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如何斩断所谓的千年世家?

第809章 如何斩断所谓的千年世家?

洛显之坐于堂上,其下围着众多的人,他不是这许多人中身量最高的,但其他人都垂着头弓着腰,于是他看起来便是最高的那个人。

前来拜见他的人,如同溪流川流不息,一张张不同面孔带着各异的表情,洛显之大略记下,转过头又忘却,直到众人散去,只剩下不算很多的人。

洛显之揉揉头,所有人都望着他,目光中有讨好和探究,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明白洛显之的分量。

洛显之为今日已经做了准备,缓缓道:“汉光武帝因王莽乱政,虚置三公,权归台省,后汉百年,尚书台权责欲重,列国以来,诸国俱以尚书台为重,诸位名列台省,想必知晓尚书台的重要。”

尚书台诸官都沉默,尚书台在某种意义上,是最高政务机构,唯一的问题就是,级别低,尚书令也不过三品,而且尚书台在宫外,中书省则在宫内,从职责上,尚书台是给中书省办事执行的机构。

洛显之也不在意这些人沉默,反正这些人大多数也待不了两年,尤其是不听话的,基本上都会被调走。

他收起脸上的笑意,面无表情道:“当今天下列国分立,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一统天下,陛下将尚书台交到本公手中,这是对本公的信重,本公今日便给尚书台诸位同僚,立下一些规矩。

本公执法甚严,嫉恶如仇,眼里揉不了沙子,尚书台有六部二十四司,几乎整个大梁所有的事务,都由我尚书台官吏去执行。

本公知晓其中利害,知晓其中上下其手的空间,你们在往后,要盯紧自己的那一部、那一司,若是有什么事,落到本公耳中,那可就休怪本公无情了。”

щщщ● Tтka n● ¢ ○

这下尚书台众人终于互相对视想要说些什么了,如果是其他人说这番话,这些人大概会认为这是新上任尚书令给他们这些下属的下马威,让这些官吏不要小看自己。

但这句话从姑苏洛氏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事实!

那就代表着洛显之真的要这么做。

洛氏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说留伱一命就留你一命。

现在洛显之说要从严整治尚书台,那就是要真的盯着所有的官吏。

只不过是一番话,殿中的二十多人就已经感觉有些凉飕飕的,即便是没有反过任何事的官吏也觉得一重沉沉的山,已经落到了头顶,颇有种回到了姑苏文穆郡公的时代。

姑苏文穆郡公执掌梁国大政的时候,尚书省的尚书令和中书省的中书令,都要向他汇报工作,尤其是在萧衍出外征战时,除了皇宫里面的事之外,整个梁国没有任何政务,是他不能管的。

洛有之的脾气又暴躁,那个时候的官员活的可真是战战兢兢,即便知道洛有之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惩罚自己,但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在官场上同理,面对强势的长官,大多数人总是会选择服从。

万万没想到啊,洛有之死了两年,刚过了两年好日子,他儿子就来了,从一番话中,脾气秉性简直和他的丞相父亲如出一辙。

一想到要在一个御下极严的长官下做事,几乎瞬间就让许多人感觉如坐针毡,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洛显之自然将这些人的神情一一收入眼底。

这世上有蠢蛋就有聪明人,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一番话,所给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洛显之粗略一瞧,就能判断出,这二十多人中,一半都是蠢蛋,另外一半是不是聪明人,还不确定。

这一半判定为蠢蛋的,都是对他刚才那一番话露出不太好神情的人,就算他们认为自己掩饰的很好,但依旧逃不过洛显之的眼睛。

若洛有之真的是只知道压榨下属、只知道对下严厉的上官,他怎么可能在丞相位上一坐就是十八年,而且还能把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谢氏又怎么可能会这么积极的拥护洛显之出山担任尚书令。

别的不说,单单说谢氏能从二流士族一跃而起,谢安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洛有之愿意用自己的声望和权力去助推谢氏一把,否则以谢氏的阀阅,想要名列上游,那还是有难度的。

