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笼络侍卫

听到这话,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就见到一个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男子正冲自己微笑着说“你可是名叫陈永华”,身边还簇拥着几个精装大汉。

听到这话,这孩子露出一副疑惑的神情,问道:“这位大人,为何会知道我的名字?”卫里的武将他都认得,这人一看就不平常定然是勋贵人家的子弟,为何会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家和其它卫所的武将世家没有来往啊。

‘果然是他。’允熥心中暗道:‘面前这人果然是陈兴的儿子陈永华。’

刚才那个小一些的孩子叫他‘永华大哥’,这也罢了,没准是同名之人;但他之前又叫那小孩子‘克城’,恰巧他知道杨峰的儿子叫做杨克城,与陈永华也是亲戚,若一个人的名字是巧合,两个人的名字都能对上就不是巧合了吧?所以出言询问,得知他果然是陈永华。

允熥走到他跟前,细细打量他几眼,见他眉宇间有些陈兴的样子,不禁想到了那个为自己断后而死的人,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顶,笑道:“你已经这么大了,上次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才三岁多一点儿。”

也不知怎的,陈永华在允熥走过来的时候仿佛中了定身术一般一动不动,任由他打量,直到允熥说话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心中觉得颇为惊讶,出言问道:“大人您认得先父或祖父?”

“我当然认得你父亲,当年我和你父亲十分要好。我姓朱,你叫我朱叔叔就好。”允熥这么说了一句,问道:“你现在日子过得可好?”

陈永华也不知怎的,非常实诚的说道:“家里还好,听我爷爷说我身上有一个世袭指挥使的前程,每个月都有俸禄入帐;爷爷自己也在卫里有官职,也有一份钱粮;当初据说皇上赏赐了我们家很多东西还有土地,这些土地每年也有产出,所以家里日子过得很不错。”

陈家的日子过得确实还不错。大家都知道他父亲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死,虽然已经过去六七年了,但指不定哪一天就想起来问问,再说还有亲戚家照看,也没有人欺负他们家。

允熥瞧着他的面相应该是没有说谎,心下稍宽,又细细问了几句,陈永华一一作答。

允熥正要再问,忽然从身后传来童稚的声音道:“爹,这人是谁?”文圻本来和那几个小孩一起说话,见允熥拉着陈永华一直在问话,心下好奇,于是走过来询问。

“圻儿,这是当年父亲十分要好的人的儿子,来叫永华大哥。”允熥对他说道。

周围的侍卫马上倒抽了一口冷气!一个皇子叫侍卫的儿子大哥,就算这个侍卫当年为允熥牺牲过性命,这也太过了。不过他们马上又露出高兴的神情:陈兴也是他们的前辈,他为了皇上战死,皇上对他的后人如此照看,足以见得皇上十分念旧,绝非薄情寡义之人。

文圻虽然刚才被允熥教育了一番,但对于身份地位还是没有多深的概念,所以听了这话说道:“永华大哥。”

陈永华此时终于从允熥的气势中摆脱出来,就听到文圻叫他大哥,也就答应道:“这位弟弟好。”

不过话音刚落,他就感觉浑身凉飕飕的。‘现在也没有风啊,为什么感觉这么冷?’他有些奇怪。

答应过这句话,他忽然想起了自己这次过来的目的,忙说道:“朱叔叔,侄儿还要带着表弟回去,叔叔是去我家坐一坐还是?”

“叔叔也还有事,就不去你家了。不过叔叔送你个东西。”允熥说着,从腰间拿出一个玉佩递给他说道:“这个玉佩给你,叔叔好不容易见你一次,这个就当给你的见面礼。”陈永华称谢接过。

他又转过头看向杨克城,问道:“你应该就是杨峰的儿子吧?”

“你也认识我爹?”杨克城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我不仅认识你爹,还很熟悉呢。”允熥笑道,随即又问了他几句话,仔细打量他几眼,又让文圻与陈永华互相答礼,方让他们走了。

之后允熥在金吾前卫的坊里也没什么好逛的了,从大门走出去坐上马车,要返回皇宫。

马车上,允熥对文垣他们三个问道:“你们今日出宫来到市井间,可有什么体会?文垚,你先说。”

“爹,儿子这次出宫来在大街上走着,见到普通百姓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虽然有衣有食,但也不富裕,朝廷应当对普通百姓更好些。”文垚说道。

文垚的回答中规中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不错,允熥点点头,正要问文垣,忽然想起他在大街上的时候一直用铅笔在小本本上写着什么,又问道:“文垚,父亲见你在街上转的时候手里一直拿着一个本子,都记下了什么?”

