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建设展开

虽然修好了水库,正常的蓄水运行,还需要等待雨季来了再开始。

从开始截流筑坝,宁江河道自水库大坝到黄陂河口一段就基本处于断流的状态,好在截流的宁江上游水量汇入黄陂河,黄陂河口下游的宁江河道还基本正常,目前倒没有引发什么不良反应。

李正石认为水库蓄水应小心谨慎进行,不能影响下游,李正石可不希望像天朝在雅鲁藏布江修水坝引发下游阿三国家紧张抗议的事情发生,宁江下游可是还有一个兴宁县城呢。

这个时期,兴宁和外界的交通主要通道不外乎是两个,或者走旱路翻越崇山峻岭去往北方的江西赣州,或者走水路经宁江下游进入梅江到广东梅州再经梅江下游入韩江到潮州出海。比较起来,方便舒服的水路比起难走的旱路无疑更重要。

李正石可不想立足未稳就和其他强大的势力发生冲突,毕竟,如果影响到与别人休戚相关的交通要道,短时间内人家不明究竟,还可以相安无事,长此以往,难保不和利益攸关者发生冲突,无论是大宋政府还是兴宁盆地里世代聚居的豪门大户,都不是现阶段力量微弱的黑龙寨能惹得起的。

李正石和萝卜蓝美瑜凌子嫣然等人商量以后决定:水库蓄水只能在雨季宁江上游来水量大的时候悄悄进行,水库运行中还需要合理调节下游水量。

目前就是搞好基本建设工作,并且准备一支规模适当的的武装力量,一旦和外界发生冲突也可以有足够的底气。

按照穿越者们的规划,宁江水库下游河道的右岸,将建设成工业区,宁江水库下游河道的左岸即三角洲,将建设成农业区。宁江上游,就将是资源供应区。

蓝美瑜的设想是,把三角洲的五万亩土地全部开垦成稻田。

南宋时期,气候温暖,岭南的无霜期超过三百天,只要有足够的水进行灌溉,完全可以种三季水稻。

如果将来穿越小集团的工业发展起来,建成现代化的化肥厂,有了足够的肥料,这五万亩土地都可以轻松开发成吨粮田。

每年出产五万吨甚至更多的粮食。养活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的人口。

虽然水库还没完成蓄水,蓝美瑜就已经动手组织起对三角洲的开垦了。

招募来的两三千民工,全部被蓝美瑜组织去开垦新稻田,连李正石和萝卜的工程组都被临时抓了去当监工。

开筑稻田沟渠打田埂,都没办法动用机械,只能靠人力进行,

只有在旱整平阶段是消耗了宝贵的柴油动用了机械。

所谓旱整平就是,在高处用挖沟抽条法用车辆将土运往低洼处。进行扒皮,削高填洼,沃土还家。等将来有条件泡田后再想办法作耙拉平。拉、拍找平,最后扶埂做埂,做到地平如镜,埂直如线。

实行旱整地即旱平地、旱耙地、旱做埂。可以在旱地条件下平地,耕地作业方便,省工、省事,土壤细碎,保墒好。将来泡田快,还可以节省泡田用水。

虽然去年蓝美瑜就在三角洲的土地上撒石灰改性还种了苜蓿做绿肥,但还是对土地的肥力不满意。

最后蓝美瑜在旱整地阶段将积攒的肥料全部做底肥施入了新开的土地,这样能做到多层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效。

施肥的时候蓝美瑜这妞还豪迈地喊了一句:“咱们不过了”!

