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社学

昆城六大城门,每日自开启城门始,人潮不断。

除了几条主街,其余街区亦是车马不绝。街上原来冷清寂寥,空铺出租转让的多,现在几乎一夜之间售罄。

艮七看着工匠们在忙忙碌碌,不由得一阵庆幸。“还是夫人眼光独到,出手快速。”在南城北城靠近城门的地方买了两块地,打算建两条商业街。如今正在动工。

霍惜笑了笑:“咱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要是再没有这个眼光和魄力,连跟在别人后面喝汤都喝不上。”

艮七敬佩不已,“现在是别人跟在咱们身后喝汤了。”

夫人买下两块地打算建商业街之后,城中大户纷纷买地建铺,一时之间,昆城几乎连空地都没有了。

居住在棚户草寮里的百姓,都得了一笔丰厚的搬迁钱,没想到连他们住的草棚都有人买,拿了钱高高兴兴买房盖房或做别的买卖去了。

昆城一时之间工匠供不应求,还从周边各州县请来不少。

城里到处在兴修土木。肉眼可见地一日一变。西南最大城池不久后将冉冉升起,成为西南各省府的商业文化中心。

“夫人,北城那块地方,不修商业街吗?”

霍惜摇头:“北城走的人较少,那地方安静,我和世子商量了,打算在北城建一所大的书院,旁边再修一些小院子,做为学舍,和给远来学子修学进学之所。铺子也会建几间,书肆笔墨纸砚等物也得有铺子贩卖。”

“北城那块地要建书院?”艮七有些吃惊。

眼前南城这块地最早动工,设计图纸也早做好了,工匠还没请到位时,就放到会馆预卖了,还没动工,就几乎售罄。如今工匠早早请到位,已风风火火开建了数日,可北城那块地还不见动静。

没想到夫人是要留着建书院的吗?

霍惜点头,“穆府执掌这块土地,我和你家世子,将来子子孙孙都会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当然希望它越来越好。随着一系列利商利民之举的推出,相信涌入昆城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要长足地发展,总不能连间像样的书院也没有。”

滇省人口构成复杂,夷汉杂居,夷人聚居的地方,还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文化更是落后。他们有心融入汉文化圈,但如今并没有这个条件。

她和穆俨便商量了,先在昆城开一间大的书院,再在各州县大办社学。

社学最早兴于兀朝时期。

那会兀朝灭了大理国,想教化这方民众,规定以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请先生来对民众施以教化。

那会是蒙人治国,教化民众,虽有积极的意义,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虑。

社学区别于学院私塾,它教化的是半成年人和成年人。是在农闲之余,令子弟入学,以教习礼仪和教劝农桑为首要教习任务。卫朝大一统后,社学停办。

霍惜和穆俨商量着重新把社学开起来,但要更换一些教化内容。

议事堂内,关于重开社学一事也被穆俨提了出来。

“重开社学?”属官幕僚议论纷纷。

近来世子的动作有些大啊。又是减免税收,又是充盈人口,又是严查瞒报矿税,如今又要重开社学。

“世子,前朝所开社学,教化民众带有私心,民众也不爱去不爱听,后因支出庞大,形同虚设。咱们真的有必要重开社学?”

底下有一些人点头附和,这商税减免了之后,税赋收得少,再加上社学开支,只怕更是支应不上。

“世子,其实可以鼓励有学之士多开私塾书院,如此亦可助长学风学气。”

至于社学,因为是义学性质,开支全由各地衙门支出,这部分支出只怕不少。

连黔国公都拧紧了眉头。

重开社学,教化民众,有他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中间问题不少。黔国公只盼这块地方稳定安乐,一旦动荡,又要兴军劳师动众。

相比于黔国公只想守成,穆俨更具开拓精神。

开口道:“去年,我夫人的南北货行开张之时,便有说过,每年盈利的一成留做惠民之用。如今这一部分先拿出来开社学,建学校学舍及沿请先生。昆城及周边五县各开一间社学,费用由广丰水的南北货行负责。”

啊?众人吃惊不小。

都把这事给忘了。世子夫人真的把南北货行一成盈利捐出来了?那是多少?

南北货行,他们谁没有去里面买过东西?那铺子日进斗金,令人眼红。

既然世子说昆城及周边五县的社学支出都由南北货行去年一成盈利里出,那想必去年盈利不少。天爷,太让人羡慕妒忌了。

穆展抿了抿嘴,垂了垂眼眸。如果社学再一开,穆俨的声望会再上一个台阶,他还有什么能跟他比的?

既然不用衙门支出,属官和慕僚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社学是当政者所开,教化民众夹杂着当政者的政治统治需要。蒙人治国,各地抵触氛围浓,民众对社学并不热衷。但现在是汉人当政,重开社学,教化本地民众,当然要积极推进。

“世子,那入学之龄是否依照前朝旧制?”

