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待诏

六位待诏很快便都奉敕,自北门入宫。

年轻的天子李昊对几位北门学士很客气,让内侍给他们赐坐奉茶,紫宸殿中也无外人,六人也是时常出入宫中,倒也早已适应。

听完杨思勖代天子说起秦孝忠今日廷议时提议设行省制一事后,六人都马上思考起来。

几人本职都不高,刘祎之和元万顷都是五品职官,但本阶仍是六品,其余四人职事是六品,本职更才七品,高职低阶,越发显出这几位北门学士的处境。

“臣以为,在边远地区改道设行省,最大的变化便是行省地方权力提升,按秦相所提,行省虽为政事堂派出机构,但却与国初的行台不同,是要常设的,所以并不是从中书门下抽调人手到地方短期临时统领军政事务,而是常设长期管理一道,行高官官长驻,并将对原道之四司有统领之权。”

“如西昌、三江等这些边远之地,若是于道之四司上设这么一个行省衙门,有一位主官总领一道事务,确实有助于提升如今地方上的效率,这方面可以从边疆由大都督府改设节度藩镇后的变化看出来的。”

皇帝听出话中之意,“说说缺点。”

“大家,这行省听起来像是中央派出机构,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更高级的地方机构。”刘祎之直言。

李昊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

中央派出机构、地方高级机构,重点无疑就是中央和地方这两个词了。

“继续!”

“这行省相比之于道,管辖区域没变,但权力大增,原先是四司分管,互不统属,相互监督,而如今却是要一官总领,职权大、地位高。”

从秦汉到隋唐,之前为何一直是朝廷中央、地方郡县,或是中央、州县这么三级制?

汉朝虽然在郡上设了州,但这个州是监察州,不是实际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后来在南北朝时,州郡滥设,这个时候的州和郡的关系很混乱,既有平行也是统属。

隋朝统一全国后,当时全国州数量三百多个,郡五百多个,县一千多个,十分混乱,所以最后杨坚是罢撤全国的郡,并把三百多个州裁并为一百九十多个,县裁撤到一千个多点,实行中央、州县这么个体系。

这时的州,跟汉朝的州是不同的,这时的州本质上其实就是郡,只是换了个名而已,仍然是二级行政区划。

杨广继位后曾经废州设郡,但本质上也依然还是二级制度。

之后设立的临时性的行台,也没改变这个基本制度,唐朝也是如此。

直到贞观后,不仅在州上设道,把全国划为十道,然后又析分、增加,变成十几道、二十几道,到如今的三十多道。

之后又正式设立了道级的四司,这才算是正式建立了道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

不过道一级,一直不完全,原因就是道地域广,如果设立长官统领一道之军政财税司法等,那权力就太大了。

比如说关中道、河南道,就算从其中再划出京畿、都畿两道来,那也仍然体量量大,中原腹心的一个州,往往比边疆一个道的人口还多,要是把整个最核心的中原地区,划分成关中、河南、河北、河东、淮南这么几道,那可就是很危险的。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千百年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一直以来,中央都死抓着不肯放权,宁肯直接管辖着三四百个州,也不肯再增加一级常设区划,就是因为权力之争,怕被地方架空。

就比如在贞观以前,地方上的税赋都是要先上缴国库,然后再中央划拔一些到地方,是在贞观新政后,才改成地方税赋可先将三分之一留州,这才让地方政府手里有了钱,可以自己规划发展,而不是处处要等朝廷批准和拔钱。

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监察等各块,朝廷都是把权力把的死死的,而以唐以前的社会办事效率,权力下放,确实也会架空中央。

李昊听的面色越来越难看。

“武安郡王想架空朝廷中央吗?”

刘祎之赶紧道,“臣看倒也未必,毕竟秦相公提议设行省的并非中原核心区,而是边远落后地区,比如西南、岭南、西北诸地等,那些地方本就偏远落后,距离中枢也远,信息沟通不便,面临的形势也复杂,需要事权更加集中一些。”

范履冰在一边道,“可就怕现在以边远之地先设行省,开了这先例后,以后慢慢的就往中原内地增设了,到时今年把江西纳入,明年把山南纳入,后年要把广东纳入······”

另一位也道,“节度使设立之初也仅十镇,现在已经是十三镇了。”

