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风已起

bookmark

>

高都郡公李公挺,出自赵郡李氏,其父李雄是中土名将,为先帝赏识和信任,今上年轻时出镇并州,先帝曾拜李雄为河北行台兵部尚书辅佐今上。虽然这是先帝拉拢和利用山东人的正常手段,但它却让今上与赵郡李氏之间或多或少有了一点“香火”情,李公挺正是依赖于这点“香火”情,在卫府高层中谋得了一席之位。

越王杨侗帮助崔氏保护秦王杨浩,而崔氏则把赵郡李氏引上越王这条“船”,彼此互利互惠,皆大欢喜,可惜越王杨侗不知道的是,崔赜已经与元文都达成了妥协,他留在越王府的时间已屈指可数,而随着他的离去,山东人对越王杨侗的支持也随之烟消云散,越王杨侗最终还是空喜欢一场。

但这是后话,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军方协调,把这一决策执行下去。

秦王杨浩是宗室大臣,又与崔氏利益一致,在越王杨侗和崔赜的“召唤”下,当然会置军方的命令于不顾,火速赶赴东都,挟河阳都尉府之武力,“力挺”越王杨侗,但如此一来代替杨浩统领都尉府的人选就非常重要,不但要忠诚于杨浩,要与杨浩及其所属政治集团的利益一致,还要赢得河内豪门世家的支持,否则调动不了河内军队。武贲郎将高都郡公李公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他未必忠诚于杨浩,但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的利益联系太密切,仅从两家共同利益着想,李公挺就要倾力支持杨浩。

然而李公挺隶属于右候卫府,受右候卫将军郑元寿的节制,负责镇戍东都西部的慈涧道,目前率军驻扎在中土第一皇家园林西苑,距离东都近在咫尺,位置非常重要,责任非常重大,若想调动他,必须说服郑元寿,而郑元寿不但要因此调整京畿西北方向的卫戍部署,还要奏报圣主和行宫,并为此承担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郑元寿会答应?他会屈从于越王杨侗,独自承担所有风险?

崔赜先找到了李公挺。李公挺年近五十了,少年时就随父征战,战功无数,但他的父亲死得太早,而赵郡李氏自李德林“大放异彩”之后诸房子孙便再无望其项背者,再加上关陇人对山东豪门的打击和遏制,赵郡李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时至今日,军政两界高层中赵郡李氏的身影已越来越少,而李公挺便是这少数人中的“凤毛麟角”。

李公挺听完崔赜的分析和建议,又看完越王杨侗的书信,不禁微微摇头,笑着说道,“你唆使越王于涉卫府事务,恐怕日后会给他带来麻烦,而你做为越王长史,必受牵连。”

崔赜不以为然,“东都事了,某能活着离开越王府就算侥幸了。”

李公挺的笑容立即僵滞,吃惊地问道,“何出此言?”

崔赜也不隐瞒,如实相告。

“事关重大,你未曾与黄台公(崔弘升)相商?”

“事态紧急,唯有先斩后奏了。”崔赜冲着李公挺摇摇手,安慰道,“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好。在某看来,崔氏能找到这样一个机会逃离越王府,从激烈的皇统之争中脱身而走,有利无害,是好事。”

“好事?”李公挺不解地问道,“或许,赵郡李氏的今天,就是你博陵崔氏的明天,这也是好事?”

崔赜迟疑了一下,叹道,“东都经过这场风暴的肆虐之后,必成废墟。中土的天要变了,难道你没有看出来?”

“家里提过一些,语焉不详。”李公挺沉默了片刻,看看崔赜,又说道,“你似乎太过悲观。”

“这不是悲观,而是预见。”崔赜说道,“我们的家族世代相传,一千余年兴盛不衰,就是因为我们对未来有着非凡的洞察和预见。”

李公挺听出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他微微颔首,想了一会儿,问道,“那边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秦王,而事实上秦王距离皇统的确遥不可及,既然如此,你们为何还不放手?”