穆俨未答,扭头看了黔国公一眼。

黔国公喜好诗文,对于重开社学又不用增加衙门开支一事,很是赞同。见穆俨在征求他的意见,很是满意。

想了想,说道:“把入学年龄放宽至十二岁以上,三十岁以下。除农闲时令之外,平日若有闲瑕,皆可入学跟读。教习内容以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冠婚丧祭等礼节为主,辅以经史历算经一类,首重仍是教劝农桑。”

“是。”见黔国公开口,属官慕僚纷纷应和。

于是,滇地的社学重开一事,在世子的推动之下,风风火火在各地展开。

因严查冒籍一事,各地来附学投考的学子,在得知优厚的就地入籍政策之后,纷纷在本地置田置产。昆城一时地贵房贵。

眼见来投考的学子增加,霍惜的书院建设速度加快。

她手中有人,又不缺银子,从滇省各地招来的工匠浩浩荡荡,投身到书院建设之中。霍惜的动作并不瞒着人,城中大户纷纷效仿,跟着买地盖房,食肆客栈一日增开数家。

昆城日渐热闹。

第438章 明谋第12章 忧心第504章 错过第112章 黑吃黑第474章 我来了第616章 把他们交给我第857章 后人的肩膀第245章 异乡遇故人第402章 上哪找工匠第24章 损失第132章 生意经第884章 饶命第389章 再至淮安第781章 得报第593章 日子还长呢第348章 离了大谱第252章 那双眼睛第375章 祸福难料第829章 且由他第650章 后事第824章 思亲第566章 针对而来第688章 求娶第30章 肥羊第283章 安排第559章 是谁第826章 言语相争第331章 胜水镖局第775章 离开第534章 诡辩第361章 谈妥第793章 选料第919章 赴死第254章 凭什么第370章 回航第762章 冤大头第622章 来客第64章 指点第49章 轻便的酒篓第36章 愿望第905章 惊疑第269章 怀壁其罪第84章 搭上线第379章 换好处第345章 谢意第349章 应下第618章 替死第635章 登闻鼓第155章 太重第536章 张谨怀疑第539章 多吃了两碗第802章 你比他舒服第280章 我拿三成第880章 要钱第319章 看不起谁呢第611章 上门第624章 富贵迷人眼第363章 霍五娘领活第34章 一两私房第474章 我来了第586章 志向第363章 霍五娘领活第726章 出征第38章 进村买布第336章 取到货第244章 伯伯不是拐子第813章 过继回来第224章 又一次第696章 纳征第660章 余文英第261章 还是得扣箩筐第579章 获罪第667章 女学第675章 一船盐第612章 异兄妹第370章 回航第341章 第二个丫头第52章 领路人第691章 不忍第925章 归途第328章 怎么跑来了第739章 定心丸第396章 教你一个法子第867章 两头吃第707章 议事第526章 人去屋空第439章 还想着他吗第569章 各有倚仗第700章 喜烛高照第500章 好消息第533章 以身相许第812章 肉疼第446章 她合适第543章 混沌第319章 看不起谁呢第301章 暗器第713章 允了第682章 失望与希望第116章 危局第54章 若不成功呢
第438章 明谋第12章 忧心第504章 错过第112章 黑吃黑第474章 我来了第616章 把他们交给我第857章 后人的肩膀第245章 异乡遇故人第402章 上哪找工匠第24章 损失第132章 生意经第884章 饶命第389章 再至淮安第781章 得报第593章 日子还长呢第348章 离了大谱第252章 那双眼睛第375章 祸福难料第829章 且由他第650章 后事第824章 思亲第566章 针对而来第688章 求娶第30章 肥羊第283章 安排第559章 是谁第826章 言语相争第331章 胜水镖局第775章 离开第534章 诡辩第361章 谈妥第793章 选料第919章 赴死第254章 凭什么第370章 回航第762章 冤大头第622章 来客第64章 指点第49章 轻便的酒篓第36章 愿望第905章 惊疑第269章 怀壁其罪第84章 搭上线第379章 换好处第345章 谢意第349章 应下第618章 替死第635章 登闻鼓第155章 太重第536章 张谨怀疑第539章 多吃了两碗第802章 你比他舒服第280章 我拿三成第880章 要钱第319章 看不起谁呢第611章 上门第624章 富贵迷人眼第363章 霍五娘领活第34章 一两私房第474章 我来了第586章 志向第363章 霍五娘领活第726章 出征第38章 进村买布第336章 取到货第244章 伯伯不是拐子第813章 过继回来第224章 又一次第696章 纳征第660章 余文英第261章 还是得扣箩筐第579章 获罪第667章 女学第675章 一船盐第612章 异兄妹第370章 回航第341章 第二个丫头第52章 领路人第691章 不忍第925章 归途第328章 怎么跑来了第739章 定心丸第396章 教你一个法子第867章 两头吃第707章 议事第526章 人去屋空第439章 还想着他吗第569章 各有倚仗第700章 喜烛高照第500章 好消息第533章 以身相许第812章 肉疼第446章 她合适第543章 混沌第319章 看不起谁呢第301章 暗器第713章 允了第682章 失望与希望第116章 危局第54章 若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