“但是在内地取消了都督府制度后,边远地区确实不如从前管控严密,这些年,边地蛮夷屡屡做乱,就是因为裁撤掉了都督府后,道一级的四司衙门,事权不一,互不统属,导致出问题。之前连交州城都被叛乱蛮夷里应外合攻破,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南中地区也屡起叛乱,更别提先前青昌藏高原的大叛乱。

而在有节度使设立的边地诸地,情况反而要好的多。

秦孝忠没提议内地增设节度使,而是要改设行省,这也是个折衷的办法。

可皇帝想的却是这行省设立后,这些边远之地,以后只怕越发失去控制权,这让皇帝很恼。

他担心如秦家这样的功臣集团,到时会占据那些行高官官的位置,获得更多的地方掌控之权。

李昊继位以来,一直想着有所作为,可现在却发现,自己被束手束脚,根本难以施展。

就如眼下这行省制,不推行似乎也不行,继续在西昌等地采用现行的道级四司分治的局面,只怕以后叛乱会越来越多。

可朝廷又不能再设节度使,毕竟这不是最边疆之地。

刘祎之见到皇帝的面色很不好,这时提出一个建议,“臣以为可以先在少数边地试行行省制,等将来经验成熟,再慢慢推广增加,甚至······”

他微微一笑,提出了一记杀招。

那就是将来不向内地改行省,而是向外改节度藩镇为行省。

节度藩镇最要害之处,就是临边、兵多,如果将来改成行省,就可适当的削减兵马,甚至改成文官任行高官官,武将为副,削减藩镇武力。

中央核心区依然实行旧制,甚至等边地行省开发变富庶后,也还可以罢去该行省衙门,仍复四司分管,直接由朝廷管理。

他甚至还提出了更厉害的一条。

“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

“何意?”

“大家,既然叫行省,那原就取自行中书门下省之意,而中书门下的议事决策机构,便是群体决议集中领导啊。”

政事堂的一众宰相,本身是三省六部的高级长官,他们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衔进入政事堂为宰相,一起决策商议重大事务,然后由执政事笔的总领。

那么秦孝忠提议设行省,可以啊,但是不是如州县一样的长官一元制。

而是行省到时可以设立比如说总督之类的长官,下面再设有副贰,以及下面四司的长官,也跟政事堂一样,这六七人再授一个加衔,然后成为行省的决策层。

这样一来,就算行高官官总督,也不是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副长官或四司使也不完全是他的属下了,只要有加衔进入行省都堂,那都算是平起平坐的行高官官,行省重要事务都要一起商量,最后要加盖行省都堂大印,才算有效。

朝廷中书门下有政事堂,地方行省有都堂,政事堂有枢机等五房,行省都堂也可设六房。政事堂下还有三省六部等,而行省下有四司诸州。

这样一来,既加强了道一级的地方管理权力,又防止行高官官权力过大,甚至地方权力落到了皇帝担心的功臣集团手中。

李昊对刘祎之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愧是曾得他父亲看中的人,这本事确实了得,虽然品级不高,但已有宰相之才。

皇帝打算重用刘祎之。

刘祎之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名,曾与中宗朝宰相高智周是齐名的才子,当时和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以文藻知名,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刘、孟、高、郭四大才子。

他父亲也是个大才子,父亲刘子翼是隋朝的秘书监,隋亡后一直不肯出仕唐朝,直到贞观年间把母亲送终,并服完三年孝后才入朝为吴王府功曹,后升任弘文馆学士、著作郎,并参与修撰晋书。

刘祎之的兄长刘懿之也非常有才名,如今官任给事中。

甚至刘祎之的妹妹也非常有才名,是个才女。

李昊看着刘祎之心里突然动了个念头,打算纳刘祎之的妹妹入宫,这样刘祎之兄弟也就更能忠于皇帝。

虽然这样做,是皇帝心中讨厌的倚重外戚,但要对付天下最强大的外戚,似乎也只有用新的外戚才行。

年轻的皇帝不敢说要对付秦家,但也希望能够恢复天子权威。

“你们回去写一道设立行省的建议给朕参考。”

皇帝此时心中已经下了决定,同意秦孝忠的行省制,但先选在西昌道、燕北道、福建道、广西道四道试行,具体的还要朝廷继续讨论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制度后再开始。

