手,不仅解除了秦国的一大威胁,同时自己也报了仇,正是一举两得之计。

而秦王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釆纳王贲的建议,虽然秦国己经做好了应对之策,以大梁为倚仗,抵抗三国合纵联军,但老实说秦王政的心里并没有底,要知道合纵联军的主将可是高原,谁知道这一次高原会玩出什么花样来,因此能够将合纵拆散,不用面对高原统领的合纵大军,自然是好,就算不成,也只是损失一万人马,不伤元气,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于是秦王政下令到大梁,同意了王贲的建议,但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严禁王贲亲自领军。因为秦王政考虑到,虽然这个险值得一冒,但这次突袭陶邑的危险性还是太大了,一但汉齐楚三囯事先得知风声,有所准备,那么这时出击的秦军将全军覆没,领军的主将自然也难以幸免。而现在王贲是秦国的支柱将领之一,又是大梁的守将,如果葬身在这次突袭之中,对秦国后续抵抗合纵大军的计划,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此秦王政绝不能让王贲去冒这个险。

王贲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之后,到也不敢违报,于是命令族弟王章领军,代替自己出战,但给他的骑军人马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

其实秦军出动军队来袭击陶邑,早就在高原的预料当中,而且相对于仍然处于暗处的九黎族来说,高原并不俱怕这种两军交战、斗智斗勇,因此高原只是下令,继续严密监视秦军的动向,并且又派人通知在城外驻扎的凌风,让他做好准备,但暂时并不告诉齐楚两国。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也己经到了睌饭的时候,高原和淳于钟秀才转回到内室,同时下令开饭。

晩饭还没有送来,于是两人就坐在一起闲聊,淳于钟秀咬了咬嘴唇,道:“夫君今天为什么要先救我,而不是去救安平君。”

高原笑道:“为什么要这样问,难道你认为我应该去先救田克臧吗?”

淳于钟秀道:“自然不是,不过夫君应该知道,现在齐国愿意加入三国合纵,全是安平君一力促成的,如果安平君一死,齐国一定会退出合纵的,夫君难道没有想过这个后果吗?”

高原摇了摇头,道:“当时的情况,你和田克臧之间,我只能救一个人,不过我根本就没有细想什么后果、利害关系之类的事情,而是立刻就选择了救你,我想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的。”

淳于钟秀呆了一呆,心里禁不出一阵感动,因为在高原的后妃当中,她不仅是入门最晚,而且和其他人的经历颇不相同。尽管其他后妃的出身各异,但除了剑舞姬之外,但其他人都是和高原相识于微时,在高原由弱到强,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陪在高原身边,不仅可以算是共患难,而且每一个人都帮助高原做了不少事情,甚致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如果严格算起来,淳于钟秀和高原相识的时间也很早的,早在高原刚刚来到这个时空,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两人就己经相识,但那时两人却是互相看不顺眼,结果不欢而散。

后来一直到高原冒充代郡使臣,出使齐国的时候,两人再次相会时,两人的关系才得到了改善,然后逐步近密发展,最终成了夫妻。但在两人改善了关系的时候,高原己经占领了代郡,并自立为武安君,虽然不是功成名就,但也己天下闻名,多少也算是小有成就。

而等两人真正开始发展为男女情侣的时候,高原己经在秦代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又吞并了燕国,实力暴涨,成为一方的诸候,己经俱备了称王建国,因此尽管后来淳于钟秀也随高原一起深入塞外,寻找白灵族,力斗匈奴大军,也帮高原做过不少事情,但这些事情大多都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淳于钟秀的帮助,高原也同样可以做到,淳于钟秀总觉得自己和高原始终缺少一段同甘共苦的经历。

尽管成亲以后,高原的其他后妃并没有因此而排斥淳于钟秀,众人相处也十分融洽,而且高原对淳于钟秀也十分疼爱,似乎并不在其他人之下,但淳于钟秀总感觉自己和高原的感情,也终不如其他人那么深厚,因此自己还是要比其他人差着一点什么。

在高原的后妃当中,只有剑舞姬和她有相似之处,但剑舞姬只是别人送给高原的一件礼物,只求高原能够善待自己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奢求在感情上能和李瑛鸿、蔺文清、云瑶相比,就连耿燕羽都不敢奢望,而淳于钟秀却是天下闻名的才女,才色双全,追求她的男子多如过江之鲫,尽管选挥嫁给了高原,但自然不甘和剑舞姬相比肩。

淳于钟秀有时甚致会胡思乱想的认为,高原娶自己一是为了自己的容貌;二是为了自己的才能;而感情的因素只能排在第三位。因此淳于钟秀一直希望能够真的帮助高原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次在后妃当中,只有她陪高原来到陶邑,参加三国会盟,淳于钟秀也暗自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在高原面前证实自己。在遭遇袭击的时候,淳于钟秀也奋不顾身,甚致是和实力远强过自己的对手拼死作战。

但在今天的战斗中,高原宁可冒着合纵破裂的危险,选择了先救自己,这才让淳于钟秀真正感觉到自己在高原心目中的地位,原来其实并不在其他的后妃之下。直到这时,淳于钟秀才真正相信,高原的心里确实有自己。

因此淳于钟秀低下头,道:“夫君,我……”但心情激荡,一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付。

高原虽然不明白淳于钟秀心里的这种微妙的变化,但也看得出她的激动心棈,只是笑了一笑,道:“不用多想了,你是我的妻子,自然是我最重要的人,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能你相比,更不用说田克臧,明白了吗?”

