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团大战

bookmark

ads_wz_txt;

去年的水灾给了大河下游南北两岸以重创,而今年的旱灾则波及范围更广,但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还是集中在大河南北两岸,原因很简单,去年灾民没有得到有效赈济,再加上举旗造反者此起彼伏,导致饿殍遍野,生灵涂炭,两岸大片田地荒芜,所以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地区今年没有遭受旱灾,形势也同样恶劣,而旱灾的来临,等于雪上加霜,把大河两岸的黎民百姓彻底推向了死亡深渊。

灾民走投无路,要么造反,要么逃荒,但造反需要力气,需要一副好身板,而老弱妇孺却连造反的本钱都没有,只好背井离乡去逃荒,去乞讨。然而,地方官府绝对禁止逃荒,这不仅仅危害到社会稳定,损害了地方官僚的脸面,也危及到了官僚们的仕途,而没有受灾的郡县,考虑到自身之利益,也想方设法阻止灾民的逃入。

灾民很可怜,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千钧一发之际,鲁西南义军联盟突然杀进了中原,摧毁了由地方官府和贵族官僚们联手设置的“牢笼”,给了灾民们一条逃生之路,但是,灾民很卑弱,很无力,鲁西南义军联盟成了他们唯一的生存希望,而鲁西南义军联盟根本就没有拯救灾民的实力,他们不得不尽快甩掉这个巨大的“包袱”,否则,他们必将被这个“包袱”活活压死。

义军联盟在济、菏一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势如破竹,摧毁了地方官府,给了地方贵族官僚以重创,把河南灾民从“牢笼”里释放了出来,但并没有成功越狱逃出天生。对于河南灾民来说,他们的生机在距离他们最近的京畿地区,在没有受到灾害打击的富裕的颍汝地区,他们只有逃到那里,才能讨到饭吃,才能寻到生存之路,才能活下去。当然,他们也可以逃到梁郡,逃到徐州,但鲁西南义军马上就要杀进梁郡,梁郡即将成为烽烟四起的战场,而徐州距离太远,还没等他们赶到地方就已经饿死了。

但是,进入京畿必须翻越天堑关防,而天堑关防后面还有天然险阻通济渠,还有荥阳、虎牢、黑石等道道险隘,义军联盟自己都杀不过去,更不要说手无寸铁的灾民了,而进入颍川郡,则要越过汴水、睢水、通济渠、涣水和蔡水五条水道,这对灾民来说,同样是难于上青天。

如果把京畿和颍汝地区比喻为生存之地,把河南灾区比喻为牢笼,那么阻隔两者之间的道道险阻就是监狱的“高墙”,灾民唯有越过这道高墙,唯有越狱,才能进入生存之地,才能活下去。

监狱一定有门,义军联盟只要打开这道门,河南灾民就能成功越狱,就能进入生存之地。跟着义军对抗官府、对抗卫府军,危险太大,尤其老弱妇孺,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成为累赘,所以可以肯定,只要义军打开“监狱”的门,无数灾民就会疯狂冲出“监狱”,不会再跟在义军后面与官府为敌,而义军也就乘机甩掉了这个随时都会爆炸的巨大“包袱”,由被动转为主动,轻装上阵,进退无忧。

很多时候,“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无法透过迷雾看到前进的方向,而李风云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拨开了笼罩在豪帅们心里的雾霾,让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就是实力,你看不到的东西,人家看得到,你解决不了的难题,人家解决了,不服气都不行。

甄宝车如醍醐灌顶,霎那间便看到了未来战局的走向,信心陡然暴涨,“明公,俺连夜完成选锋军的整编,明日清晨便渡过济水,直杀浚仪。”

甄宝车心情大好,对李风云的谋略更是佩服,一张嘴,连称呼都改了,尊称李风云为“明公”了,实际上就是为刚才的冲动道歉,毕竟从现在开始,双方是一个碗里吃饭,彼此要信任,要合作,如果总是矛盾重重,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合作两利,分则两伤,很浅显的道理,再说李风云现在是帮助甄宝车壮大,明面上还是给他好处,他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