须知士族阀阅不仅仅是看本世的官职高低,还要看父祖辈的功绩,和祖先的功德,讲究的是跟脚,不仅仅要你自己一个人有功劳,你的祖祖辈辈都要有功劳,至少查三代。

谢氏父祖辈有清名,但不够,如果没有洛有之推动,万万走不到现在的地步,毕竟在江东,到处都是高门大族。

远的不提,南渡江东的兰陵萧和淮阴韩两家,那可是四百年的大族,两汉的五姓七望,而且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衰落过,最落魄的时候,都有列侯爵位和两千石的官职,到了江东之后,依旧是最顶级的家族,甚至盖亚江东士族一头,萧氏成了皇族,韩氏可还在,数遍江东门阀士族,除了姑苏洛氏稳压韩氏一头,其余家族谁也不敢说这句话。

除了南渡的这些大族,还有曾经的江东六姓桥楚顾陆朱张和荆襄四氏黄庞蒯蔡,还有刘氏等,许多已经失势,但毕竟有姻亲故旧,依旧不能小觑,最差的也是二等士族。

至于当初跟随豫章郡公洛楚的那些高官,周氏、鲁氏、诸葛氏等,都依旧盘踞,太多了,这些人都是父祖辈,甚至太祖父辈就名动江左的,在氏族志上,占有无穷的优势。

谢氏崛起的虽然快,但如果没有洛有之抬举,想要战胜这些家族,可以说是做梦。

不独独一个谢氏,洛有之手下进入士族行列的不在少数,洛有之执法严格,但只是不让他们捞偏门,真正该给的东西一样不少。

洛有之知道的东西,洛显之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在这里说自己执法甚严,就是告诉这些官吏,不要用手中的权力去以权谋私,但他没说要他们去过苦日子。

让手中掌握着权力的官吏去过百姓那样的苦日子,那是疯了,就连素王在世都做不到。

堂中那些对洛显之反应比较大的官吏,绝对想不到,自己只不过是皱了一下眉头,就可能会失去现在的权位。

日过夕照,洛显之施施然离开府衙,留下一众或明或暗望向他的目光。

这一日中,洛显之并未如同大多数人所预想的那样,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开始干涉尚书台的事务,他只是听了一些左右仆射以及六部的大致汇报,基本上都是相当空乏的内容,但他却听的津津有味。

其余事就真的没有做。

到了傍晚毫不犹豫的离开,没有半点要加班加点继续整理事务的想法,这和传言中的姑苏文穆郡公完全不同,文穆郡公处理事务,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披肝沥胆。

洛显之坐在马车上,车中不需要再装出什么表情,他陷入了思索,回忆着一字字一句句,今日让尚书台官员给他汇报总结,当然不是无用功。

他能够从中听出谁是用心准备的,谁是真的想要让他知道一些事的,谁是完完全全的糊弄,甚至想要给他挖坑。

这些东西都隐藏在那些文字中,只有聪明人才能够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除了这个原因外,他不上任三把火,是因为没必要,现在的尚书台还不姓洛,他在尚书台还没有顺手的人去使用。

在洛显之的思维中,执政的基础是一支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官吏队伍,以及一支能接收到最底层反馈的官吏队伍,有一支这样的官吏队伍,各种政策才能够推行下去,他才不会成为一个政令只在建业城的瘸腿尚书令。

在洛氏中,对这件事也有说法,执掌朝政,“少问为什么,多问凭什么”,完整的话叫做“少问那些官吏为什么不听从你,多问那些官吏凭什么听从你”,这是执掌大权所需要转变的第一条思维。

没有这种思维,执掌大政一定会以巨大的失败而告终,就算是侥幸得到了君王的信任得以出任卿相,最后还是不免黯然下台。

大多数的奸佞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体,小吏拿完郡丞拿,郡丞拿完郡守拿,郡守拿完州牧拿,州牧拿完九卿拿,九卿拿完三公拿,三公还不忘给皇帝准备一份,给皇帝修院子,修宫殿,收刮天下美女填充后宫,皇帝拿了这么多东西,就算是知道下面人在鱼肉百姓,也就不在意了,反正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引起民愤,或者觉得奸佞太过于猖狂,那就借机打击他一波,如果没有引起民愤,那就继续心安理得的享受奸佞的上贡。

