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66章 父嫉子

“如桓公强求此位,陛下必厌之。”薛允衍凉静的语声响起,仍旧平静得毫无起伏,“当今局势,于桓公不利。江、杜、周三姓隐有合围之势。桓氏远离朝堂多年,族中在仕者极少,麾下府兵也再非当年之精锐。与之相比,江氏如今却日益壮大,如桓氏逞强,必将引来三姓联手反击,则桓氏将落败局。”

寥寥数语,却是正说出了秦素心中的隐忧。

她颦眉低首,转动着手中的茶盏,沉吟良久后,道:“如果薛氏能够与桓氏……”

“还远不到时候。”薛允衍打断了她的话,语气中有着难得的凝重:“奇兵正用,乃兵家大忌。”

秦素微微一怔,旋即了然。

桓家才回大都,桓公到现在也都还没个实职,如果这时候薛家冒出来,从力量配比上并不能起到强势压制之效,反倒会让对方更加警醒。

既是奇兵,自然要用在危机之时,方能收到奇效。

凝眉沉思了一会,秦素便道:“我总觉得,桓公不是如此浅薄之人。我想,桓公表现得如此明显,是不是他已经有了令陛下去疑的法子?”

这话一出,房间里便安静了下来。

薛允衍微微垂眸,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秦素。

胆大时能把天捅出个窟窿,行事亦是毫无顾忌;然心思缜密之处,却又能一眼勘破全局,点出关键所在。这个秦六娘果然是个人物,也难怪能把全天下的人都给骗了去。

“吾,亦如此认为。”良久后,薛允衍说道,掸了掸衣袖,缓步回到了座位边。

秦素见状,唇角便往上翘了翘。

薛大这是认可了她的想法了,当真可喜可贺。不过,到底她也是活了两世之人,冒充个聪明人也是不难的,谁教她知得多、看得远呢。

秦素这厢正暗自得意着,便闻李玄度冰弦般的语声响了起来:“却不知,桓公去疑之法,法在何处?”

这几乎也是屋中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此言一出,房间里便又安静了下来。

窗外,雪下得正紧。

微启的窗扇上有雪落时细碎的声响,偶尔几片雪花随风而入,瞬间便被屋中暖意融化,落地时便成了水珠。

也不知过了多久,薛允衍方才淡淡地道:“我曾听过一传闻,桓公属意幼子桓子瑜,执掌桓氏。”

秦素一下子抬起了头。

“此话怎讲?”她问道,面上是掩饰不住的惊讶。

桓子澄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堪称一时之俊杰,在她看来,没有谁比他更适合成为桓氏的郎主。

犹记前世时,桓子澄之所以名传大陈,不只是因为他有着俊美如谪仙的样貌,更因其才气纵横、胸怀韬略,曾以诡术领兵大败赵国,更以一笔妙文而名著于世。

与桓子澄相比,桓子瑜纵然再好,也只能算做寻常。

“桓公……到底是怎么想的?”秦素喃喃语道,看向薛允衍的眼神中满是不解。

桓道非是不是眼睛长到脚底下去了?为何把个绝好的未来郎主给推开,却妄想以鱼目替下珍珠?

这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裴氏式微,不堪用也。”李玄度的玄音乍然响起,似在秦素的耳边划响了“铮铮”琴韵。

她先是愣住,旋即便醒悟了过来,不由神情一黯:“原来是母族无力。”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桓子澄的母亲出身于高苑裴氏。

在士族林立的大陈,裴氏堪称末流,比吕氏还要差了一大截。桓子澄就算再是出众,母族却是式微,这是他的软肋。而桓子瑜便不同了,其生母卢氏出身于七姓之一的范阳卢家,如果桓子瑜当上了桓氏郎主,那么,桓氏就是集两姓之势,在力量上自是更强。

桓公的选择不能说是错,然而,秦素却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

此刻的桓公,与秦家的太夫人,何其相似?

也可能是同样亲身经历过一次大灾难的缘故,在面对困境之时,桓公与太夫人时的选择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拉拢一切可拉拢之力,却根本忘记了,若自身不立,又何谈拉拢旁人?说不定反倒被旁人一口吞了。

卢氏下任郎主卢申言,便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以桓子瑜的那点儿能为,没准儿就被人家啃得渣不都剩。

然而,桓家离秦素实在太远,这又是人家的家务事,她根本就够不着。

思及至此,秦素便长叹了一声,道:“罢了,既然桓氏早有取舍,则在取舍之后,桓公的去疑之法,便不外乎放弃一个嫡长子罢了。”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将桓子澄送给中元帝做质子,随便给他安排个什么差事,让他总在中元帝的眼皮子底下,如此一来,中元帝对桓氏想必会放下防备之心。

“只怕未必。”薛允衍的声音平淡得近乎无情,“也可能桓公放弃的不是一个嫡长子,而是桓氏更多的子弟,以此换得桓子瑜一人之坦途。”

“疯子。”秦素面上露出一个讥笑,语声亦越加寒冷:“桓公若如此做,当真不堪与谋。”