水田渠道的设计是个技术活。

水田渠道的设计,一是要使渠道具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并具有稳定的渠床;二是具有足够的水位,以控制全部灌溉面积内的稻田地面工程。渠道的纵段和横断面的设计是互为联系,互为条件的,需要反复设计和比较,最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渠道的断面设计,断面的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两个方面。纵向稳定是指渠道在设计条件下时,既不发生冲刷,也不发生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衡。平面稳定是指渠道在设计条件下时,不发生左右摆动。渠道和两岸不会发生局部冲刷或淤积。渠道通过高地时要挖方开渠,通过低洼地时要填方筑渠,土质较差时坡度要小些,防止滑坡。

蓝美瑜组织着工程组和农业组,用现代的测量工具测量高度,指挥民工开挖培筑水田渠道,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大宋的民工虽然还不太适应女人对他们干活指手画脚,可是对着修整出来的大片平整如镜渠道田埂像线样直的一方一方的大块稻田,也只能赞叹一句:这婆娘好生了得!

新开稻田是件艰苦困难的工作,两三千民工加了机械紧赶慢赶的,到水库完成蓄水,也才开垦出来五六千亩新稻田,李正石倒是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

这才开头,来日方长,土地不会跑水库不会垮,咱们慢慢来,这五万亩土地早晚都能开垦成稻田!

留下的两三千民工,重新进行了组织,修水库的时候,按照宗族家族分队的方式,按照穿越者的看法,虽然方便,但是弊端不少效率也太低。

雇用劳动在中国历史上源远而流长,按后世现代某学者研究: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它在国民经济中量的比重突发地陡增。

宋代一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粮食大致在4000斤上下,和1984年每劳生产4379斤大致相当,解放了的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其他行业流动聚集。

有研究说宋代的一些矿冶城镇聚集工匠几万人甚至十万人如江西铅山场广西硶水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己弄个两三千人种田做工,实在也不值得别人大惊小怪。

工人为了利益搞劳资斗争的事情也有,史料记载:一不如意就“递相扇诱,群党哗噪”。甚至“竞相求去”,玩辞职罢工的也有。

穿越者给大宋民工的待遇很优厚,包吃包住吃饭管饱不打不骂(也不敢啊)还一个月一贯铜钱,这样的话,你还玩辞职罢工,就随便吧,大宋有的是人口,再招工就是。现在是乱世,有饭吃有工钱拿,还怕找不到人干活?反正穿越者带来的铜钱不少,兴宁盆地还有铜矿,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差钱。

穿越众对民工的组织管理是按照军事化的三三制,十二人一个班每个班分两组,每个组六人,平时正副班长各带一组。三个班一排,一个排三十六人。由于一班班长代理排长管理,三个排为一个连,一个连通常一百一二十人,三个连一个营,每个营三百五六十人,三个营一个团,一个团一千多人。

大宋民工们平时劳动、训练,有事情还得打仗,大宋的庄客都是如此,不信就去看看《水浒传》

班长排长都是士官,有额外的薪水可拿,孙家兄弟也都加了薪水下连去当排长。

民工们的宗族家族都被打乱了,无论班长排长都是穿越者任命。李正石不会在未来的军队里搞什么选举,搞选举不利于确立指挥员的权威,如果我不愿意服从你的命令,就可以拉帮结派把你选下去,那还指挥什么?不服从命令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目前,民工总人数三千还不到,就先编了两个团,其余的人就先编成了一个教导队,选年轻聪明有培养前途的进来一起学习训练准备将来做士官。

统一发了服装,一部分是65式军装,一部分是劳动布的工作服。大宋民工们都穿了差不多的衣服也还有点军队的意思。

连长都是由穿越者男生担任,支部建在连上,穿越者的领导也要落实到连上才行。

平时四体不勤的穿越男被要求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一起训练,一个个叫苦不迭,开始都是抢着当军官带兵打仗,后来发现自己的战技和统率力实际和预想的相差太大时候,就纷纷要求退出,却只能被劝回去继续带兵。

都挑三拣四不愿意当军官带兵打仗,蒙古人打过来,非把咱们都抓去当奴隶把咱们的女人都抓去当性-奴不可,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带兵就让女生去吧女生都张罗着要去当军官带兵打仗呢。

前不久,李正石和梁宵寒一起开动机床车床,制作了一批左轮手枪,给穿越者每个人都配了一把,毕竟要和大宋民工混在一起,穿越者需要安全感。左轮手枪工作可靠,不会随便走火,给没玩过枪的穿越者防身倒是合适。