洛氏当然不能这么做,历代洛氏的执政,自然不敢说对百姓秋毫未犯,包括洛文王执政的时候,在治下也有百姓被欺压到活不下去的,人力有时穷尽,管不到就是管不到,不是秉持着一颗救世之心就行的。

关键的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能因为这种事情不少见,就认为这些东西是对的,不能因为这些事情无法制止,就让它从潜规则转变到明面上,这些东西只能永永远远的生活在黑暗中,一旦暴露在阳光下,洛氏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打击,让执行它的人,死无葬身之地。

洛氏在无法制止这些事时,只做两件事。

其一是给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给那些心中还怀着理想的官员一个选择的机会,那就是洛氏,所以洛氏持身要正,要以身作则的告诉所有人,这天下还有光明,还有正义,而不是浑浊一片。

其二则是绝不让那些人真的能逍遥于世,小过小错尚且可免,那些大盗之人,一定要找机会让他们身败名裂,当世做不到也要在以后报应在他的后人身上,让他断子绝孙,让他臭名昭著。

第一条是给天下人看的,第二条则是洛氏自己在做的,在洛氏中有一个这样的名单,属于一定要搞死的人。

洛显之年纪虽然小,在某些经验上或许不足,但家学渊源这几个字真不是随便说说。

他本身也不需要谨小慎微的去揣摩皇帝心思,然后一点点政治斗争,去搞掉自己的对手,他有更加从容的裕度。

入掌尚书台后,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官吏,洛显之就在想,自己凭什么来驾驭这上百名官吏以及更多的吏员,尚书台下有六部,几乎整个梁国的大小事务,那是数万的官吏,自己又该如何去驾驭这些人呢?

思来想去,还是要进行一次对反对派的清洗,提拔一些人,贬斥一些人,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对士族门阀放血,来释放出更多的官位、资源,对梁国进行更大范围的思想解禁。

门阀士族的力量还是太大了,经过楚国的大发展,区区洛有之十八年的打击,还远远不能撼动士族的基本盘,当然,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洛有之并没有真正的动用武力,而是通过政治手段来打压,这种比较温和的手段,见效的确是慢一点。

速度最快的就是直接按照族谱杀,杀个天翻地覆,比如每一次的大乱世,都会有很多的旧贵族直接人间蒸发,人的生命才是一切的根本,所谓的权势富贵,都是寄托在人的生命上的,没了生命,贵族也就消失了。

但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士族同样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基础之一,这些人在挖空这个王朝的同时,也在支撑着这个王朝的存在。

把这些人一股脑的全部打死,那就是在毁灭自己,无论是洛有之还是萧衍,都不会这么做。

而且。

洛显之明白自己的父亲,士族可以被杀,但原因绝对不能是因为士族身份所以被杀,可以死于贪污,可以死于犯法,可以死于任何理由,唯独不能死于士族这个身份。

就如同洛氏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大臣可以死于任何原因,却不应当死于功高盖主,君王忌惮功高盖主的臣子,这是正常的,这正是人心中的怀疑,但如果一个君王因为臣子功高盖主就杀掉他,那洛氏就会远离这个君王。

这两件事表面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但实际上却是一件事。

正如道教在追求长生久视,白日飞升,化虹成仙,天下的道士都以此为目标孜孜不倦,但如果现在所有道士都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飞升是个骗局,所谓的仙界中到处都是邪魔,专门吃这些飞升的所谓神仙,那会是一副什么景象呢?

绝望!

只剩下绝望罢了。

官场上同理,这世上的人都有梦想,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一个普通的商人,一个普通的做活之人,一个贫寒的士子,谁没有一个荣华富贵的梦。

但如果现实告诉他们,得到荣华富贵就要死,想要保命的唯一办法就是,永生永世的在底层待着,当然,在底层待着也保不了命,在下被胥吏逼迫,在上被皇帝逼迫,那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洛氏做事一向有底线,洛有之打击起来那么容易,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洛有之基本上很少杀人,除非身上本就背着大恶之人。

“清理士族,提拔寒门庶族,将更多的人口容纳到大梁的统治下。”

洛显之思索着,自言自语的喃喃着。

……

洛显之应邀到谢氏的一处庄园中,这处庄园是洛氏和谢氏定亲的时候,洛有之送给谢氏的,地契上是谢道韫父亲的名字,这处庄园极大,几乎能够容纳整个谢氏的族人在其中居住,依山傍水,风景极好,庄园外有良田,其中佃户不少,都是谢氏的部曲。

