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秦国廷议(下)

秦王政道:“现在赵国不是己经正式下诏,承认了李牧在代郡自治,而且一但我大秦军队压境,赵国迫于压力,难保不会全力支持李牧,以抵抗我大秦。”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不会。赵国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仍是迫不得已之举,因为李牧在赵国威望素著,而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赵国朝廷也对他无可奈何。但赵国朝廷必然又会对李牧十分忌殚,否则就应该将李牧招回邯郸,拜为相国,但现在赵国只是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见赵国对李牧并不相任,因此只要我们再从中做一些功夫,一定可以不使邯郸支援李牧。”

秦王政点了点头,玩挑拨离间,一向都是秦国的拿手好戏,何况现在李牧和赵国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纹,只用顺势而为,并不难使这个裂纹再扩大。随后秦王政又道:“那么我们秦国现在的准备如何,去年陇西、北地两郡发生旱情,现在灾情处理得什么样了,对这一次出兵会有影响吗?”

这时丞相王绾出列道:“大王请放心,现在陇西、北地两郡的灾情都己经得到了控制,而且灾民也都得到安抚,流落到其他地方的灾民要么己经定居下来,要么就返回家乡,而且这一连几场大雪于缓解旱情也是大有益处,因此在开年之后,陇西、北地两郡的田地都可以开始耕作,而且臣己经在似定计划,准备向灾地区发放种子耕牛,使他们能够马上开始耕种。只要是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调兵,就应该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另外请大王减免陇西、北地两郡的税赋,可保无恙。”

秦王政略一沉思,道:“好,陇西、北地两郡今年的税赋减少一半。”

王绾忙道:“多谢大王。”

现在秦国朝廷文武群臣人材济济,文有李斯、尉缭、顿弱、茅焦、姚贾、冯劫,武有王剪、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羌瘣、辛胜等,而丞相王绾在这一群人之中,并不是十分显眼,和秦国前几任的丞相,如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等人或变法革新,或纵横捭阖,或开疆阔土的光彩相比,王绾的政绩就更是显得乏善可陈。但王绾的优点就在于勤检奉公,善做实事,比如对这一次灾情的处理,尽管是依托于秦国强大的国力,但王绾的工作,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时秦王政道:“尉卿,这一次伐赵,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是否可行。”

尉缭和李斯略作了几句商议,尉缭出列,道:“回禀大王,既使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我秦国亦可征兵六十万,伐赵足够。只是这段时间连降大雪,道路难行,因此兵马集结,粮草筹集,都要比预期晚一些,可能要拖到二月,才能出征。”

秦王政呵呵笑道:“天意如此,非人力可违,二月就二月吧。”顿了一顿,秦王政又道:“现在韩国己灭,山东六国己去其一,但赵国一向是我秦国的劲敌,数十年以来,能以单国之兵,败我秦军者,唯有赵国,如果一举灭亡赵国,那么剩余四国皆不足为虑,不过现在李牧尚在,此人己连败我大秦两次,那么这一次伐赵,又当如何进行呢。”

尉缭道:“回禀大王,臣己与王大将军商议过伐赵的方略,我秦国过去伐赵,都是分为南北两路,一路以太原郡为根基,东进井陉,而后南下;另一路以河内为根基,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郸。虽然这两路人马可以对赵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也使我秦军兵力分散,而且两路之中,只要一路失利,另一路也不得不被迫退军。而赵国占有地利之优,因此可以集中兵力,只需全力攻我秦军一路,既可取胜。前次李牧两败秦军,都是如此用兵。而且赵国在漳水北岸建有长城,邯郸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去年我大秦攻赵,司马尚仅以三万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敌我秦军十万,而李牧能够集中赵军主力,全力拒守北线,才有桓齮将军番吾之败。因此这一次伐赵,绝不能再釆取这样的战术了。”

秦王政点点头,笑道:“那么两卿商议,这一次伐赵,当如何用兵呢?”

这时尉缭以目示王剪。王剪立刻会意出列,道:“回禀大王,臣和国尉计议以为,这一次伐赵,我秦国只用在南线只以少量兵力,布作疑兵,牵制邯郸的兵力,然后集中秦国兵力,东出井陉,与赵军主力决战,只要击败赵军主力,邯郸亦可不战而下。”

秦王政笑道:“东出井陉,那可就是要和李牧决战,王卿,你有把握战胜李牧吗?”

王剪一挺腰,道:“有。”

秦王大笑道:“好,你到是说说着,你打算怎样战胜李牧呢?”