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第1348章 冷宫第509章 武家之心第122章 恭听圣训第953章 帝婿出京第1328章 二圣并立第292章 仁慈的地主第846章 丧家之犬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751章 程咬金第113章 孤亲守长安(第十五连更,求订阅!)第1376章 四大神洲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590章 君子藏器第1381章 组阁第740章 书接上回第838章 背水而战第337章 受降城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663章 战争之王第1412章 天子病危第1170章 图穷匕见第1039章 罪名朋党坐罪当死第567章 秦人屠和程魔王第832章 削藩第334章 三郎出塞第1124章 捷报频传第1437章 岁币、和亲、封王第686章 秦家美人第967章 边军小兵第598章 死败涂地第722章 久别胜重婚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350章 破鼓乱人捶第628章 风雪归长安第85章 猛将庙第926章 齐人之福第1325章 昏君乱命激吕宋第617章 配享太庙第889章第224章第795章 武帝城第535章 风尘仆仆迟一步第47章 两公主争婚第364章 死要面子的魏征第964章 十三太保第1427章 藩镇崛起第348章 兵谏逼宫第1418章 毒杀太上皇第1130章 再封辽东镇边疆第1343章 交换第721章 殖民地第498章 绯闻第496章第409章 一网打尽第407章 地下城第178章 你辞职吧第1038章君臣秘议第354章 三刀定塞北第799章 六万刺客第115章 突厥饮马渭河北第1307章 清君侧?第447章 降服美人第815章 大汗杨国忠第471章 毁灭第291章 好残忍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86章 忠烈遗孤太平郎第679章 铁血小太子第1198章 承乾第3章 程处默、尉迟宝琪第1305章 吕宋十三太保第992章 龙须疗虎将第518章 羌命也是命第181章 破壳而出第373章 杨贵妃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1094章 突破第1205章 秦琅第1072章 隋唐英雄尽风流第1219章 唐骑踏破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380章 富贵病第675章 苏氏第13章 弑君者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第452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第472章 长安第624章 摄司空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355章 饮血归鞘第301章 调教太子第1142章 妻妾成群第963章 王玄策啊第596章 十面埋伏第826章 军令第1248章 无情第119章 凉凉第673章 君臣较量
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第1348章 冷宫第509章 武家之心第122章 恭听圣训第953章 帝婿出京第1328章 二圣并立第292章 仁慈的地主第846章 丧家之犬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751章 程咬金第113章 孤亲守长安(第十五连更,求订阅!)第1376章 四大神洲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590章 君子藏器第1381章 组阁第740章 书接上回第838章 背水而战第337章 受降城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663章 战争之王第1412章 天子病危第1170章 图穷匕见第1039章 罪名朋党坐罪当死第567章 秦人屠和程魔王第832章 削藩第334章 三郎出塞第1124章 捷报频传第1437章 岁币、和亲、封王第686章 秦家美人第967章 边军小兵第598章 死败涂地第722章 久别胜重婚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350章 破鼓乱人捶第628章 风雪归长安第85章 猛将庙第926章 齐人之福第1325章 昏君乱命激吕宋第617章 配享太庙第889章第224章第795章 武帝城第535章 风尘仆仆迟一步第47章 两公主争婚第364章 死要面子的魏征第964章 十三太保第1427章 藩镇崛起第348章 兵谏逼宫第1418章 毒杀太上皇第1130章 再封辽东镇边疆第1343章 交换第721章 殖民地第498章 绯闻第496章第409章 一网打尽第407章 地下城第178章 你辞职吧第1038章君臣秘议第354章 三刀定塞北第799章 六万刺客第115章 突厥饮马渭河北第1307章 清君侧?第447章 降服美人第815章 大汗杨国忠第471章 毁灭第291章 好残忍第873章 露水夫妻第86章 忠烈遗孤太平郎第679章 铁血小太子第1198章 承乾第3章 程处默、尉迟宝琪第1305章 吕宋十三太保第992章 龙须疗虎将第518章 羌命也是命第181章 破壳而出第373章 杨贵妃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1094章 突破第1205章 秦琅第1072章 隋唐英雄尽风流第1219章 唐骑踏破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380章 富贵病第675章 苏氏第13章 弑君者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第452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第472章 长安第624章 摄司空第365章 做妖的太上皇第1355章 饮血归鞘第301章 调教太子第1142章 妻妾成群第963章 王玄策啊第596章 十面埋伏第826章 军令第1248章 无情第119章 凉凉第673章 君臣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