女生也配了枪,现在自信满满,都张罗着要带兵打仗呢,这群悍妞玩起枪来倒还像样,消耗的子弹留下弹壳还可以复装,女生爱惜东西保养枪支比男生还认真。

最后,政策微微调整了一下,连长每周只需要在连队里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三天以上就行,大宋民工的军事训练每周也只需要进行一两天,毕竟,平时大宋民工们还得干活呢,穿越者就算再有钱也养不起两三千常年脱产的职业军队。

不用长年累月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这样倒让穿越男们安下心来了。

好在华夏民族历来爱清洁(邋遢窝囊是蒙元满清来了以后的事情谁当了奴隶还爱干净啊和游牧民族主子学习上行下效弄的),每周只和大宋民工一起同吃同住三天还能忍受得了。

三角洲一边修了个农场,发展集约化农业,农田里的禾苗长势喜人。

工业区这边,一些工厂也陆续开工建设了,木材厂已经满负荷开工生产,为工农业建设提供木材,圆锯带锯开动加工木材,一天天噪音响个不停。弄得女生们半真半假抱怨李正石破坏了“美好静谧的田园风光”。

因为没有煤,一些工厂的设备还留在山洞里,暂时不能用。

穿越者平时还是住在营寨的活动板房里,毕竟活动板房里设施齐全,大宋岭南的冬天也不冷,住得倒也舒服。营寨一带风景不错空气好也适合做居住区。

穿越时带了有空调,现在还舍不得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还不到奢侈享受的时候,等将来发达了,空调装两部,一部……一部……

农场和工业区景象繁忙日新月异,本以为从此以后可以平稳发展了,想不到却出事了。

一天早上,孙家老五孙庆开营地大门的时候,发现营地大门的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钉了一支箭!

箭上还绑了一封信。

孙庆也没太声张,拿了箭和信。悄悄找到值班的“二寨主”梁宵寒。

在黑龙寨,李正石是理所当然的大寨主,二寨主男生们都抢着当,梁宵寒这小子张罗得最欢,天天和人自称“我在黑龙寨是二寨主”弄得“二寨主”成了他的外号,最后弄得大宋民工们分不清玩笑还是认真也跟着叫,后来男生们也都跟着学,“二寨主”弄出来一堆来。

“二寨主”,“这个是今天早上发现的”。孙庆对梁宵寒说。

,“你干的不错。先别声张”。梁宵寒接了信拍了拍孙庆肩膀,就去找“大寨主”李正石。

“干的不错。先别声张”。李正石嘻嘻笑了下,也拍了拍“二寨主”梁宵寒肩膀,就去孙家寨找孙二伯了。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推荐本书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加入书签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推荐小说:武动乾坤神印王座傲世九重天吞噬星空圣王求魔官家遮天杀神天才相师锦衣夜行官道无疆医道官途长生不死将夜仙府之缘最终进化造神天才医生重要声明:小说蒸汽大宋所有的文字及蒸汽大宋最新章节均由书友发表上传或来自网络,希望您能喜欢蒸汽大宋小说。支持修真世界请到首发站或书店购买蒸汽大宋VIP。阅读精彩小说返回书页Copyright ? 2012读客吧武动乾坤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3062305号-1

