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陛下勿忧

人都是有上进心的,王应麟也是想成为名留青史的人物的。且退一步讲,自己再进一步有利于自己的后代和家族。而他在礼部尚书的职位上徘徊多年,回返江南后升为参知政事也仅一年余,虽在自己的履历上填上一笔副相之名,但是也知只是过渡。

王应麟清楚随着小皇帝的长大,权威日盛,与朝中众臣的治世理念多有冲突,矛盾日益显现。只是因为入主江南时日尚少,还需借助老臣们的威望来稳定时局,且也不想落下鸟尽弓藏的恶名。才会将他们提拔到相位,来日致仕也可荣养,子孙可以蒙荫入仕,也算对得起他们多年来的忠心辅佐,同时皇帝也是在为亲信入朝铺路。

虽然清楚自己的处境,也感恩于皇帝的苦心。但王应麟还是有些郁闷,自己为官多年,还未能一展胸中抱复,就要黯然致仕归乡,心中甚是遗憾。这次随扈皇帝北伐,他忠心侍君,不辞劳苦的奔波,为陛下精心谋划,也是想在自己官场生涯结束之际留下些痕迹,弥补心中的遗憾。

而今皇帝有意挽留,让王应麟大感意外之余,也是惊喜莫名。但也知陛下挽留自己不仅是以为自己此次北伐出力甚多,定然也有大事需要他去做。至于会是什么事情,一时也参详不透,而这近一年来伴驾左右,他对陛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让王应麟体会最深的是陛下行事往往是谋而后动,尤其是在关乎国家的大事上不会行险,向来是稳中求进。前时陛下因为俢敕与编修律法、士绅一体纳税和科举取才等诸事与朝臣们意见不合,而为了北伐之事,皇帝暂且隐忍,并没有发作。

现下北伐收复了荆襄、淮东、淮西和淮北数州,川蜀战场也是形势大好,逼的蒙元向大宋乞和,这是南迁以来大宋从未有过的胜利,皇帝在朝野的威望无两。而前时陛下也曾吐露要对抗税的士绅加以惩处,因而王应麟想着很可能凯旋之后,陛下会将此棘手之事交予自己处理。

“王相,当初朕初登帝位,有感于规矩繁琐、省部事权分离,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鉴于此独留尚书和枢密二省,精简机构,以提高朝廷运转。而现下随着收复江南和两淮,事务倍增,朝臣们疲于应付,朕处理政务也深感吃力,当如何应对呢?”赵昺不知道王应麟想了那么多,请其在凉棚下坐下问道。

“这……”陛下的问题让王应麟倍感突兀,与自己所想千差万别,想了想试探着问道,“陛下之意是要增加朝廷的办事机构,恢复过去裁撤的部司?”

“是有此意,当下国家大事决于尚书省两相及参知政事,令行合一,提高了朝廷的运作效率,可现下弊端显现,缺乏监督和制约,考虑事情倾向于近前,而缺乏远虑,这不利于我朝长远的发展。朕有意恢复中书门下,但又担心弊病再生,重蹈旧辙,又引发冗官之祸!”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由来?”王应麟对于这件事倒是持支持的态度,见小皇帝尚有顾及,却也没有着急表态,而是想知道陛下对此知之多少,以便再做解说。

“朕以为三省六部制应该源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之制,尽管后世官制和名称各朝各有不同,且职能有所调整,但政治功能和社会地位未曾发生根本的改变!”赵昺言道。

当初他来到这个世界,对于繁杂的官制和名称、职能很是苦恼了一阵子,逼的他差点发疯。可当皇帝连官制都弄不清楚,岂不成了笑话,所以他一边学习,一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总算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但其中演变却不大明了。

但三省六部制的演化还是清楚的,简单的说就是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若最远有史考证的话可以追溯到周朝封爵体制:公、侯、伯、子、男。经历了春秋战国后,由秦始皇始立三公制,此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都是采用的三公制。而三省制,名义上始于隋唐,宋元沿用,至于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严格说来,秦汉开始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更像一种封建的统一,到了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秦汉所辖的各地方,不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所以三公制可以直接从秦汉时代算起。

“陛下所言不错,但二者之间也是大不同的。”王应麟捋捋胡须道,他长期担任吏部尚书,对此了解的极为深刻,也更有发言权。

“首先两者的官制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度管辖繁杂,无论庶务、军事、监察尽为一体,皇室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家国不分;而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核议、庶务为一体,各部间的自有事务分工,彼此间相互制约。”

“其次三公九卿制下的丞相只有一个,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集决策、核议与行政之权于一身,诸事可一言而决;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皆可称相,分理诸事,相互制约,以免集权于一人。再有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权力集于中央朝廷,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集权制度趋向于完善。”

“朕明白了。”赵昺点点头道,“秦汉之三公九卿制度,宰相可以独揽大权,谓之独相。而三省六部制度则是三省职权相合才等于一个秦汉的宰相,而监察之权还独立在外,可谓之群相治国。也便是秦时宰相李斯与权阉赵高就能私改诏书,以胡亥继位。三国时期权相曹操就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朝纲。”

“陛下其实是担心若是恢复三省制,会导致皇权旁落,相权独揽朝政吧?”王应麟听出皇帝言下之意,想想还是直言相告道,“依照字之原意,丞是副贰之意;所谓相,亦是副。皆为皇帝之佐官,仍以皇帝为尊……”