“爹,儿子只是记下了这条街上店铺里的人穿的怎么样,气色如何。因为昨天学堂里历史课的先生讲到《三国志》,说起东吴的第三个皇帝在位的时候派出一个姓薛的大臣出使蜀汉,这个大臣回去后告诉东吴的皇帝,因为‘经其野民皆有菜色’,所以觉得蜀汉朝廷问题很大,所以儿子就看看他们的气色如何。”

文垚这话其实是有问题的。你举一个当时已经快要完蛋的朝廷来与现在的大明相比,若是在朝堂上这就是居心叵测,一定被无数文臣的吐沫星子给淹没了,允熥就是当场将他罢官都合情合理。不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儿子,允熥反而夸赞了一番。

接着是文垣说道:“爹,对百姓的日子这里儿子与大哥的看法一样,朝廷应当对百姓更好些。”

“此外,儿子看书铺里的生意还好,就在街上转的这点时间就有几个人前来买书,这里又是卫所将士们较多的地方,可见现在京城文风之鼎盛,这是大明之福。”

“不错不错。”允熥笑道。文垣不仅在看书,也记下了当时进出店铺的人,可以说也很不错了。

“爹,儿子看那些孩子竟然连那么便宜的玩意儿都买不起,可见普通百姓还是比较穷,朝廷应当对百姓更好些。”文圻说道。

不过文圻这番话刚刚说完就被允熥打了一下头。“你这话,是仿照大哥、二哥的话吧?我看你刚才在街上只顾着玩了,可不像你两个兄长这样认真观察着普通百姓的日子。”

文圻嘿嘿傻笑了两声,不说话。允熥又说了他几句,见他这样,也只能停下不说。毕竟现在文圻才六岁,其实像他这样的反应才是正常情况,文垚和文垣的做法其实都不是正常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只不过他们一个是长子,成天被抱琴也不知怎么教导的,另外一个是太子,众人下意识的对他的要求就会更高、教导就会超出一般水平,所以比较超常;而文圻即非长子也非太子,也没什么压力,虽然和文垣同岁,但这种表现也正常。

文圻嘿嘿笑了几声,见允熥将他的事情略了过去,又问道:“爹,刚才在金吾前卫的坊里,让我叫永华大哥的人是什么身份?我叫过了大哥,为什么侍卫都发出抽气的声音?”

“他的父亲当年是父亲身边的侍卫,在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文垚你出生前一年,你们两个出生前三年,父亲带兵北巡,在长城沿线被蒙古人偷袭,他父亲为了保护你们的父亲战死。”

“爹,让三弟对一个侍卫的孩子叫大哥,儿子以为不太妥当。”年纪较大的文垚说道:“就算是保护爹爹而死的侍卫,也只是侍卫,与皇家毕竟身份有别,让三弟叫他儿子大哥有些逾越。”

“依照常理,你的话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依照常理来说。”允熥马上说道:“侍卫是什么?是在外出有危险的时候用性命保护你们的人。在宫里,你们最贴心的人除了父母兄弟姐妹,是从小一起长大、常使唤的下人;在宫外就应该是你们的下人。”

“对于这样贴心的人,是怎么笼络也不为过的。父亲刚才让文圻给陈永华行礼,几个侍卫都看在眼里,回去以后也会与其它的侍卫分说,这样一来所有的侍卫都知道父亲顾念旧情,对为父亲牺牲的人十分优待,他们以后也必然会愿意为父亲效死命。”

说道这里,他缓缓扫视文垚三人:“等将来你们年纪大了也有自己的侍卫后,也要如此笼络自己的侍卫,让他们忠心耿耿的跟随你们。”

文垚与文垣马上躬身答应,虽然他们未必理解允熥的话;文圻慢了半拍,才仿效着他的两个哥哥也答应着。

很快,马车回到皇宫门口直接行驶进皇城,一直到乾清门停下,允熥先下来,又抱着文垚他们几个一一下来。

允熥吩咐侍卫将马车送回去,又对李波说道:“你们下午又服侍了朕半日,比平日里忙碌多了,明日朕也不会出门,朕就放你们几个一日的假,过会儿下值明日也不必来,后日一早前来上值。”

“陛下出宫,臣等随侍与陛下身边就是臣等的职责,岂敢说忙碌?”李波马上推辞。允熥再三要求,李波等人方才应了,又跪下谢恩。

待这些侍卫都退下后,允熥对文垚说道:“你是这就回承乾宫,还是如何?”

“爹,儿子自然要去拜见母后。”文垚拿起装着自己买回来的小玩意的包裹,轻声说道。

允熥一时间竟然有些不忍,但也不能说什么,只是将他抱起来,带着文垣与文圻一起向后宫走去。又有乾清宫的宦官迎了上来,从文垣等人手里接过包裹,跟在后面前往坤宁宫。

不一会儿来到坤宁宫,熙瑶早已经迎上来,与文垚答礼完毕后看着小宦官拿着的包裹笑道:“夫君怎么出宫买这么多东西?”

“这你可说错了,这不是夫君买回来的,是他们几个买回来的。”允熥一边说一边走着,待回到坤宁宫主殿里后,对文垣、文圻说道:“还不赶快拿出来?”

“拿出什么来?”熙瑶说完这话,就见到文垣和文圻从小宦官手里接过小包裹,翻开来拿出一件首饰,用童稚的声音说道:“娘/大娘,这是儿子出宫回来给娘买的礼物。”

熙瑶用手捂住嘴,眼睛瞬间就闪烁起泪光,似乎有眼泪要流下来。她还没有想过会收到孩子的礼物。

文圻说过这句话还等着她的夸赞呢,却见到熙瑶似乎要哭的样子,马上说道:“大娘,你怎么哭了?是我与兄长做的不对么?”