谢氏不是那些崇尚清谈的士族,从谢安这一代开始,谢氏的崛起就是依靠立功,先前跟着萧衍和洛有之立功,现在跟着洛显之立功,从来如此。

洛显之刚到,就有谢氏的小辈,谢道韫在谢氏中是长姐,这些小辈多是洛显之的小舅子,将洛显之迎进来,然后直接带着往一处单独的小院而去,四四方方,望着是一处连在一起的二层小楼,看着颇为雅致,在江东,这种二层的木质小楼颇多。

谢玄带着洛显之边走边道:“姐夫,叔父吩咐先将你带到阿姐这里,待晚饭时,再做言语。”

洛显之眉头一挑,倒也没说什么,除非洛显之和谢道韫有人死了,否则洛氏和谢氏的婚事是不可能出现意外的,院落的门半开着,有侍女望见了谢玄和洛显之,向着门内高声道:“小姐,郡公到了。”

天尚未晚,柔和的光照下,落在人的脸庞上,仿佛有轻风拂过,带着阵阵花香,院门大开,一道娴静如娇花照水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身着白衣,风下飘飘,高挑绰约的丽人,面上带着清甜笑意,有些瘦削的肩膀,白皙泛着透明的面庞。

谢玄见状笑道:“姐夫,我就先走了,待饭食备好,会有侍女过来喊你们入席。”

说罢就直接溜走,洛显之脸上的笑容真诚了几分,心中暗道谢玄懂事,以后可以多关照关照。

他快行几步走到谢道韫身侧,淡淡桂花香味从身侧传来,谢道韫也不说话,只是笑着一摊手,示意洛显之进院中。

谢道韫将温好的酒倒在酒杯中,然后递给洛显之,自己则捧着茶在喝,见到洛显之一饮而尽后,笑着调侃道:“这几日建业城中,到处都是郎君的消息。”

洛显之揉揉头笑道:“的确是很烦人,但风波比起预想中,少了很多。”

谢道韫闻言却意味深长的道:“郎君,风波一点都不小,只不过是从水面上,转移到了水面下,如今的建业城,堪称是暗流涌动,这几天来我谢氏府上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还都是悄悄递信件相约,这都是因为您啊。”

洛显之脸上并无什么表情,意料之中,情理之中,自己和谢氏的婚姻,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且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在谢氏府上待了很久,谢安亲自将自己送出门外。

上次的交谈,洛显之就知道谢道韫的确是才女,有常人不具备的才能,于是便将自己所思索的问题大致讲了一下。

“士族的问题,的确是不容易处理,现在的士族有些过于庞大繁杂了。”

谢道韫沉吟着,“围绕着士族甚至产生了很多职业,从前修订贵族谱系的是史官,负责记录这些的是宗正,但现在,甚至还有专门的谱匠,为了一个血脉的分支,能记录无数的东西。”

诶?

洛显之突然反应了过来,谱匠!

说到谱匠就不得不提现在天下的士族有多复杂。 在遥远的邦周时期,有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极其的严格,谁大谁小,谁高谁低,一目了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去计较的。

但是随着一千多年过去,宗法制度早就崩坏到极点了,从先汉中后期开始,就没几个嫡长子继位的皇帝开始,基本上宗法就没人在乎了。

门阀士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血统贵族的削弱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低上下,士族之间当然也是如此。

到底谁应当排在最上面,这都是有说法的,楚雄通过一本氏族志就成为了皇帝,就是因为他通过这本造册,厘清了这些家族的高低上下,而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氏族志很快就传播到了另外几个国家中,虽然另外几个国家中的士族没有江东这么强大,但给自己排序还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这些东西,很快就由下往上的影响到了国家的选才。

士族依旧有宗法的残留,比如一部分主支和分支,但这不一定分支就肯定差,分支发展起来最后比主支还强的实在是太多了。

同样共享一个郡望的士族,要分高低上下,同一个家族中的不同支脉,同样要分个高低上下,士族间要排名,不是士族的想要成为士族。

楚国时期所定的氏族志只有几十个姓氏,总共一百多家,而到了现在,姓氏虽然只增加了十几个,但是士族的数量却增加了几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士族,几乎充斥在江东的每一处。

