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无奈之君

祯还没有想到如何让左良玉乖乖的北上,关外就传来他无奈的消息,刚刚出任蓟辽总督不久的杨绳武病了,而且病的不轻,连话都说了,请遍了关外名医,却没有丝毫的效果,最后连广宁最有名的医生都素手无策,告诉杨绳武的心腹准备后事。

杨绳武一病,关外最大的文官便是辽东巡抚邱民仰了,邱民仰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崇祯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将一个小太监杖毙,远远紧紧是这个小太监走路的时候声音太大,一时之间,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蹑脚走路,那个走路的动作让人看起来不由喷饭。

本来崇祯想着用杨绳武来抑制田羽,不想杨绳武刚一个月就病的不行了,他这时候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杨绳武在装病,崇祯想起杨绳武出京前的种种推脱,更加确实了这样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让监察御史去锦州亲自核查真伪。

监察御史刚刚出山海关,杨绳武病死的消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监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难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还没有到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经丧失理智的崇祯会不会因此而责难于他,最后这个监察御史一咬牙,还是踏上了锦州之路,这下子崇祯没有说的了吧。

崇祯听说杨绳武的死讯后,心中有些烦闷,看来自己这些天太敏感了,总是以为这些大臣都在欺骗自己,崇祯颓然的躺倒在龙椅之上,他地心实在是太疲倦了,风雨飘摇地大明对于他来说已经独木难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大明却总是一天天衰败下去,眼看着就要做亡国之君,崇祯这时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实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业就这么毁在他的手上,因此他不得不坚持下去,因此三十多岁的他已经两鬓花白,每天都在愁闷中度过。

想到祖先开国不宜,他只好再次打起精神想着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局。其实他现在是庸人自扰,只凭着一个阉人的消息就对可以影响大明走势的田羽起了心,不但没有支持田羽,反而起了削弱之心,这样的态度和手段也让田羽有些心寒,对大明的忠心有下降了很多,也使得崇祯陷入了困局之中。

“怎么办?怎么办?”崇祯不住地在心中问自己,杨绳武虽然已经死了,但对于崇祯来说良玉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不顺利解决左良玉的问题,那么他的计划便会受到阻挠,他不得不再次依靠田羽,而依靠田羽地后果便是让田羽超出他的控制范畴,这又是他不想见到地结果。

崇祯脑际突然一亮,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侯,左良玉曾经受到过侯的提拔之恩,如果没有侯的提拔,左良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因此崇祯觉得自己豁然开朗,而杨绳武的死恰好将蓟辽总督的位置让了出来,虽然侯在派别上属于东林党,可能对田羽持着欣赏地态度,但田羽不是东林党人,另外侯从来没有和田羽接触过,用侯来担任这个蓟辽总督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方面侯可以按照自己地意图来行事,另外一方面左良玉极有可能买自己恩师的一个面子,如果左良玉能够挥军北上,那么自己地一切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现在的侯已经被崇祯下了大狱,自己从监狱中将侯放出来,侯一定会感激自己地圣恩,当然更会尽心办事,想到这里,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下令将侯从狱中释放出来,任命他为蓟辽总督,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宫门已经下钥,崇祯只好将这个冲动打消,有鉴于上次的命令,没有事前和陈新甲等人沟通,使得陈新甲和阁臣们最近很少发言,在朝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成为了闷葫芦,因此崇祯这次打定主意和陈新甲还有内阁商量一下。既然想出了办法,崇祯来了精神,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

第二天,崇祯将内阁阁臣和陈新甲都召到了乾清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些阁臣们很显然对崇祯的做法有些不满,听到崇祯的想法,这些阁臣们都默不作声,只有陈新甲想了想说:“我看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臣听说左良玉一直对侯的恩情不忘,侯入狱的时候,左良玉也花费了不少力气,想着为自己的恩师说情,因此靠侯用感情来打动左良玉是个不错的办法。”

崇祯用眼睛扫了一下几位阁臣。冷声问道:“众位地意思呢?”

