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

胡宗宪是东南平倭总指挥,在胡宗宪的主持之下,倭患渐渐平息,胡宗宪没有要跟倭寇谈和,搞出贡市这种东西来,组建自己的朋党,进而威逼朝廷让步。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这种把戏,可不是晋党的专利,事实上,大明能打胜仗的文武官们,若是不掌握这个技能,基本都要吃很大的苦头。

文官也是如此,比如景泰二年进士王越,因为军功封爵,成化十九年,王越被夺爵除名,贬谪安陆闲住。

比如嘉靖末年的胡宗宪。

打胜仗的文官,背弃了文官这个阶级,就会遭到迫害。

胡宗宪有罪,他攀附权奸严嵩父子。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父子倒台之后,胡宗宪因为严党的原因,被罢免回乡闲住,胡宗宪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在两年后,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胡宗宪以严党的身份再次锒铛入狱,而这一次的罪名是,一封胡宗宪亲笔手书伪造的圣旨。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写下了《辩诬疏》,却迟迟得不到世庙皇帝的回复,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当时在福建做巡抚的汪道昆,是胡宗宪的好友、战友、同乡,听闻胡宗宪狱中自杀的消息,悲愤至极,上奏将徐阶和秦桧相提并论。

汪道昆骂徐阶是大明的秦桧,是因为胡宗宪之死谜团有三:

其一,胡宗宪攀附权贵乃是为了平倭,一事不二罚,胡宗宪既然已经在嘉靖四十一年因为攀附严嵩,被削官身处罚,为何又在两年后,以严党锒铛入狱,胡宗宪就是再愚蠢,还能亲笔手书伪造圣旨?那封胡宗宪亲笔手书的假传圣旨在何处?

其二,胡宗宪上谏的《辩诬疏》,到底有没有被世庙主上所见?内阁有没有利用制度的僵化,暂扣胡宗宪陈情奏疏?世庙主上是否看到过这封奏疏,而后不加理睬?

其三,胡宗宪的真正死因,秦桧是个大贪官,徐阶也贪,秦桧冤杀了岳飞,徐阶掌内阁,胡宗宪之死,到底是畏罪自杀,还是徐阶掌内阁刻意羞辱胡宗宪,最终难忍羞辱冤死狱中?

汪道昆在隆庆年间被起复之后,依旧紧咬着这件事不放,追查了许久,三个问题,一个答案没找到,汪道昆也知道,他恐怕永远找不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隆庆六年,为了安抚汪道昆等一众为胡宗宪喊冤的臣子,朝廷为胡宗宪恢复了抗倭名誉,录其抗倭军功。

朝臣们攻讦张居正,都是攻击他威震主上,因为其他罪名,实在找不出问题来。

歹人王章龙刺王杀驾案,证物中也出现了高拱亲笔手书,张居正却没有趁着这个案子,对新郑(高拱)一党追魂索魄。

胡宗宪的《辩诬疏》到底有没有被世庙主上所亲见,已然成为了悬案,可是张居正上《陈五事疏》对皇帝做出了要求,要求奏疏应批尽批,不要丢垃圾桶,不要丢小膳房生火,不要留中不发,哪怕皇帝懒懒散散的打个×,下章诸部,还搞了起居注,皇帝看没看,大家都能清楚。

至于冤案,张居正当国,从来不办这种案子,张党和晋党势若水火,晋党依仗之一的大同总兵官马芳案中,兵部说马芳有折冲之功,张居正也没有对马芳、麻贵、麻锦等一众追杀,迫害致死。

政治家和政客有着极大的区别,政客和畜生也有极大的区别。

毫无疑问,张居正是个政治家,他想施展心中的抱负,而不是当国了,打击报复自己的敌人。

张居正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党争的烈度,不至于让大明倾覆。

“谁还有疑问吗?”张居正左右看了看,在浮票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松江巡抚汪道昆、松江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俞大猷、内官张诚等一众官吏,前往松江府,主持徐阶还田。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浮票,拿起了大印,盖在了上面。