成为士族不是你自己说是士族那就是的,必须要官方认可才是,一个士族起码要知道自己的来源,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迹,然后经历了多少代,每一代都有什么比较大的事,获得了什么功绩,传承给了谁,一代代的都要记载下来。

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太复杂,没有点家学渊源是难以分清楚的,甚至同一个姓氏,可能完全是两个不同郡望出来的,如果搞错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于是诞生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叫做谱匠,专门修订这些家谱之类,这些人在这方面的学识相当的渊博。

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洛氏的家谱是不会错的。

不提绝对不会错的嫡系,就算是洛显之这样的分支,洛氏的家谱也极其的严密,而且保存完好。

但其余的家族不一样,家谱这个东西,很庞大,朝廷里面对这方面的记载甚至需要专门的守藏室去存放,兵乱等等都是将这些东西损坏。

很多的家谱都是补的谱匠的作用就在这里,给那些家谱损坏的家族去修补,对国家来说,这也是一件大事。

但。

问题来了。

这玩意能造假,毕竟本质上不过是一份记录罢了,真的出现了假的,也没人知道。

这种造假当然不是一个普通人给自己伪造煊赫的身份,进而得到政治上的优待,门阀士族又不傻,而且这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多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姻亲故旧,根本就难以造假。

真正的造假是士族内部配合着造假。

有一些已经落寞的士族,为了重新返回巅峰,而一些崛起的强人为了给自己一个有光环的身份,就会装作是某一个士族的分支流落在外,现在发达了认祖归宗双方互惠互利,一方得到了身份,一方得到了利益,谱匠则能够给编的天衣无缝,就算是主支过来查,也不可能有什么发现。

大家族那么多人,谁能知道流落在外的一脉到底有没有人,这样得到的士族身份都是最基层的士族,但有了这个身份就不一样了,以后就更容易升迁,更容易被主流所接纳。

这其中未必没有洛有之的推动,打压士族的一个举措就是让士族这个身份变得不那么珍贵,你是个士族,我也是个士族,你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个办法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大量披着士族身份的寒门庶族出现在梁国官场上。

但在洛显之看来,现在或许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

那就是狠狠打击士族的声望,如果士族有假冒的那岂不是滑稽?

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找到那些假冒的。

洛显之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脸上满是振奋,望着谢道韫欣喜道:“道韫,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两次解决了我的问题,不过谢氏也是高门大阀,我现在思索要怎么打压士族门阀,难道你不担心吗?”

谢道韫闻言瞧了洛显之一眼,收回了倒酒的手,转而为洛显之倒了一杯茶,而后才柔声道:“妾身以后是要嫁于郎君的,自然要站在郎君一边思考,郎君要打压士族,那便打压,要抬举,那便抬举,妾身并不在意这些。

说到家族,郎君是天纵之才,又有什么值得妾身去教的呢?

先文穆郡公也曾经打压高门,但依旧有谢氏卓然于江左,妾身认为郎君不会让天下没有高门,既然会有高门,那为何不能是谢氏呢?

谢氏一代,皆是风流才能俱佳之人,能作为郎君的佐助,妾身从未担心过,谢氏会在这一代中衰落。

至于以后的事。

这世上哪里有家族能长盛不衰呢?

三王五帝的后裔都已经灭绝。

秦王朝的后裔不曾见到。

等到汉国一亡,刘氏也要泯然于众人矣。

就算是洛氏嫡系不也消失于世间吗?

区区谢氏,比起那些远古的王族和皇族,比起传承一千四百年的洛氏,又算得了什么呢?

郎君倒是比妾身还担心的远。

佛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老庄说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何必如此焦虑呢?”