阁臣们这时候哪里有什么办法。本来都打算不说话。不想崇祯问了出来。只好纷纷赞成。崇祯虽然对几个阁臣地表现不满。但至少通过了自己地想法。因此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明天早朝我就宣布这项任命。”

崇祯似乎很看重侯。不但任命侯为蓟辽总督。还给了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地加衔。侯从囚犯一跃而升为蓟辽总督。本应该高兴。但他却没有这么想。他虽然在狱中。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地。他现在到有些羡慕起杨绳武来了。同时对杨绳武也有些怨言。你什么时候死不行。非得这个当口死了。这个沉重地任务落在了自己地头上。这次自己是坐牢。但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恐怕就只有西市一刀地命了。甚至有可能连累到家族。不过皇帝地圣旨侯还不敢违抗。崇祯三天后。召见了侯。两人聊了很久。侯从乾清宫出来地时候。脸色也一样不怎么好看。

侯既然无法违抗圣旨。只好硬着头皮给左良玉去了封信。让左良玉率部北上。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鞑子地对手。全军北上极有可能被鞑子围歼。并且关外如何能和富饶地湖广相比。不过左良玉对侯还是比较感恩地。如果换做他人。左良玉早就拒绝了。为了敷衍侯地

左良玉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充作护卫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地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地。

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调遣。弦外之音是以三十万人马地粮饷数字。示意使侯知难而退。

侯知道左良玉虽然有不少兵马,但不可能有三十万大军那么多,因此侯也明白左良玉的用意,崇祯能够赏赐给他官衔,但是粮饷问题却解决不了,因此侯连忙给左良玉送信,让左良玉不用北上,而侯写完信后,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重新罢职,也就不再为这个头疼,每天窝在北京的府第。就这样,崇祯打算利用侯笼络左良玉的想法落空,一个多月后,崇祯耐不住,又将侯下了大狱。这个举动也意味着崇祯的办法失败。

崇祯对侯寄望很大,没有想到最后还是绣篮打水一场空,让崇祯一下子又老了几岁,他还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就到了崇祯十五年地年末,十六年的年初。国家的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局面,崇祯哪里有心思过年,因此皇宫惨淡地度过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和十六年的年初。

由于左良玉拒不北上,王守仁地部队行到山东镇后也停了下来,崇祯看到王守仁停了下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怕一旦王守仁的部队进入湖广,来个火星碰地球,左良玉部和田羽部像来有芥蒂,现在左良玉赖着湖广不动,王守仁极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打击左良玉,这样一来,左良玉恐怕更不能离开湖广了。

王守仁的做法不但没有让崇祯感到生气,心中反而对王守仁起了一丝感激之心,王守仁在山东没有闲着,趁着这个机会,又招募了大约一万人左右的部队,反正湖广总兵有兵额二万五千人呢,招一万人并不算多,只是王守仁的部队也无法得到军饷,因此王守仁的湖广镇还需要田羽地支援。

崇祯调动不了左良玉,王守仁便在山东不动,趁着这个机会,王守仁开始训练士卒。王守仁知道田羽现在的财力也捉襟见肘,因此只招收了一万人,而没有选择招募到满编制,不过刚过了年,海上就传来好消息,章学宇击败了一支较大地海盗,获得了大约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海贸得到的三十万两,不但缓解了田羽地燃眉之急,还略有余资。

王守仁知道后,就给田羽去了封信,田羽很慷慨,直接让山东镇的杨军给王守仁运去二十万两银子,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王守仁放开手脚,又开始招募,最后招满了编制,一共二万五千人,不过这二万五千人里面骑兵很少,虽然田羽也帮助了一些,但王守仁只打造了五千骑兵部队,剩下地二万都是步兵,武器和甲冑也无法和山东镇相比,不过有了这二万五千人,王守仁虽然还没有和左良玉一较长短的能力,但至少不用担心自己被左良玉吞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守仁有信心将这二万五千人打造成一只强大的军队,虽然可能比不上山东镇,但绝对会在大明排在前几位。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迎来了崇祯十六年的春天。李自成和张献忠在蛰伏了一冬天之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李自成,他现在足足有近二十万大军,在中原一带已经没有官军可以与之匹敌,因此李自成开始攻打河南的府县,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再次攻陷洛阳,洛阳周围的大量府县也被李自成攻陷,身为总理大臣的孙传廷面对李自成也没有任何办法,只龟缩在开封城中消极防御。张献忠看到李自成开始行动,也按捺不住,开始攻击安徽的府县。