张居正从张宏手中接过了奏章递给了张翰,而后从袖子里一抖,拿出了一本新的奏疏。

张居正开口说道:“庶吉士沈一贯上奏言胡宗宪平反事。”

“言:夫大司马胡公者,国家飘零逢明主,社稷之臣也。”

“胡司马有社稷功,中撼者,猝死请室,沈山人为胡司马愤,进曰:高皇帝以八议释有罪,唯议其功,我国家倚胡司马,平东南倭患,死司马非世庙意也,既司马亡论已,奈何伤世庙之明?恳请录司马平倭社稷之功,赐谥号以正其名。”

“浩气长存天地动,忠魂永驻古今同。”

“忆昔从司马,长杨较射熊。霓旌千骑出,天网四隅空。”

“文岂相如似,时应汉主同。只今飞鸟尽,好为韣良弓。”

沈一贯是隆庆二年的学士,是浙党的人,他的父亲沈明臣曾经是胡宗宪的幕僚,自称沈山人。

胡宗宪死后没人敢去悼念,沈明臣去了,而且还为胡宗宪的身后清誉不断奔走,这儿子中了进士,还让儿子沈一贯继续为胡宗宪奔走。

这本奏疏的主要内容,就是赐胡宗宪一个谥号,这样胡宗宪的身后名,就齐全了,胡宗宪不该死,但他已经死了,为尊者讳,不是世宗皇帝要杀胡宗宪,那是谁在僭越神器,要杀胡宗宪呢?

“给不给胡宗宪谥号?”张居正看了一圈问道:“是应该给的,胡公平倭有功,竟瘐[yǔ]死,为其正名,乃是应有之义。”

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给谥号。

瘐死:就是在牢房内因受刑、饥寒或疾病屈辱的死去。

海瑞惊讶的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主持朝局,先以贿赂的罪名打掉了徐阶的保护伞南京礼部右侍郎董传策,而后又派出了和徐阶有仇的汪道昆,再议给胡宗宪正名,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徐阶这一次还能挺得过去?

海瑞当初应天巡抚办徐阶侵占案,既没有打掉徐阶保护伞,又没有团结为胡宗宪奔走的朝士,更没有想到给胡宗宪正名,让徐阶陷入舆论劣势之中。

这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

“诸位以为?”张居正合上了沈一贯的奏疏,看向了所有廷臣,胡宗宪求荣得辱,现在录胡宗宪平倭功,赐谥号,有没有人反对?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晋党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张居正提笔在浮票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给张宏,呈送御前。

朱翊钧看了看,再次下印。

张居正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朗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臣初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教习有徐阶教导臣经世之道,传道授业解惑,而后徐阶为臣师,荐臣为裕王府侍讲侍读,乃是提携之恩。”

“臣以私情,恳请陛下念其嘉、隆之政,多所匡救,下旨宽宥一二,止于还田事结,且勿瓜蔓连坐,臣亦手书一封,陈明利害,陛下幼冲,臣唯恐天下震动。若徐阶不服,仍不肯还田徇私,再行下严旨督办。”

张居正让自己的心腹陈堂,打掉了徐阶的保护伞,又答应了让徐阶的仇人去查此案,又给胡宗宪谥号,让徐阶陷入了绝对的舆论劣势之中,然后才请皇帝旨意,不要让这件事扩大化,若是徐阶还要反抗,再下严旨。

张居正说的很清楚,这是一个私人的请求,若是皇帝不下旨,张居正也没什么办法,他已经尽力维护自己恩师了。

朱翊钧略显沉默,他表示读书人玩的就是脏!

