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窗外的阳光似往常一样刺眼,他拖拖拉拉地起了床,没有梳妆打扮,缓缓地走向窗台,外面仍旧是监狱般令人压抑的钢铁洪流,天上时不时飞过几艘舰艇,每天这些轰鸣声都会让他从自己甜美的梦里醒过来,他恨极了这些钢铁,但他又明白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些“科技结晶”了。

他走向餐桌,桌台上的AI自动为他播放新闻,“据可靠报道,核科技公司已经找到了控制核聚变的方法,将于今天晚上七点进行公开实验,届时将进行全球直播,我们的文明将会步入新的阶梯。”他不耐烦地拍了拍自己面前的按钮,新闻停止了播放。他走向门口,门自动打开,外面吵闹的广告声令人心神不宁,一天的工作要开始了。

他是一名老师,准确的说,是这座城市里唯一的一名老师。自从20多年前记忆芯片问世后,这种通过植入大脑芯片来让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迅速取代了学校的地位,老师们纷纷失业,市里就只剩下一所残破不堪学校了。他的学校是为穷人们开的,记忆芯片的价格还是让一部分人难以承受,这也是他能继续做老师的原因。他已经从业30多年,他热爱这份职业,从前他享受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享受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享受每个孩子对他的爱。这几年,他亲眼看着同事一个个离职,教室里的空桌子也慢慢多了起来,直到学校的土地被核科技的人收购,他带着仅有的3个学生找到了一间废弃掉的车间,建立了自己的新学校。

他来到学校门口,沉思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像他以前每天做的一样。走进教室里,只有两个孩子坐在那,看着他。“小亮去哪了?”他固执地提问,好像等待着什么,短暂的沉默后,他便骂了一句:“该死的芯片。”教室里一直鸦雀无声,两个孩子在静静地聆听,他讲的慷慨激昂,充满激情,满头大汗,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20年前孩子们的笑容。

窗外的天慢慢变成血红色,幽暗的光芒照进教室里,那令人不适的轰鸣声逐渐减少,根据人权条约,大噪音机器要在晚上6点前关掉,以便城市里的人行使合法的睡眠权。他恋恋不舍地合上课本,台下的孩子们昏昏欲睡,他对着孩子们说:“今晚上核科技要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核聚变实验,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两个孩子欣喜若狂,他叹了口气,沉默地走向门口,“下课,晚上见。”

天黑了,但城市的灯光把天空照的比白天还亮,这夜晚的灯红酒绿是上班族最后的宣泄。

核科技的门口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第一时间见识到科学家们探索了近百年的核聚变。他看着这个熟悉的场所,从前的他每天都来这里教书,而现在的他不愿意再来,但为了孩子们能长长见识,他还是来了。他带着两个孩子硬挤进人群,慢慢挪进前排,大厅里装满了扩音器,似乎怕谁听不到似的。主持人的演讲慷慨激昂,酣畅淋漓直至满头大汗,台下的观众瞪大了眼睛。老师的眼神迷离了,台上的主持人变成了自己,台下的观众像求知若渴的学生。孩子们蹦蹦跳跳,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眼角悄无声息地划过晶莹的露珠。

终于,在主持人一番演讲后,科学家按下了机器开关,原本喧嚣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万众瞩目下,一个小太阳缓缓出现,他看着慢慢变大的火球,心里感慨万千,过去的日子确实回不来了。人群的声音伴随着小太阳的膨胀也越来越大,民众们看个热闹,科学家们激动不已,核聚变就要成功了。

科学家激动地宣布人类达成了历史性的里程碑,在人群的喝彩声中吩咐工作人员关掉开关。然而,小太阳却继续扩大,开关被拍的咔咔作响,可小太阳发出的光越来越显眼。“不好。”科学家们变了脸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群仍然在欢呼,核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全面检查设备,却阻止不了它的继续扩大。

直到小太阳将站在最前排的观众吞没,人们才惊慌地呐喊着逃离。在前排的他带着两个孩子试图挤出人群,但在拥挤的人群面前,这是徒劳的。两个孩子一脸惊恐,他感受到一股来自身后的吸引力将他牢牢锁在原地,他用尽全身力气挣扎着不让自己被吸走。光芒越来越刺眼,他挣扎着睁开被“阳光”刺激着的眼睛,看向两个惊慌无措的孩子,将他们紧紧捂在自己的胸膛里。核科技呼叫的救生艇已经到了,围观的群众慢慢上了救生艇,当救援人员把手递给他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挪动一步了。小太阳已经近在咫尺,他把两个孩子推向了救援人员。来不及看到孩子们安全离开,他已经睁不开眼睛,用尽最后的力气朝着两个孩子离去的背影喊:“孩子们,下课。”

第二天清晨,如往常一样的轰鸣声吵醒了这个城市,孩子和家人坐在桌前,AI自动打开,没有感情的播送伴随着机械的声音:“昨日,核聚变实验不幸失败,在科学家们的全力抢救下,小太阳终于在吞没楼群前被关闭,所幸由于救生艇及时赶到,大部分现场群众得以幸存,据不完全统计,伤亡数在20人左右。核科技公司保证......”孩子关掉AI,静静地坐在桌前,他今天不想出门,他不用再去上学了。

城市里已经没有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