孙传廷虽然很希望得到支援,但是附近除了左良玉的旧湖广镇大军外,就属山东镇的兵力最雄厚,当然还有王守仁新成立地湖广镇,不过孙传廷可不敢打左良玉和王守仁地主意,因为一旦提到他们两个,那么势必会让崇祯以为自己再割他的伤口,因此孙传廷含糊的给崇祯上疏,希望崇祯能够派军援助自己。

孙传廷虽然说丢了洛阳还有豫西的很多府县,但是崇祯也知道孙传廷的实力不可能击败李自成,能够守卫住开封就不错了,因此接到孙传廷的信后,他不得不考虑起来让自己头疼了四五个月快半年的事情来。左良玉既然不奉命北上,那么就将他划归给孙传廷吧,让孙传廷来对付这个让人挠头的左良玉,至于王守仁的新军,不能让他们在呆在山东了,山东距离京师太近,现在田羽要是作乱的话,现在地形式恐怕还要比王守仁在关外强,因此崇祯将左良玉任命为右都督,节制湖广、安徽等省军务,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给了左良玉更大的一个官位,让他腾出湖广总兵的位置安排王守仁。

左良玉升了官,又没有北上,因此也就心满意足的接受了崇祯地圣旨,王守仁则率军赶到襄阳,成为新一任总兵。在处理田羽的这件事情上,田羽受到了削弱,崇祯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唯一得到好处地便是左良玉。而崇祯再和左良玉博弈之上最后输给了左良玉,最后妥协的是皇帝,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湖广总兵,因此可以看到当时大明的境地了。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将目光对准了开封,亲率三万精锐进军开封,准备攻下开封,将官军在河南的最后一个据点端掉,只好攻下开封,那么河南境内便再无官军势力,因此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极力鼓动李自成攻打开封。李自成在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之后,也打定主意攻打开封。

孙传廷听说李自成朝着开封进军,一面上疏崇祯求救,一面飞檄左良玉,让左良玉率军进驻开封。左良玉连崇祯地圣旨都敢对

况是孙传廷呢。孙传廷看到左良玉驻扎在信阳不动,怒骂左良玉,但除了骂以外,孙传廷还有什么办法,只好打起精神思考如何抵抗李自成。

孙传廷虽然是数省总理,但现在他手上握着地军队只有一只,那就是由开封副将陈永盛率领的开封守军,陈永盛地军队到时不错,曾经数次和流寇交过手,战绩也比较好,但陈永盛打的多数都是比较弱小地流寇,根本就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因此孙传廷非常担心,认为陈永盛的军队不会是李自成的对手。更何况李自成率领着三万精兵,而陈永盛只有六千多人。

唯一让孙传廷比较开心的是周王。周王与其他爱财如命的藩王不同,他秉承的理念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因此在得知李自成率领大军朝着开封开进的时候,将府中的银子搬出来一部分,犒赏守城的部队,同时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银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这样一来,开封城中大多数人都纷纷上城协助陈永盛军守城。

李自成率领三万大军开始攻打开封,由于周王的赏赐,城上士兵的士气很高,而且开封也曾经做过前朝的都城,城池防御非常好,李自成率军攻击了多次,根本就无法攻破开封的防御。反倒损失了不少人,尤其是李自成更是瞎了一只眼睛。

由于城上的守卫力量很强大,李自成决定亲自到城下观察形势,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踪不密,被城上的官军射中左眼。李自成的受伤使得流寇的士气打击很大,而连续多日攻克不了开封,伤亡也比较多,又听说王守仁率领湖广镇从襄阳出发援助开封,李自成只好退回洛阳。这样李自成第一次攻击开封以失败告终。