赵昺听着王应麟的解说,其中颇有新意,也有别于自己的理解。丞相依照文字学原义,就如现俗称嫔相,这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由嫔相代理来做。所以丞是副,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什么人的副官呢?他该就是皇帝的副官。

现代的国家组织政府往往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不过在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还留下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皇室和政府的关系。皇室是不是即算政府?若把皇室和政府划开,这两边的职权又怎样分?这是秦汉时代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而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没有问题,而实际上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他们之间也就是一把手二把手的关系。

不过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也是古代政治史上的大题目。当时皇帝和宰相,各有相关的机构,但两边的组织,大小不同。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这真正是皇宫里的“秘书”了。但汉代开始的尚书,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弄愈大,最先尚书不过只是六尚之一,也就是皇帝的办公厅而已。

宰相的秘书处呢?共有十三个部门,即是当时所谓的十三曹,一个曹等于现在一个司。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这相府十三曹,此诸曹比之皇室的尚书所管范围大得多,而且此十三曹的权位也很重,就像后代的专部大臣。其实可见汉代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领袖。

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就是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它是副丞相。且按照汉代惯例,先做过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

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其他政事。因此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宰相来代理,且他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

不过事实上,宰相既要掌管国家政府的一切事情,便没有闲工夫管皇帝的家事,于是在御史大夫,设有一个御史中丞,他便是御史大夫的副,这个人就住在皇宫里,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相当于皇室一切事仍由由宰相管……

第926章 还治其身第362章 援军第967章 临阵换将第1452章 朝廷也难第043章 作梦第1069章 信任与否第1061章 闯滩(三)第526章 血祭第984章 阻力重重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1116章 只有战第1336章 朕很不满第160章 效率第1049章 拨云见日第526章 血祭第018章 发财第808章 不知咋想的第1193章 荣辱与共第538章 假仁假义第593章 猜不透第277章 威胁第871章 弯弯绕第243章 备战第630章 希望第564章 契机第1107章 导演第1320章 敲打敲打第481章 技术领先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704章 机遇第644章 合适便好第1453章 悄悄改变第1343章 确定方位第488章 上城第1242章 不作考虑第1170章 逃无可逃第1263章 亲征襄阳第030章 收留第1440章 随即而至第499章 有钱难买第150章 顺势而为第785章 困兽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432章 不择手段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347章 东海岛之役(二)第172章 政令难通第1103章 夹城失守第164章 真相第310章 抉择第587章 负气第373章 难捉摸第509章 冲阵第858章 好事上门第663章 见识第1127章 大梦初醒第347章 东海岛之役(二)第1077章 公平难得第171章 人选第755章 猜不透第1280章 无法逃避第1036章 渐入尾声第789章 绝不姑息第1111章 预判第780章 破骑第684章 真相与否第850章 战车第848章 ‘解放’第449章 挑明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985章 得力之人第281章 诀别第167章 要保第128章 设想第150章 顺势而为第1238章 另有意思第213章 疍族归心第321章 难做主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550章 现象与本质第467章 群策群力第1461章 真真假假第074章 大义之名第1302章 舍本逐末第126章 发现第1373章 帝王心术第105章 陈氏兄弟第441章 移驾琼州第402章 泪满襟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1391章 兼容共济第747章 攻略第597章 ‘邪念’第252章 再部署第1440章 随即而至第541章 化繁为简第1101章 危险和机会第720章 聪明人第249章 夺权第851章 取长补短
第926章 还治其身第362章 援军第967章 临阵换将第1452章 朝廷也难第043章 作梦第1069章 信任与否第1061章 闯滩(三)第526章 血祭第984章 阻力重重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1116章 只有战第1336章 朕很不满第160章 效率第1049章 拨云见日第526章 血祭第018章 发财第808章 不知咋想的第1193章 荣辱与共第538章 假仁假义第593章 猜不透第277章 威胁第871章 弯弯绕第243章 备战第630章 希望第564章 契机第1107章 导演第1320章 敲打敲打第481章 技术领先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704章 机遇第644章 合适便好第1453章 悄悄改变第1343章 确定方位第488章 上城第1242章 不作考虑第1170章 逃无可逃第1263章 亲征襄阳第030章 收留第1440章 随即而至第499章 有钱难买第150章 顺势而为第785章 困兽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432章 不择手段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347章 东海岛之役(二)第172章 政令难通第1103章 夹城失守第164章 真相第310章 抉择第587章 负气第373章 难捉摸第509章 冲阵第858章 好事上门第663章 见识第1127章 大梦初醒第347章 东海岛之役(二)第1077章 公平难得第171章 人选第755章 猜不透第1280章 无法逃避第1036章 渐入尾声第789章 绝不姑息第1111章 预判第780章 破骑第684章 真相与否第850章 战车第848章 ‘解放’第449章 挑明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985章 得力之人第281章 诀别第167章 要保第128章 设想第150章 顺势而为第1238章 另有意思第213章 疍族归心第321章 难做主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550章 现象与本质第467章 群策群力第1461章 真真假假第074章 大义之名第1302章 舍本逐末第126章 发现第1373章 帝王心术第105章 陈氏兄弟第441章 移驾琼州第402章 泪满襟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1391章 兼容共济第747章 攻略第597章 ‘邪念’第252章 再部署第1440章 随即而至第541章 化繁为简第1101章 危险和机会第720章 聪明人第249章 夺权第851章 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