王剪道:“李牧用兵,一向足智多谋,神出鬼没,臣自愧不如,但臣却有一项李牧没有的优势。”

秦王政道:“什么优势。”

王剪道:“就是我大秦的国力兵力,远胜于赵国,因此臣与李牧交战,当先以固守为主,不理李牧的小股人马挑战,严守各路隘口,与赵军对耗,等耗得赵军兵力疲惫,粮草耗尽之时,再举大军与李牧决战。如果李牧提前举军进攻,我可设伏退后,诱赵军追击,然后出奇兵切断赵军的退路,围而歼之,可以大破赵军,如果李牧仍然苦撑下去,我们就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逐步的蚕食赵军,可以将赵军完全耗死。”

秦王政点了点头,对王剪的回答也十分满意,王剪的计划就是凭借秦国强大的国力和李牧拼消耗,一步一步把李牧耗死,其实就是长平之战的翻版。

在长平之战的后期,赵国以赵适代替廉颇为将,虽然被公认为是赵国败战的最大败笔,但也是有一定的苦衷,因为当时秦赵两军加起来近百万人马,互相对持的时间长达三年,就是在拼国力、拼消耗,看谁先撑不下去。而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赵孝文王觉得支撑不住,只好任命主张进攻的赵适代替主张防守的廉颇。结果赵适一出击,立刻中了白起的埋伏,包围了赵军导致四十余万赵军全军覆没。

其实当时秦国的情况也并不比赵国好,因为战场离赵国近,离秦国远,因此秦国的消耗要远比赵国大。后来秦国将河东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孑全部都编入军中,连秦昭王都亲自到河內督战,也可见当时秦国的国力也己经到了极限。而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军三次攻邯郸,都大败而归,连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几乎完全丧失,可见在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仍然还有一部份实力。如果当时赵国能再坚持一下,长平之战的胜负如向,确实还不好说。

不过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也是赵国的国力最鼎盛的时候,因此才能和秦国对耗三年之久,但现在赵国的国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国由于郑国渠开通,整个关中地区都成为沃野,国力比当年更强,此消彼涨之下,如果双方再拼起消耗来,李牧是肯定拼不过秦国的。当然这也是秦国最好的战术。

王剪又道:“不过这一来,这一战也必将旷目持久,而且其间秦军或许还会小败几阵,因此请大王不能有急胜之心,更不可因为一时小败,而改变战术。”

秦王政沉呤了片刻,才道:“王卿,如果按你的战术,你需要多少人马。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击败赵军。”

王剪道:“臣需要四十万人马?时间至少要一年。”

秦王政在桌案上猛击了一掌,道:“好,寡人就命你为伐赵主将,给你一年时间。就看这一次我大秦的勇士还能不能战胜赵国。”转头又道:“国尉、廷尉。”

尉缭、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秦王政道:“两卿立刻在国內征调四十万大军,交由王卿带领,举兵伐赵,一应粮草辎重民力,都不得有误。”

尉缭忙道:“臣尊令。”

秦王政道:“杨端和。”

杨端和也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統领五万人马,沿漳水南岸布阵,以为疑军,虚张声势,牵制邯郸兵力。”

杨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又道:“蒙武、李信、辛胜、羌瘣。”

四人听了,也急忙出列,一起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们四人随王卿一道出兵伐赵,协助王卿破赵。”

四人齐声道:“臣尊王令。”

四人回列之后,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暗暗吃惊,这六个人都是秦国的主力大将,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而只为进攻赵国,甚致可以说是为了对付一个李牧,竟然要这六位大将一齐出动,也可见秦王政对这次伐赵之举,是何等的重视。

那知这还不算完,秦王政又道:“王贲、蒙恬。”

王贲、蒙恬听了,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由你二卿职司运输护送,务求粮草器械及随军徭役源源不断,运往军前,所需征调的民役,和廷尉、国尉商议,不得迟误了阵前军机。”

二人也道:“臣尊王令。”

众大臣这才明白,还要加上这两个人,这一来就集中了八员大将,可以说秦国能用得上的大将,这一次几乎全部都派出去了。

秦王政又道:“姚贾、顿弱。”

两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姚卿付责邯郸事务,使赵国不能支援李牧,顿卿立刻出使魏楚燕齐四国,游说其国,使他国不得援助赵国。”

姚贾、顿弱也赶忙道:“臣尊王令。”

随着秦王政一道一道命令的传下,伐赵的计划,也完全形成。秦王政呵呵笑道:“众卿,如果这一次能够一战而灭亡赵国,寡人当亲赴邯郸,和众卿在邯郸庆功。”