众人听到甄宝车这句话,马上安静下来,不再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都专注地看着李风云,等待他拿出攻击之策。

浚仪是历史古城,中原重镇,战国时期是魏国都城大梁,历经战火,饱受劫难,如今风采依旧,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之上,为京畿天堑关防中原东部第一镇,承担着戍卫京畿门户和保护通济渠水道之重任。浚仪也是中原水陆交通枢纽所在,四通八达,其中汴水、睢水、涣水和蔡水与通济渠交汇处就在其境内,而河南灾民若想进入颍川,其捷径就是由浚仪方向越过通济渠,由陆路进入颍川,这比横跨五条水道进入颍川不但节约了时间和路程,也大大减少了路途上的危险性。

所以,浚仪实际上就是义军联盟必须为河南灾民打开的“监狱大门”,而浚仪正因为它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其城池不但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且屯有重兵。虽然目前并不清楚浚仪城内有多少戍军,但有一点很肯定,以义军联盟现在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可能攻克浚仪城。

既然如此,李风云将采取何种计策,帮助河南灾民顺利“越狱”?

“诸位应该都听说过孙膑赛马的故事。”李风云看看众人,说道,“面对强敌,我们唯有避实就虚,一边牵制敌人的主力,一边耐心寻找战机。孙子曰:‘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在接下来的通济渠战场上,我们攻敌的主要策略便是避实击虚。”

“明公的意思是避开荥阳方向的强敌,南下攻打梁郡,以主力猛攻雍丘、陈留一线,从汴水等五条水道上打开一条进入颍川的通道?”徐师仁当即问道,“雍丘、陈留虽然距离梁郡首府宋城有三百余里,但距离浚仪非常近,几十里路,官军不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都能很快抵达。三城官军互为支援,必能构筑起一道牢固防线,使得我们无从下手。”

“大总管,梁郡有四个鹰扬府,都在通济渠两岸,其戍卫力量非常强。”孟海公也提出质疑,“在某看来,不论是荥阳方向,还是梁郡方向,官军的实力都超过了我们,所以我们只要攻打通济渠,不论打哪一段,都会遭遇强敌,谈不上避实就虚。”

“你说对了。”李风云笑道,“我们实力弱,精锐有限,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若想实现既定目标,绝对不能与官军硬碰硬,所以才要避实击虚。我所谓的避实,不但要避免与敌人主力决战,还要避免攻城。攻坚的战斗不能打了,通济渠一线的官军数量太多,戍卫力量太强,与济阴官军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我们在济、菏一线可以攻城拔寨,但到了通济渠一线,这种事绝对不能于。我们杀到通济渠的目的是什么?是劫掠通济渠。”

李风云举起手,在空中挥动了两下,以引起众人的注意力,然后神情严肃,郑重其事地强调道,“记住,我们是劫掠通济渠,有目的有组织有规模地劫掠通济渠,而不是中断通济渠,阻绝通济渠。”

众人连连点头,心领神会。此次义军西征中原的目的是劫掠通济渠来发展壮大,如果把通济渠水道打断了,迫使南来北往运送物资的船只都停下来了,那么必然影响到东征,如此一来,东都就急了,就会派出大量军队戍卫通济渠,戡乱剿贼,到那时义军就不得不后撤,这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战前目标无法实现,还连累了不计其数的河南灾民。

“我所谓的击虚,实际上就是劫掠通济渠,而不是寻找战机去攻打官军。”李风云说道,“某再强调一遍,你们把心思都放在劫掠通济渠上,而不是放在攻打官军上。当然,官军也要打,但必须在战机非常好,我们占据绝对优势,有绝对把握,且不会对我们造成严重损伤的情况下才去打,否则坚决不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无论如何不要于。”

霍小汉又忍不住了,冲着李风云叫道,“大总管,官军都在通济渠两岸,如果我们坚决不与官军交战,那如何劫掠通济渠?”

李风云笑而不语。

众人看出来李风云成竹在胸,愈发好奇。

甄宝车冲着李风云拱手为礼,“明公计将何出?”

