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

(上一章不仅是点评诸葛亮,更是体现众人的想法,也算是后文的铺垫)

“儿子/侄儿受教。”在场众人大多真心实意、心存感激地答应一声,尤其是两个编外人员。允熥说的这些话也没有藏着掖着,尽心对他们教导,他们也能感受的出来,当然愿意真心实意的答话。

允熥点点头,又与他们谈论起一件朝政,仍然是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最后点评。又议论了一会儿,允熥瞧着时候也不早了,对他们说道:“今日时候已经不早,就到这里。”

“多谢叔叔/父亲教诲。”在场众人都站起来齐声说了一句,随后拿起自己的东西向外走去。允熥也不是头一次这样教导他们,大家都轻车熟路,既然允熥没有特别的表示,按照过往的惯例做就是了。

但朱褆与朱裪二人是头一次聆听允熥的教诲,一时间楞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等到亲王世子走光了,皇子们向允熥告别后正要结伴返回后宫,只有妙锦的儿子站在允熥身旁大约要和他一起返回时他们才回过神来,上前行礼道:“叔父,厚伯/元正告退。”

“慢。”允熥却笑着说道:“叔父有件事要与你们说。虽然时候已经不早了,但说一两件事的时间还是有的。”

“敢问叔父何事?”朱褆问道。

“叔父听说,前几日走在路上,元正都在想叔父会回赐朝鲜何物,而且猜测是允许他去叔父的书房挑选几本书,都已经开始琢磨到底要挑选什么书了,叔父可有说错?”允熥继续笑着说话。

“叔父说的不错。”朱裪脸微微泛红,低声说道。人家还没说赏赐,自己就已经琢磨上了,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朱褆则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叔父这样说,难道侄儿与元正猜测有错?”允熥既然提起回赐之事,现下又已是正月二十九,也确实该向他们交代这件事了。但允熥又这样说话,莫非是元正猜错了,自己开几句玩笑降低元正的期望,之后说出真正的回赐?听到朱褆的话,文垣等人也停下脚步,转过身准备听允熥倒地要回赐给朝鲜何物。

“元正,猜测也不算错,十分靠近。因为叔父要赏赐给朝鲜的不仅仅是几本书。”说到这里,允熥顿了顿,见朱裪眼睛里闪烁起好奇与期冀的目光,又道:“叔父要赏赐给朝鲜的,是一整套书籍,《鉴文大典》。”

“叔父的意思是?“听到允熥的话,朱裪当即愣住了,一时没有说话;朱褆也愣了一下,随即问道。

“叔父的意思很简单,要赐给朝鲜《鉴文大典》。”允熥说道。

听到这话,不仅朱裪仍处于呆滞状态,朱褆和文垣等人也都愣住了。《鉴文大典》,这可是去年年初朝廷才编撰完毕的一部书集,全书数亿字,就这样赏赐给朝鲜?

见在场众人都愣住了,允熥才笑了一声,又道:“叔父不会今次就回赐朝鲜一整套书籍的。一来,以朝鲜此次进贡之物,就算叔父的回赐价值十倍与其,也远远及不上《鉴文大典》的价值;二来,储存这一部书集也不容易,朝鲜之前并无准备,如何能够将书籍储存得好?还不都会被放坏了?这如何能成?”

听到这番话,朱褆才回过神来,笑着接口:“就算叔父真的将一部《鉴文大典》赏赐给我朝鲜,家父也不敢要。两万多卷的书集,我小小的朝鲜可储存不起。”又道:“叔父之意,可是今次要赏赐朝鲜《鉴文大典》的部分?”

“确实如此。”允熥道:“叔父打算再印刷五百卷,作为回赐朝鲜之物。这五百卷你与元正可以任意挑选哪五百卷。下午你们即可去保存《鉴文大典》的史馆查看目录,告诉史馆的官员,他们就会印刷出来。”

“多谢叔父。”朱褆说了一句,正要再说什么,忽然听身旁传来朱裪非常激动的声音:“多谢陛下回赐!”而且声音响亮,表情狂热。

朱裪此时心中充满了对允熥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他一向喜欢读书,对于去年年初编纂完毕的《鉴文大典》十分向往,来到京城见到允熥后马上请求允许他去史馆看书,之后就沉浸在《鉴文大典》的海洋中,京城繁华富裕的街景也不看了,白日就窝在史馆里,晚上回去就想自己白天看了什么,默写下来,第二日早起再去史馆。只有入宫拜见允熥时才会停下这一循环。现在允熥的话等于告诉他:你不必为了看书这么辛苦了,可以带回去看,而且想在上面写什么就能在上面写什么。他如何激动,如何不对允熥充满感激与敬佩?