谢道韫一番话说的很是轻松,面上也满是淡然,使洛显之知道她是发自真心。

她轻盈的将一丝落在额前的发丝拢在耳后,耳朵已经渐起红润,显然刚才说出那一番话,让她也感觉羞涩不已。

谢道韫用道佛说理,这也相当符合现在江左的风气,道经和佛经上的道理,听起来很玄,很有别样的哲理,用来治国不行,但是用来辩论,却相当的好用,这正是现在的风气。

由实向虚去变,能不能做事不重要,反正有尊贵的身份,但一定要能说会道,有了这个就能够装作有才能的人,而且用这样的言语来说话,真的会显得很有风范。

洛显之听着只觉很是舒畅,人常言女子嫁夫便如第二次投胎般,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女子几乎一生都要和丈夫绑定,更是如此。

但于男子而言,能够娶得一个贤妻又是何等的重要呢?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贤妻能够兴旺三代,经过和谢道韫的几次见面,洛显之知道自己可以将整个姑苏洛氏都交予到她手中了。

想到这里,洛显之举起手中的茶杯轻轻与正要饮茶的谢道韫碰撞,谢道韫有些愕然,红润的唇微张,很是可爱的呆住,洛显之轻声笑道:“道韫,我们会在姑苏成婚,就在今年,我想整个洛氏都会欢迎你的到来。”

谢道韫万万没想到洛显之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两人见面不过三次,相处的时间也很短,但洛显之的言语中,满满都是对自己的欣赏和喜欢,这是谢道韫能够感受出来的。

谢道韫张张嘴,想着说些什么,但又低下了头,耳朵彻底通红起来,低声羞涩道:“要等洛氏提亲,要等叔父和父亲同意,我是个女子,唯有听从家族的安排。”

听从家族的安排。

这是实话,也不是实话,以谢道韫在家中受宠的程度,她还是有一定选择余地的,虽然嫁给寒门庶族不可能,但在高门中她可以挑选。

遇到满意的,自然听从家族的安排,古已有之。

洛显之还待再说,侍女已经走进唤道:“小姐、郡公,家主请你们到前庭去。”

天色自然未黑,洛显之望着那池塘中摇曳的荷花莲叶,笑道:“道韫,走吧,正好去见见谢氏的族人。”

这是一场家宴。

没有任何的外人,全部都是谢氏的族人,最长者自然是谢安以及谢安的夫人,而后便是谢道韫这一代的兄弟姐妹,谢氏不算是人口繁盛的大族,谢道韫的兄弟不多,但都是才学之士,都是谢氏的骄傲。

洛显之和谢道韫联袂而至后,谢安和夫人坐在主位上,洛显之见到谢安左手空着,便知道那是给自己留的位置,于是坐下,谢道韫在所有人有些促狭的目光中,坐到了叔母的右手。

自古以来,坐席的排次都是有讲究的,这是身份地位的一种体现,如果在这方面搞错,会造成人心浮动,甚至造成政治危机,会让人揣摩皇帝是不是要出手针对一些人。

国家是个大家,宗族则是个小家,在一个家庭中,同样如此。

洛显之和谢道韫坐在谢安旁边,这就代表着在谢氏族人的眼中,洛显之和谢道韫的地位是在座的这些人中,仅次于谢安的。

单纯的凭借谢道韫的地位,自然不行,谢道韫是长女,但她上面还有兄长,但女子本就不能单纯看自己,妻凭夫贵是相当合理的。

洛显之。

不要说在谢氏。

如果他是驸马的话,就算是皇室开家宴,他都要坐在那些未曾封王的皇室子弟之前,这就是身份地位。

如果谢氏让洛显之坐在谢氏子弟之后,那就是大大的失礼,无论是从阀阅上,还是从现在的官职,都是要得罪人的。

洛显之和谢道韫入座后,谢安夫人刘氏便握着谢道韫的手。

谢道韫在谢氏中是相当受宠的,否则也不会长时间的住在谢安府上,刘氏低声问着一些事,带着笑,而后道:“老身前次往建业外的寺庙中许愿,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倒是要挑个时间去还愿了。

郡公能来我谢氏做客,实在令我谢氏,蓬荜生辉。”

洛显之只轻声道:“都是一家人,叔母不必这般客气,小侄已经修书一封,使家族派人前来建业求娶道韫,应当不用多久就有人来了。”

谢安和刘氏对视一眼,眼中带笑,桌上的气氛顿时热烈了几分,外间的人对洛显之感兴趣,谢氏的这些年轻人对洛显之更是感兴趣。

毕竟一个基本上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人,竟然直接升为尚书令,这谁能不好奇呢?