第35章 残酷真相第85章 常州大捷第55章 司天道中邪第81章 焦山搅局第89章 独松关大捷第75章 章招亲第76章 守淮第7章 离开深圳去旅游第23章 建设展开第44章 暴人暴兵暴粮食第89章 独松关大捷第4章 决定穿越基地第91章 对峙第33章 食盐精制第5章 学习与物资采购第5章 学习与物资采购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68章 进驻临高第90章 兄弟分道第6章 为什么富人也麻烦不断第76章 守淮第52章 泉州一夜第36章 修路开矿第63章 刘岛基地第68章 进驻临高第99章 崖山以后中华依旧第29章 造蒸汽机第29章 造蒸汽机第38章 炼钢和连铸第10章 初到大宋第83章 布局第44章 暴人暴兵暴粮食第75章 章招亲第40章 手榴弹第93章 韶州基地第60章 韩小六的遭遇(一)第61章 韩小六的遭遇(二)第79章 收复荆湖第32章 扫荡盐场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64章 兵取胶州湾第53章 海上航行第91章 对峙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25章 准备打仗第37章 高炉炼铁第58章 蒙古人的追击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53章 海上航行第7章 离开深圳去旅游第73章 得胜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90章 兄弟分道第35章 残酷真相第76章 守淮第63章 刘岛基地第31章 事情没完第6章 为什么富人也麻烦不断第56章 登陆大直沽第19章 恶性自残事件第56章 登陆大直沽第40章 手榴弹第96章 兵进潮州第72章 兵临许浦第60章 韩小六的遭遇(一)第48章 泉州蒲家第72章 兵临许浦第35章 残酷真相第39章 两种新产品第81章 焦山搅局第40章 手榴弹第1章 让人尴尬的虫洞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54章 旗开得胜第21章 筹建水库第40章 手榴弹第4章 决定穿越基地第78章 高调撞骗第24章 襄阳血战第27章 善后工作第68章 进驻临高第40章 手榴弹第56章 占领通州第95章 追击逃敌第2章 里正大爷孙二伯第58章 蒙古人的追击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13章 野猪皮你会剥吗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67章 窃据海南岛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76章 守淮第81章 焦山搅局完本宣示第88章 大宋败亡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90章 兄弟分道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99章 崖山以后中华依旧
第35章 残酷真相第85章 常州大捷第55章 司天道中邪第81章 焦山搅局第89章 独松关大捷第75章 章招亲第76章 守淮第7章 离开深圳去旅游第23章 建设展开第44章 暴人暴兵暴粮食第89章 独松关大捷第4章 决定穿越基地第91章 对峙第33章 食盐精制第5章 学习与物资采购第5章 学习与物资采购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68章 进驻临高第90章 兄弟分道第6章 为什么富人也麻烦不断第76章 守淮第52章 泉州一夜第36章 修路开矿第63章 刘岛基地第68章 进驻临高第99章 崖山以后中华依旧第29章 造蒸汽机第29章 造蒸汽机第38章 炼钢和连铸第10章 初到大宋第83章 布局第44章 暴人暴兵暴粮食第75章 章招亲第40章 手榴弹第93章 韶州基地第60章 韩小六的遭遇(一)第61章 韩小六的遭遇(二)第79章 收复荆湖第32章 扫荡盐场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64章 兵取胶州湾第53章 海上航行第91章 对峙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25章 准备打仗第37章 高炉炼铁第58章 蒙古人的追击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53章 海上航行第7章 离开深圳去旅游第73章 得胜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26章 大破陈家寨第90章 兄弟分道第35章 残酷真相第76章 守淮第63章 刘岛基地第31章 事情没完第6章 为什么富人也麻烦不断第56章 登陆大直沽第19章 恶性自残事件第56章 登陆大直沽第40章 手榴弹第96章 兵进潮州第72章 兵临许浦第60章 韩小六的遭遇(一)第48章 泉州蒲家第72章 兵临许浦第35章 残酷真相第39章 两种新产品第81章 焦山搅局第40章 手榴弹第1章 让人尴尬的虫洞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54章 旗开得胜第21章 筹建水库第40章 手榴弹第4章 决定穿越基地第78章 高调撞骗第24章 襄阳血战第27章 善后工作第68章 进驻临高第40章 手榴弹第56章 占领通州第95章 追击逃敌第2章 里正大爷孙二伯第58章 蒙古人的追击第14章 命名黑龙寨第13章 野猪皮你会剥吗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67章 窃据海南岛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76章 守淮第81章 焦山搅局完本宣示第88章 大宋败亡第69章 司天道的婚事一第90章 兄弟分道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99章 崖山以后中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