“百团大战。”李风云吐出四个字。

百团大战?拿一百个团出来作战?一百个团,就是两万人,这不但把义军的精锐主力用上了,七个备军用上了,还要把各路豪帅的新近扩张军队用上一部分,这算是倾尽全力了。众人疑惑不解,等待李风云的解释。

“某说过,义战代练,所以这次劫掠通济渠,所有军队一起上,故名百团大战。现在我们有五万余人,有两百五十多个团,在这次作战中,所有团旅沿着通济渠全线铺开。人多力量大,行动时,各团要明确分工,要各司其责,如一个团负责劫掠,那么其他几个团就要帮助其牵制敌军,配合掩护其安全撤退等等,务必做到令行禁止,默契配合,互为支援。”

李风云停了一下,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所过,看到豪帅们对自己的话基本理解了之后,继续说道,“敌强我弱,请诸位在攻击通济渠的过程中,务必灵活用兵,要趋利避害,扬长击短,要在战斗中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与官军拼个鱼死网破。”

帐内众人至此都知道了李风云的意图,怪不得他把无数灾民引到通济渠一线,原来是打人海战术。官军实力再强,但面对混在不计其数的灾民中的义军将士,也只有仰天兴叹,一筹莫展,徒呼奈何。

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六十六章 中计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没有信任的合作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乱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脚不怕穿鞋的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六百九十三章 韩世谔的猜测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六百零二章 创造条件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十章 夺路而逃第七百一十二章 郁闷的齐王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八百二十章 不满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九百八十章 十万大军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忧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乱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侠隐秘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两百零七章 独孤氏的威胁第四百六十八章 强臣欺主第十三章 挟持第五百七十三章 误会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价第九十七章 谁反对东征第十六章 挡者披靡第九百九十四章 害怕第两百七十九章 不谋而合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国公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极怠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五百一十三章 水师来了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脸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丝暖意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说对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夺食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墙角的土狼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击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担忧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第四百八十七章 越王的决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个坑第两百三十四章 为何不退?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圣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险不大?第两百六十四章 黑夜里的洪水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三百三十章 张须陀的愤懑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怀心思第五十一章 疯狂的车夫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三百八十六章 “宝贝”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愤怒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这也叫兄弟?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三百九十一章 杀人好难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丝暖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愤懑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绝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线救急第三十章 谁要造反第四百九十三章 杨玄感的退路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占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开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计?第九百十二章 围杀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二十七章 何为真相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险一搏第八百七十(一)章 两难第二十章 你还有什么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哄而散第六百四十二章 观望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三百零七章 东阿程咬金第两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缭乱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十三章 挟持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阳卢氏的“善意”第九百六十四章 谁骗谁?
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六十六章 中计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没有信任的合作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乱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脚不怕穿鞋的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六百九十三章 韩世谔的猜测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六百零二章 创造条件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十章 夺路而逃第七百一十二章 郁闷的齐王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八百二十章 不满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九百八十章 十万大军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忧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乱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侠隐秘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两百零七章 独孤氏的威胁第四百六十八章 强臣欺主第十三章 挟持第五百七十三章 误会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价第九十七章 谁反对东征第十六章 挡者披靡第九百九十四章 害怕第两百七十九章 不谋而合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国公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极怠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五百一十三章 水师来了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脸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丝暖意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说对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夺食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墙角的土狼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击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担忧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第四百八十七章 越王的决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个坑第两百三十四章 为何不退?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圣主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险不大?第两百六十四章 黑夜里的洪水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三百三十章 张须陀的愤懑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怀心思第五十一章 疯狂的车夫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三百八十六章 “宝贝”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愤怒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这也叫兄弟?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三百九十一章 杀人好难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丝暖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愤懑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绝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线救急第三十章 谁要造反第四百九十三章 杨玄感的退路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占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开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计?第九百十二章 围杀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二十七章 何为真相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险一搏第八百七十(一)章 两难第二十章 你还有什么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哄而散第六百四十二章 观望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三百零七章 东阿程咬金第两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缭乱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十三章 挟持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阳卢氏的“善意”第九百六十四章 谁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