“多谢陛下回赐!”朱裪又说了一遍。

“何必称呼吾为陛下?”允熥道。

“还请叔父恕罪,元正一时激动,叔父的赏赐又是赏赐给朝鲜藩国,所以他口称陛下,还请叔父恕罪。”朱褆忙道。

“这倒也不必恕罪,只是下次定要记得叫吾叔父。”允熥又道。

“是,叔父。”朱褆忙拉着朱裪答应一声。

“而且剩下的两万多卷《鉴文大典》朝鲜若是想要,也可拿回去。之后这些年,叔父每年都回赐朝鲜部分《鉴文大典》罢了。”允熥又道。

朱褆与朱裪再次躬身感谢。这时文垣等人也回过神来,凑到他们兄弟身旁恭贺起来。朱褆和朱裪忙笑着接受他们的祝贺。但文垣与文圻或许没有多想,可文垠却心里琢磨:‘父亲忽然赏赐给朝鲜《鉴文大典》,到底是为何?就算欣赏朱裪,也不至于要赏赐这么贵重之物。’

‘但愿,《鉴文大典》能够得到长久保存,不至像前世的《永乐大典》一般。’允熥此时心想。

历史上,华夏历代政权编写了无数书籍,可也有无数书籍毁于战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乐大典》了。《永乐大典》历史上只抄写了两部,其中一部于明末乱局中焚毁,只剩下一部存于北平紫禁城,八国联军入京后散失大部,后来仅剩八百余册。

允熥虽然印刷了许多部,但若是发生大规模战争,或者天灾人祸,印刷的这些部也未必能够完整保存到后世;他虽然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以使不发生大规模动荡就能过渡到资本主义(虽然目的是维持朱家的统治),但也没有万全的把握。而且这与普通的改朝换代还不同,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几乎没有国家能够不打仗就过渡过去。

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乱,其他的事情他也没法做什么,但保存国内的重要书籍,使得在改朝换代时这些书籍不至于消失,他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而他要做的措施之一,是多多印刷几部,而且分别保存在不同地方;其二,就是通过回赐的方式,将《鉴文大典》一点一点给各个藩国,包括朝鲜和扶桑。

赏赐给各个藩国就不必多说了,广撒网的法子,祈求这么多加封的藩国不至于都不能保存完整《鉴文大典》;至于赏赐给朝鲜与扶桑,则是因为这两国历史上极少发生大规模战乱,就算是他们口中的大规模战乱与中原相比也是小孩子过家家,即使起倾国之兵征战,对于中原王朝也就是一个军区就能对付的事;所以他们即使打仗对于书籍的损害也较小,珍贵的书籍完整保存下来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允熥并不是就放弃了在中原保存完整书籍的想法,而是为了尽可能增加《鉴文大典》保存完整的概率,将《鉴文大典》更加广泛的散布出去。

当然,朱褆和朱裪以及文垣等人都不可能想到允熥的目的,朱褆与朱裪继续满脸欣喜的接受文垣等人的恭贺,又躬身对允熥行礼。

“不必多礼。”允熥又道:“现下吾要以天子的身份对你们二人说:朕将这部书集赏赐给朝鲜,是要让朝鲜士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尤其是汝等王子,更要勤于读书,而非将之束之高阁。”

“臣必定听从陛下教诲。”朱褆与朱裪又忙答应。

之后允熥又说了几句话,大意也是嘱咐他们千万不要让书籍蒙尘,也一定要认真保管,就让他们退下了。朱褆与朱裪忙行礼退下。

“没想到陛下的赏赐竟然如此丰厚!”离开乾清宫后,朱褆再次十分惊讶的说道。

“陛下真是心系天下之皇帝!”朱裪更是由衷赞叹,马上又道:“纵使只是五百卷,其价值也远远超过朝鲜进贡之物,陛下对朝鲜真是太厚待了。”

他们兄弟又赞颂几句,朱褆道:“明日一早就去史馆挑选书籍?”

“弟弟恨不得现在就去。弟弟要明日一早五更前就起床吃饭穿衣,宵禁解除后马上前往史馆。”朱裪道。

“你去那么早也没有用处。”朱褆道:“要到辰时史馆才开门,你去早了不过是在门口等着,也看不得里面的书。咱们就等着大约卯时正起床,绝不至来不及。”

朱裪平抑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知道大哥说的不错,只能答应。

“明日你打算挑选什么书?”朱褆又问道。

“古籍。《鉴文大典》并未将所有的书籍全文录入其中,部分书籍只是节选了最要紧的部分。但所有的先秦典籍例外,每一字都录入其中。正好朝鲜国内的古籍不多,又都是高丽时代传下来的书籍,无这次大明从民间发现的部分以为已经失传的古籍,弟弟正好带走一份。”

“不过古籍字数也不算多,一百多卷绰绰有余,剩下的就选历代大儒的注解及史书。虽然陛下说要遵从孔圣本意,历代大儒又或多或少曲解了孔圣人的本意,可既然他们能够成为大儒,对孔圣本意的理解必定比常人更好,多读读他们的话对理解孔圣本意也有好处,只是要注意分辨曲解之处。”

“至于史书,则是因史书可以为治国提供借鉴,父王最喜欢的书籍即是史书,将历代史书都带回去。不过就是若将所有史书都带回去,五百卷恐怕不够。”朱裪说道这里,忽然想起来历代的史书众多,不要说他还想带古籍与大儒批注,就算只带史书回去五百卷也不够,只能开始琢磨舍弃哪些这次不带回去。可他想了一会儿,他们已经走到了皇城内还因舍不得放弃任何一卷书无法下决定,叹了一声:“真盼望陛下尽早将整部《鉴文大典》赏赐给朝鲜。等返回国内后我要与父王说,请求父王明年增加对大明的朝贡之物,让陛下多回赐朝鲜些书籍。”