张居正坏事做尽,才说:大家都看到了,我也不想这样,朝中大势所趋,我尽力了,护不住徐阶不是我的错…

朝中的局势根本就是张居正一手造成的,那陈堂是张居正的人,那沈一贯每个月都为胡宗宪奔走。

张居正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

杀人的是你,凑足了杀人条件的是伱,把刀子磨的如此锋利的是你,喊着不要杀人的还是你。

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点头说道:“无不可。”

对于追击徐阶之事,海瑞当初提到的止还田。

当然,徐阶如果执迷不悟,那不能怪张居正这个学生不为他说话了,张居正已经仁至义尽,朝廷也已经仁至义尽,这田,不还也得还。

至于徐阶的生计,根本不用担心,海瑞回朝的诏书是二月份下的,朝廷继续追查的消息是九月份下的。

也就是说,徐阶有整整七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徐阶的阶级的确会在这次追查中,向下滑落,但那也不会像严嵩一样,饿死在墓舍之中。

严嵩临终之前,因为皇帝严旨、官绅口诛笔伐,只能在墓舍偷别人上坟的贡品,当时连回籍闲住了两年的胡宗宪,也再次被扔进了天牢里屈辱自杀,严嵩连儿子都死了,更没人管严嵩了。

海瑞把开海事和查徐阶兼并侵占混为一谈,不是海瑞不懂政治,而是南方开海的主要反对力量,就是沿海的缙绅,打击沿海缙绅的同时,将松江府市舶司做成既成事实。

廷议还在继续,户部尚书王国光补了徐阶一刀。

王国光拿着一本奏疏说道:“应天巡抚宋阳山上奏说:这素来苏松膏腴之地田赋不均,侵占拖欠数不胜数,闻之使人扼腕痛惜,今日圣主践大宝之位,理当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

“豪家田至七万顷,沈氏欠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且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

“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乱。”

应天巡抚的这本奏疏,乍一看,说的这个豪家,是松江的另外一半——沈氏,徐阶的正夫人的沈氏。

“七万顷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夸大了?过于鼓噪声势了?”海瑞眉头紧蹙,七万顷是七百万亩!

大明拢共就七百万顷田亩,徐阶一家子能搞这么多?

松江府哪来的这么多的地,海瑞任应天巡抚的时候,也查过徐阶正夫人的沈氏,的确良田无数,但是绝对没有七万顷之多。

“海总宪之疑,我也有,并且专门下文询问,应天巡抚的本意是:南衙侵占田亩已经超过了七万顷,单算沈氏欠了两万石的藁税。”王国光把这句话解释清楚了。

是整个南衙被侵占的膏腴之田,超过了七万顷,而不是沈氏,徐沈两家多大的能耐,能侵占七万顷…

刚收到奏疏的时候,王国光大感惊讶,还专门写了信询问宋阳山,沈氏什么身份,能搞七万顷田?

宋阳山回文,王国光才搞清楚。

如果徐阶不投降,被要求还田的就不仅仅是徐阶侵占的那二十四万亩,包括了他正妻家中,以及整个南衙地面,七万顷田亩,都要被追查。

王国光拿出这本奏疏专门说事,就是逼徐阶不要反抗。

“如此,是我理解有误。”海瑞了然,南衙地面十四府,占了大明半数以上的藁税,近年来,国家财用大亏,和南衙侵占兼并之风愈演愈烈,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徐阶还田事,在王国光补这一刀之后,暂时告一段落。

张居正继续说道:“陛下幼冲,群臣奏疏又晦涩难懂,仅有句读,公文歧义连连,考成法第一事,公文可用俗文俗字,逗句要有,理当表述清楚,没有歧义,减少冗杂内容为宜。”

张居正为了小皇帝能看得懂大明朝臣们的奏疏,考成法推广至全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公文写明白,不是写的云里雾里一大堆,用长篇累牍,用垃圾信息轰炸塞满皇帝的认知。

张居正掌内阁,他看的那些个写了几千字屁话的奏疏也烦,一本奏疏洋洋洒洒几千字,一句正事没有,或者正事只有几句,那不是瞎胡闹?