第374章 投诚第334章 袭击(下)第601章 突袭蓟京(四)第127章 赵秦决战(六)第114章 袭击战术(三)第882章 邯郸攻防(五)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453章 水战(上)第667章 问责(三)第473章 回程(上)第623章 退军(五)第183章 人材第782章 燕国亡灭第537章 离开咸阳(下)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826章 三国会盟第850章 进驻邯郸(下)第193章 使命第526章 刺秦(上)第789章 鬼谷门人(下)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38章 左右为难第450章 船队到达(上)第382章 转战荥口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417章 商业经营第106章 总结第79章 三策(上)第773章 合纵(下)第838章 合纵出击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222章 纸第373章 入城(下)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496章 潜入咸阳(一)第18章 ,遥山(上)第422章 底达桂陵(下)第890章 邯郸战局(二)第280章 情报第220章 回归后的施政(上)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868章 进驻邯郸第245章 云瑶的选择下第292章 结盟(上)第333章 袭击(上)第192章 秦国春祭(下)第863章 汉秦结盟(三)第800章 秦国聚议(上)第607章 撤军与追击(一)第634章 三国合纵(五)第490章 阅军(五)第839章 合纵出击(二)第929章 定都(上)第626章 代军撤军(上)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198章 山谷涧水第923章 挑战(一)第681章 精锐尽出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798章 称王典礼(上)第108章 战场僵持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50章 意外第487章 阅军(二)第653章 游说匈奴(四)第224章 了结叛乱(上)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48章 劫持(下)第801章 秦国聚议(下)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668章 九黎族的内乱第921章 趁胜进击(四)第605章 秦军回援(二)第883章 招降秦军(一)第538章 代郡的计划(上)第384章 秘密第207章 表白心迹第921章 趁胜进击(四)第248章 准备远袭第658章 回归九黎族第103章 赵秦首战(二)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二)第814章 微服私访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137章 恐惧的感觉第593章 攻与防(十二)第60章 铸剑(下)第373章 入城(下)第249章 突袭阴山一第308章 组织(下)第677章 白灵族的变故(四)
第374章 投诚第334章 袭击(下)第601章 突袭蓟京(四)第127章 赵秦决战(六)第114章 袭击战术(三)第882章 邯郸攻防(五)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453章 水战(上)第667章 问责(三)第473章 回程(上)第623章 退军(五)第183章 人材第782章 燕国亡灭第537章 离开咸阳(下)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632章 三国合纵(三)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826章 三国会盟第850章 进驻邯郸(下)第193章 使命第526章 刺秦(上)第789章 鬼谷门人(下)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269章 齐国来使(三)第38章 左右为难第450章 船队到达(上)第382章 转战荥口第448章 水淹大梁(四)第417章 商业经营第106章 总结第79章 三策(上)第773章 合纵(下)第838章 合纵出击第898章 长街之战(七)第243章 合并村庄第222章 纸第373章 入城(下)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496章 潜入咸阳(一)第18章 ,遥山(上)第422章 底达桂陵(下)第890章 邯郸战局(二)第280章 情报第220章 回归后的施政(上)第650章 游说匈奴(一)第868章 进驻邯郸第245章 云瑶的选择下第292章 结盟(上)第333章 袭击(上)第192章 秦国春祭(下)第863章 汉秦结盟(三)第800章 秦国聚议(上)第607章 撤军与追击(一)第634章 三国合纵(五)第490章 阅军(五)第839章 合纵出击(二)第929章 定都(上)第626章 代军撤军(上)第35章 宴间比武(上)第198章 山谷涧水第923章 挑战(一)第681章 精锐尽出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798章 称王典礼(上)第108章 战场僵持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692章 迁移准备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50章 意外第487章 阅军(二)第653章 游说匈奴(四)第224章 了结叛乱(上)第535章 主将人选第48章 劫持(下)第801章 秦国聚议(下)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668章 九黎族的内乱第921章 趁胜进击(四)第605章 秦军回援(二)第883章 招降秦军(一)第538章 代郡的计划(上)第384章 秘密第207章 表白心迹第921章 趁胜进击(四)第248章 准备远袭第658章 回归九黎族第103章 赵秦首战(二)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二)第814章 微服私访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137章 恐惧的感觉第593章 攻与防(十二)第60章 铸剑(下)第373章 入城(下)第249章 突袭阴山一第308章 组织(下)第677章 白灵族的变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