“那是我们家的孩子。”崔赜郑重说道,“我们家的孩子,我们绝不放手,哪怕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我们也不会放手。”

李公挺神情沉重,眼里掠过一丝悲伤,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做事不能失去理智,否则害人害己。

“那边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提到秦王,但并不代表中土变天之后,秦王就不会异军突起。”崔赜继续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谋事,焉知天意?”

“那边选择的是齐王。”李公挺不得不提醒看上去颇有些失去理智的崔赜。

“那边选择的不是齐王。”崔赜叹道,“他选择的是逆天,但逆天是一条绝路,一条根本就没有希望的路。”

李公挺低头沉思,缓缓抚摸着颌下长髯,良久问道,“你对南北战争亦是如此悲观?”

“二次东征显然继续不下去了,而你我都清楚,二次东征一旦功亏一篑,紧接着必然就是西北危机的大爆发,东都根本无力解决西北危机,只能以疆土来换取西突厥人的和平,由此可以预见,南北关系必将走向破裂,南北战争必将爆发,即便战争的初始阶段规模不会太大,但中土国力不济,已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能据险而守,这必将暴露出中土的虚弱,而北虏也必将乘虚而入,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崔赜看了一眼李公挺,无奈摇头,“最初某也不相信他的预测,危言耸听,匪夷所思,但看看今天的中外局势,内忧外患,尤其外患,东西两个方向都陷入深重危机,而中土在最为鼎盛时期都无法支撑两线作战,就更不要说现在了。”

“现实很残酷,未来很悲观,他的预测又有理有据,不由得你不信。”李公挺也像崔赜一样连连摇头,“未来几个月的东都局势,如果都被他预测准确了,那你的选择就值得期待了。”

崔赜点点头,“实际上我们选择的是他,他若逆天成功,我们也就成功了。”

李公挺沉默良久,终于做出决断,“这场风暴必将席卷东都,殃及河南乃至整个中原,荥阳郑氏必遭重创,而莘国公(郑元寿)深陷其中,束手无策,面对一哄而上蜂拥而至的对手,其内心之绝望、之愤怒可想而知,所以某认为,不要再去激怒他,以免进一步激化我们之间的矛盾,造成不可弥补之裂痕。”

崔赜眉头紧皱,问道,“计将何出?”

李公挺抬手指了指南方,“若想让郑元寿把防守重心转移到东都,迫使他在卫戍部署上做出重大调整,唯有那边才能做到。”

崔赜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会心笑容。

鹿蹄山下,鼓号喧天,杀声如雷,而山上一片幽静树林里,却是凉风习习,欢声笑语。

李风云、李密、李珉、韩世谔席地而坐,围在地图前热烈讨论。

“依照此计,定能击败李浑,甚至有可能攻占显仁宫。”李密抬头看了一眼李风云,正色说道,“但前提是,你得到的机密准确无误,另外,在我们发动偷袭之前,李浑不会临时调整他的兵力部署,否则失败的就是我们。”

李风云轻轻摇动着手上的蒲山,一脸淡然,“不要怀疑某得到的机密,按某拟定的计策去打,必能击败李浑,但显仁宫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东都。”

李珉望着云淡风轻的李风云,眼里掠过一丝担心,虽然李风云通过自己的秘密渠道拿到了李浑的兵力部署,有了击败李浑的把握,但击败李浑并不代表摧毁了东都卫戍军,过早逼近东都必将遭到卫戍军的疯狂反击,联盟军队有可能因此而损失惨重。

韩世谔却是想到了另外一层,“你确信黎阳马上就要举兵?”