考成法的大棒,终于从京城砸向了地方。

廷议结束之后,讲筵的侍读、侍讲们开始入殿,张居正从袖子里抖出了两封书信递给了张宏,俯首说道:“臣给应天巡抚宋阳山书,给徐阶书,还请陛下过目。”

朱翊钧打开了两封书信,这本是私人信件,不便朱翊钧拆阅,但又涉及到了公务,自然要给皇帝看了。

考成法中,内阁理应由皇帝考成,但是因为主上幼冲,这个考成不大好落实,但是这么大的事儿,张居正还是决定让皇帝陛下看一看,他也认为小皇帝应该能够看得懂。

给应天巡抚宋阳山的回信,主要是讨论侵占田亩带了问题,侵占的田亩需要司法庇护才能长期维持,这诞生了官场上的姑息之弊,也就是人人互相姑息、袒护之大弊。

要督办侵占田亩之事,要吏治与清丈并行,方能成事,只清丈,侵占田亩的问题,无法解决。

而给徐阶的信中,张居正的措辞就极为激烈了。

朱翊钧开口说道:“元辅先生说: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千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当天下之重,不难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议可得而摇夺者乎!”

“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所示还田诸事,俱当事理。”

“元辅先生措辞有些严苛了。”

什么叫: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张居正这封书信,是实打实的威胁,根本不讲任何的人情,不还田,阻挠公法,甚至伤害任事之臣,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朱翊钧读书,知道仆在这里,不是仆人的意思,是男子的谦称,类似于鄙人一类的谦称。

“臣唯恐徐阶不知轻重厉害,做下大逆之事,到时候,怕是覆水难收,无人可救,话难听,是徐华亭事儿办得难看。”张居正也是无奈的说道。

贪就贪吧,贪那么多,被人查的底朝天,这案子张居正怎么回护?二十四万亩田,哪怕是按正一品一万亩田去核算,徐阶名下田亩是规定的二十四倍。

作为张居正的老师,徐阶有传道受业解惑和提举的恩情,这是张居正要还的私情,他不能不为徐阶说话,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徐阶要是再不识好歹,真的不怪张居正了。

朱翊钧将两封书信递给了张宏,冯保将两封书信下火漆押好,送往九龙馆驿,送往应天府和松江府。

“臣为陛下解惑。”张居正看这件事办完了,开始了今日的讲筵。

“朕前些日子的询问,元辅先生至今未成解惑。”朱翊钧问到过:矛和盾总是对的吗?

元辅先生迟迟没有回答。

张居正对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他俯首说道:“臣略有所悟,有道是: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单纯的利矛和单纯的坚盾,是不可能长久的,也不可能更加锐利,更加坚固,就像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所以天地有阴阳,也有矛盾。”

“道,独一无二,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平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背阳而向阴,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平衡,谓曰冲气以为和。”

“阴阳出于道,矛盾亦出于道,阴是阳,阳也是阴,矛是盾,盾也是矛,矛与盾如天地之阴阳二气,矛与盾相击而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

朱翊钧认真的听完了张居正的说辞,这还是矛盾相击,产生疑惑,并且解决,是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朱翊钧想听到的并不完全相同。

“这就是元辅先生的答案吗?”朱翊钧沉默了许久,询问道。

张居正继续说道:“矛和盾,本为一体,彼时为矛,此时为盾,并不总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是矛被盾所阻拦,有的时候,是盾被矛穿破。”

“这句话略微难以理解,臣以族党为例。”

“晋党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利矛,为了解决与俺答汗冲突走到了一起,朝中反对和解,坚持不顾民生的打下去的风力是坚盾。”

“在俺答封贡后,晋党却变成了族党,同利则趋,同害则避,这个时候,晋党变质,变成了坚盾。”

“杨太宰不满张四维和王崇古瞒着他做了那些苟且之事,否定了张四维的同利则趋,同害则避,为求延续,提出了尊主上威福之权,抵挡元辅威震主上,这就形成了新的矛与盾。”

“晋党否定了朝中风力,而族党否定了晋党的成就,杨太宰又否定了族党朋比之纲领,现在葛守礼是新的利矛,王崇古和张四维变成了坚盾。”

“有矛盾,必然有斗争,彼此不断的否定,才让晋党的不断向前,摆脱族党的桎梏再次蜕脱。”