谢玄最是活跃,当即问道:“姐夫,你做了尚书令,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言语有些不明确,又补充道:“比如和上次来府中时,有没有感觉不同。”

洛显之明白了谢玄想问的是,身份地位变了,有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变化,他略一沉吟便反问道:“我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区别,幼度可是想要做尚书令,等你做了尚书令,自然便知道有没有区别了,待我以后做了丞相,便让你做尚书令可好?”

啊?

桌上顿时爆发大笑,谢玄知道洛显之既是在开玩笑,又没有开玩笑,比如日后洛显之要做丞相,这就没开玩笑,让谢玄做尚书令,如果谢玄真有才能的话,也不是玩笑,但他还是连忙摆了摆手道:“劳烦姐夫关心了,玄比较喜欢军旅之事,日后想要成为一个统帅大军的将军,叔父也觉得玄擅长治军,尚书令还是算了。”

说罢连连摆手。

谢安适时道:“贤侄,这小儿还太小不成器,不过在军旅之事上,他的确是极其有天赋,年纪轻轻已经有名家风范,若是日后有北伐之日,可以用之,我曾经想要向陛下推荐他,可惜老夫自己尚且不为陛下所信重,自然没什么分量。”

“哦?”

洛显之明白了笑意吟吟的望着谢玄,而后道:“那日后我可要见识见识幼度之能了,陛下一直都想着北伐,以后我大梁的战争不会这么轻易结束,待陛下出征前,我找机会说一声即可。”

内举不避亲。

如果谢玄真的有才能,洛显之当然不介意推他一把,毕竟谢玄如果能够成长起来,那也是自己的巨大助力。

洛显之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庞大的盟友集团是做不下去的,谢氏这种本就是铁杆盟友的大族,必须要好好维护这份关系。

洛显之这话一说,谢氏中的氛围愈发热烈,举荐谢玄不算是一件大事,谢氏如果真的像谢安说的那么可怜,那就不配江左第一等高门的称呼了。

这件事最关键的是,洛显之愿意为谢氏的事情出力,这说明他真的把谢氏当作自己人,这才是最关键的,毕竟谢氏要跟着洛氏一条道走到黑,又是联姻,又是在洛氏手下干活。

洛显之又思索了一下问道:“叔父,如今在建业中的士族有多少,前次道韫说要为我举办流觞曲水宴,耽搁了,我认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该是时候广邀建业以及周围的士族前来,我正好想要认一认,将这些人和氏族志上的对一对,有没有多的,有没有少的。”

召集士族?

谢玄有些疑惑于洛显之的举动,但还是应下,“放心,这件事很快就会办妥。”

————

汉末列国时期是我国门阀士族政治大发展的时期,许多人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历史的倒退,但笔者认为这个时期的出现,恰恰标志着上古贵族时代的彻底终结,经过两汉三百年的思想裂变,最保守复古的群体,也摒弃了血统贵族,历史是螺旋上升的,门阀士族上升的最顶点,依旧远远不如血统贵族,某种程度上,这是社会进步的证明。——《门阀贵族政治》