虽然守住了开封,孙传廷却对左良玉很不满,如果不是王守仁看在田羽的面子上,出动大军摆出一副援救开封的架势,恐怕李自成不会退去,因此孙传廷在战后第一时间上疏弹劾左良玉。崇祯看到孙传廷的奏疏后,只是叹了一声,就将奏疏留中。现在左良玉已经尾大不掉,根本就不将朝廷放在眼中,自己还殚精竭力的想着削弱田羽,没有想到最大的祸害不是田羽,而是这个左良玉。要知道田羽到目前为止,还很乖巧的听从崇祯的命令,而这个左良玉已经开始公然对抗朝廷了,现在真不知道这最大的威胁是田羽还是左良玉了。崇祯虽然对这样的现实很不满,但不得接受这个苦果,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孙传廷的奏疏留中。

李自成的大军虽然铩羽而归,但是崇祯知道在河南境内,官军的实力已经无法和流寇相比,因此不久之后,流寇就会卷土重来,左良玉已经不听调,光凭着孙传廷的那点军队,恐怕无法打败流寇,难道自己还得依靠田羽?不过崇祯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左良玉一个苦果已经够崇祯闹心的了。

但是除了左良玉,中原的兵力已经空虚,这时候崇祯又想起了王守仁,王守仁不声不响的将军队扩编到了二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朝朝廷要一分钱,崇祯这时候不得不佩服田羽,不但军事出众,这敛财的手段也高人一等,要知道从崇祯打击田羽的那一刻起,崇祯再也没有拨给田羽一分钱,一车粮草。本来崇祯以为凭着这个手段可以极大的削弱田羽,甚至将田羽的军队饿跨,不过从东厂传来的消息,田羽的军队军饷照发不误,而且前段时间骑兵全部装备了火枪,当崇祯听说田羽一下子给一万六七千的骑兵装备了火枪,吓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还以为田羽装备完火枪之后恐怕就要对自己动手了,没有想到田羽让尽心尽力的守卫着关外,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田羽如果闹一闹,也许崇祯还会安心一点,田羽越沉稳,崇祯的心中越是惊,越是害怕。而心中对田羽采取的这些动作也越觉得没有错误。

田羽没有行动,崇祯就将注意力放回了中原战场,指挥不动左良玉,孙传廷难堪大任,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气馁,现在崇祯已经无兵可用。最后崇祯不得不违心选择了使用王守仁,王守仁虽然不声不响的扩军,但那是他总兵的权利,湖广镇一共有编制二万五千人,王守仁招收了二万五千人,没有留给崇祯任何把柄。

虽然使用王守仁,会使得王守仁的势力大增,但是现在崇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用王守仁,那么开封用不了多久就会易手,失去开封这个中原最后的堡垒,恐怕李自成的势力会大增,而且李自成很有可能趁势切断南北的联系,那样一来,恐怕大明就危险了,因此无奈的崇祯只好命王守仁部北上,协助孙传廷围剿流寇。

流寇兵力近二十万,即便有王守仁的二万五千人,也根本无法挽回颓势,崇祯必须再想办法,尽快解决李自成的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中原地区哪里还有兵可用,如果有兵可用,崇祯也不会使用王守仁了。

最后崇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三边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那里还有三四万兵,虽然面对二十万流寇,三四万兵力也不够看,但是崇祯对洪承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一想起洪承畴,崇祯不由又是黯然,现在洪承畴手中就得力的将领竟然是王六,王六的兵力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还得依靠田羽,要知道王六和王守仁都是从山东镇出来的。崇祯这时候别提多后悔了,自己原本着打算削弱田羽,没有想到现在形势逼迫自己不得不启用山东镇旧将,王六和王守仁越强大,田羽对自己的威胁也越大,可是现在的形势崇祯还有其他选择吗?