“不,不是你们做的不对,是娘太激动了,高兴的。”愣了一会儿,熙瑶从宫女手中接过手绢,蹲下身子,从他们两个手中接过首饰,用手绢擦了擦脸,笑道:“娘就收下了。”

“娘,你不看看喜不喜欢?”文垣问道。

“娘刚才已经看过了,新鲜花样的首饰,娘很喜欢。”熙瑶笑道。

“大娘你刚才只是扫了一眼,怎么能够看清样子?”文圻指出了这个事实。

“大娘的眼睛可是很尖的,余光一扫就能看出什么样子。”熙瑶又笑道。

文圻还是小孩子,听到这话就接受了她的解释,嘟囔道:“要是我也有这样尖的眼睛就好了。”

“将来圻儿的眼睛肯定比大娘还尖。”熙瑶说了一句,又想起什么,问道:“可有给你们二娘的礼物?”

“当然有给娘的礼物。”文圻从包裹里又拿出一件首饰,说道:“这就是给娘亲的礼物。”文垣也掏出一件首饰来。

“真是好孩子。”熙瑶眼睛里又闪出泪光,她忙又擦了擦眼睛,说道:“二娘正在侧殿休息,你们过去将礼物亲手送给她。”

“是,大娘。”文圻答应一声,就拿着玩意儿向后殿跑了过去,文垣赶忙追上。

他们两个人都走了,熙瑶不再抑制自己的激动之情,张开手掌看着他们刚才送给她的礼物,喃喃说着什么。

感谢所有订阅的书友。

第760章 南巡——有关之事第590章 薛救齐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464章 前高后允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273章 家话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1711章 疯狂的决定第642章 戏曲与歌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253章 农业改革——从单位土地最高产量到单位个人最高产量第1054章 最终决战——猛兽夜袭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164章 各种事第1142章 相见赏赐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738章 出人预料的变化第583章 亲人第1075章 决战——老武器新用法第1013章 离京坐船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483章 天文学大发现——太阳黑子第354章 前夜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1383章 事情第1708章 父亲和新世子找旧世子帮忙第586章 五皇子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番外4:分封制的变化二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来国君第799章 广州人的反应再续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248章 龙潭第892章 来到安南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第264章 路遇第1757章 开罗——偷袭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82章 抓海盗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04章 面对危险的局势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180章 突发事件第1516章 抓人第1284章 好在哪里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1028章 最虚弱之时第7章 谨身殿大讨论——开始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471章 打脸第1450章 印度攻略——军费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1466章 新任命第508章 幻彩阁第350章 徐府与英王第454章 沙州与京城两地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705章 大事件的开端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411章 接见——自行车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784章 大案——抄检高家第96章 爷孙相处——第二次第1416章 身为家主第1381章 征兆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1686章 总督府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第585章 第一个生日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第479章 科举(完)第1715章 她答应了第762章 大案——采生折割(补昨日欠更)第643章 南婆罗洲第1682章 “劝降”第258章 车轨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92章 初议分封——叫三王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第378章 两地的变故(四)第1492章 苏州惊变——亲情与筹钱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428章 下线遁第589章 湘王第1210章 由一个笑话所引发的
第760章 南巡——有关之事第590章 薛救齐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464章 前高后允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273章 家话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1711章 疯狂的决定第642章 戏曲与歌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253章 农业改革——从单位土地最高产量到单位个人最高产量第1054章 最终决战——猛兽夜袭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164章 各种事第1142章 相见赏赐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738章 出人预料的变化第583章 亲人第1075章 决战——老武器新用法第1013章 离京坐船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483章 天文学大发现——太阳黑子第354章 前夜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1383章 事情第1708章 父亲和新世子找旧世子帮忙第586章 五皇子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番外4:分封制的变化二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来国君第799章 广州人的反应再续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248章 龙潭第892章 来到安南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第264章 路遇第1757章 开罗——偷袭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82章 抓海盗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04章 面对危险的局势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180章 突发事件第1516章 抓人第1284章 好在哪里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1028章 最虚弱之时第7章 谨身殿大讨论——开始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471章 打脸第1450章 印度攻略——军费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1466章 新任命第508章 幻彩阁第350章 徐府与英王第454章 沙州与京城两地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705章 大事件的开端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411章 接见——自行车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784章 大案——抄检高家第96章 爷孙相处——第二次第1416章 身为家主第1381章 征兆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1686章 总督府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第585章 第一个生日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第479章 科举(完)第1715章 她答应了第762章 大案——采生折割(补昨日欠更)第643章 南婆罗洲第1682章 “劝降”第258章 车轨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92章 初议分封——叫三王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第378章 两地的变故(四)第1492章 苏州惊变——亲情与筹钱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428章 下线遁第589章 湘王第1210章 由一个笑话所引发的