“晋党如此,臣之张党与晋党亦是如此,浙党与张党亦是如此,臣权与君权亦是如此,天下万物无穷之理,亦是如此。”

张居正说完,并不是完全肯定,大明的十岁人主,到底能不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还把老子的著作,全部看了一遍,略有所悟,为了解决皇帝的疑虑,张居正真的尽力了。

朱翊钧听完之后,眼前一亮,他笑着说道:“元辅先生之言,振聋发聩,朕尝以胡宗宪为例。”

“胡宗宪攀附严嵩严世藩父子,在东南为平倭总指挥,平定了倭寇,这是本质,是践履之实,是折冲之功。”

“但是胡宗宪攀附严嵩父子亦为事实,这个功绩无法区分胡宗宪的个人和严党这个集体,这是统一也是对立。”

“徐阶主持倒严嵩,从肯定胡宗宪的功劳,到彻底否定胡宗宪的功劳,甚至搞出了胡宗宪手书伪造圣旨,最终酿成了惨案,这是完全否定的过程。”

“高拱当国之时,汪道昆、沈明臣等人为胡宗宪奔走。”

“朝廷开始重新考量胡宗宪的具体功过,再看到晋党变成了族党,才知胡宗宪的平倭,根绝倭患的不易,故此为胡宗宪正名,这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功是功,过是过,一是一,二是二的践履之实。”

“最后便是到了现在,海瑞回朝后,再次展开了对徐阶还田的讨论,进而引出了胡宗宪冤案之事,从各个方面分析徐阶当国利弊和胡宗宪冤案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到了一个胡宗宪录平倭功、得谥号,而徐阶必须还田的结果。”

“混淆肯定的现象,彻底否定的形式、具体分析的信实、综合妥协的冲和,事物发展经过了两次否定,变得清晰而确信,这就是元辅先生要说的否定之否定吗?”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张居正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居正新政是肯定,张四维当国对张居正反攻倒算是完全否定,而万历皇帝彻底失去了张居正,才知道大明帝国,只有一个张居正,孤立无援,摆烂三十年,这是否定之否定。

万物无穷之理,在肯定、否定、再否定中,循环往复螺旋向前。

“陛下睿哲天成!”张居正听闻陛下的总结,颇为感慨,陛下总结十分到位,把他的话用俗文俗字说的很是清楚。

朱翊钧笑着说道:“至此,元辅先生从形而上的心中知,从形而下的践履实出发,确立了矛盾的定义,如同知行一般是对立而统一的存在,诠释了杨博君子小人问题,诠释了晋党之变迁,诠释了胡宗宪冤案始末。”

“就以这三个案子为例,开始刊刻矛盾说吧。”

张居正一愣,小皇帝真的是杀人诛心,这徐阶还没死呢,这就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翊钧继续说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不可执一为定象,不可定名也。由万物无穷之间的普遍联系,确立了矛盾的普遍存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始终贯穿万物无穷之理发展,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碰撞下,不断的累积,不是矛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折损,就是盾在一次次碰撞中被刺破,最终由一个量变,成为了质变。”

“又从矛盾普遍存在于万物无穷之理,延伸出了矛盾对万物无穷之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过程为:现象—否定—信实—冲和(阴阳交汇的平衡状态),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过程。”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必然产生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斗争,而这个持续不断的斗争过程,完成了矛与盾的相互转换,确定了矛盾如知行,为一枚银币的正反两面,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而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要保持斗而不破,要分得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若是分不清楚轻重缓急,主次不明,矛盾相击矛折而盾破,就是两宋党锢盈天的殷鉴在前。”

“如此,《矛盾说》已然大成,可以成书刊刻天下了。”

“先生之名,必然流传青史,恩泽德庇后人。”

朱翊钧拿着自己的做好的笔记,一点点把张居正的矛盾说总结完全。

在张居正完整的回答了问题朱翊钧的提问之后,矛盾说的内容,不再作为小范围流传,而将作为一门显学,刊刻天下,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之上,更进一步,用道理诠释万物无穷之理的根本。