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49章 纵使有钱难买命第84章 大功告成第295章 易钗而行第264章 恸哭六军俱缟素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78章 浴血战三军用命第316章 马踏连营第54章 混世魔王第317章 各胜一筹第123章 柔情第96章 嚣张第316章 马踏连营第212章 铁血军魂第233章 玩弄鼓掌之上第108章 风起云涌第177章 机关算尽亦徒然第259章 用计需连环第166章 黄粱梦破叹云浮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6章 牛刀小试第123章 柔情第262章 摧枯拉朽第176章 疾风骤雨第80章 局势恶化第301章 神出鬼没第110章 英雄迟暮第108章 风起云涌第146章 神圣骑士团第239章 无奈之君第192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第274章 朝秦暮楚非吾辈第214章 凭空出现第140章 骷髅旗第318章 王师百战铸军神第125章 促膝长谈第25章 追击第157章 借汝头一用第159章 小试锋芒铩羽归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235章 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中第244章 神来之笔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7章 困守土山第7章 又升官了第1章 初遇闯王第48章 坚持就是胜利第204章 祸兮福之所倚第30章 太监索贿第36章 满目疮痍第130章 出兵椴岛第310章 奏凯还京师第30章 太监索贿第293章 牛刀?第254章 家贼难辨又难防第16章 虎痴王六第112章 来迟了第202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第1章 初遇闯王第211章 热血沸腾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174章 兄弟萧墙仇者快第78章 疯狂的标枪战术第143章 步步为营第194章 一览众山小第22章 力争第100章 雷霆手段第280章 利器深藏第152章 进退维谷第94章 争第159章 小试锋芒铩羽归第281章 杀神降世第158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98章 乱起第7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94章 一览众山小第247章 疾风知劲草第69章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七八第58章 父代子死第143章 步步为营第308章 水到渠成第132章 对策第198章 守株待兔第281章 杀神降世第299章 避重就轻第206章 失落的多铎第106章 路途第249章 试探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195章 血战赢得敌敬意第28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88章 男儿当立不事之功第90章 刁蛮郡主第109章 圣姑红娘子第97章 对峙第250章 不对称的海战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220章 风卷残云第165章 骑兵的巅峰对决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
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49章 纵使有钱难买命第84章 大功告成第295章 易钗而行第264章 恸哭六军俱缟素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78章 浴血战三军用命第316章 马踏连营第54章 混世魔王第317章 各胜一筹第123章 柔情第96章 嚣张第316章 马踏连营第212章 铁血军魂第233章 玩弄鼓掌之上第108章 风起云涌第177章 机关算尽亦徒然第259章 用计需连环第166章 黄粱梦破叹云浮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6章 牛刀小试第123章 柔情第262章 摧枯拉朽第176章 疾风骤雨第80章 局势恶化第301章 神出鬼没第110章 英雄迟暮第108章 风起云涌第146章 神圣骑士团第239章 无奈之君第192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第274章 朝秦暮楚非吾辈第214章 凭空出现第140章 骷髅旗第318章 王师百战铸军神第125章 促膝长谈第25章 追击第157章 借汝头一用第159章 小试锋芒铩羽归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235章 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中第244章 神来之笔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第17章 困守土山第7章 又升官了第1章 初遇闯王第48章 坚持就是胜利第204章 祸兮福之所倚第30章 太监索贿第36章 满目疮痍第130章 出兵椴岛第310章 奏凯还京师第30章 太监索贿第293章 牛刀?第254章 家贼难辨又难防第16章 虎痴王六第112章 来迟了第202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第1章 初遇闯王第211章 热血沸腾第70章 玩火,我是行家第174章 兄弟萧墙仇者快第78章 疯狂的标枪战术第143章 步步为营第194章 一览众山小第22章 力争第100章 雷霆手段第280章 利器深藏第152章 进退维谷第94章 争第159章 小试锋芒铩羽归第281章 杀神降世第158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98章 乱起第7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94章 一览众山小第247章 疾风知劲草第69章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七八第58章 父代子死第143章 步步为营第308章 水到渠成第132章 对策第198章 守株待兔第281章 杀神降世第299章 避重就轻第206章 失落的多铎第106章 路途第249章 试探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195章 血战赢得敌敬意第28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88章 男儿当立不事之功第90章 刁蛮郡主第109章 圣姑红娘子第97章 对峙第250章 不对称的海战第122章 再见伊人第220章 风卷残云第165章 骑兵的巅峰对决第83章 与蛮子斗智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