淳于钟秀连连点头,道:“是,夫君对钟秀的心意,钟秀己经完全明白了。”

这时从人将晚饭送来,高原笑道:“来吧,今天辛苦了一天,又受了惊吓,快吃饭吧,好好休息。”

第479章 白灵族的帮助第679章 初战白灵族(二)第109章 伤病营第467章 撤离大梁(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885章 招降秦军(三)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59章 铸剑(上)第396章 撤军之议(下)第13章 ,胜利第156章 架临邯郸(上)第183章 人材第550章 说服(下)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823章 审问(上)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20章 ,遥山(下)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232章 初战匈奴第746章 追逐第18章 ,遥山(上)第581章 弱点(下)第286章 替人挡枪第27章 天命(下)第335章 劫持上第48章 劫持(下)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627章 代军撤军(下)第759章 天下大势第878章 邯郸攻防(一)第640章 安排就绪第86章 撤离邯郸(四)第384章 秘密第106章 总结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346章 回归代郡第628章 回归代郡(上)第228章 谋划上第306章 剑气如虹,美人如玉第62章 邀请(下)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90章 秦国廷议(上)第291章 大败齐军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533章 秦国出兵(上)第631章 三国合纵(二)第490章 阅军(五)第119章 仇由之战第274章 告辞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793章 宫中安排第896章 长街之战(五)第53章 苦战(中)第946章 昆仑弟子上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481章 报功宗庙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365章 率军入魏(三)第784章 齐国政变第121章 奇兵突现(下)第723章 墨家(四)第563章 会战(五)第398章 魏国的变故一第609章 撤军与追击(三)第51章 一个机会第691章 接位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742章 内讧(下)第235章 迎战匈奴军一第148章 吸收异能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714章 断后(下)第97章 秦军追击(下)第644章 匈奴来袭(上)第552章 燕国的希望(一)第534章 秦国出兵(下)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05章 长街之战(十四)第849章 进驻邯郸第838章 合纵出击第356章 伐魏决议第750章 离别第73章 赵王不朝第901章 长街之战(十)第478章 罗焕的决心第43章 新府邸(下)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549章 说服(上)第460章 术治之败(上)第787章 合纵连横(三)第477章 举行阅军第461章 术治之败(下)第822章 行刺(四)第320章 商铺开业(四)第934章 投效(三)第690章 举族迁移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693章 迁移准备(下)
第479章 白灵族的帮助第679章 初战白灵族(二)第109章 伤病营第467章 撤离大梁(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885章 招降秦军(三)第313章 赵国行馆第59章 铸剑(上)第396章 撤军之议(下)第13章 ,胜利第156章 架临邯郸(上)第183章 人材第550章 说服(下)第928章 大局已定第823章 审问(上)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20章 ,遥山(下)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232章 初战匈奴第746章 追逐第18章 ,遥山(上)第581章 弱点(下)第286章 替人挡枪第27章 天命(下)第335章 劫持上第48章 劫持(下)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627章 代军撤军(下)第759章 天下大势第878章 邯郸攻防(一)第640章 安排就绪第86章 撤离邯郸(四)第384章 秘密第106章 总结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346章 回归代郡第628章 回归代郡(上)第228章 谋划上第306章 剑气如虹,美人如玉第62章 邀请(下)第244章 云瑶的选择上第90章 秦国廷议(上)第291章 大败齐军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533章 秦国出兵(上)第631章 三国合纵(二)第490章 阅军(五)第119章 仇由之战第274章 告辞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793章 宫中安排第896章 长街之战(五)第53章 苦战(中)第946章 昆仑弟子上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481章 报功宗庙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365章 率军入魏(三)第784章 齐国政变第121章 奇兵突现(下)第723章 墨家(四)第563章 会战(五)第398章 魏国的变故一第609章 撤军与追击(三)第51章 一个机会第691章 接位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742章 内讧(下)第235章 迎战匈奴军一第148章 吸收异能第861章 汉秦结盟(一)第714章 断后(下)第97章 秦军追击(下)第644章 匈奴来袭(上)第552章 燕国的希望(一)第534章 秦国出兵(下)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905章 长街之战(十四)第849章 进驻邯郸第838章 合纵出击第356章 伐魏决议第750章 离别第73章 赵王不朝第901章 长街之战(十)第478章 罗焕的决心第43章 新府邸(下)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549章 说服(上)第460章 术治之败(上)第787章 合纵连横(三)第477章 举行阅军第461章 术治之败(下)第822章 行刺(四)第320章 商铺开业(四)第934章 投效(三)第690章 举族迁移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693章 迁移准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