第812章 手掌江左权!第506章 薨!第575章 请大汉赴死!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159章 洛载不服第771章 大河风雪坚冰上!第91章 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第548章 天下云从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11章 祁岩之盟第620章 一往无前洛阳行!第605章 胜白马太平扬威,战关张洛霄无敌第919章 开分封的前奏第687章 红袍玄甲!敢战士!第523章 死后声名由我家!第186章 秦洛之战:宁鸣而死!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548章 天下云从第436章 刘旦的功绩第265章 洛陵的计划第514章 惊天之变!第866章 策勋十二转,卷卷有洛名!第970章 洛千慎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免费番外:贴吧1第145章 孟子第90章 洛国拉偏架,楚国挨揍第906章 青海道(33)第885章 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第786章 杀一人而救天下!第301章 伟大的意义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626章 谈崩了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608章 论天下诸洛异同第101章 大战第一剑,先斩狗队友第896章 洛苏布子大唐!(求4月份保底月票1第288章 诸夏之国与诸夏之君第639章 看看人第88章 楚国项刺,为王赴死第629章 太平军中第952章 国无储君第569章 苍天也救不了你,素王说的!第390章 洛陵终于到了草原第52章 合纵扼楚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517章 我输给了洛氏啊!第184章 洛人为何而战第918章 于公如圣,于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467章 关东显贵第599章 人心浮动有间隙第983章 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第397章 鹰扬校尉洛无疾第511章 刘贺的反击和把握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816章 践踏庙号体系!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371章 朝堂与阴谋第379章 为盟主太叔幺幺加更(求月票)第529章 霍光江河万古流第833章 挥剑刺心,为我所控!第714章 四神医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354章 这个祭酒不好当啊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让我失望!(卷末)第325章 借富贵第619章 旌旗漫卷诸侯落第320章 裂国:前奏曲第703章 诸洛尽流散!第113章 邀请墨家入洛第485章 人的荣幸?邪里歪说!第895章 让圣王光耀万年!(4月初求月票)第921章 洛苏安排高昌国!第78章 吾与良人孰美?第475章 学宫开,乱战起!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第123章 欲杀燕侯,不攻自破!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第417章 祁连山下擒两王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685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683章 我糜贞既美丽又聪慧!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530章 麒麟阁上(卷终)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第938章 西域玄门东来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719章 为大汉而战,而死第947章 天圣,二圣人也!第193章 和氏璧第493章 离谱的太子!第251章 洛新给刘邦送来了老婆第217章 给刘邦灌鸡汤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762章 幻想番外:轮回者绝望之界3第470章 无疾薨第130章 命运之门开始转动
第812章 手掌江左权!第506章 薨!第575章 请大汉赴死!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159章 洛载不服第771章 大河风雪坚冰上!第91章 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第548章 天下云从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11章 祁岩之盟第620章 一往无前洛阳行!第605章 胜白马太平扬威,战关张洛霄无敌第919章 开分封的前奏第687章 红袍玄甲!敢战士!第523章 死后声名由我家!第186章 秦洛之战:宁鸣而死!第974章 二王入京第548章 天下云从第436章 刘旦的功绩第265章 洛陵的计划第514章 惊天之变!第866章 策勋十二转,卷卷有洛名!第970章 洛千慎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免费番外:贴吧1第145章 孟子第90章 洛国拉偏架,楚国挨揍第906章 青海道(33)第885章 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第786章 杀一人而救天下!第301章 伟大的意义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626章 谈崩了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608章 论天下诸洛异同第101章 大战第一剑,先斩狗队友第896章 洛苏布子大唐!(求4月份保底月票1第288章 诸夏之国与诸夏之君第639章 看看人第88章 楚国项刺,为王赴死第629章 太平军中第952章 国无储君第569章 苍天也救不了你,素王说的!第390章 洛陵终于到了草原第52章 合纵扼楚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517章 我输给了洛氏啊!第184章 洛人为何而战第918章 于公如圣,于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467章 关东显贵第599章 人心浮动有间隙第983章 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第397章 鹰扬校尉洛无疾第511章 刘贺的反击和把握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816章 践踏庙号体系!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371章 朝堂与阴谋第379章 为盟主太叔幺幺加更(求月票)第529章 霍光江河万古流第833章 挥剑刺心,为我所控!第714章 四神医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354章 这个祭酒不好当啊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让我失望!(卷末)第325章 借富贵第619章 旌旗漫卷诸侯落第320章 裂国:前奏曲第703章 诸洛尽流散!第113章 邀请墨家入洛第485章 人的荣幸?邪里歪说!第895章 让圣王光耀万年!(4月初求月票)第921章 洛苏安排高昌国!第78章 吾与良人孰美?第475章 学宫开,乱战起!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第123章 欲杀燕侯,不攻自破!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第417章 祁连山下擒两王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685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683章 我糜贞既美丽又聪慧!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530章 麒麟阁上(卷终)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第938章 西域玄门东来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719章 为大汉而战,而死第947章 天圣,二圣人也!第193章 和氏璧第493章 离谱的太子!第251章 洛新给刘邦送来了老婆第217章 给刘邦灌鸡汤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762章 幻想番外:轮回者绝望之界3第470章 无疾薨第130章 命运之门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