求其上而得其中,哪怕是为了反对张居正的矛盾说,那也要拿知行合一致良知作为反击的依据。

阉割版的、只讲致良知不讲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在面对辩证性的矛盾说面前,不堪一击。

“臣不敢贪天之功,皆仰主上睿哲天成。”张居正赶忙俯首说道。

这话的意思是,朱翊钧作为皇帝,是《矛盾说》的总负责人,通讯作者,而张居正和杨博都是作者。

“今天咱们讲什么?”朱翊钧看侍读学士们完成了记录,笑着问道。

“论语吧。”张居正已经掌握了矛盾说,自己敲碎了自己的思想钢印,再和陛下奏对,讲筵的时候,变得如鱼得水了起来。

比如这一句,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意为夫子说:若能以礼让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若不能以礼让来治国,那又把礼怎办呢?

张居正开口说道:“夫子的意思是说,人君为国,不可专倚着法制禁令,必须以礼让为先。盖礼以别尊卑,辨上下。”

“比如君臣有朝廷之礼,上不骄,下不僭,名分自然相安,这就是君臣间的礼让;”

“父子有家庭之礼,父慈子孝,情意自然相治,这就是父子间的礼让。”

“礼让,乃行礼之实也。”

朱翊钧面色古怪的说道:“元辅先生,朕有惑。”

“臣为陛下解惑。”这一次张居正信心十足。

朱翊钧平静的问道:“按照夫子所说,若能以礼让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似乎只需要,朕所行的礼,都出于恭敬谦逊之信实,则礼教就足以训俗清朗风气,诚意又足以感人臣忠贞不二,那百官万姓,就自然而然,安分循理,相率而归于礼让二字,纪纲可正,风俗可淳。”

“真的是这样吗?”

张居正斟酌片刻才开口说道:“道理的确如此,天道无恒长,今日下僭越,上幼冲,名分不能相安,父不慈子不孝,情意不能相治,君臣父子之间的礼让,已经荡然无存,就需要法制禁令,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

朱翊钧发现,张居正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矛盾说,去诠释儒学中,一些解释不了的问题了。

“嗯,如此。”朱翊钧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着每日讲筵。

讲筵结束,朱翊钧站起身来微微欠身算是结束了今日的讲筵。

“元辅先生以为徐阶会束手就擒,老实还田吗?”朱翊钧在临走的时候,突然开口问道。

有人说,朕一日一更!╭(╯^╰)╮分明是一日两更,一更8000字,一天就是1.6万字!!╭(╯^╰)╮!

(本章完)

第七十四章 嫂溺须援之以手,事急从权宜之计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383章 缘分不够?姑娘请留步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二百零三章 读书人最后一丝脸面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五十四章 过河拆桥,上房抽梯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请假条第八章 大明军容耀天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501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490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尝不是一种夫目前犯?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455章 私掠许可证第七十章 天恒变,道亦恒变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422章 来过,已是足矣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382章 贱儒?收买起来不值钱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325章 定义别人的过去,就是定义他们的未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三十五章 族党排异,不胜不止(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337章 提笔区区十八画,道尽人间万般苦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二百四十一章 张居正丁忧归政,王崇古忧惧逃亡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二十七章 划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511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
第七十四章 嫂溺须援之以手,事急从权宜之计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383章 缘分不够?姑娘请留步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二百零三章 读书人最后一丝脸面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五十四章 过河拆桥,上房抽梯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请假条第八章 大明军容耀天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501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490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尝不是一种夫目前犯?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455章 私掠许可证第七十章 天恒变,道亦恒变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422章 来过,已是足矣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382章 贱儒?收买起来不值钱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325章 定义别人的过去,就是定义他们的未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三十五章 族党排异,不胜不止(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337章 提笔区区十八画,道尽人间万般苦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第525章 那都是过去倭人做的,和现在倭人无第二百四十一章 张居正丁忧归政,王崇古忧惧逃亡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二十七章 划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511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