薛允衍淡淡地扫了她一眼。

桓道非这个人,本就不堪与谋。那就是个野心极盛而手段却极弱之人,说一声志大才疏都是客气的,眼大心空、眼高手低才是最贴切的写照。

而更为可笑、也更不为世人所知的是,一直以来,桓道非对自己的嫡长子桓子澄,很是嫉妒。

这本是桓氏秘辛,所知者极少。

据说,老桓公桓复诚领阖族流放辽西之时,病故于异乡。而他之所以选中桓道非接任郎主之位,并不是看中了他,而是看中了当时还很年幼的桓子澄。他老人家当年曾言:“三郎守成,阿澄得成。”

此言中所说的三郎,便是指当时排行第三的桓三郎桓道非。

以桓复诚看来,桓道非只有守成之才,而真正可令桓氏兴盛者,是“阿澄”桓子澄。

或许正是因为有此一言,桓道非便总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来,而他对桓子澄的态度,亦不大像是父对子,而更像是看待对手,他对桓子澄的处处打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儿子更有能力而已。

第690章 往而深第798章 请喝茶第673章 纪朝宗第680章 小九川第923章 何日还第1009章 罪应得第742章 得佳郎第563章 颍川妇第697章 惊鸿现第881章 忽疾坠第771章 红颜老第1000章 结同心第355章 拭墨痕第609章 悲声咽第092章 白衣郎第892章 扫落英第319章 大宗师第619章 呼殿下第060章 议家事第690章 往而深第330章 故国沓第533章 柳下问第二百零八章 空谷音第369章 金四局第925章 几时回第二百三十五章 云天下第978章 知行踪第560章 郑良医第916章 赠香囊第539章 雨霖霖第003章 三分三第946章 查真凶第031章 会至亲第516章 文昌殿第436章 寮中变第891章 巧应对第109章 琼玉郎第817章 三雕策第703章 故人信第813章 重奏起第447章 春/心动第465章 赏花约第1041章 遍苍凉第148章 却低回第302章 书页卷第785章 凄凉意第593章 以死绝第679章 细雪疾第1010章 无把握第931章 寻旧物第801章 程仆射第973章 竹为首第069章 沉香屑第482章 抽薪策第005章 薛二郎第214章 屠狗尔第487章 庶冒士第404章 雅投壶第035章 薛氏郎第1022章 碧影幽第571章 当年事第582章 渐揭晓第885章 披氅衣第568章 慈母心第312章 诱以言第007章 论飞星第599章 诽而行336章 再无涉第一百九十四章 乱葬岗第319章 大宗师第999章 昔往矣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华绸第474章 非采蓝第011章 往事杳第051章 赵姬莹第478章 互为证第001章 草堂秋第517章 欺以方第611章 尚主例第763章 玉琼殿第616章 三重因第665章 论泗水第702章 僧归远第898章 雨成势第190章 病不支第899章 皆无用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8娘第670章 面具寒第545章 垂幂篱第689章 淑女思第531章 我愿纳第190章 病不支第566章 人已逝第923章 何日还第322章 如指掌第063章 西泠雪第719章 伤其类第830章 尽知悉第140章 堪舆术第925章 几时回
第690章 往而深第798章 请喝茶第673章 纪朝宗第680章 小九川第923章 何日还第1009章 罪应得第742章 得佳郎第563章 颍川妇第697章 惊鸿现第881章 忽疾坠第771章 红颜老第1000章 结同心第355章 拭墨痕第609章 悲声咽第092章 白衣郎第892章 扫落英第319章 大宗师第619章 呼殿下第060章 议家事第690章 往而深第330章 故国沓第533章 柳下问第二百零八章 空谷音第369章 金四局第925章 几时回第二百三十五章 云天下第978章 知行踪第560章 郑良医第916章 赠香囊第539章 雨霖霖第003章 三分三第946章 查真凶第031章 会至亲第516章 文昌殿第436章 寮中变第891章 巧应对第109章 琼玉郎第817章 三雕策第703章 故人信第813章 重奏起第447章 春/心动第465章 赏花约第1041章 遍苍凉第148章 却低回第302章 书页卷第785章 凄凉意第593章 以死绝第679章 细雪疾第1010章 无把握第931章 寻旧物第801章 程仆射第973章 竹为首第069章 沉香屑第482章 抽薪策第005章 薛二郎第214章 屠狗尔第487章 庶冒士第404章 雅投壶第035章 薛氏郎第1022章 碧影幽第571章 当年事第582章 渐揭晓第885章 披氅衣第568章 慈母心第312章 诱以言第007章 论飞星第599章 诽而行336章 再无涉第一百九十四章 乱葬岗第319章 大宗师第999章 昔往矣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华绸第474章 非采蓝第011章 往事杳第051章 赵姬莹第478章 互为证第001章 草堂秋第517章 欺以方第611章 尚主例第763章 玉琼殿第616章 三重因第665章 论泗水第702章 僧归远第898章 雨成势第190章 病不支第899章 皆无用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8娘第670章 面具寒第545章 垂幂篱第689章 淑女思第531章 我愿纳第190章 病不支第566章 人已逝第923章 何日还第322章 如指掌第063章 西泠雪第719章 伤其类第830章 尽知悉第140章 堪舆术第925章 几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