李风云点点头,手指地图说道,“越公若想在最短时间内杀到东都城下,就必须取道河内,由临清关西进,沿着永济渠直杀河阳,再由河阳渡河快速越过邙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洛水以北的皇城和宫城。那是东都的权力中枢所在,只要将其攻陷,则东都尽入囊中,并可一举逆转我们在东都战场上的劣势,如此则兵变胜算大增,我们非常有希望赢得最后的胜利。”

韩世谔看到李风云侃侃而谈,一副豪情万丈的样子,忍不住出言警告,“事关重大,你的测算一旦出现差错,我们便会陷入数万卫戍军的包围,极有可能全军覆没于东都城下。”

李密也是谨慎万分,“你可知道河阳都尉是谁?”不待李风云回答,他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是秦王杨浩,他的背后可是博陵崔氏。”

“崔氏不可能让越公突破临清关,更不可能让他由河阳渡河,那等于亲手砍下了秦王的头颅。”李珉也郑重告诫道,“越公一旦受阻于临清关,必定由延津方向渡河进入荥阳,然后要过金堤、虎牢、洛口、黑石、偃师五大关隘,就算他一天攻陷一个关隘,再加上日夜兼程行军的时间,到达东都至少也要十天。而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有可能在东都城下坚持十天?”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不惜代价猛攻东都,把东都卫戍军全部吸引过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帮助越公以最快速度杀到东都城下。”李风云厉声质问道,“如果越公迟迟到不了东都城下,这场兵变还有成功的希望?”

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驰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六十一章 蝇头小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为所动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险恶第四百三十八章 终酿大祸第七十七章 鲁郡太守第八十九章 滥杀无辜第八百八十八章 质疑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为第四百七十六章 凌厉一击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点第一百零九章 温水煮青蛙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第五百零四章 乘传发兵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两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条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无奈选择第806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两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有奇迹第两百八十五章 互帮互助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证够不够?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线生机第五百六十六章 仅存的目标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两百零四章 混淆视听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为你是谁?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杀人的刀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两百五十五章 忧郁的李密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第八百八十八章 质疑第一百一十章 神棍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饽饽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过的就是你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观第三十四章 陈三先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两百七十五章 《天命论》背后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八百二十章 不满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一百零五章 又见十二娘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剑出鞘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变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九百五十三章 变通第四百三十章 夺权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头第六百三十四章 变化莫测第八章 黄雀在后第两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六十四章 西进第九百五十六章 两害相权第一百七十三章 韦使君的困境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个错误第四百六十八章 强臣欺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胁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福相依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来护儿的决断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这也叫兄弟?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实的骗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尽在此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九百九十九章 变计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敌踪现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五百六十六章 仅存的目标第八百七十八章 诱饵第六百三十九章 各达目的第两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坚守不退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帅的愤怒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六百四十二章 观望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贼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谋深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间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绝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计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劝谏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福相依第766章 “胁迫”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见不相识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
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驰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六十一章 蝇头小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为所动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险恶第四百三十八章 终酿大祸第七十七章 鲁郡太守第八十九章 滥杀无辜第八百八十八章 质疑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为第四百七十六章 凌厉一击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点第一百零九章 温水煮青蛙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第五百零四章 乘传发兵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两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条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无奈选择第806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两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有奇迹第两百八十五章 互帮互助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证够不够?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线生机第五百六十六章 仅存的目标第两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坑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两百零四章 混淆视听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为你是谁?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杀人的刀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两百五十五章 忧郁的李密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第八百八十八章 质疑第一百一十章 神棍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饽饽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过的就是你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观第三十四章 陈三先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两百七十五章 《天命论》背后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八百二十章 不满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一百零五章 又见十二娘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剑出鞘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变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九百五十三章 变通第四百三十章 夺权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头第六百三十四章 变化莫测第八章 黄雀在后第两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六十四章 西进第九百五十六章 两害相权第一百七十三章 韦使君的困境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个错误第四百六十八章 强臣欺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胁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福相依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来护儿的决断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这也叫兄弟?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实的骗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尽在此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九百九十九章 变计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敌踪现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五百六十六章 仅存的目标第八百七十八章 诱饵第六百三十九章 各达目的第两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坚守不退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帅的愤怒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六百四十二章 观望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贼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谋深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间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绝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计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劝谏第八百九十七章 祸福相依第766章 “胁迫”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见不相识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