“五百卷正好。”朱褆却忽然说道:“若是再多,父王未必愿意接受。父王虽欣赏爱读书之人,可保存这么多书籍增加耗费,其中又有一些书籍被父王看作无用之书,未必愿意要。所以你也不要太贪心,今晚或明日将要选的书籍选好,回去慢慢看。若是看完了,可以向父王请求再次出使大明来京城看书。”

“不过这也说不好。父王这样喜欢你,陛下对你也赞赏有加,父王或许就会愿意多从大明接受一些书籍呢,”朱褆又笑道。

“大哥说笑了。”朱裪笑着说道。

“大哥可不是说笑。为兄先后两次出使大明,虽然陛下表现的对我也十分喜爱,也赏赐过东西,但从未因此改变过回赐之物!可这次你一来京城,就变了回赐,足以见得陛下对你十分喜爱,还在我之上。”朱褆随口笑道。

朱褆只是随口一说,但朱裪却觉得这话不好,忙说了一句:“大哥说笑了”。之后忙岔开话题。朱褆也没有再说什么。

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1328章 南洋风雨——借钱打仗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588章 宗喀巴第987章 不得不应酬啊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424章 惊动番外5:分封制的变化三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364章 逃亡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第1283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五)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60章 最终决战——‘施法’第981章 本第671章 经纬西南——回师田地与佛第246章 接旨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第1108章 伊吾庆功宴——军之脊梁第951章 任官第1355章 汉洲攻略(十六)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974章 问题第1462章 爵位改革与教徒的反应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631章 两年前见过的人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1167章 曙光第948章 笼络侍卫第1739章 伟大的航行第528章 高燧婚礼第377章 两地的变故(三)第1265章 车祸引发的事情第777章 解惑(二)第406章 德州之战——预料不到的意外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鹤的意见第1766章 气数已尽第85章 失常的人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381章 监国与纳妃第192章 初议分封——西域现状第1402章 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378章 礼物第1690章 艰难的婚配与当年的盟约第1100章 战乌鲁木齐——死难第778章 身边人和采生折割案的进展第1267章 七月第1384章 投献案的起始第1729章 命名与敏儿的直觉感谢和求订阅第798章 广州人的反应续第502章 五城兵马司第424章 惊动第950章 过后很久的请求第518章 为什么第863章 南定之战结束了第839章 多邦城——最后第1250章 副校长第344章 人选与目的第379章 两地的变故(五)第445章 又一年的腊月二十九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1362章 从两轮到三轮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711章 要求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1085章 最强男人对话——放心早了第1109章 伊吾庆功宴——为什么厚赏第243章 朝鲜的讨论第207章 ‘西征’与‘东征’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085章 最强男人对话——放心早了第393章 徐州议事第45章 武德卫第692章 西南杂谈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1125章 傅安(二)第1562章 巴布纳——朱楩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关东第815章 战安南——漂泊于水第157章 郡主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第934章 科学的开端——完结第601章 竞买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43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西南之人
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1328章 南洋风雨——借钱打仗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588章 宗喀巴第987章 不得不应酬啊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424章 惊动番外5:分封制的变化三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364章 逃亡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第1283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五)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60章 最终决战——‘施法’第981章 本第671章 经纬西南——回师田地与佛第246章 接旨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第1108章 伊吾庆功宴——军之脊梁第951章 任官第1355章 汉洲攻略(十六)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974章 问题第1462章 爵位改革与教徒的反应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631章 两年前见过的人第478章 科举改革(二)第1167章 曙光第948章 笼络侍卫第1739章 伟大的航行第528章 高燧婚礼第377章 两地的变故(三)第1265章 车祸引发的事情第777章 解惑(二)第406章 德州之战——预料不到的意外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鹤的意见第1766章 气数已尽第85章 失常的人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381章 监国与纳妃第192章 初议分封——西域现状第1402章 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法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378章 礼物第1690章 艰难的婚配与当年的盟约第1100章 战乌鲁木齐——死难第778章 身边人和采生折割案的进展第1267章 七月第1384章 投献案的起始第1729章 命名与敏儿的直觉感谢和求订阅第798章 广州人的反应续第502章 五城兵马司第424章 惊动第950章 过后很久的请求第518章 为什么第863章 南定之战结束了第839章 多邦城——最后第1250章 副校长第344章 人选与目的第379章 两地的变故(五)第445章 又一年的腊月二十九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1362章 从两轮到三轮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711章 要求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1085章 最强男人对话——放心早了第1109章 伊吾庆功宴——为什么厚赏第243章 朝鲜的讨论第207章 ‘西征’与‘东征’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085章 最强男人对话——放心早了第393章 徐州议事第45章 武德卫第692章 西南杂谈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1125章 傅安(二)第1562章 巴布纳——朱楩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关东第815章 战安南——漂泊于水第157章 郡主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第934章 科学的开端——完结第601章 竞买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43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西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